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08 20:09:1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关于读书笔记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读书笔记15篇

关于读书笔记1

  一个六十三岁的女人,做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因为丈夫出轨,她要开始接触这个社会,过新的生活。

  这个过程当然没有那么顺利,她发现外面的世界似乎总是和她格格不入。她发现她自己的那一套规则并不是没一个人都会遵守,这让一个之前一直过着程式化生活的布里特-玛丽非常郁闷。

  她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她有一个比她优秀的姐姐。她本来可以像是空气一样在家里按部就班地生活,但这一切都被她姐姐的死而打乱了。

  她的父母开始吵架,她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她也变得更自卑了。

  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是喜欢过安逸的生活,因为自卑,所以不敢接受生活中的变动,担心每一次变动都带来的都会是麻烦。

  布里特-玛丽很可怜。她极度依赖丈夫,长时间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人,让她变成了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

  她因为害怕在睡梦中死去,怕自己死了还没有人发现而不敢睡觉,怕自己不体面、不文明,因为怕死,不愿意去旅游,只看着地图畅想着巴黎的美好。

  她严格按照自己的清单做事,一板一眼,俨然是一副有强迫症的样子,就这样死板地过了半辈子。直到丈夫出轨,她和丈夫离婚,这一切才变了样。

  可是这样一个固执、自卑、在意别人看法又坚持自我的人去到了博格之后,一切就开始改变了。

  她渐渐融入那里,渐渐和那些跟她完全不一样的人打成一片,和那些她本来看不惯的人成为了朋友。

  她甚至想去接受一段新的感情,可是却被她前夫打乱了。

  她的前夫和情人分手,重新找到了她。

  可惜,她的前夫虽然回来找她,虽然她的前夫也在慢慢改变,但她前夫对布里特-玛丽的需要不像是因为多爱,更像是因为依赖,因为习惯。

  六十多岁的年纪,想要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确实不容易,也难怪在她丈夫回头的时候,她也有回去的打算。

  不过还好,博格这个地方改变了她,这里的人改变了她,她终于还是愿意不去依附别人为自己而活。

  以前她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都是来自于肯特,现在她终于能自己去看这个世界了。

  一开始对玛丽这个人挺没有好感的,她固执且没有自我,张口闭口都是肯特,越看越生气。随着故事的发展,她也渐渐变得可爱了起来,越来越像是个“玛丽小天使”了。

  可惜玛丽和肯特离婚的太晚了,他们如果早点离婚,玛丽就能早点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了。毕竟她现在六十三岁,如果在三十岁的时候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没有被所谓的“家庭主妇生活”荼毒这么久,她也不会这么神经质。

  不能接受玛丽觉得家庭主妇也是一种职业的说法。

  家庭主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种职业。

  为家庭付出、照顾家庭,这也没什么不对,但这绝对是两个人的事,不该是某一方的全部责任。

  玛丽做家庭主妇的这段时间有多长,她和这个社会脱节的`时间就有多长。

  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朋友,她把自己所有的寄托和依赖都给了她的丈夫,可是她的丈夫还是抛弃了她。

  离婚之前,她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连孩子都是她丈夫和前妻的。

  在那个家里,她是以妻子的身份过着保姆的生活,而她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值得吗?

  当然不值得。

  根据书中提到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像是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呼吸、食物、水)可以让人活下来。如果不能满足,人类无法生存。

  安全需求可以让人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如果生活不稳定,失去安全感就会变得孤独、自闭甚至思想变得极端。

  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家庭不幸福,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许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让人变得偏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类的感情很复杂,有了情感上的满足会让人很快乐,这也是得到幸福的最基本条件。

  尊重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可以让人变得更有自信,反之则会让人为了得到尊重需求去做一些使自己进步的事,对一些人来说可以起到激励效果。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在前四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开始发挥自己的真善美,去不求回报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以前的玛丽甚至无法获得社交需求。

  但是在博格生活的这段时间,她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有了朋友的关爱,还有了斯文对她的爱慕,她实现了自己的社交需求。

  又在之后的种种事情中,得到了大家对她的尊重,让她实现了尊重需求。

  她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委屈自己过依附着肯特的生活了,她想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的这一年,她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她不再去做谁的附属品,她就是她自己人生的主角,她终于自由了。

