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5 19:08: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

  一、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学准备:

  之前组织学生去春游。

  三、教学时间:

  四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学用字词句”。

  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师:前两天,我们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他们不仅游览了春天的美景,还在游玩中学了许多知识。想知道他们都学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谁来读?

  2、学生自由练读短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

  3、检查自读短文。

  4、练习感情朗读。

  5、师生共同朗读。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

  1、你们读了这段话,发现了什么?

  2、学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师: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别讲述“草字头、虫字旁、足字旁”的意义作用。

  (四)仿照例句说句子。

  1、前阶段,我们去春游,你们能说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2、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

  燕子在————————————。

  小羊在————————————。

  麻雀在————————————。

  ——————在—————————。

  (五)总结

  师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

  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二、教学准备:

  田字格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练习2。

  (二)教学铅笔字

  1、审题。

  讲清题目的要求:

  1、本课是进行描红、仿影。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指导描红。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杏、笑、春”三个字,说说笔顺。

  (2)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三个字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3)教师示范撇捺的写法。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保持教室安静,让学生静心写字,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指导仿影、临写。

  (1)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间架结构。

  (2)教师示范写“杏、笑、春”。

  5、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分别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6、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读读背背(成语)

  1、师: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多漂亮呀?谁来夸夸我们的校园?

  2、教师小结,引出四个成语。

  3、教师范读成语歌,学生感受其韵律美、意蕴美,激发学生朗读、背诵成语歌的兴趣。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5、检查反馈。

  指名背,评议纠正。

  集体齐背。

  (四)读读背背(谚语)

  1、谈话:春天是多么美好,它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2、学生讲述。

  3、揭示第一则谚语: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计划,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计划,多做工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开头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费时间。

  4、读背第一则谚语。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导试读,指导读出正确的停顿、逻辑重音。

  (3)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定试背,分组比赛背。

  5、小结: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叫谚语。

  ? ? ? 6、学生借助拼音、插图自读自背第二则谚语。

  7、检查读背情况。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试背第二则谚语。

  (3)说说读了这则谚语,你明白了什么?

  (4)多种形式检查背诵。

  8、课外延伸:

  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想想做做。

  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课程表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过几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节日?

  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的节日就要到了,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刚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又惊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孝顺还能干。

  2、揭示要求。

  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得到一份惊喜好不好?

  (二)适当指导,自主制作

  1、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贺卡。

  你打算把这张贺卡做成什么形状?

  贺卡上加上什么样的图案?用笔画还是彩纸贴?

  里面写上一句什么祝贺的话送给妈妈?

  2、学生自主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成果,体验喜悦。

  1、贺卡集中摆放,同学们集体观看。

  2、夸一夸自己的贺卡。

  3、夸一夸同学们的贺卡中你最喜欢的一张。

  (四)结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纸屑等。

  2、“三八”节将贺卡送给妈妈。

  第四课时

  一、教学要求:

  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图画,谈话揭题。

  看,图上的小朋友多快乐,因为他们正在找春天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图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板书:春天来了)

  2、出示说话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二)指导看图

  1、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春天无处不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找?按什么顺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近处画了哪些景物?远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书,按下列顺序排好:

  燕子柳树桃树-―――――

  孩子春笋小草――――――

  蓝天白云麦苗――――――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2、指导学生按板书的顺序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3、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

  4、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可发挥想象说图中没有的景物。

  (四)当众练说

  1、分小组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谁讲的好,就奖给小红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根据美国优秀小说家海明威的成名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进行浓缩、改写的。

  这部小说写一个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那条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整整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是在归程中,他一再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死鱼的骨骼。在老渔夫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认识“惦、啤、崛、倚、潇、骼”,会写“惦、滨、啤、崛、镰、垒、潇、鲨、窜、骼”;理解“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传奇故事,同老人一起去经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二、深入细读,品味人物。

  ㈠确定探究内容。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场面让你印象深刻?(学生)

  ——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的场面。

  ②老渔夫与鲨鱼搏斗过程的场面。

  ㈡学习探究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1、(出示阅读提示)

  ①指名朗读学习提示。

  ②明确学习提示的步骤方法。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3、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交流

  “天还没大亮,……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

  ⑴指名朗读。

  ⑵交流

  ①鱼大:水面上的绿杆急急地坠到水里。

  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

  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渔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

