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7 09:35: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1

  这段时间,发现学生的作业很多时候地一边做不对,而当改错时,则做得很快,只要有一个同学做的全对,很快全班就全都会了。而当考试考察同样的问题时,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数学老师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经过调查,很快发现,学生有照抄作业的毛病,有的时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问,很快雷同的作业就出现了。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有三: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copy”。

  四,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会不会没有多大的联系。写作也就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K

  反思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K

  反思三: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K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 “复制”作业了。

语文教学反思2

  作文对于一个小学孩子,或者该这样说,作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每当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孩子们看过题目之后,第一个反应是些啥呀,没什么可写的。

  难道我们的孩子的生活,经历真的匮乏到如此的地步了吗?真的没什么可写的吗?看了管建刚的书,我觉得真的不是如此。作为教师,到底该怎样教孩子写作文??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方向,答案。

  我们习惯了先教后写,到了真正写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或者这个题目会写了,别的习作又不会写了。但我们没尝试过先写后教,让孩子写完后针对每一篇提出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再让孩子二次作文,最后在誊写在作文本上。老师再次修改。我想这样的效果应该比孩子在两节课内一次成文要好得多。

  另外,让孩子们学会写作文我觉得应该从根本上进行训练。首先,要对孩子的“心灵力”进行训练。小学生作文大都写自己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即作文的中心。这就需要孩子们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具备一种捕捉内心情感变化的能力,能够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的写出来。这是一种敏感力,是写作文的重要品质。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品质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训练机会至少一周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训练,孩子们的心灵敏感起来了,看到的景和物,会随心而起伏,而欣喜,而叹息而焦虑了,能捕捉自己内心里的感觉饿了,作文的天地就宽了、广了,文字也有生气了。孩子们也就再也不会觉得没米下锅了。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训练机会教师可以多想办法,比如办《班级周刊》,经常刊登孩子们的好的作品,甚至一句话的名言等等。其次,还应该对孩子们的思考力进行训练。其实,大作家,写的.也是些生活小事、琐事。作家的本领在于,用小事、琐事,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意味。情感,来于内心的敏感;思想,源自内心的思辨。对于作文来讲,事情越曲折、越复杂,越好写,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能想得很复杂。而这种深思考,也要是经常性的,这样能改变大脑思考的“质”。

  这是,我读管建刚的书的一点收获,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语文教学反思3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第三大组多人举手,我点了一人发言。)

  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

  (生有点不理解。师提示: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学生答,子贡。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请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我当孔子,你做学生,全班同学担任旁白,我们来进行问答对话。

  (学生旁白:XXX问曰。)

  生: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旁白:子曰。)

  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师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则的.问语添加,学生、师生之间采用古人问答时的语气语调进行问答训练。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对第一则,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即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方法中温习的快乐,“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会学友,后一句则讲人的修养问题。三句话三层意思,层层递进。)

  四、教学反思

  笔者曾多次执教《十则》,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悠”过去了。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可针对《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语文教学反思4

  本次月考学生成绩很不理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积累题中,诗词名句默写错字、别字较多。阅读题中,学生审题能力较差,如找出文中动词并分析,学生有的找形容词分析,有的.从修辞分析等。

  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训练。

语文教学反思5

  一转眼,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近两月时间,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成功,也有不足;有收获,也有失落。现自我反思如下。

  一、成功方面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很多同学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向导,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与 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4、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2、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3、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学习方法还比较死板。

  4、学生的阅读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

  5、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方面探究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

  6、对学困生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

语文教学反思6

  本节课学习内容为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个板块,教师以刚举行的旅游导入,并以一次特殊的旅游贯穿全文,设计新颖,思路清晰。三个板块的内容均通俗易懂,尤其是日积月累中有关动物的成语和趣味语文中的小故事趣味横生,学生学习饶有兴趣。通过自由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很快就能熟读成语。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词典、上网等方式了解词语意思,课堂上小组交流、反馈,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也较快理解词语意思。课堂上,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趣味语文的教学,教师重点抓住有趣的'对联,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待客之道。教学之后,老师深深体会到——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成长。

语文教学反思7

  《丰碑》这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然而长征年代久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其感动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这节课我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抓住重点,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成功之处在于:

  一、 画面再现,创设情景。

  《丰碑》讲述的是红军翻越大雪山时的感人故事。为了让这些不见风雪,不懂何为冰天雪地的学生能体会到环境的残酷。我一开课,首先播放《万水千山》中成为冰坨的云中山和红军爬雪山的片段画面,同时播放狂风呼啸的声音。学生边看边发出惊叹 这雪太厚了 看样子这雪至少有一尺多深 这才是真的冰天雪地 。这时我再满怀激情地说道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 从而学生情绪高涨,很快融入到课文所要描述的情境中,为学习课文做了好的情感铺垫。