关于读书笔记2

  我仿佛就是他们三人中的一员,积极开展环保活动,还捐款给生活困难的`人家。世界各地进行调查,一边调查还一边听兔博士演讲,微风吹过来,好像在说:“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阳光照到地上,好像在说:“你真笨,这样到处乱花钱,我看你连作业本都买不起,像我那样,总是晒穷人,让他们早点被晒死,这样也能不让政府烦恼了,哈哈哈……”我想:如果这样的话,那太阳也不用再晒了,因为如果我们不捐款,他们也会被饿死的,不是吗?所以说太阳讲的是大错特错的。

  如果每人都像龙娃,小英,兔博士那样,那地球上便不会有穷人了。我们应该学习龙娃,小英,兔博士那样助人为乐的精神吧!

关于读书笔记3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的一些困难?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入手,不断改进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式和技巧。

  教师与家长的日常接触是短暂的,但一些问题也可以体现在三个单词和两种语言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对话的'技巧和灵活表达的艺术。在过去,我总是认为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我不会拐弯抹角,我会直接说出来。所以有时候在孩子和家长面前就抱怨,让家长很尴尬,孩子也很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庭的合作。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扇窗可以打开。选择一名教师意味着面临许多挑战,寻找更多的关键。

关于读书笔记4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让自己的课更有数学文化的味道,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时时牵挂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郑毓信、王宪昌、蔡仲三位教授共同编写的《数学文化》一书,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意义及实质,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及达成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古希腊数学的起源讲到当今飞速发展的数学,在我面前展示了一个数学发展的历史长卷,曾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人物一一跃然纸上,通过对西方的数学与中国的数学发展史进行对比,使我对历代数学名家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及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本书又不是单纯地历史的叙述,教授以自己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数学能够称之位一种文化,及将数学作为文化看待的意义,让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全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从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文化”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强调,我们应当注意纠正这样一种倾向,不能一味地强调数学的工具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中、小学的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传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当更为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从教学的角度看,以下问题就有着特别的重要性,既应如何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为“思维活动不是在获得课程内容的知能后才出现的,而是成功的学习过程中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课程内容须能够挑动思考的灵感,即使在最不起眼、最基本的课堂情境中,亦可启发学生的思考的源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明确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养成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比是更为重要的。由此,我深深思考着我自己的.课堂……

  “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我们应当努力建立民族或国家的清醒的数学意识。”我想,我们应当把思维方法的训练渗透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应当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带动、促进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

  书中提到肖先生借用了清代文学家袁枚关于“学、才、识”的论述来说明三项数学教育目的,他认为广义的数学教育不是把数学仅仅视作为一件实用的工具,而是通过数学教学达至更广阔的教育功能,包括数学思维延伸至一般思维,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良好的学风和品德修养,也包括从数学欣赏带来的学习愉悦以及知识的尊重我们必须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比,数学的文化价值(包括思维训练和文化素养)更为重要。

关于读书笔记5

 读书是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 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关于读书笔记6

  我打算起来,却动弹不得,我仰天躺着,这时才发现胳膊、腿都紧紧地被缚在地上;我的头发又长又密,也被缚在地上。我觉得从腋窝到大腿,身上横绑着几根细绳。我只能向上看,太阳渐渐热起来,阳光刺痛了眼睛。我听到周围人声嘈杂,可是我那样躺着,除了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儿,只觉得有个活东西在我左腿上蠕动,它越过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来,几乎来到我的下颔前了。

  我尽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却原来是一个身长不到六英寸、手里拿着弓箭、背着一个箭袋的活人。同时,我觉得至少还有四十来个一模一样的人 ( 我猜想 ) 跟在他的后面。我非常吃惊,大吼了起来,吓得他们回头就跑。 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们中间有几个人因为从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伤了。

  但是他们不久又走了回来。 感受 小说一开篇就以构思奇特奠定了全书的基调。格列佛被风暴吹到荒岛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百多个小人五花大绑。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初次走进格列佛视野里的小人们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他们不断地射箭刺痛格列佛的行为,为以后情节的进展埋下了伏笔。

关于读书笔记7

  祥子是农村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因为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毅力。

