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5-03-16 06:57:1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归纳概括动物尾巴的突出特点,看图学习朗诵儿歌。

  2、使幼儿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作业画纸、用皱纹纸做的动物尾巴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

  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

  小朋友一猜就猜出来了,真聪明。

  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二、

  (1)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对比、表演。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么走路。

  小鸭的尾巴:扁,来回摆动,游泳时可以当游泳器。

  公鸡的尾巴,弯。让幼儿学一学公鸡怎么走路。

  孔雀的尾巴:象把扇。

  (2)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象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象把扇?

  鸭子的尾巴扁,

  公鸡的尾巴弯,

  孔雀的尾巴象把扇。

  1、教师问,幼儿答。

  2、幼儿分组,一组幼儿拍手问,另一组幼儿表演回答。

  3、两组互换。

  (3)发给幼儿作业纸:让幼儿给小动物找尾巴(连线)。

  三、以上是我们儿歌中提到的小动物,小朋友还想知道其它小动物的尾巴吗?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呢?展示课件:

  1、鸟的尾巴,展开时象扇子,鸟把尾巴当飞行器,飞时能够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方向。

  2、鱼的尾巴,有的象扇子,有的象枫香树叶。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

  3、牛的'尾巴长长的,象鞭子,它把尾巴当作平衡器,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牛还用尾巴来拍打身上的苍蝇、蚊子。

  4、小壁虎的尾巴小小的,是救命尾巴,但是很奇怪,它为了逃命,常常把尾巴甩掉,等过几天,又会长出新的尾巴。

  四、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有什么特征?

  五、小动物的尾巴用处都很大,所以小动物们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才能给人们多做事情。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揪尾巴。(一组小朋友当各种小动物,并学小动物的样子,戴上尾巴,另一组小朋友要揪掉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小动物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呀!千万不能被人揪掉。)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情况分析:"惊喜"让人想到的是一种礼物,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故事《给你一个惊喜》讲的是狮子阿美有一头漂亮的长发,生了一场大病后,阿美的头发掉光了。小伙伴们约她,她不敢出门。后来小伙伴们给她一个惊喜……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绪变化。

  活动名称:语言

  活动内容:给你一个惊喜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绪变化。

  2、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绪变化。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给你一个惊喜》。小朋友,请你猜一猜,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

  2、幼儿自由猜想。

  二、教师结合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至"像两只熟透的桃子",提问:

  --狮子阿美长了一头怎样的头发?

  --后来阿美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讲述故事至"没有吭声",提问:

  --阿美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的心情怎样?

  --阿美的朋友会想什么办法呢?

  3、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提问:

  --阿美的朋友做了一件什么事?

  --他们为什么把头发剃光?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感受阿美的情绪变化。

  1、教师提问:

  --阿美哭了几次?

  --第一次哭是为什么?第二次哭又是为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阿美的两次哭来理解阿美的情绪变化。

  四、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丰富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自由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出示课件封面

  1、教师提问:画面上是谁呀?农夫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锄地可真累呀!农夫种田可真辛苦!有一天,这个农夫在田里劳动,发生了一件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有点特别,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所以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看。

  (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

  二、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1、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一部分(从开始到那该有多好啊)

  (1)幼儿观察提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树桩上呢?(追问:咦,这是怎么回事呀?)

  (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积极回应,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2)提问: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农夫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

  幼:拿回家,美美地吃了一顿;要是每天都有一只撞死的兔子那该有多好啊。

  老师小结:农夫觉得自己的.运气真好,不费力气就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那以后他会怎么做呢?我们再来看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

  2、继续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到第二只撞死的兔子)

  (1)提问:为什么农夫天天守在树根旁,不去种田呢?

  追问: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他还想等兔子来撞树;因为他太想吃兔子肉了;兔肉太鲜美了;因为干活很辛苦。

  (2)师:农夫每天在树下等兔子,他再也不去地里干活了。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那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3)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等不到兔子那他最后会怎么样?

  老师小结:农夫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专心干活了,他总希望再有兔子窜出来撞在树干上不再种地,每天守在树干旁,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兔子,而农田里的庄稼因为他无心照顾而慢慢枯萎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三、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

  1、提出观看要求。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这次我要把声音放出来。大家听一听,想一想,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2、讨论、交流。

  (1)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

  (2)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你想做个怎么样的人?