  二、采用 变序切入法 ,直奔中心。

  教学设计从中心句切入,以中心句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为主线,引导学生谈最感动的地方,抓住将军神态变化的句子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去感受军需处长的高大品质,层层深入地领悟思想内涵。这种教法,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避免了串读课文,过分分析情节内容的弊病。

  三、 以疑导学,培养能力。

  古人云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常有疑点才能思考,才有创造。第一次出示中心句后,让学生提出疑问 军需处长怎么会成为一座丰碑?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然后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个疑问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寻找答案。提问设计以力求鼓励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释疑,并以精读、品读的方式去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让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鼓励那些属于个性化的独特的体验,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注意交给学生质疑、品读、析句以及观图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以情感人,以读为本。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作者情感互相融合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被感动,才能感动学生。整节课,我情绪饱满,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去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向学生传递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人人有读的机会,人人有体验情感的机会,在读中感知人物的外部形象,在读中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质。

  总的来说,这节课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效果,我个人觉得都比较满意。但由于我担心时间不够,不能完成整个教学流程,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不是很充足,还应多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语文教学反思8

  1、一次活动系列的精品课程,如何做到有语文味呢?老师以她精深敏锐的语言辨析力和幽默丰富的评价语以及专业精神,使课堂中有着无处不在的语文味、生活中有着无处不在的语文味。例如:老师问:“砖除了建高楼大厦,还有哪些用途呢?”学生回答是建桥、建炉灶、建长城……的时候,老师能用充满诗意的评价语言——普普通通的砖头,给我们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普普通通的砖头,给我们提供了温饱;普普通通的砖头,成就了长城的雄伟壮观,留下了闻名世界的古迹……充满味道的评价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砖外表的平凡,作用的广泛,从而撷趣课堂语言,把朴实的砖写得美美的。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哪些高楼大厦没有它的身躯?哪一幢失去了砖的支撑还依然劲挺?哪一幢失去了砖的保护能经得住风吹雨淋?但你又在哪一幢高楼大厦里见过裸露的砖。”由此可见,充满文采的课堂语言是语文味的强力助剂,是形成课堂磁场的重要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本次精品课程,学生猜完砖后,老师借着学生低落的心情,话锋一砖,虽然你们看到的礼物是砖很出乎人意料,但不要小瞧砖哦。接着引入视频,问学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进行有效的联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语文是文化载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这就是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就是语文味。课堂中,把学生由看视频中所听到、看到的感性认识,接着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地发挥联想思维、练说。学生说道:“我看到了高楼大厦,想到了民工叔叔,他们为了建设美丽的城市,背井离乡,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接着老师评价道:“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童话,因为他像你一样善于联想。”语文课堂是生成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堂,老师抓住课堂的生成,在师生互动中,常常会碰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不时会爆出一些语言的`精彩。对课堂生成中语言新知的捕捉,不仅仅是在于对这些新知的了解,更在于培养学生时时处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精品课程的设计要努力凸现文本的表达个性,强化最鲜明的写作特色,不但要研究“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研究是“怎么写的”。这次活动老师在课堂中贯穿了无痕的写作方法指导,猜礼物的过程抓住看到的情景写、写心情要把看到砖前后心情进行对比、由砖引发的联想要合理丰富,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任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写的片段,写出自己喜欢的文章。这就明确了写什么及怎样写的教学难点。另外,同桌互赏、师生互评作文的过程又是一次指导学生写什么及怎么写的过程。评点作文的时候,学生学得什么知识呢?学生知道原来写这类作文可以这样写的,让学生把这种想写好的欲望激发出来,师生互评除了点评写作方法外,老师还更重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把学生写得好的词语让全班一起读,学生读的过程中,又是对砖的一种认识,又为自己积累了美词美句,反复品读,咬文嚼字品赏,品出习作课上语文的味道。

语文教学反思9

  因为期中考试的来临,我们年级组统一没有进行新课。加上,我之前的课程进度比较快。所以,匀出了比较充足的时间代领学生进行了阶段复习。这次的`阶段复习包括了以下内容,知识回顾两课时,做卷检测讲课时,以及试卷讲解讲课时。

  对于第一次的阶段复习我有如下反思,

  1.对于复习课的安排没有合理的规划,比如,让学生板演背诵内容时,其他同学没有安排事情,导致课堂出现混乱。

  2.对于学生的惩罚力度不够,再背诵日积月累时,有个别同学不会背。我只是要求他们课下自行背诵,不过送之后的做题来看。这些学生依旧不会这些内容,惩罚力度不够,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复习不会的点。

  3.还有一点,就是字。我有一点不知所措!!! 所有的难写的字,我会在复习课进行再次讲解,但是还有同学再犯这种错误。我觉得,是我的模式不好,我没有让学生进行书空,日后要强调这个点。

  我希望经过这次复习课,孩子们能回顾之前所学,回想起之前所学。希望期中有一个好成绩,一起加油!