  不少农村人共有的性格就是实在,而祥子就是这样一个实在人。初进城市的祥子并没有想着挣大钱,做大生意,他只想在社会最底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他靠着自己健壮的身材,年轻、极具活力的精神,每一天为着自己小小的梦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着。

  三起三落,祥子每天不懈努力,曾三次在买车方面有了多多少少的希望,但最后却都好景不长,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但这当中,他的生活艰苦卓绝,但他依然靠着心中的信念坚持着。可祥子也是人啊,不管他经历了多少,多么有文化,多么经验丰富,也未必有这么坚强的心,更何况他只是个初次进城的农村人啊,他在城里没有亲人、没有至亲的'朋友,他是多么不容易啊。可他终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从一个实在,健壮,好强,有毅力,吃苦耐劳的好青年被当时黑暗的社会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没上进心的街头小伙。

  车夫生活起初,祥子对城市充满着无限美好遐想,他满怀希望地带着自己年轻的那股劲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下为自己攒下了钱,买好了属于自己的车,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祥子以为自己这样就马上能过上好生活了,可是好景不长,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祥子正站在事业高峰就被宪兵给捉了去当壮丁,车也被抢走了。这使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祥子着了慌,他不知如何是好,但最终还是从宪兵那里在慌乱时期牵走了骆驼,有了积蓄。三年的劳动成果全部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但他那如同骆驼一般的健壮和坚忍的性格依旧使他在不断前进,他还在为希望努力。

  经历了那样的事情祥子谨慎了起来可他的全部积蓄又都被孙侦探给诈骗走了,这又无非是对祥子的一大打击,他又要在无奈之下与自己万般嫌弃的泼辣女人——虎妞在一起生活,这让祥子每天都非常不痛快,像是有块大石头堵在心里,教他喘不过气。当他看到老马时,他的心有动摇了,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坚持下去,老马拉的是自己的车,可车却年龄大了,老马也年龄大了,他还带着孙子小马,没人愿意坐他的车,老马小马祖孙俩生活甚是困难。祥子怕是以后的自己也是这副模样。

  与祥子生活在一起的虎妞,帮祥子用便宜价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让祥子多少有一点接受了虎妞。虎妞因迷信,在怀孕时不幸难产逝世。祥子又不得不卖掉车子,为虎妞安葬。祥子终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放弃了一切,不再是那如骆驼般健壮坚忍的祥子了,他被这旧社会折磨的没有一个好样子,他丝毫没有上进心,每天浑浑噩噩,不顾一切,随心所欲,是那么的让人心疼。在他最低谷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亲人一个朋友可以拉他一把,让他找回原来最真的自己。一切,都不如以前了。

关于读书笔记8

  《雷雨》描写了一个由周朴园统治的封建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所潜在的人物关系一步步浮出水面,弱者在越来越巨大的压迫下终于爆发,致使看似平静的家再也不会平静了,用一场雨暗示了每一个人的心理。我想要更好的理解这篇话剧,写作背景是有必要考察的。

  曹禺19XX年创作了他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内心充斥着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XX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他自己说道:“《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在《雷雨》中,共有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四凤、周冲、鲁大海、鲁贵八个人物。其中周朴园,蘩漪,侍萍可以说是同一代人,其中让我感触较深的是“蘩漪”、“周萍”、以及“侍萍”这三个这个角色。

  侍萍是封建统治下女性地位低下的代表,那个时候男的可以三妻四妾,而女的就只能忍受这种不平等,由于她的出身卑微,她就注定不能进入有头有脸的周家大门,被周朴园这个封建统治者抛弃,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亲自抚养。她虽然身份卑微,但是她却有着自己的可贵之处,她正直,善良。在周公馆饱受屈辱的她终于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的控诉了周朴园的罪行,她撕毁了5000元的支票。她唯一的要求仅仅是“见见我的萍儿”,此刻她不仅是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她始终相信人各有命,相信自己的宿命终结于此,她也许没有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但是她的沉默同样给了我们警示:没有任何反抗的承受外来的欺辱终究会使自己走向灭亡,我们要为自己活,需要适时的反抗,不要一味的只是承受。她的反抗应该是30年前被周朴园赶出周公馆那一刻就开始,如果她那样做了,也许她的生活又会是另外一番摸样,也许会少了下一代人的悲剧。但我们明白也有一种可能,如果她的反抗失败了呢?那也没有什么,如果我们可以想想人一生的追求在哪儿也许这个问题我们便会想通了。

