小班数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2-04-10 09:17:00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图形的特点。

  2、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合拼出简单的物体,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3、促进思维的准确性,加强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放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的神秘箱一个,拼好的几何图形图案两张。幼儿:每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记号笔、白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神秘箱里的图形宝宝

  教师出示神秘箱:“今天,权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支神秘的箱子,我们来摸摸里面藏了什么好东西?老师分别请幼儿到前面来摸一摸,摸出图形后,请小朋友说出图形的名称。”

  二、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寻找图形宝宝

  1、教师:“这些图形宝宝想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在了一些图画中,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

  2、教师出示图案,提问:这个图案像什么?它里面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三、幼儿自主拼图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用图形宝宝拼一个和老师的不一样的图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并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分别用了哪些图形,拼出的图案像什么?

  3、教师讲评,将个别幼儿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四、结束:今天小朋友和图形宝宝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巩固幼儿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这三种图形的特点都非常清楚,可是几何图形本身对于孩子来说是属于抽象的东西,而且小班孩子思维又是典型的形象思维,这个就从幼儿的操作活动中可以看出,原本我在设计的时候是让幼儿先自我想象绘画,但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图形添加变成另一种物体这样的形式并不是很接受,思维的发展局限性很大,课前我也丰富了很多内容,在环节中我也将教师的想象进行了提前。幼儿操作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层次性,“图形变变变”中体现了二个层次:根据老师的`范例进行变化;根据自己的想象创意添画成一个新的图形;这样的操作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水平。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幅用不同图形拼成的画,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安排让幼儿来操作的,是能根据三种图形的特点结合生活中的所见进行组合,这也是小班数学的要求,可是根据现在小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只能作为活动的一个延伸,让幼儿去找找生活中的图形组合了。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 在快乐的情境中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煮熟的鸡蛋。2。母鸡图片人手一张。3。一个鸡窝窝。

  三、活动过程:

  (一)分图片。

  1。角色渗透

  “我是谁呀?(母鸡妈妈)

  引导幼儿与母鸡妈妈问好。

  2。 你们想不想做母鸡妈妈呀?”

  3。教师出示许多母鸡图片。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母鸡妈妈的图片?”(丰富词语“许多”)

  4。一个小朋友拿一张母鸡妈妈的图片。

  “你拿了几张图片?”(逐一寻问)

  小结:原来许多母鸡妈妈的图片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

  (二)收鸡蛋。

  1。你们知道母鸡妈妈有什么本领吗?(生蛋)

  2。我们一起生蛋宝宝,好不好?

  3。咕咕嗒,咕咕嗒,我生了个蛋宝宝。

  4。你们的'蛋宝宝生在哪里了?快找找看。

  (引导幼儿边生蛋边说:“我生了一个蛋宝宝。”)

  5。老奶奶来收蛋宝宝了。

  6。每个幼儿将自己的鸡蛋放到鸡窝窝里。

  (引导幼儿说:“我放了一个蛋宝宝。”)

  小结:原来一个一个蛋宝宝变成了许多蛋!

  (三)孵鸡蛋

  1。老奶奶想请母鸡妈妈们孵小鸡了。

  2。请一只母鸡妈妈拿一个蛋宝宝。

  (引导幼儿说:“我拿了一个蛋宝宝。”)

  小结:原来许多蛋宝宝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四)活动结束。

  1。你们知道母鸡妈妈是怎么孵蛋宝宝的吗?

  2。幼儿学习母鸡孵蛋宝宝离开活动室!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3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活动准备:

  1、老师扮ji妈妈,幼儿扮小ji。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ji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ji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ji下蛋》。

  问:ji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ji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ji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ji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

  。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ji生蛋》图)原来是这只ji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ji妈妈画蛋。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类的物品找出来。

  2.指导幼儿依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一套动物图卡,其中有一张是汽车图卡。

  2.苹果、梨、橘子、香蕉四种水果若干。

  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考提问:请幼儿观察图卡并说出图卡上都有些什么?请幼儿将自认为不对(它和这些图卡不一样或不是一类)的图卡拿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桌上都有什么水果,这四种水果可以怎样分类?(提示:幼儿可以按颜色、形状、味道、有无核、吃的.方法、产地等分类)

  3.指导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如图4-5所示。参考提问: (1)请小朋友想一想,画一画,把这些积木按大小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又可以怎样分?(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活动结束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区投放可分类的材料,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类,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