语文教学反思10

  在低年级,尤其是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困扰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习惯不一养成的问题。我们老师也在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例如,广泛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编排精致的教学环节、设计生动的教学语言、穿插有趣的游戏活动、运用丰富的教态或适时的律动等等。而我觉得游戏活动的运用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生成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坚持以游戏活动教学,会快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就对游戏活动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游戏活动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游戏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简单易行,切勿纷繁复杂,耗时过大造成麻烦,适得其反。当然,游戏活动的.实施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2、游戏活动的设计要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生硬的套用。

  3、游戏活动的互动性要强,参与性要高,照顾大多数同学,尤其是让弱势生有参与的机会。

  4、游戏活动形式要追求“新、奇、趣”,不能将一种游戏从开学初做到课程结束。

  5、游戏活动前必须说清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游戏后也要给学生积极的鼓励。

  6、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要用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召唤。

  在这次区教研员闵老师的听课指正下,获益匪浅,让我在上完一节低年纪的准备课时,留下了许多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使我以后的课更进步。

语文教学反思11

  《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四》紧扣动物主线,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我的发现”板块,编者都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日积月累板块,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因日积月累板块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运用。趣味语文板块是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学时重点抓住有趣的对联,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师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上好课:

  一、回忆所学课文,归纳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说说为了能使身边的动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东同学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发现。然后,让师生归纳小结阅读方法。如: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能使句子变得更生动形象。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实例中总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收获。

  二、积累关于动物的成语,激励学生成长

  在学习日积月累时,我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读,然后

  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成语中都含有动物名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对成语的理解,并从中选择一些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

  为了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在语文活动课时,我还设计了考考你环节,继续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他成语,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这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训练方式的新颖和鲜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适度拓展,因为这类型的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础训练”的层面,教学的主要策略亦长期没有跳出“熟读强记”、“烂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极;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应赋予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让它深深的吸引学生。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进一步去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

语文教学反思12

  经历了一场中考总复习,结合中考成绩再反思三年来的教学,我想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有很多。:

  一、从七年级开始就让学生阅读课标规定的必读名著,以及《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名著的学习和积累应该是从初一到初三实打实的阅读和积累。而那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要求学生做一篇读书笔记,对自我喜欢的文章或片断进行欣赏,把感悟写下来。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中考复习时,老师只是启发和点拨即可。

  二、平时注意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抄写作业,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段落或文章。这既能够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背诵虽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却是一个礼貌的'办法”。

  三、课堂教学中落实大语文观,丰富课堂资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平时教学能够放开手脚,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是拘限于教材,能够大胆旁征博引,介绍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故事、名人轶事、成语故事等资料,并关注其他的相关学科,以此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堂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堂教学当注重有效地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使教学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潜力,并落实到了笔端。

  五、重视点滴的作文训练。平时教学中,当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时刻用眼用心体会生活,及时用笔记录生活,以此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提高观察感悟潜力,并为写作积累鲆活真实的素材。让学生写日记或写随笔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所思为所行,愿在新的初一,新的起点,我能努力做到。

语文教学反思13

  拼音已经全部结束了,今天开始讲识字课,有了昨天的识字基础,学生对今天需要会写的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难的是怎样让学生把字写在田字格里,并能够正确的占位,总结了今天的写字课的效果,我做出了一些反思。

  首先针对写字课堂的形式,我的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开始的图画,游戏导入虽然会增加一些趣味性,但是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毕竟这节课的重难点并不是识,而是写,《山村》这节课一共有七个字,结构上看都是独体字,我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是按照顺序逐个突破,但是整节课下来简单、枯燥,没有一点心意。

  另外,领导给的建议是我没有想到并且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我这节课的症结所在的,讲了整整一节课,结构、占格、组词、造句都讲了个遍,但是学生接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上完写字课后我又用了一节课练习写字,效果并不是很好,占格、笔顺一塌糊涂,我必须反思我的课堂缺些什么,要怎样弥补这个缺点。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主要介绍了低年级识字的特点和一些有趣的方法,我受益匪浅,趣味引领低年级自主识字,新课标对低年级识字提出了“会写”和“会认”两项要求,中国的汉字神形兼备,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发现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设计字谜,按照偏旁归类汉字教学,象形法,比较法都是激发低年级学习汉字兴趣的有效方法,我想把这些运用到课堂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时时给学生好难过创设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不断产生成就感,不断激发上进的动力。