  3、小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努力和劳动才能获得。所以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

  四、介绍成语名称引发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1、引出成语“守株待兔”。

  师: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撞树,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守株待兔”。虽然有时人们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但是不能把他当作长久之计,如果我们即希望不劳而获,那么就像故事里的农夫一样,不但没有等到撞死兔子,反而连田里的庄稼也荒芜了,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当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才能成功。

  2、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今天回家请每个小朋友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3、欣赏歌曲《守株待兔》。

  师:那现在我们回去一起表演故事《守株待兔》,好吗?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活动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成语故事,活动通过农夫因为有了一次不劳而获而存侥幸心理,结果一无所成的故事而告诫孩子们,只有脚踏实地才会有收获。活动开始我先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接着教师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整个活动结束后,我觉得有时看起来古代成语很深奥,但只要利用课件画面和提问相结合,幼儿能很好的理解故事寓意,特别是问“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幼儿回答的很多,如:我想做勤劳的人;我想做为别人着想的人;我想做事认真的人……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并尝试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根据画面信息仿编。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散文诗,激发兴趣——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散文诗,我先不告诉你们诗里说的是谁,念一段请你们一起听一听,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念散文诗)——你觉得它是谁?为什么?

  ——散文诗又没有说叶子,你从哪里听出来是说叶子的事情?

  ——你们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再欣赏一遍。(PPT图片)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叶子,我带来的这首散文诗就是关于叶子的,叫《一片叶子的猜想》

  二、观察画面,理解散文诗——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散文诗《一片叶子的猜想》,仔细听散文诗里面把叶子猜想成了什么?(配乐完整欣赏)

  1.隐身城堡——飞蛾的隐身城堡?隐身是什么意思?飞蛾在哪里?为什么飞蛾会隐身?除了说它是隐身的城堡还可以说它是隐身的什么?如果是绿色的树叶会让谁隐身?

  小结:黄黄的树叶是枯叶蝶的隐身城堡(衣)。那么绿绿的树叶可能是……

  2.柔软的摇篮——叶子上面有什么?为什么这时候的树叶会猜想成摇篮?柔软的是在说什么?除了说它是柔软的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摇篮?

  小结:卷起的树叶把飞蛾宝宝的茧紧紧地包裹,软软的叶子,就像是柔软的、舒服的、可以做美梦的摇篮。看来猜想的时候加上好听的词散文诗就更美了。

  ——可爱的盛水的小碗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树叶可以是盛水的小碗?你觉得它会成为谁的盛水的小碗?

  3.盛水的勺子——如果是小蚂蚁(小牛)来到这个盛水的树叶前面你觉得它会把它当成什么?(叶子,可以是……)小结:盛水的叶子是小绵羊喝水的小碗、是小蚂蚁……。虽然画面上没有看到有小动物,但是我们可以看着叶子猜想出来,同一片叶子不同的小动物来可以有不同的猜想呢。

  过渡语:那么,叶子还可以有哪些猜想呢?

  三、解读画面,想象仿编散文诗——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启发。

  1。共同仿编(鸟巢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时候的`叶子可以猜想成什么?

  ——会说好玩的话、好听的词以及猜想画面中没有的角色吗?

  小结:叶子可以是……

  2。分组创编——我还带来的好多的叶子,每张叶子上有着树叶猜想的秘密,请你们一起去看一看编一编散文诗。记得把好玩、好听的词以及没有的角色都可以猜想进去哦,三个小朋友一组,等一会我们来分享。

  3。交流分享——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编的散文诗吧!——这里有一张会说话的魔毯,地毯上每次只能站一个人,不要争抢,也不要让它空着。

  这样吧,我来读开头,让我们伴着动听的音乐把散文诗《一片叶子》继续下去。

  三、结束,引发继续猜想——一片叶子只是一片叶子,一棵树上的一点儿,我们还可以试着去想象,叶子还能变成什么……附: 它就是它,(叶子就是叶子)每一个春天,当黄鹂开始鸣叫,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这里,它就冒了出来。(叶子就冒了出来)它是枯叶蝶的隐身城堡,它是飞蛾宝宝柔软的摇篮,它是可爱的盛水的勺子。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2、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乐器,学习协调的'演奏乐曲。