  繁漪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具有反抗精神,但同时她又存留了封建思想。从她所处时代和家庭教养进行分析,也不难看出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曾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上过一点私塾受过一点教育。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不会像侍萍一样甘于忍受宿命,她想反抗,她不想是一具行尸走肉,她要力图做一个真正活着的人”。她追求的是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解放。从作者的描写中我感觉得到繁漪的每次出场都让人觉得冷的瘆人,她安静忧郁,虽然她在周家位居二太太,但是她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从周朴园的摆布,处处受周朴园的谴责,周朴园用尽手段逼她吃药。周朴园对她的压迫使他彻底对这个看似和谐的家绝望,她无处寄托自己的情愫,只能将自己的这份心情寄托在周萍身上,在这一点上那我个人觉得她很不理性,而偏偏周萍又身性软弱,导致了她的悲剧。

  周萍,周家的大少爷侍萍和周朴园所生,他的感情让人心疼,一个是自己的长辈一个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这让本来身性软弱的他痛不欲生。他先对繁漪的“爱”让他内心煎熬,当繁漪大胆回应的时候,他的懦弱使他退缩,表面是他害怕自己的父亲实质他该怕的是一种制度,他不能违背父亲为这个家制订的种种制度,在封建制度的“权威”下,他退缩了他放弃了对繁漪的`“爱”。我想他对繁漪的爱肯定不是男女之间最纯真的爱情,那是因为她从小没有亲生母亲在自己身边,得不到女性细微的关爱,另外是他在这样的家庭很是压抑,一方面他不能和自己的父亲诉说自己的心思想法因为那是违背父亲的,另一方面他还要保持着对父亲的那份敬畏和服从,在这种种因素的促使下,他才会产生这种畸形的爱。而当他遇到四萍时,他内心的情愫被触动了,他看到了他一直渴望的东西,那就是纯真,活波。他一位自己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殊不知这是更大的痛苦开始。他两次失败的“爱情”使他终于不堪重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雷雨》中每个人物都各有特点,周公馆的压抑沉闷让每一个人都极为想去逃离这个阴森森的监牢,以周萍和蘩漪为代表,看似平静的湖面其实早已起了涟漪,早在30年前就埋下了这个苦果,只是让下一代的人去承受这些是不公的,但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些,处处充满着不公道,处处充满着压迫,连家庭都如此,更何况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呢?我想这样的结局绝对不会是周朴园想看到的,他以为自己将这个大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殊不知他已经禁锢不了每个人的思想,没有人在会像侍萍那样甘于忍受宿命。通过这个家庭的破灭,告诉了我们周朴园统治的破灭,同时了也暗示了统治阶级破灭的必然性,因为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想也在发展,也许人们的思想会被禁锢,但那只是短暂的,绝对不会是永远。

关于读书笔记9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但是的话,一个细小但是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关于读书笔记10

  第一章 明天的寓言

  作者在第一章一开始,就以极动的笔触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由天堂沦为地狱的自然景观:在美国中部的某个城镇,“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吠鸣,鹿群轻悄悄穿过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这个城镇的“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来这里观鸟。但是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奇怪的阴影开始覆盖了这个地方,一些不详的预兆降临到这个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去。到处都是死亡的阴影,农夫诉说着家人的疾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的病人中出现的新的疾病感到困惑。”“鸟儿都到哪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鸟儿,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子里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看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战栗地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鹪鹩的合唱,以及其它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作者进一步指出,上述变化虽然仅仅是一个虚拟的场景,但是这些变化确实正以不同的程度在美国的每一个城镇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给读者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是什么东西导致美国的城镇发生如此的沉寂,蕾切尔·卡森的这本书就是为了解开这个巨大谜团。

  第二章 忍耐的义务

  人的诞生改变了自然和谐发展的大格局,人来到地球上之前,植物和动物的习性都是自然所决定的,但是自人产生之后,特别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的能力对自然平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企图控制自然,控制自然的一项有力手段就是化学工业。人类通过化学制剂达到控制威胁农业发展的“有害”昆虫的目的。问题在于,人对自然生态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人类通过使用化学武器创造无虫世界的十字军运动,反过来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空气、水、生物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直接威胁到人自身的生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杀死有害昆虫,而在于改变人的生存方式,在于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第三章 死神的特效药