  ②老渔夫的动作:把钩丝放在脊背上,钩丝握紧在手里,拼命支撑住身子。

  ⑶体会:老渔夫尽力与大马林鱼抵抗,而大马林鱼似乎不在乎老渔夫,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⑴交流

  ①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

  ②老渔夫动作: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钢丝。

  心理活动: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⑵体会:老渔夫要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交流体会6、7、8自然段的内容。

  (1)交流

  ①老渔夫的动作:竭力拉紧钩丝;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

  ②大鱼的表现: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游起来慢多了——露出来了。

  ③大鱼的奇美形象:浑身深紫色、镰刀似的尾巴、嘴长、尖

  (2)朗读老渔夫高声说的三句话。

  (3)理解句子:“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联系老渔夫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大鱼的活动过程,思考

  ①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虽然大马林鱼强大,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要制服对手。

  ②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坚持克服疲乏、体力不支、风吹日晒、夜晚的寒冷等等因素。

  小结: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坦荡的内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多么让人受鼓舞的话语,让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

  (4)背诵精彩片段:“阳光下……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

  总结过渡:老渔夫又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搏斗,直到第三天,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扎进鱼腰里,这只大马林鱼终于死去。

  (5)出示副板书

  天还没亮撒下鱼食大鱼上钩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大鱼仍旧拖着小船向海面游去

  夜深了老渔夫倚在船头上

  太阳升起来了与大鱼搏斗非常疲乏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继续搏斗右手受伤

  第三天用尽力气搏斗,大鱼终于死了

  (6)结合副板书交流体会:同学们,老渔夫孤身一人在浩渺的大海里与大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此时,你想对老渔夫说什么?出示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

  ㈢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内容,认识人物形象。

  1、运用学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内容的方法,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鲨鱼进攻顺序 老渔夫的表现 鲨鱼的表现

  一条巨大的鲨鱼 准备好渔叉,朝鲨鱼的头刺去。 飞快的`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

  又有两条鲨鱼 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头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一次,两次,终于用刀扎死了鲨鱼。 一条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另一条在船底下蹂躏着死鱼。

  鲨鱼又成群窜来 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

  拽下舵把,两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

  鲨鱼还是从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块块死鱼肉。

  2、结合表格所填内容,理解重点句。 出示句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⑴朗读这句话,结合表格所填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学生交流)

  ——老人面对鲨鱼袭击、眼见马林鱼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时,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希望,他有勇气面对失败。

  ——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

  ——要做一个强者,就应当面对失败而不放弃追求。

  ⑵从中你看出老渔夫怎样的性格?

  ——老渔夫,永不言败,毫不气馁,保持人的尊严和骨气。

  ⑶朗读背诵这句话。

  三、讨论交流,深化人物形象。

  结合全文内容,参加讨论,各抒已见: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学生交流)

  ——老渔夫是一个成功者,在他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想想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题。

  2、背诵你认为本文中写得十分精彩的片段。

  3、课外,请你把《老人与海》原著的全文本找来读一读,写一写读后的收获。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

  捕捉马林鱼毫不畏惧

  桑提亚哥

  与鲨鱼搏斗敢于搏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3

  一、 设计理念 :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鼓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懂得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凸显“掌声”

  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欢迎?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跟掌声有关,你们想学吗?(相机.板书:掌声 )

  二、初读课文,感知 “掌声”

  1、学生分段 朗读课文

  A、通过预习,哪个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在一节课上鼓了几次掌?两次掌声前,英子表现是怎样的`?两次掌声之后,英子又有哪些表现和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B、分段读文

  2、抽读句子 检测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掌声”

  1、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自读

  2、指名朗读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出示课件)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指导揣摩带点词语,体会掌声的不同寻常,朗读好句子。)

  A、学生试读、抽读、评读。

  B、看到英子站到讲台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掌声为什么热烈而持久?

  (板书:鼓励)

  (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引导自找重点词语,读好句子。)

  A、指名读

  B、生质疑,师生交流(板书:赞美)

  3、指导朗读描写英子表现的句子。

  师:在这两次掌声中英子有哪些表现呢?

