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语言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 是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故事《我的妈妈》讲述了生活中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孩子生病了,妈妈照顾他的故事,同时作品深处也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妈妈关爱孩子,孩子疼爱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纲要》中指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通过活动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幼儿只有学会爱妈妈,才会潜移默化的去爱老师、爱同伴以及爱集体、爱家乡和爱祖国。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在“ 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中,给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简单的“母爱”,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别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及是怎样带丁丁看病的,丰富词汇:热汗淋淋、体弱瘦小。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妈妈关爱丁丁和丁丁爱妈妈的情节。
3、激发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幼: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带我去医院打针;妈妈给我量体温,发烧了就用湿毛巾敷在头上……
(评析:幼儿生病时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教师正是抓住这一点,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把幼儿拉入到故事情境中。)
二、利用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讲述第一段后提问: ①丁丁生病了,妈妈是怎样做的?妈妈的心情怎样?
幼:妈妈给他拿退烧药吃,不停地给他扇扇子。妈妈很担心他;妈妈很着急、难过。
②妈妈的身体是怎样的?看到体弱瘦小的妈妈,丁丁担心什么?
幼:妈妈的身体很瘦。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担心妈妈这么瘦,自己会把妈妈压坏了。
小结:丁丁生病了,妈妈非常的着急又是买药、又是扇扇子,同样,丁丁也担心妈妈背不动他,所以不想去医院,我们可以看出丁丁非常懂事,很关心妈妈。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会热汗淋淋?热汗淋淋是什么样子的?
幼:因为妈妈干了一天活了,早就没有劲了;因为妈妈走得很快;妈妈太瘦了,丁丁太重了。热汗淋淋就是满身都是汗,就像是雨下在身上一样,衣服都湿透了。
② 看到妈妈累得热汗淋淋,丁丁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说的?丁丁为什么这么说?妈妈是怎样说的?妈妈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幼:丁丁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想让妈妈歇一会儿,不想让妈妈太累。妈妈心痛他,也怕耽误去医院的时间。
③看到妈妈实在没力气了,为什么丁丁要自己走?妈妈为什么还要命令丁丁?
幼:他看到妈妈实在没有力气了,所以要自己走。因为妈妈担心他,要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④给妈妈唱歌的时候他为什唱不下去了?
幼:因为他病得很厉害了;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哭了,怕妈妈伤心。
小结: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不舍得让丁丁自己走,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很爱丁丁的;丁丁两次想下来自己走,不想让妈妈太累,我们能看出丁丁也非常地爱妈妈。
3、讲述第三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么一直守护在丁丁的床头?
幼:妈妈担心他醒来后看不到妈妈;担心他的病是否能赶快好起来。
②妈妈为什么不断的为丁丁扇扇子?她也很热,为什么不自己扇呢?
幼:妈妈想让他早点好起来;妈妈心里只有丁丁,她希望丁丁的病赶快好了,自己很热也忘掉了。
小结:丁丁住院了,妈妈精心的照顾丁丁,不停的为他扇扇子,希望他早点好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地疼爱丁丁。
4、讲述第四段后提问:看到妈妈熬红的眼睛,丁丁想怎样做? 幼:丁丁以后也会像妈妈照顾他那样的照顾妈妈。
小结:看到妈妈笑了,丁丁心里很感谢妈妈,以后也会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爱妈妈。
(评析:教师将故事分成了几个段落,在每个段落中都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问中隐含了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切入到教材的核心价值,使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充分地体验到了妈妈对丁丁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妈妈的那伟大、无私的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会不知不觉将这种认识与感受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萌发对妈妈的爱的目标也实现了。)
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讲述妈妈怎样照顾丁丁。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幼: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很高兴,因为丁丁知道关心妈妈;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妈妈也是这样照顾我的。
2、丁丁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照顾丁丁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丁丁是爱妈妈的?
幼:丁丁生病了,妈妈给他拿药吃,不停地扇扇子,背着他去医院,一直守护在他床边为他扇扇子;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要下来自己走,他还给妈妈唱歌,丁丁要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还说:“妈妈我爱你!”
3、平日在家里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的呢?