  大,从大到小。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列。

  三、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一套(请大、中、小、小小)幼儿,幼儿操作材料

  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请来了小客人,你们西哪个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出幼儿)

  2、现在老师就把他们请出来,是谁啊?是大班、中班的哥哥姐姐,后面两个是小班和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客人们来了,我们先请他们坐一下,那你们看看这里谁最大了?谁最小了?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橘子,请几个小朋友来分一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的最好了。

  3、他们到我们班做完客人,还要到小青蛙家去做客人呢?那

  他们要走了,我们跟他们再见。

  4、刚才有动物宝宝们打来电话想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是一群牛宝宝们,你们看到他们发现了什么啊?他们是排着队伍来的,是从最小的到最大的.是吗?先在他们口渴了老师这儿有牛奶你们说怎么分好?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牛宝宝走了,又来了一群小动物,但现在不告诉你们是谁?请

  你们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回去看看到底是谁?这个小动物说我们很能干给他们排排队分一分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1、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并对操作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帮助一些理解能力差或不会操作的幼儿。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协调性。

  3、引导幼儿按物体特征(形状、大小和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方形的'图形挂饰,图形纸板若干;红、黄、绿的大小苹果若干。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牌装扮成图形宝宝,教师扮图形妈妈,请幼儿说出自己是什么宝宝。

  2、热身运动:幼儿随音乐做健身操。

  二、游戏:铺路

  1、幼儿每人拿一快与自己胸前挂的图形一样形状的砖铺路。

  2、幼儿每人拿一块与自己胸前挂的图形不一样形状的砖铺路。

  三、游戏:摘果子

  1、大小分类:让幼儿看清自己戴的是什么图形,并走过什么样的图形砖小路去摘果子(要求每个幼儿摘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并放入大小两只不同的筐子里)。

  2、颜色分类:交换挂饰重复游戏,将摘到的苹果按颜色放入相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苹果高兴吗?我们开着车把苹果运回家吧!

  活动延伸:

  在社区让幼儿进一步玩"图形找家"的游戏。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7

  1、感知4以内的数量,让幼儿学习按卡片上的水果数目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2、在活动中让幼儿按我体颜色分类的技能.增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3、体验活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夹子<不同颜色> 垫子框子 包箱 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出示夹子> 是夹子啊.....它能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 夹 头发,衣服等

  二、通过"我"和夹子做游戏初步感知4以内数量.

  1、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玩了,我想把它夹到我的衣服上,夹到我的拉链上,教师分别在自己的身上的不同地位夹上数量不同的夹子.

  2、教师和幼儿一起数身上不同地位所夹的夹子的数量.

  头发上夹了1个, 拉练上夹了2个,袖子上夹了3个,袖口上夹了4个.

  三、水果和夹子做游戏,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片上的饿名称和数量,如:4个苹果, 2个香蕉.....

  2、教师示范给卡片上夹夹子.

  教师:卡片上有几个水果?应该夹几个夹子呢?引导幼儿夹子和水果数量配对.

  3、教师让全体幼儿取一张卡片开始动手操作.

  要求:每个幼儿只取一张卡片,并按卡片上水果数量夹上数量相同的夹子.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幼儿夹夹子是否与水果数量相同.

  4、教师请个别幼儿那出自己操作完的卡片讲述给大家听.

  5、出示宝箱,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按数卡数量夹夹子,通过幼儿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教师:从宝箱中取出数卡, 提问:卡片上是数字几?应该夹几个夹子?引导 幼儿一起点数后,将相等数量的夹字夹在自己的身上<如:衣服上>

  四、游戏:水果卡片与夹子颜色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香蕉 橘子 西瓜......水果图片,挂在绳子上.

  提问:这些水果分别是什么颜色?应该夹什么颜色的夹子?引导幼儿将各种颜色的夹子夹到相同颜色的水果卡片上.

  2、教师:还剩下一个什么颜色的夹子?<夹子的颜色不水果卡片的颜色多一种>,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它找到它的朋友好吗?

  3、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外或教室内找到剩下颜色的好朋友.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8

  活动目标:

  1、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练习一对一得练习。

  活动准备:

  碗和勺子、镜子和梳子、兔子和胡萝卜、小狗和肉骨头

  活动过程:

  一、结合活动一,巩固幼儿对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

  二、游戏:找朋友。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你们看,桌子上有什么?(出示小筐)请幼儿仔细观察,说说小筐都有什么?