  A、学生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掌声之后英子表现的句子。

  B、师生交流

  C、比较句子: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1)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抓住“终于”一词,体会英子心情,读懂犹豫原因)

  (2)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出示课件)

  (抓住“泪水流了下来”,揣摩英子内心。)

  (3)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深化:当英子讲完故事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英子怎么做呢?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话,你会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内化“掌声”

  1、朗读诗歌〈〈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2、在课文当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在我们生活当中爱又可以怎样表达?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失魂落魄、震耳欲聋、忙碌、龟裂、攥等。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瘦弱与辛苦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

  2、难点是引领孩子从母亲的外貌和朴素的言行中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伟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品读词意,感情读题

  同学们,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生的《慈母情深》(板书)。

  1、感悟“慈母”

  2、感情读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忙碌 龟裂 攥

  A、指名读

  B、齐读

  3、快速默读课文,再利用以上生字新词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出示: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的( 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音( 震耳欲聋 ),我看到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的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1、读课文,找出能够让“我”鼻子一酸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读句子的感受或心情)

  2、学生找句、读句。(指导学生朗读)

  3、品读词句,交流感受(根据学生找的句子挑选交流)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A、读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上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B、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

  C、以电影的慢镜头导入,师范读句子,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想象: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我记忆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你看到一张怎样的脸?记忆中母亲的脸曾经是怎样的?

  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

  D、在想象中感受“我”内心的困惑、惊讶和难过。

  E、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三个“我的母亲”,同学们读剩下的。感受“我”内心的困惑、惊讶和难过。体会作者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

  F、在这一刻,你的脑海里烙印下了母亲怎样的身影?(板书:瘦弱)这样瘦弱的母亲又怎能不让人鼻子一酸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母亲。齐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A、如果说前面是一组慢镜头,那么这一句又是什么镜头呢?

  B、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立刻)

  C、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D、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立刻”一词,学生读其他部分。

  E、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工作的忙碌和辛苦。(板书:辛苦)如此辛苦的母亲,有怎能不让人鼻子一酸呢?再读-----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A、这句话中那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板书:塞)

  B、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这动作里包含着什么?(爱、期盼、)

  C、把这些带上读一读这句话。

  D、想想母亲挣钱的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读课题----慈母情深 )

  四、拓展想象,升华词句

  在那个时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可感受到我当时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母亲说,同学们,请拿出笔,代替作者写下他想对母亲说的话。

  五、板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诗题《望洞庭》之“望”,说明作者离洞庭湖的距离远,视野开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此时的胸襟开阔。《岳阳楼记》中“望洞庭八百里”描写的是洞庭湖粗犷的一面,本诗中的洞庭秋月静谧、和谐,这是洞庭湖温柔细腻的一面。

  全诗围绕“和”字来写,“和”为诗眼。诗人先描写的是水月之和,首先写到“湖光”、“秋月”之间的和谐。湖面是什么样子的?诗中没有写,但联系上下诗句,我们很容易看到此时诗人眼前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月亮倒映在湖面,湖面泛起了蒙蒙的水汽,好似笼罩在湖面的薄雾,在月光映衬下,朦朦胧胧的。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我想,只要课上,老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适当的引导、结合文本、联系生活,本堂课应该会是一堂精彩的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情感目标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读—质疑—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情,自主设疑(5—8分钟)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谁来介绍洞庭湖?(课件出示洞庭的美景)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师: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听配乐朗读画节奏,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并为学习古诗扫清障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充分组织学生展开与文本对话过程,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词句训练提升情感体验。】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探究前,组织学生观看洞庭湖美景,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究解疑做铺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这个环节的设计,分四步走:自读理解、品读想象、美读悟情、升华情感。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典型词语、句子,指导熟读感悟,让学生在读读、划划、议议、说说、想想中理解课文,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获得情感共鸣,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解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用钢笔完成课后描红。

  2、背诵古诗《望洞庭》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古诗,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看到 联想到

  湖面 镜未磨 银盘

  君山 青螺

  喜爱 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6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91电7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

  方。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揭 题

  (出示天安门图片)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教案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五、作业布置: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我爱北京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92电8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2、学生同座位互背。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 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 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

  (四)、练习

  1、想一想,连一连。

  告 走 北 升 城 广

  路 京 旗 门 场 诉

  2、比一比,组词。

  听( )走( )北( )开( )

  诉( )足( )比( )升( )

  五、作业布置: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听( )走( )北( )开( )

  诉( )足( )比( )升( )

  七、课后反思: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9

  教材分析

  《花边饺子里的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著的一篇叙事散文。这篇略读课文以朴素的语言和典型的场面、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母子之爱。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年后,给妈妈过生日,他也包了一个带糖馅的花边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敬爱母亲之情。在教学中,如何能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之后能潜进文本理解母亲是如何爱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报母爱的,尤其对是通过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爱的真谛,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是我本次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学情分析