幼:妈妈给我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去超市买好东西;妈妈接送我去幼儿园;妈妈经常抱抱我。
4、播放公益广告后半部分:请小朋友看看电视里的孩子爱妈妈的方式是不是和你一样?他是怎样爱妈妈的?
幼:他给妈妈洗洗脚,给妈妈讲小鸭子的故事。
小结:其实,不管是给妈妈洗脚,还是帮妈妈扫地……,这都是爱妈妈的表现,我们不但要爱妈妈,还要爱身边所有的人。
(评析:教师给幼儿完整地呈现故事后,从让幼儿谈感受为突破口让幼儿的情感再一次升华。在“你有什么感受”之后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回顾了故事中妈妈对丁丁的爱,丁丁对妈妈的爱。最后一个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使整个活动中积蓄的情感得以表达,实现了情感目标。)
【活动延伸】 1、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回家亲自为妈妈做一件事情,同时还要把爱妈妈的话说出来告诉妈妈,做完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爱妈妈的。
2、到美工区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母亲节送给妈妈,想好对妈妈要说的话;到图书区和小伙伴一起讲一讲我和妈妈之间爱的故事。
(评析:活动延伸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这是爱的表达,是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体现,同时孩子也将这份爱传递到了每个家庭,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感动,自然地会去关爱自己的母亲,这个小小的举动会感动每个家庭、感动我们的社会。)
【活动反思】 1、目标定位清晰、具体、可操作。我们在分析教材后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方面来确定了教育目标,目标具体可操作,适合幼儿发展水平,表述清晰,便于我们操作和评价。
2、精心设计教学,利于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抓住“情感”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而且每个环节的目标都是明确的,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3、师幼互动实效,面向全体幼儿。在每个互动环节中,我们将孩子的回答当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不但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把球再抛出去,在师幼不断抛接球过程中引发孩子思维不断地活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故事中丁丁对妈妈的深挚的爱。我们互动环节中面向全体幼儿做得还不够好,如果能分组讨论,让幼儿之间互动,与能力弱的幼儿互动,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个幼儿获得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需要努力,应该注意把握教育的时机,精心设计每个教育活动,发挥自己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价值,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促使教育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能围绕画面展开想象,大胆的讲述。
2.感知不同职业人的工作特点。
3.激发幼儿对辛勤的劳动者产生的感恩之情,懂得尊重他们。
活动准备:
1.绘本电子书。
2.词卡:医院、出行、服务生活、安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黑夜,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第8~9页:
教师:这是什么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晚上呢?
月亮高高挂在天边一家一家的灯都关了路灯亮了、红绿灯亮了、车灯也亮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
观察:禁鸣标志。这是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请你用好听的词语来描述一下。
理解词语: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响):夜晚,车辆都静静地开着。街道上,只有路灯、车灯、红绿灯亮着,安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2.出示4~6页:
教师: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中,小朋友们也进入了梦乡,瞧,图中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小宝贝还是一个人睡觉的呢,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一个人睡觉的啊?(还有很多小朋友还不是一个人睡觉呢,我们长大了,要勇敢一点,希从现在开始都能一个人睡觉),大人累了一天,也准备关灯睡觉了。
3.幼儿猜测:这样一个静悄悄的夜晚,是不是每个人都在睡觉呢?猜一猜夜里什么人不睡觉?把你的想法和好朋友说一说。
:是不是真的有这些人在夜里不睡觉呢?
(二)自主阅读图书,寻找夜里哪些人不睡觉?
1.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绘本的名字就叫《夜里什么人不睡觉》,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这本绘本中找一找哪些人夜里不睡觉?他们在干什么?
2.幼儿自主阅读。
3.讨论: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1)医院:
(2)出行:
(3)服务生活:
:一早醒来,看见街道干干净净、喝上新鲜牛奶、看到最新的报纸,原来是清洁工人、牛奶厂工人、报社的工作人员在夜里不睡觉,服务。
(4)安全:
教师:还有些人就在我们身边,有了他们我们就不怕坏人,他们是谁?
:警察、保安和武警战士,有他们站岗放哨,我们就能安稳睡觉。
:夜里静悄悄,当我们在睡梦中时,司机、飞行员……把人们送到要去的地方;清洁工人无论风吹雨淋,都把街道打扫干净;警察、保安在夜里站岗放哨……这些人的吃住行服务,真辛苦!