  2、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些东西,谁和谁是好朋友?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说一说!并请幼儿上来找出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碗和勺子是好朋友、镜子和梳子是好朋友。)

  4、活动小结,请幼儿去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

  三、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我们一起看看,挂图上的.小朋友在吃什么?看看谁的盘子里少了什么?请给他们添上吧(出示挂图)教他们读一遍题目和要求。

  2、教师讲解练习操作的程序。(重点:每人一瓶牛奶和一个包子)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可个别辅导。

  四、活动总结,幼儿练习检查。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长和短。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2、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3、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4、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二、谁的鼻子长?

  1、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三、长颈鹿找东西。

  1、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四、评价:谁的画面最整洁。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动物卡片,(一只鸡,二只鸭,三只兔,四只虎,五头牛),背景图,1-5的点卡人手一套,操作练习

  学习难点:按数量从少到多的排序

  活动过程:

  一、实物分类计类(感知5以内的数量)

  数完以后两手合拢,说说:几只动物我拍手几下。答:**动物有1只。

  二、乘火车学习1~5的排序

  1、出示方格,小动物要去乘火车了,谁会帮小动物找座位。

  (想一想,谁放在最前面,谁放在中间?谁放在最后面呢?)

  1、出示点卡给小动物送点卡

  卡上的`圆点有几个,(数数点卡上的数量)它会和谁做好朋友呢?

  2、给点卡排队

  它们也想排队了,请你从小旗这里开始排,要从少到多的排队,指导幼儿在实物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点卡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1

  活动目标:

  1、复习上和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各种小动物若干。

  3、教具:大树。

  4、录音机,磁带。

  活动建议:

  一、导入

  播放音乐《山上山下》,幼儿演唱。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讲述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重复动作数次,请幼儿移动树熊并告诉老师树熊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教具(大树),通过粘贴小动物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上”和“下”。

  4、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放置高低不同的小动物,巩固“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三、结束

  播放音乐,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多利用户外体育游戏时间复习和练习“上”和“下”,并启发幼儿自己设计不同的游戏玩法。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能找出同类的物品,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2、进一步理解总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

  1、家长或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学会演唱歌曲《谁会这样》;小筐3个。

  2、水、陆、空动物图片(如猴子、小白兔、梅花鹿、大象、蝴蝶、大雁、金鱼、乌龟等)和头饰若干(每种数量为1—5个);在地上画出水、陆、空标记的大圆圈。

  活动过程:

  一、参观后谈话

  1、回忆参观动物园的情景,启发幼儿说出所见动物的名称和个数,重点让幼儿说出会飞、会跑、会爬和会游的动物各有哪些。

  2、讨论:什么动物能在空中飞?什么动物能在地上爬?什么动物能在水里游?什么动物能在陆地上跑?

  二、动手操作

  1、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幼儿说出其名称和数量。

  2、学习按范例数量取物,如教师从众多的动物图片中拿出2只蝴蝶的图片,请幼儿从图片中取出和蝴蝶数量一样多的图片等。

  3、学习按数取物,教师伸出手指,请幼儿按指出的数量取出相同数量的图片,如2只小鸟或3只小猴的`图片等。

  4、学习按集合分类,引导幼儿分别按动物的习性(如会飞的、会爬的和会游的)把图片放在三个不同的筐子里。

  5、数一数每种动物的数量,并用手指表示每个筐子里动物的数量。

  三、游戏“小动物找家”

  1、玩法: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观察地板上画有水、陆、空不同标记的大圆圈。在音乐《谁会这样》的伴随下,幼儿自由地游戏。当唱到“谁会跑”时,扮演在陆地上跑的动物的幼儿就跑到相应的圆圈里;当唱到“谁会游”、“谁会飞”时,幼儿就模仿小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游”或“飞”到相应的圆圈里。

  2、游戏结束时,让幼儿数一数每个圈里有几种小动物,各有几只。

  四、观察画册《分玩具》

  1、让幼儿说出每种玩具的名称是什么。

  2、引导幼儿说出同类的物品有哪些。

  3、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相同的玩具连起来。

  4、数一数,每一类玩具的数量各有几个。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请幼儿观察数学《变一变》,让幼儿说出画面上有哪些玩具,再引导幼儿用添加或删除的方法,使两组玩具的数量一样多。

  2、请幼儿观察数学《连一连》,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数量排序,找出应填的物品。

