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美术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
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教案频道 /jiaoan/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展示一瓶纸花实物
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
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课件展示花卉包装图片
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板书或课件展示送花方案
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美术教案 篇2
一、作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并相互介绍。江苏版美术教案,美术论文,美术,美术教案,美术课例,美术课题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画作品,国画作品,手工制作ga)
2、用独幅或连环的画面表现印象深刻的事,表现手法不限。中国美术/E1U
3、 观察生活,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画面内容。
教学重点:用独幅或连环的画面表现印象深刻的事。
教学难点:能画出自己的“印象深刻的.事”。课前准备:教师:欣赏作品数件
学生:准备好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小组交流
1、 在你记忆里“印象深刻的事”有吗?介绍给大家!
2、 你准备表现哪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三、欣赏(书中及平时累积的师生作品)
1、 你认为哪张作品表现的主题最好?
2、 你准备用单幅还是用连环的画面来表达主题?
3、 欣赏的作品中都用了些什么工具或材料?
4、 你从这些作品中学到了什么?,美术论文,美术,美术教案,美术课例,美术课题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画作品,国画作品,手工制作dH的比他们更好吗?
(小组就以上问题再进行讨论),美术论文,美术,美术教案,美术课例,美术课题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画作品,国画作品,手工制作品。
四、学生作业中国美术
把记忆变成画面——“印象深刻的事”。作业期间以小组形式相互交流非成品。
五、巡回指导,美术论文,美术,美术教案,美术课例,美术课题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画作品,国画作品,
1、 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 对个别学生进行画面构图指导及画面连续性的指
3、 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六、总 结
美术教案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造型·与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常用绘画基础知识和工艺设计制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2、教学难点:辅助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建立链接并拓展,达到理解与积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课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你参观才恐龙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
2、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3、揭题板书
师:“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什么时代?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最喜欢哪头恐龙?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头部、身躯、颈部、尾部
四、布置作业:按自己喜好与兴趣制一头龙。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延伸: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板书设计:恐龙世界
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 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
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认识摄影作品。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互动探究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设计意图: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布置小组讨论:
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
2、 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
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
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教学环节,突破难点,认识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综合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拓展
欣赏有关贫困地区儿童童年的摄影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美术教案 篇5
课 题
第11课 留住秋天
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组合拼贴、涂色拓印等制作方法,能认识、能调配处间色,并在绘画活动中加以运用,体验色彩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秋天的落叶组合拼贴、涂色拓印出新形象,并能在观察与记忆的基础上以绘画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景物或秋游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与变化,表现出对秋色与自然美的喜爱,同时乐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的再创作,陶冶生活情操。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难点: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教法学法
欣赏感悟、学习新知、尝试练习、自主创作、综合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二、分析画法
1、欣赏图片,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三、画法介绍
1、画树,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有以下几种方法: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
4、展示课本图片。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秋景图。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五、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
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自主回答:摘茶,摘叶,野餐等。
2、欣赏陈述自己看法。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
2、学生尝试练习。
3、分析教材范图了解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自评、相互评价。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美术》03-19
美术的教案09-15
美术教案07-23
小学美术教案12-31
实用的美术教案01-20
[荐]美术教案11-27
窗花美术教案01-05
美术大树教案05-27
有关美术教案11-22
中班美术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