(三)完整阅读绘本,回顾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1.播放故事录音,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欣赏。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来欣赏一下这本绘本吧。
2.归纳,出示字卡:医院服务、出行服务、生活服务、安全服务。
提问:现在我们知道有哪些人夜里不睡觉吗?老师把夜里辛苦工作的人分成了四种,分别是医院服务、出行服务、生活服务、安全服务,想一想,绘本中哪些人是医院服务人员、哪些是出行服务人员、哪些是生活服务人员、还有哪些是安全服务人员,我们一起先和好朋友回顾一下。
(四)感恩为我们的生活夜间劳动的人们。
1.教师:每天夜里有这多人忙忙碌碌地为我们服务,才让我们有了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对这些辛勤劳动的身边人说一声:谢谢您!您辛苦了!
2.教师:小朋友看,为人们服务多开心呀,你愿意为别人服务吗?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或许你家里、你身边也有这样夜里不睡觉的人,也许爸爸妈妈也要工作地很晚我们可要关心他们,为我们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延伸活动:
日常渗透:夜里出了这么多人不睡觉,还有很多小动物夜里也是不睡觉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吗?那我们到教室里和好朋友说一说吧。
资料附录:
《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夜幕降临了,你想知道有什么人不睡觉吗?……→夜里,是睡觉的时候了。你看,小宝宝睡了。爸爸妈妈给他盖好被子,也要去睡了。
小孩大人忙了一天,夜黑了,都要睡觉了。
深夜,街上静悄悄,一家一家的灯,都关了。只有路灯亮着。
夜里,真的每个人都睡了吗?不,夜里有人不睡觉。那么,谁在夜里不睡觉呢?
谁也说不准有人忽然肚子疼,谁也说不准有个宝宝就要出生。
有人准备着,准备去帮助他们,夜里不睡觉的,是他们……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车在大地上奔驰。把旅客,把货物,运送到四面八方。
车上的旅客睡得又香又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火车上,夜里不睡觉的,还有他们……在夜晚的天空里,飞机在飞。从北京飞到世界各地,从世界各地飞到北京。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
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
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
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
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幼3:腿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
活动目标:
1、 尝试借助故事中的"一寸虫",对自然物进行测量。
2、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 愿意与同伴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故事《一寸虫》、一寸虫教具、学具、自然物、记录表等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指: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本领,谁愿意来说说你最拿手的本领?
2、 出示"一寸虫"指: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一寸虫"吗?
这么小的一寸虫,会有什么本领呢?
3、 引出故事《一寸虫》
指:一寸虫为了不被当做早餐,它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二、 实践活动:
1、 出示被测物,请幼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长度。
2、 提炼出首位相连的测量方法:
● 一寸虫的头要紧贴纸的边缘,身体要紧贴纸的下边;● 第二条宠的头要紧贴第一条虫的尾巴,头和尾巴连在一起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
● 一边量,一边数,数数共有几条虫,就知道这张纸的边有多长?
3、 幼儿实践● 出示记录表指:小朋友可以在教室里任选一样东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它有多长?
幼儿测量(引导幼儿大件的东西,可以两两合作测量)
三、 交流活动:
指:你量的是什么?它有多长?
你们在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四、 拓展经验:
指:一寸虫没有工具,是用什么来量长短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地方可以来量长短?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教案目标:
1、欣赏,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2、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多动脑筋,才能变得更聪明。
重难点:
欣赏,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准备:
1、挂图《鲁班造锯》、小锯子一把。
2、收集鲁班图画书供幼儿欣赏。
教案过程:
一、出示锯子,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这种工具叫锯子,它是木匠专门用来锯木头等一些东西的。
3、过渡:那锯子是谁发明的呢?老师还有一个呢!
二、欣赏,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1、欣赏《鲁班造锯》的,知道锯子的由来:
(1)教师生动地讲述。
(2)提问,引发幼儿思考:鲁班怎么会把锯子做成这种模样的?
