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1 15:18: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课前让孩子们搜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小故事,初步了解这个名人。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还都写在了纸条上,所以课堂上讲的都很自信。能够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铺垫。

  二、在检查词语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了一对反义词,“守信”和“失信”,通过找反义词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了失信的意思。突破了词语的难关。

  三、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读为本,通过大声朗读、默读、赛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文本中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宋庆龄美好的人格品质。学生也就是在一次次美妙的朗读声中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三年级一个重点,要教会孩子能够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课文。所以整堂课我就是让孩子们找词语来感受宋庆龄的品质,孩子们找的相当好,理解的很到位。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三年级又一个重点,如何让刚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掌握这个能力,教师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们说的是五花八门,但我不加评价,通过学习课文后,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说的比较到位了。说明需要给孩子一个阶梯,让他们顺着梯子才能爬上去。

  另外有一点,语文学科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老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同学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同学自读导语局部,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同学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考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孩子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同学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和”,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同学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身概括地讲。我想大局部同学处于这种状态。

  二、同学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同学,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身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同学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干让同学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

  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4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 时间就有多,而填鸭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5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6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7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欧阳艳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8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比如,本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很深,却能让读者透过这仅有的几个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还是有难度的。在这里我出示了文本内容,“当父亲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时庆龄、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弥补了人物语言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更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庆龄的态度。还有文章结尾处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这是对自己选择留下来的肯定,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出示文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怎样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呢?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画出小习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抓关键词与“习作模式”。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习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宋庆龄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9

  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0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

  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

  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齐读老师总结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白了自己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目的明确,学习有了方向。

  课堂中,1、分角色朗读课文。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2、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遇见一个难题:老师答应同学们给你们买礼物,但由于着急上课,老师忘记买了。此时此刻,天空刮起大风,又是打雷又是下雨,我是冒着大雨,兑现诺言,给你们现在买呢?还是改天再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我想让大家给我出个主意,好不好?”这样设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可以帮助老师,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拓展,升华主题。联系中国实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植入心中!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及相关的人物。

  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最后,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的读,反复的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还给学生安排了即兴表演。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另外,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抓住重点的字词,如:“抽”“笑”等词,让学生透过这仅有的几个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2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两个班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守信”和“失信”。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2.同样的小组合作,不同的效率。

  两个班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完全一样的任务,因为布置要求时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班,布置了请组长分配角色,准备朗读汇报的任务后,就请学生开始合作。可等我转了两圈,还有组因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争论,大大地浪费了时间,效率很低。

  第二个班,我明确了要求,请组长在5秒钟内分配完角色,马上进入朗读。超过时间的小组将受到警告。读的过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次。读完一遍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个组准备的最好,最抓紧时间。这样一来,第一节课中的无效争论少了,各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读中去,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教学环节能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关键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多说一句话,明确要求,节约的可能就是好几分钟时间,效率会更高。

  3.“扑空”和“解释”,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两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庆龄”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宋庆龄”……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3

  这一堂课,学生的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为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形成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链条,焕发了生命活力,引发了学生对反应比较激烈的问题进行讨论。面对一片指责声和孤零零的被指责,我能用呵斥或置之不理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吗?不,那都是庸师之举。一方需要民主,他们有话要说;一方需要关注,他渴望抚慰、呵护。简单的处理方式只会让动态链条断开,让被指责的.一方受到伤害,能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蹲下来看学生,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想说、爱说,敢说,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略读课文,内容平实易懂,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宋庆龄的做法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坚持信守诺言,认为宋庆龄做的对;另一种虽人数不多,认为宋庆龄这样很傻,不会区分事情的轻重大小。是批评训斥,还是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令其心悦诚服,认识道理?我决定放弃教案所设定的程序,进行一次“诚信”的辩论。学生们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成正、反两方,就宋庆龄是应该留下还是应该随父母走一事展开了热烈辩论。正、反两方都有相当精彩、有说服力的发言。最终,持相反意见的'同学诚恳地表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他们放弃反对意见。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教学任务完成后,也发现我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希望能使每一堂课都能有所得。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5

  1.本节课,我抓住了认识一个人物、了解一种胸怀、学会一种品质入手,就让学生认识宋庆龄,在介绍宋庆龄时,教师重点讲解她的美好品质,那就是诚信,宋庆龄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我不能失信。课堂的最后,通过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合新时代,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喊出了一个民族永恒的心声,我不能失信,进而让学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扣好学生在成长路上的第一粒纽扣,这是内容的升华。

  2.本课的语用点是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为此,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句子的意思。通过找句子中的动作、语言描写来体会句子的意思,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感受句子展现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告诉学生应该做怎样的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3.适当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另一方面通过说话、写话去训练如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此是交给学生习作的金点子,让学生抓住“一人、一事、一品质”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写,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语用点。

  4.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07-07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06-08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09-18

《我选我》教学反思04-09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7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4-09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4-11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