语文教学反思14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任意扩展而偏离学生的实际,往往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根据高中阶段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设置了三个目标:(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并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倾向;(3)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力所能及的鉴赏、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反馈,我发现前两个目标基本上能达到,但第三个目标,却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达到。第三个教学目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显然超出了教学要求,于是我及时进行了调整:(1)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修饰语、修辞的巧妙运用等);(2)情感目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过“反思一调整”,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过去,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往往着眼于“精英”的培养,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公民的意识不强,对教学内容常常喜欢面面俱到,一味地求深。如我在教学《秋水》时,课堂上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事物没有差别)”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学生仍是云里雾里。通过反思,我发现问题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仍着眼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这恰恰是拓展型课程追求的目标。于是,在另一个教学班我及时作了调整,降低了难度,突出了“基础性”,从而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最近几年,我基本上是采用问题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补充一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满堂问”。经过反思,我发现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满堂灌”是异体同质的。第一,这些问题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生发出来的问题,而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这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着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变教师问为学生问。

  我的基本做法是:首先,营造良好的氛围。如公开备课资料,鼓励质疑权威,提倡师生、生生合作等。其次,提供对话空间。课前和课堂上要给学生阅读文本留足时间,课堂上要给学生提问搭建平台,课后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量进行反思。再次,运用多元化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深或浅、或难或易,我都视提问者本身的情况而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对优秀学生尽可能客观评价,对后进学生则多采用肯定评价,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当然这些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反思一调整”,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步完善。

  四、对“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改进措施后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若发现又出现了新问题,则应谨慎地追问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他的改进措施。

  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由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丰富且复杂,加上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

  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自如。

语文教学反思15

  还记得与旧课标相识是在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xxxx年,充满激情和斗志的自己与旧课标牵手,在语文教学这个大熔炉里磨砺着,成长着。在工作中旧课标就像老师,就像朋友,在我困惑时,它能为我指引迷津,在我小有收获时,它能激励我继续前进、、、、、、就这样我与旧课标一起相知,相伴渡过了10年。10年的与课标的耳鬓厮磨,10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我的老友-课标在10年风雨的洗礼下,以更加华丽端庄的容颜再现。我为它的变化惊喜不已,因为它没有辜负我这个好友的期待。

  一、惊喜1一——新课标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说新课标降低了知识的难度,那是因为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xx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低限――800字。

  作为自己,一直苦恼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从开始写字起只写3-4个字,可是到二年级上学期骤然增加到每课写6—9个,下学期每课达到写十二个字。字词是一家,字不能单独放置识记。作为任教的自己每次都是将字和词和句连在一起。但是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有一部分孩子他们识记字是比较辛苦的。打到旧课标的要求是有一定难度的。有时自己有一种冲动,不想让孩子写那么多字,可是一想到这是课标要求的,知识是必考的内容。那种冲动慢慢平息。现在新课标要求会写的字降低到了800字,很好,自我感觉压力减少了许多。新课标更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我们教学的实际。写的少,孩子就会更加用心,才能达到熟练而且美观。

  不仅是字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在学习得各个方面不仅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还希望他们能学得快乐,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就感。但是在实际很多的压力下,我们发现确实有很多孩子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可是还是有不少的`一部分学生他们跟不上这些孩子的进度,学习起来很吃力,横向比较起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遗憾在自己的班上也总有一部分学习得不是很快乐的学生,虽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我在很多时候还是期望我的老朋友课标还能在其它方面降低一点难度的。

  二、惊喜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XX老师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我认为尹老师的话和我们的新课标的方向是一致的,新课标给我们定的阅读积累量只是一个底数,要让孩子语文好,就要孩子多阅读,多积累。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兴趣和训练。新课标认为语文课就是要让孩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其实我一直都不反对字词句段的训练,我认为在训练中学生和我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能提高。但我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时很少有让学生字词句训练,好像做某些训练就会割裂课堂的整体性。而把这样的训练集中在复习课上。虽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以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机械的、烦琐的、孤立的训练,已经扭曲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积累重要字词句、经典诗歌和文章等做法的兴起,可以说是改革的一种转向。现在的课标及教材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搜集资料、背诵默写类的练习大有提高。为了避免那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孤立的语文学习方式,避免学生从一个苦海跳到另一个苦海,避免语文教育从一种无效走向另一种无效,这些练习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领会它们的运用;在引导学生诵读大量经典诗文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国内外文化、文学精华,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是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每一个老师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方向,纵观这个新标准,发现老师如果仅仅是提高认识不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难以达到,作为老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不努力学习探索是根本不能达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前提是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标的颁布对自己是一种极高要求挑战。不过人生因挑战而精彩!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已经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对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好文章等都有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簿上。每天将好文读与孩子听,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收到美文的熏陶。每天总在思考如何让孩子每天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思考让自己越来越聪慧,衷心期盼自己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中自己能变成一个“新”老师!相信自己能接受挑战!

【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04-27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10-09

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6-09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3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1-06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8-31

语文教学反思04-17

语文《鲸》教学反思06-10

《语文园地》的教学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