(3)教师小结:鲁班善于观察周围的东西,他发现了野草叶子周围的小齿,他就在野草叶子的启发下经过反复的研究发明了锯子。
2、欣赏《鲁班造锯》的,知道伞的由来:
(1)教师出:“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鼓励幼儿猜出谜底。(伞)
(2)教师讲述《鲁班造伞》,幼儿观察图片:
师:你们知道我国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吗?请听《鲁班造伞》。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a、没有伞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b、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c、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鲁班造出了怎样的伞?
D、听了两个,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三、鼓励幼儿介绍鲁班及他的有关发明:
1、幼儿拿出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个别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工。他发明了曲尺、剧、打钻孔、墨斗等一套木工使用的工具,创造了攻城的云梯,水战的钩强和滑翔的木鹊等,他被木工尊为“祖师”。
4、鼓励小朋友要向鲁班学习,从小爱动脑筋,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多动手做做,试试。
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电池、灯泡、滑轮等材料工幼儿探索。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傻小熊热情、讲信用的形象。
2.通过看图讲述和讨论活动,丰富相关词汇,增长种植萝卜的经验。
3.积极参与讲述和讨论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傻小熊种萝卜》。
2.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萝卜图片(只出示上面的叶子,下面的萝卜遮住)。
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长得什么样子的?(请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现)我们一起用动作来把它表现出来。请你猜猜里面种的是什么?谁种的?
2.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片中中去寻找答案。
(二)逐页看图讲述,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教师逐个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3,教师:小熊拾到一包种子,它做了什么?(……讲述到在风中摇摆着绿色的小脑袋)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撒"的动作。
教师:种子撒在地里之后,这些小苗又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学着小苗钻出来的样子钻一钻。(丰富词汇:嫩嫩的)教师:小熊知道自己种的是什么种子吗?(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挠头、头上有问号……)
(2)出示图片三(讲到原来我种了这么一大片萝卜啊)。
教师:现在小熊知道那是什么种子吗?什么种子呀?谁告诉他的呢?多久能吃到萝卜了呢?
教师:小熊知道自己种了一大片萝卜之后,它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它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图片四(讲到请朋友两个月后来吃萝卜)。
教师:小熊在做什么?你觉得它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感知小熊热情的性格)
(4)出示图片五(讲到说话得算数啊)。
教师:两个月过去了,小熊现在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为什么很着急?(教师讲述故事)它是怎么想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熊是一只怎么样子的小熊呀?(守信用)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熊兑现对朋友的承诺吗?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
(5)出示图片六(讲到系在了萝卜的叶子上)。
(讲述故事)教师:小熊把这些萝卜干什么了呢?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是它自己中出来的)教师:我们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来看看小熊的朋友们看到这些萝卜会有些什么反应?
(6)出示图片七(讲到……都笑了)。
教师:它的朋友们看到这些萝卜怎么样呀?为什么笑了?小熊的.萝卜地里一个萝卜真都没有长出来吗?
教师:那小熊种的萝卜在哪里?(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小结:大家知道萝卜应该长在泥土里的,觉得小熊很傻,都笑了。
(7)出示图片八(讲到萝卜原来是长在地下的啊),教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教师:这时小熊才知道原来萝卜的果实是长在泥土里的。
教师:小熊看到大萝卜说了句什么话?