  学习准备

  1、打击乐器:小铃、圆舞板、铃鼓、大鼓等

  2、自制道具,节奏卡片6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曲

  1、幼儿听音乐,与同伴交流对歌曲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熟悉节奏感,徒手拍节奏

  1、教师提供节奏卡片,幼儿徒手拍节奏。

  2、用拍手,跺脚等动作练习,增强节奏感。

  三、探索乐器合奏的方案

  1、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成小铃、圆舞板组,铃鼓组等,自由结合进行练习。

  2、练习时,注意倾听自己与同伴乐器声响是否和谐一致,逐步学会控制乐器的音响变化。

  3、教师或幼儿先指挥幼儿一组组演奏,然后配合演奏,如大鼓和铃鼓,铃鼓与小铃、圆舞板等。引导幼儿倾听并续编,讨论怎样配合能够较好的体现作品的特点,在乐曲高潮处可运用什么乐器等。

  四、节奏乐队活动

  1、出示节奏普,教师或幼儿指挥集体演奏。

  2、变换乐器演奏。

  3、部分幼儿扮演少数民族儿童自由表演,部分幼儿参加乐队演奏。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宏大和气势,萌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并学会了用多中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之前,我让幼儿熟悉了《大中国》的音乐,幼儿非常喜欢这个音乐,所以在活动之前幼儿就对这个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欣赏音乐,说出感受;再让幼儿欣赏教师的范跳,幼儿有了初步的印象以后,我请幼儿说一说:“你都看见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幼儿都能做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为了帮助幼儿学习舞蹈,我又出示了舞蹈图谱请幼儿观察,幼儿通过看范跳和观察图谱对舞蹈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想对应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了解本班儿童的识字情况

  字图配对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找汉字

  ——出示图一。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么,有谁知道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请儿童找出汉字

  二、看图猜字

  ——古时候是没有汉字的,人们想传递信息该怎么办?

  ——看图猜字游戏。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们认识汉字么,都认识什么汉字

  ——教师记录儿童所说汉字,及时纠正儿童不正确的发音。

  四、看图识字

  ——进行字画配对的拍卡片游戏

  五、延伸

  ——将字图配对的卡片放在区角中,儿童自由操作。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颜色的感受和想象。

  2、尝试与不同的朋友相处,体验关爱朋友的愉悦之情。

  教学准备:

  形容各种颜色场景的图片、小白鼠和大象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出示老鼠和大象的图片,讲故事第一部分

  2、提问:

  1)小白鼠想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呢?

  2)大象为什么不愿意和小白鼠做朋友呢?

  3)为什么大象末末愿意和娜娜做朋友呢?

  3、出示各种颜色场景的图片,讲故事第二部分

  4、提问:

  娜娜给末末形容了好多的颜色,你们还记得怎么形容的嘛?

  1)红色象征了什么?

  2)末末为什么喜欢黄色?

  3)蓝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4)什么颜色可以变成绿色?

  5)白色像什么呢?

  6)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黑色,如果你什么都看不见,你会有什么感觉?

  7)末末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8)你喜欢娜娜还是末末?

  师小结:两个好朋友都喜欢,好朋友之间能互相关心帮助,同样也能让自己变的快乐幸福。

  5、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请小朋友自由辩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颜色的感受和想象。

  附故事:你是我的好朋友第一部分:

  娜娜是一只非常特别的小白鼠,因为她不愿意和老鼠做朋友,一心想找一只大象做朋友。

  妈妈觉得娜娜太任性了,“你怎么和大家不一样?为什么想和大象做朋友呢?”