  1.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会生字词。

  2.初读课文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出感情,边读边体会感情。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了解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两件事,从而彻底地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拮据、破天荒、威风凛凛、大吉大利”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两件事:一是作者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二是作者成年后,给妈妈过生日,他也包了一个带糖馅的花边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的两件事。2.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和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同学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褒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竞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褒扬大胆的同学,请生点评)

  3、小组竞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1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9、10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这两课比较难写的字,如“岛、展、隐、绕、蜜、密、摘、留”等8个生字。

  2、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教学重点

  指导书写这两课较难写的字。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田字格的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评价上一次作业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本课难写的字

  三、练习其他四会字

  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由于开学伊始,因此复习写字姿势,都将在连续几节课里得到巩固和强化,有利于学生牢记并调整自己错误的写字姿势。

  通过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识字方法和组词,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老师范写,教学生学会观察范字,并能指导自己的临写。

  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适当布置一些习作作业,巩固学生的书写。

  1、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写得较好的作业,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哪里写得好。

  2、请回顾一下我们的写字姿势是如何的?

  1、课件出示课的四会字,引导学生认读并扩词。

  2、小组讨论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和部首。

  3、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4、老师范易写错的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

  “岛”半包围结构,区分“岛”“鸟”。

  “展”注意第八笔的左侧不能添加一撇,而且,“展”的撇捺要舒展,做到四平八稳。

  “隐”左耳旁,要先写横折弯钩,再写竖,且是明显的左窄右宽。

  “绕”,右上角不能添加一点,并且联想复习“烧、浇、饶”这几个字。

  “留”提醒上下结构不能写成了左右结构。

  “密”与“蜜”通过组词来区别记忆,如:密码、蜂蜜。

  “摘”,联想“商”来对比记忆,注意“摘”里面的“古”,而“商”是不一样的。

  5、要求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写其他比较容易写的四会字,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完成未写完的字

  生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三指握笔留一寸。

  1、开火车认读会写的'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被指名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识字方法。

  4、观察老师范写生字。

  5、在自己的课本上描红生字,然后临写。

  练写其他四会字。

  板书设计:写字五

  一、回顾写字姿势

  二、岛、展、隐、绕、蜜、密、摘、留

  反思:

  由于这节课难写的字较少,且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能在课上完成所有的任务,并评讲了上一次课的优劣。对于评优,学生积极性较高,也使得开学第四周的写字课,气氛更加好。学生在说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时候,比较活跃,但是,大多是联系所学生字进行区别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3

  一、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但书中只出示了一幅公园景色的图画,文中出现的一组组数量词又很抽象,为了激活儿童大脑中的事物形象,增强形象性、生动性,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第一课时中讲第一和第三小节,同时又针对农村孩子盼着走出大山开眼界的特点,特创设了到大海、到大城市的公园去旅游的两个情境。再现画中景,体现了画中情,让儿童在美的景物中,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直观认识事物,认识汉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滩、舰、军、帆、溪、竿”8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同表达熟悉的事清。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人

  1、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识字6》,看看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认识吗?会用数量词来说一说吗?(师出示双肩背包,生用数量词说后,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背上)

  师:xx同学的包里还有许多东西呢!用学过的数量词说一说。(师出示帽子,生回答后,随机戴在前面同学头顶上,师再分别出示面包、火腿肠、汽水)

  2、师:大家猜一猜,xx同学带着这么多好吃的,打扮成这个样子,他要去十什么呢?(生自由猜测:上学、旅行、十活、远足……)那问问xx同学他要十什么?(答旅游)

  师:大家也想去吗?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美丽的景色,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大山,到外面去开开眼界。好,我们的教室是本次旅行的旅游车,你就来当司机(背包的同学),老师是导游。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观察公园美景,识字(文中第三小节)

  (1)师:同学们坐稳了,开车,我要带大家到大城市去开开眼界。本次旅行的第一站是“公园”,同学们看,我们已经到公园喽!(师贴出公园挂图)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公园里有哪些景物,能用数量词说说吗?(小组合作观察,欣赏美景,并用数量词说一说)

  (2)师:哪个小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公园的美景?(一组同学到黑板挂图前介绍,同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量词介绍相同的景物。如:一孔石桥,还可以怎么说?一座石桥等,这样可拓宽学生思维,以免对文中数量词产生负“定式”效应)