  作者首先介绍了多种人造的杀虫制剂及其致命毒性。从初级的无机的杀虫剂到高级的有机的杀虫剂,从滴滴涕、氯丹、氯化萘到狄氏剂、艾氏剂,尽管我们对化学药物的全部内容所知有限,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去生产它们。除了制造大量杀灭杂草的有毒化合物、含砷喷剂、二销荃等等,大量的有毒元素流入大自然,通过食物链最终为动物和人所吸收,严重妨碍了自然的平衡和人的健康,损害着人的消化、神经核免疫系统,威胁人的生命。

  第四章 地表水和地下海

  作者如同上一章一样,以大量生动的事实,表明了化学制剂不但伤害人体,也伤害地球的水环境,这又间接地伤害到饮用水的生物。作者以确实的数据证明,这些有毒物质永远也不会消失,尽管水体中的有害成分没有了,它实际上是通过生态循环进入了生物机体,并且以不断加大的浓度聚集在生物机体当中。作者最后再一次提醒,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的东西,对水的污染就是对整个自然的污染。

  第五章 土壤的王国

  土壤绝不是看上去那样是死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极大量生命存在的生气勃勃的王国。现代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他们盲目地大量使用杀虫剂去杀灭那些妨碍农作物生长的昆虫,殊不知,这一方面使这些昆虫更新换代并迅速产生了抗药性,另一方面,它严重干扰了土壤内部大量微生物的生命循环,破坏了微生物的自我代谢功能,使土壤由一个生命的循环体变成一个死的东西。也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土壤当中的有毒成分大量存在,这些成分被作物所吸收,最终又直接破坏着人的健康。

关于读书笔记11

  我读了一本洋岛七田写的书——《佐贺的超级阿嬷》。>故事中人物有超级阿嬷、德永·昭广、小新、昭广的同学们,书内用词幽默、精彩无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人物中我很喜欢德永·昭广,他从城市来到农村,虽然吃了很多苦,但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一次,他想吃蛋糕,可是没钱去买,灵机一动,复制了生活节俭、经验丰富的阿嬷的一招:昭广在腰上绑了一块磁铁,一路走一路吸着铁钉、铁块,等吸足了之后,来到废品收购站,高价卖掉,换到了钱再去买蛋糕,他的聪明和乐观值得我和大家学习。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我就变得非乐观形态,一不乐观我就会苦恼,一苦恼我就会不听话,这时大人就会发火,家里的气氛就很紧张??我知道学习昭广“微笑”面对一切,困难就会退步,大人也会少生气,我的家就会变得和谐。

  我放学回家从来不需要干家务活,衣食无忧,父母只希望我努力学习。而昭广上学回家还要生火煮饭呢,有时家里都没有米,甚至会饿着肚子去上学,午饭能吃到面包和粗纤维的牛奶他就很心满意足了。和他比较,我感觉自己很>幸福。我要改掉自己写作业磨蹭、粗心马虎的'坏毛病,不再让工作辛苦的父母为我操神。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发现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

  《佐贺的超级阿嬷》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希望同龄的>小伙伴也会爱上它。

关于读书笔记12

  读完小说《局外人》,总想写些什么。然后就有了以下的了。

  首先是关于“局”,也就是这个世界。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其实这个咱中国人理解起来是最简单的:想想身边的事情就行了。

  有了这个局之后,也就有了局外人默尔索——他的“出局”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杀人,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游离在这个“局”边缘的怪人:冷漠,貌似迟钝,对一切事物感到厌烦。甚至连母亲死了,他的反应仅仅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但默尔索对这个“局”的认识是清晰、准确无疑的: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在杀死人之后,他认识到:那却好像是在我的苦难之门上短促的叩了四下。也许仅仅是处于厌烦,他才生性孤僻,什么话都懒得说,什么事都懒得做。