  娜娜告诉妈妈:

  阿宝是一群小白鼠的头儿,他们总喜欢搞恶作剧吓唬大象,有这样的同类,娜娜感到很羞愧,她下定决心要找到一只大象做朋友。

  妈妈对娜娜说:“你想找大象做朋友当然是好事,不过,你也看见了——大象怕老鼠。”

  娜娜心里嘀咕:“都怪阿宝那帮家伙总是干坏事,大象可能觉得所有的老鼠都跟他们一样坏。”

  娜娜试着去接近大象,和他们交朋友,可是,每当她一靠近,大象们就吓得往后躲。

  这天,娜娜又遇到了一只大象,她盯着这只大象看了好半天,可大象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一点儿都不害怕她。

  “太好了!”娜娜高兴极了,“终于找到不怕我的大象了!”

  “我为什么要怕你呢?”大象问。

  “因为别的大象都怕老鼠呀。”

  “哦,你是老鼠吗?”

  “对,我是一只小老鼠。你没看出来吗?”娜娜觉得很奇怪。

  大象扶了扶墨镜,说:“哦,不是没看出来,而是我看不见。”

  “是因为我太小了吗?”娜娜问。

  “不是,不管大的,小的,我都看不见,看不见颜色,也看不见形状,我什么都看不见。我是一只盲象,你明白了吗?”

  “没关系,亲爱的大象,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咱们俩做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好不好?那样的话,我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白鼠!”

  娜娜的新朋友叫末末——为什么呢?因为她看不见,总是走在象群的末尾,而且还得用自己的鼻子拉着前面大象的尾巴尖儿,所以大象都管它叫“末末”。

  娜娜和末末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第二部分:

  末末看不见,这让娜娜非常伤心,她决定给末末讲讲周围的世界,“末末,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特别美丽。我给你讲讲各种各样的颜色,好不好?看看你喜欢什么颜色。”

  末末高兴得同意了。

  “咱们从红色开始吧,红色就像你生气时的怒火......

  末末打断了娜娜:“我不喜欢发火儿,所以我不太喜欢红色。”

  “也不完全是这样呀。红色还是一种非常温暖的'颜色,就像樱桃和西红柿在太阳的照耀下,慢慢熟透了的样子。”

  “那太阳时什么颜色?”末末问。

  “太阳石黄色的,阳光照在你的背上,那种暖洋洋的感觉就是黄色的,还有黄色的味道就像柠檬和香蕉混在一起,感觉酸酸的,甜甜的。”

  末末立刻说,“我喜欢黄色,喜欢太阳照在背上暖洋洋的感觉,也喜欢香蕉的味道。黄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娜娜笑了,“别急,我还没说完,还有好多颜色呢!”

  那男接着说,“我们头上的天空是蓝色的,天空很大很大,一望无际,大海也一样。蓝色让人感觉很清爽,很温柔,就像海水轻轻拍打我们的皮肤。”

  “现在我知道了,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因为我喜欢弟弟给我背上喷水!”

  “末末,等我讲完了,你再决定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吧。绿色也很美,春天的小草就是绿色的,我想你肯定喜欢他们的香味,尤其是刚割完草的味道。绿色=蓝色+黄色,就是说把蓝色和黄色混合起来就能得到绿色,所以绿色即有蓝色的温柔,又有黄色的活力。”

  “我不知道绿色看上去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它闻起来很香,现在我更喜欢绿色。”

  “末末,你等等,我还没说完呢!”

  “我再给你说说白色吧。雪花就是白色的,很冷。不过,棉花糖也是白色的,很甜。白色像云朵一样轻柔,又像飘落的 雪花一样安静。”

  “啊,我喜欢......

  “还有黑色,黑色就是我们闭上眼睛后,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对不对?梦、仙境、各种颜色......还有满天星星的夜空......好了,末末,现在说说吧,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我最喜欢白色!”末末毫不犹豫地说。

  “为什么?”娜娜感到很好奇。

  “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她让我的生命变的丰富多彩,而她却是一只小白鼠,所以我喜欢白色。”

  他们就像童话里说的一样,天天幸福又快乐!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进入角色,体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念要求。我觉得最可取的是交往语在活动中的运用,既使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也提高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不完善和运用。

  但是,如果在活动中能够将幼儿与好朋友一起活动的形式设计的再多一些,会更好的让孩子们动起来。并快乐的接受对方,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知道钱鼠的由来。

  2、能够根据画面猜想故事情节。

  3、感受中国古典民间故事的趣味。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两个《钱鼠来了》;

  2、教学大书《钱鼠来了》;

  3、书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展示动画封面,引导认识书名。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有趣的图画书,请你先看看书的封面上有什么然后猜猜书名?(问3个)

  2、提问引发探究。

  小朋友说完指着老鼠:“小朋友看树的两边有什么?那你能猜出书名吗?”

