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七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结束了愉快的暑假,开始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担任xx数控1、2班,xx机电1班的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和水平,学生兴趣及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我打算: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发扬这种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方面和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①学与思的结合:既要了解各种数学知识与其专业课的关系,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②听与说的结合: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善于单独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知与做的结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数学方法的掌握,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和专业课中的相关问题;
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通过本课程理论的学习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数学概念和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问题的过程。
由上述几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高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是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一定是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话语上的亲密交流。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好老师,把每一堂数学课上好。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为指导,以教务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为标准,遵循数学教育的规律,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二、班级情况:
结合上学期的工作总结及学生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查缺补漏,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本学期。我力争多在数学教学中多下些功夫。对于像X这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些提高分析能力的综合性强的智力题,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下等学生则是要他们理解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能正确运用,同时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力争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优秀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的方法和侧重点上也要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变动。
三、工作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从小树立刻苦学习的理想。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3、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
4、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概率和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四、工作措施:
1、从学生的听课抓起。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大部分比较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当差,。课堂上至少有半数学生不会听课,自主学习意识更加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教他们怎样学会学习,怎样探索开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等措施。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从基本功抓起。想方设法方法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互动,相互找错、纠错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功的提高。
3、紧抓学生作业不放,想尽办法杜绝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欠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杜绝拖欠作业的现象。
4、培优辅差。这学期我本着培优辅差的工作思路,对本班的数学优等生,注重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多提供展示的平台,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信心、培训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补习与训练,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5、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可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万以内的乘法(二);万以内的除法(二);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万以内的乘法(二)和万以内的除法(二),是本册的重点,两步计算应用题(而)也是本册的重点。
万以内的乘法(二)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学习万以内的乘法(一)的基础上把一个乘数由一位数扩展到两位数。教材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笔算。在口算中,先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再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在笔算中,先教学不需要进位的,让学生学习乘的顺序和积的定位,再教学需要进位的,让学生学习进位的处理,最后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万以内的除法(二)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学习万以内的除法(一)的基础上,把除数由一位数扩展到两位数,其编排也是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笔算。在口算除法中,先教学用一位数除,再教学用整十数除。在笔算中,先教学用整十数,让学生学会除的顺序和商的定位,再教学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让学生学习试商方法和调商方法,最后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进一步巩固前面所讲的试商方法。
两步计算应用题(二)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和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主要有归一、归总应用题及连乘、连除应用题。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初步概念,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1、继续加强乘、除法口算的教学;
2、改进用两位数乘、除的悲酸教学的编排;
3、改进应用题的编排;
4、重视直观操作,加强面积概念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不断发 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适当加强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6、结合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要求 。
1、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相应的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掌握一个乘数是两位数或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3、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这些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学会应用。
4、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37人,他们的年龄均在9岁左右,多数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好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其中李明晴、朱婉同学从实验学校转来,王雪、李雪、孙昌奔、时亚男、杨恒、王梦琪、杨辉从可恋庄转来,其余都是坡里村原班同学。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如下:
本年级学生已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加法的计算,万以内乘法(一)、万以内除法(一)、两步计算应用题,认识了常用的计量单位及简单的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从智力因素看: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好的学生有:赵磊、耿培、李雨薇、时亚男、王梦琪、孙硕、熊峰、胡金成、时爱、夏珊、胡宝支、徐荣全,这些同学聪明,学习习惯好,作业认真,积极思考,思维活跃,要发挥其积极性,继续开发其智力。
智力好,非智力因素不好的同学有:胡恒、宗宇、杨恒、赵康、陈影、权勤猛,他们接受新知识快,反应敏捷,但学习惰性较大,不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思维过于活跃,容易开小差,好做小动作,课后有的甚至经常不做作业。对他们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智力不好,非智力好的同学有:胡立、佟丹、许雪、权丹、胡婷、李雪、孙昌奔、王雪、杨辉、赵雪晴,对于他们,要勤鼓励,多帮助,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于挑战新知识,带动周围同学勤学多问,合作探究。
智力不好,非智力也不好的同学有:葛甜、刘晓、王聪、胡乐、胡岩、张圣银、胡泽华、胡明珠、胡增雅、徐杰、胡家林、胡明号、胡强、胡增好、胡振龙、权琪、朱婉、张岩、他们接受新知识慢,反应迟缓,基础知识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教学时,一方面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步步匝实,循序渐进,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以使他们尽快赶上来。