  家园共育:

  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里帮助大人做一些事情,如在饭前摆碗或饭后收碗时,学习按碗、盘子、勺子等进行分类或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进行分类。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3

  活动名称

  数学活动:找找好朋友(学习相关物体的对应匹配)

  活动目标

  1、对对应匹配活动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能主动进行探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学习将相关的物体进行对应匹配,初步获得对应匹配的经验,知道一个物体可以匹配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物体。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大胆地为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积累一个物体可能匹配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物体。

  活动准备

  各类相关物品若干(碗、勺子、筷子;牙刷、牙膏、口杯;鞋、袜;水壶、茶杯;小脸盆、毛巾;书、书包……)

  活动过程

  1、幼儿玩游戏《找朋友》。

  随着音乐,做找朋友游戏,导入活动。

  2、游戏“找找好朋友”,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物体进行对应匹配。

  1)“小碗找朋友”,初步学习将相关物体进行对应匹配。

  ——教师模仿碗宝宝的口吻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勺子”,引导幼儿理解相关物品对应匹配的理由。

  ——请幼儿从众多物品中再找出碗宝宝的'另一个好朋友:“筷子”,并请幼儿说说匹配的理由。

  2)“牙刷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学习对应匹配。

  ——出示牙刷,请幼儿说说它的名称和用途。

  ——请幼儿找出牙刷宝宝的朋友,并说说理由。

  3、游戏“我帮它们找朋友”。

  1)引导幼儿观察各类物品,请幼儿逐一说说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

  2)讨论:在这些物品中,谁和谁可以做朋友?为什么?

  3)根据讨论的结果,请幼儿大胆地为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并知道一个物体可能匹配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物体。

  4、延伸活动:找找好朋友。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及周围环境中,寻找相关事物、并将之匹配,说出匹配的理由。如:门、窗;月亮、星星、太阳、云朵;花儿、树、果实;床、被子、枕头;小朋友、滑梯……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的方法使物与物或数与物变得等量

  活动设计:5只小猴

  活动准备:课件、写有数字的纸袋、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唱歌,复习5以内数的点数

  1、教师演示课件《5只小猴》。

  2、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复习点数5以内数的点数。

  二、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的方法使物与物变得等量

  1、演示课件《小猴吃香蕉》。

  2、请幼儿思考讨论:当小猴与香蕉的数量不一样时,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两者变的等量?

  3、通过课件演示,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使物与物变得等量的方法。

  4、游戏:抢椅子——巩固练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的方法使物与物变得等量。

  幼儿与小椅子的数量相差一个,请幼儿在音乐结束后赶快找一把小椅子坐下,思考:为什么会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小椅子坐?怎样能让小朋友的数量和小椅子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三、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的方法使数与物变得等量

  1、教师演示课件,请幼儿思考讨论:当数与物不等量时,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两者变的.等量?

  2、通过课件演示,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使数与物变得等量的方法

  3、游戏:玩具检验员

  请幼儿检验纸袋里的玩具是否和袋子上的数相对应?怎样能使它们变得等量。

  四、结束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15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活动名称: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目 的: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了解玩具发声的各种方法。 2、初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准 备:各种玩具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幼儿生成活动的.契机。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近期的兴趣点以及已有的经验基础,从而生成新的主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近期我班幼儿对于声音非常敏感,针对他们这一需求,故生成了“声音”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一活动中,幼儿发现玩具也会发出声音,但究竟怎么会发出声音则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便预设了“会发出声音的玩具”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玩具,旨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和尝试,了解玩具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愿望和兴趣。

  活动过程:(一)启发提问,引起兴趣: 通过游戏,引出声音的主题。 (二)第一次探索: 1、 激发幼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愿望。 2、 幼儿探索电动玩具的发声方法。 (三)交流讨论: 1、 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让玩具发出声音的。 2、 引导幼儿说出“开关”,了解开关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 1、 启发提问,激发幼儿帮助其他的玩具发出声音。 2、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让玩具发出声音。 3、 引导幼儿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尝试。 (五)讲评: 1、 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2、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的名称,如:捏、拉、摇、敲……大家一起做动作。

【小班数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数学活动方案09-21

小班半日活动方案10-07

小班秋游活动方案10-08

小班幼儿活动方案12-22

小班冬至活动方案12-08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2-19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11-06

小班亲子活动方案09-02

小班亲子活动方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