教师:想一想,小熊看到这么多的萝卜,它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启发幼儿运用"开心、高兴、喜欢、惊奇、快乐、兴奋、惊讶"等词汇,表达小熊的心情。
(三)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按故事情节完整地讲述故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讨论对故事中小熊的看法。
1.教师:你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小熊勤劳、热情、讲信用是好的,我们要向它学习,但是,小熊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不知道向别人请教,还做出了可笑的事情,这一点可不能向它学习。傻小熊只要勤学习、多请教,就一定能变成一只聪明的小熊。
(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1.教师:看图说说,傻小熊种了什么?哪些蔬菜是长在地下的?(出示图片土豆、番薯、洋葱、花生……)
2.教师:小朋友,你还认识哪些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提供生长在不同地方的植物,让幼儿进行分类,匹配活动,如水里有藕、菱角、地下有萝卜、红薯、土豆、花生、地上有青菜、包菜、大蒜,藤架上有丝瓜、黄瓜、西红柿等。
2.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种植物发那个面的图片或图书资料,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一起分享。
资料附录: 童话:傻小熊种萝卜 小傻熊拾到一包种子,他把种子撒在门前的空地上,一场春雨过后,嫩嫩的小苗钻出来,在风中摇摆着绿色的小脑袋。
有一天,小狐狸从小傻熊门前经过,他羡慕地说:"小傻熊,你有一个好大的萝卜园呀,两个月以后,你就有吃不完的萝卜啦!"小傻熊真开心:原来,我种了这么一大片萝卜呀,小傻熊给每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有一个萝卜园,请他们两个月后来吃萝卜。
两个月过去了,小傻熊的萝卜园里连一个萝卜也没长出来。小傻熊急坏了,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呀?小傻熊跑到蔬菜店,买回一大堆萝卜,有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然后一个一个地用细线系在萝卜的叶子上。
朋友们来了,看着那花花绿绿的萝卜园,都笑了。朋友们一起拔萝卜,从地下拔出那么多白白胖胖的萝卜,就象一群胖娃娃。
小傻熊又惊讶又欢喜:啊,萝卜原来是长在地下呀!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幼儿通常是通过父母的教育状态和教育行为来了解社会,学会成长,并与家庭成员相互接触过程中学习理解与尊重,关爱与感恩。但在实际家庭生活中,教育子女的任务大多落在了母亲的肩上,爸爸的角色很容易被忽视。本次活动以《给爸爸的吻》这一绘本进行展开,行通过这一绘本故事内容说明好父亲和好母亲一样,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小熊的爸爸,他对自己孩子的心理、个性和倾向了如指掌,因而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看似游戏和玩闹中,完成了对孩子的照料、鼓励与引导。贯穿着整个故事的,是那暖暖的、怡怡的亲子之爱。
活动目标:
1、语言目标:欣赏、理解图画书的内容,体验故事中人物情感。
2、情感目标:激发对自己爸爸的感恩和尊敬,尝试大胆表达。
活动重点:理解图画书内容,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感受爸爸对孩子特别的爱,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解决策略:
1、自主阅读,集体共读
2、角色扮演,情境体验
活动过程:
一、节目引入,经验唤起。
1、。观看《爸爸去哪儿》中温馨时刻照片与音乐的欣赏,感受父亲对子女的爱。
师:这是什么节目你们看过吗?《爸爸去哪儿》
你看了这个节目,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小结:这里面的爸爸都十分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有许多感人感动的画面。
2、师: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爱自己孩子的爸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他又是怎么爱自己的孩子的?
二、教师导读,引发猜想
1、出示PPT1、2、3提问:小熊给妈妈吻之后有没有给爸爸一个晚安吻?
2、出示PPT4、5
提问1:小熊是怎么做的?
提问2:为什么不想吻熊爸爸?小朋友平时会不会亲吻自己的爸爸?
(为什么不想亲吻自己的爸爸?脏、胡子)
小结:其实我们每一个爸爸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爸爸有他爱自己孩子的方式。接下来熊爸爸是怎么做的那,我们一起自己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主阅读四张故事内容图片)
三、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故事书里的四个场景(节选4个情景)
提问:故事里熊爸爸是怎么爱他的熊宝宝的.?
2、分组演戏四个情境,幼儿进一步的体验与爸爸之间的感情
情景一:幼儿饰演熊爸爸扮演的长颈鹿爸爸(举起熊宝宝)
情景二:幼儿饰演熊爸爸扮演的考拉爸爸(背起熊宝宝)
情景三:幼儿饰演熊爸爸扮演的鳄鱼爸爸(帮熊宝宝洗澡)
情景四:老师饰演熊爸爸扮演的老师爸爸,全体幼儿饰演熊宝宝扮演的老师宝宝(哄熊宝宝睡觉)
师:熊爸爸用了这么多办法熊宝宝有没有给他一个晚安吻那?(没有)
四、师幼共读,激发情感
1、集体阅读,感知情境
师:熊爸爸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还是没有得到熊宝宝的吻,最后他转身要离开了,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时候爸爸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伤心、失望)
2、故事转折,情感升华
师:熊宝宝突然叫住了爸爸,想为他做一件事件,你们猜是什么事情?(吻爸爸)
小结: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其实小熊也是十分爱自己的爸爸,只是有时候没有很好的去表达对爸爸的爱。
五、、出示题目,情感延伸
1、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PPT展示爱心)
师:下面谁愿意大胆的说出对爸爸的爱那?
