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
2、要爱护自己的嘴巴,不让自己的嘴巴受伤。
活动准备:
各种可以吹的(气球、吹泡泡用具、哨子等)、说的(手机、电话机)、吃的(糖果、食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邵老师想让你们用耳朵来听一听,在听之前,邵老师想请你们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后,老师轻唱一首歌)。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这个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幼儿互相讨论嘴巴的用处。
1、小朋友,你们能说一说嘴巴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请一些幼儿来说一说)
三、幼儿游玩
1、今天,邵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嘴巴乐园玩,你们想去吗?”
2、教师事先将一些可以用嘴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师:嘴巴乐园里有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都要用到你们的嘴巴。
3、游戏后,幼儿作答。
你们去过的地方都有些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幼儿可以站在自己喜欢的材料前面边示范边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嘴巴真有趣,能吹、能说还能吃,所以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嘴巴,对吗?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嘴巴。
教师提问: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呢?
(1)一些很脏的东西,还有烂掉的水果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
(2)很硬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会让自己的牙齿疼。
教师小结:嘴巴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让自己的嘴巴受伤。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我们长兴泗安镇有一个扬子鳄保护区,作为长兴的孩子对家乡的扬子鳄有一定的了解,为家乡有一个扬子鳄保护区而感到骄傲、自豪。因此,我设计了《亲亲扬子鳄》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扬子鳄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萌发观察兴趣。
2、知道扬子鳄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家乡有一个保护区,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有关扬子鳄的'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导入课题。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谁生活在这里?
二、分段播放ppt,进一步了解扬子鳄。
讨论:1、扬子鳄长什么样子?它的身上是什么颜色的?
2、扬子鳄生活在什么地方?怎样走路的?
3、看,这是什么呀?(扬子鳄一动不动地趴在水草上。像根烂木头。)
4、扬子鳄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结:扬子鳄身长有2米左右,头扁扁的,有四条短短的腿,一条拖在地上的尾巴,是暗灰色的,还有一点不明显的谈颜色横带。它喜欢生活在水里,在江湖、水塘边挖洞来住,常常爬到岸上晒太阳,扬子鳄喜欢吃螺丝、青蛙、虾、及老鼠、鸟类,遇上较大的动物它会用粗硬的尾巴把小动物打死后再吃。它是肉食动物,和老虎、狮子一样是凶猛的动物。
三、爱护扬子鳄
1、教师简单介绍家乡的扬子鳄保护区。
提问:作为一名小主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家乡的扬子鳄。(联系实际生活)
2、小结:扬子鳄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在我们地球上的数量很少。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它、保护它,不能捕杀它。
四、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中让幼儿设计保护扬子鳄的标志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两面镜子重复反射成像的现象,知道两面镜子的夹角大小会影响成像的多少。
2、初步学会看实验步骤图以及学会记录表的记录方法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实验步骤图、人手一个单面镜、双面镜、小人、记录表、笔。
经验准备:认识什么是单面镜,什么是双面镜以及夹角。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出示单面镜引入,提问镜子的用途"这是什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面镜子,请小朋友说说看,我们可以用这面镜子来做什么呢?"
2、请幼儿尝试用镜子照一照,并进行交流"等会要请小朋友轻轻地拿起镜子照一照,看看你会在镜子里看到什么?然后请你把看到的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二、出示双面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1、请幼儿思考摆双面镜子的方法。
2、启发幼儿找夹角,并告诉幼儿今天要用怎样的夹角来做游戏。
3、出示小人,引导幼儿了解操作的方法,并请幼儿猜想操作的结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请小朋友猜猜看,把小人放在这,我们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什么?"
4、幼儿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3个或者4个或者很多个的小人,甚至有些小朋友还发现镜子里的小人会随着夹角变小而变得越来越多,这到底是真的吗?我们一起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一下。"
三、师幼实验验证。
1、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以及如何操作和记录。
2、出示实验步骤图,告诉幼儿实验的步骤。
(1)先把双面镜摆放在夹角上。
(2)再把小人放在指定的方框里。
(3)用嘴巴数一数镜子里有几个小人。
(4)最后用笔把你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在下面的数字做个记号。
3、提要求:
(1)做记录的时候要做一个记一个。
(2)双面镜要摆放在夹角上。
(3)可以多试几次,看看每次记录是不是一样的。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请幼儿与同伴比较实验的结果。
6、教师利用投影仪,操作实验,验证结果"小朋友在镜子里看到几个小人?"
四、教师总结,自然结束活动。
"在我们的记录表里,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大的夹角在镜子里看到的小人数量就比较少,而小的夹角在镜子里看到的小人数量就比较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7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7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3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1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2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4-11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0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1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0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