  3、(说完打开书名)“好,我们一起来念一遍。(停顿一下)为什么把老鼠叫做钱鼠?

  二、观看无声动画,猜想故事内容。

  1、师交代“请小朋友带着‘为什么把老鼠叫做钱鼠’这个问题,认真观看动画片。这是无声动画,所以在看的时候你可以小声把你看到的画面讲给你的'同伴听。(提问5~6个)里面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刚刚小朋友说了很多了,那为什么把老鼠叫做钱鼠呢?我们一起来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根据画面猜想故事情节)。

  三、结合大书,个别环节引导推问。

  1、教师讲述到p9阿灰摔倒爬不起来稍作停顿。问:阿灰摔倒的时候,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想的?然后又做了什么?

  2、教师讲述到p17阿灰邀请阿强到家里做客时稍作停顿,问:阿强到阿灰家做客带了什么礼物?阿灰是怎么招待阿强的?阿强说了什么?请你先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下,然后告诉我。

  3、教师讲述到p33老公说:“你猜对了,可是说错了,不是老鼠,是钱鼠!钱鼠!”时稍作停顿,问:为什么老公公把阿灰阿强叫作钱鼠呢?

  四、引导观看有声动画,提问引导。

  1、完整观看有声动画。提问拓展认识。

  2、问:你们觉得钱鼠来了这个故事有趣吗?

  钱鼠来了这个故事是我们中国古代老百姓中间传诵的故事,里面穿插了很多丰富的想象,里面两只老鼠给老公公老婆婆带来了很多铜钱,所以现在我们中国人认为老鼠就代表了财富。你们还有听过哪些我们中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知道教师具体: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哪吒啊?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以后老师还继续给小朋友带来更多的民间故事好不好?)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辩论,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儿童完整讲述,培养儿童思维的敏捷性。

  2、鼓励儿童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3、学会用“我认为……因为……所以”句式连贯地说话。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儿童已了解辩论的知识,并组织儿童看浅显易懂的辩论赛。

  2、物质准备

  字卡:我认为……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我认为、特别、有趣、独特、精彩、响亮、苹果队、雪梨队。

  彩旗六面、知识问答题十道、号码牌十四个。

  三、活动过程:

  1、师生谈话,导入活动。

  生:我认为人生活在海洋里好!

  生:我认为人生活在陆地上好!

  师:小朋友,人到底生活在海洋里好还是生活在陆地上好呢?请你们找一个同伴讨论一下。

  2、儿童讨论后,教师。

  师:原来小朋友当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那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人生活在陆地上好还是生活在海洋里好?》。

  3、向儿童介绍辩论赛的规则。

  教师组织儿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正反两方队员、拉拉队分别为自己队喊口号打气。

  4、一一辩论环节。

  教师向儿童介绍一一辩论的要求,要求儿童学习用“我认为……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儿童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给予简单的鼓励和。

  5、驳论环节。

  教师向儿童介绍驳论的`要求,要求一方儿童用“我认为……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用“虽然……但是……我认为”的句式进行反驳,儿童进行对应驳论,教师在这个环节同样进行简单鼓励和。

  6、教师。

  我们的辩论赛到此告一段落了,小朋友都表现的很好。其实人生活在陆地上还是生活在海洋里都有好处和不好之处,关键的是我们从小要热爱学习,学会爱护环境,等我们长大了做科学家,我们一起到月球上住好吗?虽然今天辩论赛双方不分上下,但是我们必须分出输赢。怎么办呢?不过不要紧,下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更加精彩、刺激的知识抢答赛。

  7、知识抢答赛。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组织儿童进行游戏,最后产生冠军、亚军,请出颁奖嘉宾进行颁奖,整个活动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家》教案12-0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17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07-21

大班语言教案09-30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11-21

大班语言教案11-12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0-20

大班语言教案【推荐】11-02

实用的大班语言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