3、爸爸的笑脸
小结:看,爸爸听到我们大声的喊出爱爸爸的话,都开心的露出了笑脸。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同时也要大胆的表达出对爸爸的爱,他们会很开心的。这本好听的故事书就出自于《给爸爸的吻》这本绘本,让我们一起回家与我们的爸爸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本好听的绘本故事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月亮变化的过程,将月亮阴晴圆缺的现象用故事的形式描写,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趣味性,非常容易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也展现了语言的优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活动中教师用画面和语言创设优美的情境,运用倾听、多媒体演示、教具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幼儿感知和欣赏故事的文学语言,在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同时,使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得以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活动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难点
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并尝试运用比喻句表达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音乐;月亮变化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利用“图片渲染”情境,幼儿萌发探究月亮的兴趣。
师: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有什么?你见过的月亮像什么?
教师小结。
二、借助“倾听感知”情境,幼儿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赏的趣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录音,完整欣赏。
师: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
三、使用“视听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分段欣赏故事视频。
教师分段欣赏后提问问题。
四、利用“排图讲述”情境,幼儿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讲述故事。
幼儿分组合作排图讲述。
五、借助“模拟故事”情境,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拓展生活经验,渗透德育教育。
操作教具,集体讲述故事。
教师小结:不只是月亮每天都在变化,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在不停地变化与发展,小朋友也在成长变化,以后要努力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棒!
活动延伸
1、搜集与月亮相关的故事、古诗、儿歌,如:《静夜思》、《嫦娥奔月》等,帮助幼儿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2、请家长在晚上带幼儿对月亮连续观察一个月并做记录,让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规律地变化。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小猴为何不满意新房
1.观察新房的外部特征。出示图3—5, “小猴盖了一幢新房子,让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小猴盖了一幢怎样的新房?”
2.猜测小猴不满新房的原因。 “小猴盖好了新房子,心里应该挺高兴,可是,当它走出家门,看看自己的房子周围后,又不太满意。请你们想一想,它为什么不满意?” (幼儿各抒己见)
“小猴的新房四周有着许多空地,应该怎样利用呢?他想了好几天,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小猴离开家,到朋友家的新房去参观学习。”
二、理解图片内容,感知各家新房设计的长处
1.出示图3—6,观察小鹿房子的外围设计,明白好的原因。
图3—5小猴盖了一幢新房子
图3—6小鹿房子外铺了草坪
①小猴来到谁家?看到新房子周围有什么?
②小鹿为什么要铺草坪呢?小鹿会对小猴怎么说?
③小结。 (教师把幼儿说的话组织起来)
2.出示图3—7、3—8,分组观察讲述图片的内容
图3—7小免家周围种满了鲜花
圈3—8小黄狗家外面盖了个运动场
①小猴又去了谁家?它们在新房周围的设计又有什么长处呢?(幼儿互相讨论,评价各家之长)
②请三位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三、扩展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1.请幼儿帮小猴出主意。 “小猴觉得它们都设计得不错,该学谁呢?”
2.幼儿在纸上为小猴设计,教师巡视。提示: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4.幼儿集体讨论,辨析合适的实际方案,并讲清理由。
(评价标准:设计符合环保要求;适合小猴的特征。)
四、尝试将自己的设计结合前四幅图连贯起来讲述
1.幼儿自找伙伴互相讲述;
2.请2-3名幼儿向大家讲述。
【延伸活动】
想象和尝试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出最佳方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师生交流的形式而进行的,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了树木、草地、花朵给环境带来的美的感受,并了解了不同的动物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可以布置不同的东西。在此同时,幼儿通过看、讲,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帮助小猴布置新房子周围,满足了幼儿的创作的愿望。同时,激发了幼儿创造良好环境的愿望。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3-23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07-2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1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0-20
大班语言教案11-12
[热门]大班语言教案10-27
大班语言教案【推荐】11-02
大班语言教案《勇气》10-10
大班语言教案【集合】10-04
(优)大班语言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