  之后他参加的法庭辩论是造成他出“局”的直接原因,也使得他本人同这个“局”的对立日益尖锐,“全部希望就是在奔跑中被一颗流弹打死”。读到此我总是悲观的。荒诞的世界,出路是没有的,可能的选择有:一是死,自杀或者被杀;二是妥协,也就是思想上的自杀。但是不对,局外人默尔索在最后一刻想起了他死去的妈妈,他明白了她为什么在死之将至,时日无多的时候仍然玩起“重新再来”的游戏,他醒悟了: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仍是幸福的。(他当然没有“在精神上杀死自己的母亲”,检察官对他的指控在这一刻显得多么可笑!)他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通过人们的仇恨,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在局外的存在,并以此为幸福。他是真实的。他以自己的真实存在完成了对这个荒谬世界和悲惨人生的一次打击和胜利。

  显然,小说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阐释,那很好;但要从小说角度分析,我认为还是不够好:作者把人心想的太简单了。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么?正所谓,人心难测啊!

关于读书笔记13

  两到三天时间,读完了路遥的这本书。之前看完《平凡的世界》好像看了一点,因为都是描述陕西农村和县城的故事,就没看完。这次长久没看到中文书籍,买了这本。昨天看了一晚上没刹住闸,今天晚上依然。白天仍然测试单机——HVDC——无穷大系统自定义模型。

  昨天是看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走西口”,看到德顺老汉在回忆青年往事。我想,也许巧珍和加林能走到一起吧。很难找到更难得的伴侣了。

  今天晚饭后,一边测试640MW稳态和320MW稳态下,对换流母线相电流乘以3/2系数的稳态。发现亚萍开始闯入加林的世界,想,巧珍估计要悲剧。巧珍的真心爱意得到了深刻的表现。每一次见面,多次到县城找加林,对加林又掏钱(50元),真是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真是金子。金子般的媳妇儿。

  加林的意外再次回村,是始料未及的。读后再想,乐极生悲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基本规则。看到巧珍赌气嫁给马拴,不能不难过,但在当时看,又是难以找到的更好选择。

  巧珍的姐姐要奚落加林,而巧珍的再次出现,不能不让人动容。巧珍真是个好女子。

  德顺老汉,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哲学家,是个乐观、聪慧的人物。中间和加林老爹去专程教训加林,也是尽到了近似父亲的.职责。让人敬佩。加林作为才华较多,容貌英俊而又多才的青年佼佼者,具有农村知识分子常用的清高与自卑。民办教师被拿下时的绝望与无助;受生活所迫而卖馒头时的复杂内心感受与去阅览室读书看报的从容,形成了无用书生的一些印象。但善良的巧珍的贤惠与明察秋毫,让加林的第一次下海圆满收场。同时又有了表白。

  德顺老汉最后的等待加林,指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止加林轻生。对高明楼的提前打预防针,也是让人不禁动容。

  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对社会现象进行了一定简评。各个人物读起来真实而有质感。巧玲的美丽,没用太多刻画,而是用白杨一般美丽的身躯,让人无限遐想。加林的大落大起再大落,显得真实而不做作。加林父母像一般老农民。村支书处理事情的圆滑,与对加林二叔回家后的干练处理,如支开加林,和副局长提前通气,并邀请加林二叔去吃饭,而第一杯酒恭敬,加林父亲。无不入木三分。加林父亲,既有老实老农民一辈子不愿惹事的性格,如儿子民办教师资格被村支书儿子顶替后的实际做法,即更加巴结来为将来流余地;又有别人如刘立本因加林与巧珍约会而声称要打断加林腿时,乖人发恼,声称谁敢动加林一指头,就劈掉对方的脑瓜,护犊子真实。中间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去教训加林,推测最大的原因为德顺找加林父亲,而加林父亲也有意教训儿子,加林父亲是老实农民,对巧珍给自家的各种干活和贤惠,应该是很喜欢,后面加林掉良心,确实也是加林父亲所不愿看到和不认同的。加林在这时的反应,从年轻人角度看,为了所谓前途,似乎可以放弃真挚爱情,但作为普通人,仍然不免为巧珍难过。独自在家人家也是明确表明愿意的啊。

  加林与巧珍分手那部分,加林的狠心与残忍再次彰显,上次是狠命干活儿。但这次巧珍的不必对方挑明,就主动退出,让人倍加动容。难过,无以表达,就骑自行车回去了,而原本着急忙慌来应心上人之约,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作为读者,我很难过,非常难过。之后巧珍又是伤心,而后嫁给马拴。很难找到更悲伤的故事。