附:这一届学生家庭情况复杂,有太多的孩子缺乏来自家庭的爱。
张圣银:母亲病故,父亲年纪大,不过问。小孩卫生条件较差,
无条理,但活泼可爱。
徐杰:无母,后母又出车祸死亡,父亲无不过问,无条理。
胡增雅:父亲死亡,母亲出走,爷爷、奶奶不管教,无条理。
其它还有:王肖、葛甜、佟丹:缺乏母爱,无母亲。
胡泽华、胡家林、赵磊;父母离婚。
夏珊:父母智商较低。
权丹:父亲哑巴。
留级生有赵康、胡乐、李文剑、胡岩、陈影、权丹、胡明珠、王 聪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做到“教学七认真”和“课堂四了”。
2、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4、坚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
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
5、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7、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电教图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脑、手、口、眼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7.3和7.4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每班近20人)。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从抽查的情况看,学生对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弱,综合分析题目信息,确定解题思路、方法的经验不足,答题书写随意,格式不规范。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促优效果较为明显,但学困生的转化却收效甚微。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 目标要求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三。 教学措施1. 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 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 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 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 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四。 教学进度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期中考试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自主复习与答疑,考前指导。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从上一学期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学习较努力,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好。但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偏低,个别学习基础较差,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接受,成绩不理想。鉴于此,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狠抓两头、猛促中间,重视情景串教学及直观教具的运用,加强个别差生的辅导,争取教学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于20xx年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下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本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1、万以内数的认识;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4、图形与拼组;5、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6、混合运算;7、统计;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9、时、分、秒的认识;10、图形的周长;11、总复习。
第一、四、六单元系统地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仅扩大学生解决实际计算问题的范围,也为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做一定的准备。 第三单元这一单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时、分、秒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学过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是在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填写统计表。图形与拼组是学生的初步认识。
混合运算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一)“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三)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版块式”编排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5、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7、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验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察。
5、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 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
5、定期召开学生学法交流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6、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
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景图,展示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5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本年级学生家长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导致家庭学习环境一般,家长很少辅导学生,或者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多数学生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比较少学生能进行预先学习。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当然课堂习惯上仍需要继续培养与加强。一部分同学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二班,班级学生水平比较平均,上学期期末考试年级的不及格1人,一班的中下生较多,主要是对题目的阅读能力比较低,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够好。本学期,需规范和训练学生读题、解题的方式方法,做到多动口,多思考。
知识分析:已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掌握了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分数及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懂得了基本的位置与方向。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4、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7、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努力做好培优工作,注重关爱学困生。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和三角形。
2、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
五、主要措施:
一、 全班成绩:
四年(1)班:平均分:86.12 优分率:69% 合格率:92.86%
四年(2)班:平均分:87.42 优分率:75% 合格率:97.73%
二、不及格的学生及分数:
四年(1)班:廖x(55.5) 曾x(36) 梁x(45)
四年(2)班:贺x(15)
1、加强整数的概括和系统整理,对整数知识建立系统的认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分数和小数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量的计量的复习和系统整理,知道数起源数,量起源量,为后面学习含有小数的名数转化做好准备;
3、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间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分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并区分它们的不同点;
4、在应用题中渗透函数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对图形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
5、注重思维过程的展开,教会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理解题意,设计专项练习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使学生便于对思考方法的掌握;
6、加强口算的训练和力度(计算准确性及速度),强化如:25×2、25×4、25×8、125×4、125×8等算式脱口而出;
六、具体安排:
单元
教参课时
计划课时数
说明
《四则运算》
6节
9节
增加乘、除法复习1节,综合练习与评讲2节。
《位置与方向》
4节
8节
增加复习量角1节,综合练习1节,单元测验与反馈2节。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节
15节
增加专项练习2节,综合练习2节。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节
18节
增加综合练习2节,单元测验与反馈2节。
《 三角形 》
6节
10节
增加专项练习2节,单元测验与评讲2节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节
10节
增加专项练习2节,单元测验与评讲2节
《统计》
4节
5节
增加专项练习1节
《数学广角》
5节
5节
《总复习》
4节
10节
合计
60节
90节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10-27
数学教学计划08-28
数学的教学计划10-13
数学教学计划10-23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9-22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8-18
数学初步教学计划09-23
数学个人教学计划09-25
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0-07
数学教材教学计划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