  末了,村童的信天游,“哥哥卖了良心才回来”与之前的走西口中“哥哥你走西口。万不要交朋友;交下的朋友多,你就忘了奴——”对应,让人不能不为之侧目。

  总之,路遥《人生》又是一本让人不忍心重读的经典,因为里面的故事太真实太凄惨太让人难过。希望众人都能找到巧珍这样的爱人,特别是像本人一样从村子里出来的“清高文化人”。但愿巧珍是自己的爱人,而自己又没有出卖自己的良心。

关于读书笔记14

  出于对李先生创业精神的敬佩之情,迫不及待地在工作第二天就向主管借来此书,每天练习制作报表后便挤出一点点时间读读此书。今天正好休假,于是一口气将剩下的150多页读完了。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发展历程,李先生以自己的笔墨叙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文字简练而不失生动性,感情真挚而不乏思考的深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中欧创始人的唯一幸存者,这其中的艰辛与困苦,成就与喜悦应该也只有他自己是最有深刻的体会的了。他能集中精力著称此书真的是十分难得!

  只有短短10年发展历史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能在全球获得领先地位,在亚洲商学院中排名第一,真的.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中欧的成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促进中国未来商业经济、教育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她的发展史值得每一个有追求的中国人了解、学习。

  从中我读到了中欧发展之初的种种艰辛,读到了诸位创始人的敢为人先、勤奋、执著的精神,读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读到了市场与创新体制的重要性。

  李先生“骨子里就喜欢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勇气,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他总是强调“一根筋”,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确实是值得当下年轻人好好学习的。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我也能做好这件事。

  做好一件事,需要不怕苦,需要勤奋,需要团结他人的力量,需要善于学习,需要有大无畏精神,需要有长远目光。我特别赞同“认真”与“长远目光”,因为太多的产品质量差,因为太多的服务不到位,因为太多的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我们的民族精神何在?

  尽管目前书店行业正在衰退,但我相信天翼图书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因为她有独特的使命,因为她有伟大的愿景!

关于读书笔记15

  我最早开始接触到《三十六计》还是小学时候的事了。一天,妈妈买回来了一本,那本书不厚,内页不仅有故事还有彩色的插图,当然,也还标注着拼音。那是个时候我已经认识不少字了,已经不是缠着爸爸妈妈给自己讲故事的阶段了,所以我便打开书,自己读了起来。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接触到了人们口中常常讲的一些成语,比如:借刀杀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等。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在我的脑海中仍然影响深刻的也不过五六个故事,除上述提到的外,还有著名的美人计和走为上计。小时候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围魏救赵,此计发生在一对著名的同窗之间——孙膑与庞涓,二人都师从鼎鼎大名的鬼谷子。后来,因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在他之上,于是剜去了孙膑的双膝。后来,庞涓率魏国军队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助,齐王应允,派田忌与孙膑出战。孙膑出计,让齐国军队不要直接攻打赵国内的魏兵,而是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不得不回撤,而庞涓也死于这一战。那时觉得庞涓心胸狭隘,而且还有点愚蠢,但慢慢长大后才发现,庞涓是一名惊才艳艳的大将,原来每个人真实的样子并不只是故事中读到的那么片面。虽说这是那个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但是长大后却对小时候读过的其他一些《三十六计》中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妈妈开始带着我看一些历史影视剧,我最早接触的一部是一部名叫《楚汉骄雄》的电视剧。彼时,我对人物的认识十分简单,认为刘邦无大志,而项羽则雄才伟略,看到最后竟发现,我眼中一无是处的刘邦竟夺得了天下,而楚霸王则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虽说那是我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可我却对电视剧中鸿门宴的场景印象深刻,当然这要得益于我从小读的《三十六计》。电视剧中的情节对上了我对刘邦根深蒂固的印象——憨憨的——在张良、项伯和樊哙的保护下才得以逃脱,这让我对刘邦的性格更加地了解了。后来,《三国》翻拍,我也赶上潮流追剧,也对《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有了一个具象化的认识:仿佛书中插画里的王允、貂蝉、吕布和董卓都活了起来。

  最近几天有捧着那本从小陪伴着我的《三十六计》读了一遍,如今看来,着小小的、薄薄的一本书就像小人书、连环画一样,但这本书中却饱含了中华文化历史潮流中的精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