  (3)师:谁想用自己的话说说公园的美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打开书,看识字6,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小节是描写公园美景的?看谁找得对。(指名读第三小节)

  (5)师: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这一小节,注意本小节中藏着两个生字娃娃,用“△”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记住。(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6)指名读第三小节,小组对读。

  (7)师:谁能到这幅图中找到文中描写的景物?(指名汇报:读一句,找一处景物,同时,当同学说“一道小溪”时,师激趣识字。“小溪”很调皮,跑到老师讲桌上,谁来找到它?生找到“小溪”卡片,贴在景物处,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怎样记“溪”,追问:“你还会说‘一道……’?”同样的方式学“一竿翠竹”的“竿”字)生汇报到一群飞鸟时,追问:“你还知道‘一群……’?”生比赛说,看谁说得多,激发兴趣。

  2、创设大海情境,识字

  过渡:公园真美,下面我要带着你们去个更美的地方!坐好,开车,下一站,我们到哪儿呢?一会儿就知道了。听,什么声音?(师与司机模拟大海的声音,生猜大海声、风声、波浪声)那么,下一站我们到哪儿?(大海)

  (1)师:同学们,广阔无边的大海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师出示大海挂图)快,我们赶紧跑到海边,看看,海上有哪些景物,用上数量词说一说(生看图用上数量词描述大海景物)

  你们见过大海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海上还有哪些景物?(生自由地用上数量词说海上景物)

  (2)师:找一找,文中哪一节是描写海滩美景的?(生找一找,读一读)

  (3)师:下面自己读这小节,自学6个生字娃娃,看谁学得快。

  (4)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认识哪个读哪个。

  (5)把书扣在桌子上,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自学得怎样?(师指景物,生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并在情境中识字,训练正确使用数量词)

  1)师指海鸥:谁见过?(生说海鸥样子)谁来到讲桌上把调皮的“海鸥”找到,放飞大海(生找词语卡片,贴在图旁,并识记生字“海”、“鸥”,想怎样记就怎样记)。齐读海鸥,问:“一……海鸥?追问,你还知道一只什么?看谁说得多。”

  2)师指沙滩:沙滩什么样?(生随便谈对沙滩的认识)

  感受沙滩:闭上眼睛,伸出小脚丫,踩在沙滩上,感受一下,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软软的,痒痒的,热乎乎的……)

  师:刚才同学们踩沙滩时真开心,那么“沙滩”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上来找到它好吗?(生找卡片并识字“滩”)追问:“一片海滩,你还会说一片什么?”

  3)师指军舰问:这是什么?那么“军舰”这两个字你认识吗?(生找卡片,贴在图旁边,并写“军’、“舰”两个生字)追问:“一艘军舰,你还会说‘一艘……’?”

  4)师指帆船问:这是什么?(生找卡片,并记生字)结合图说说帆船的样子。

  5)师:看到这样美丽的大海、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谁愿意跟老师说说心里话?

  3、多种形式读文,感悟

  (1)打开书,把描写大海和公园美景的课文读一读。(自由读)

  (2)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3)师生对读。(第一小节,师读数量词,生读景物词,第三小节反过来读)

  (三)寓教于乐,巩固识字

  1、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指一名女生当老师领读,喜欢哪个词语就读哪个。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指一名男生当老师领读。

  3、“生字娃娃”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认识吗?(打乱顺序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4、小组竞赛“攀登词语智慧山”。(各小组自选一个最喜欢的字,练习后,接龙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为冠军。为了锻炼反应能力,看哪组举手快,哪组就先登词语智慧山)

  (四)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师:激烈的比赛结束后,我们静下心来写两个字:“海”、“沙”。

  1、出示“海”、“沙”,指导观察。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观察两字的异同)

  2、指导写“海”,师示范指导,生书空,描一描,写一写,引导组内欣赏。

  3、生尝试自己写“沙”,让学生先观察,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师再针对性的纠正后,生再写一个,找出写得好的在大屏幕上展示。

  (五)游戏扩展,学以致用

  1、游戏:我指你说

  师:本次旅游大家收获真不少,不但看到了公园、大海的美景,而且还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快,赶紧登上旅游车,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指你说”,看看我们的旅游车上有什么,用上数量词说一说。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本。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块黑板。

  (2)全员参与,自主游戏

  找你最好的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吧!

  2、发出倡议,课外延伸

  师:本次旅游到此结束,司机开车,回家楼!回家后可以跟父母继续玩这个游戏,看看你家里都有什么?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好,到家,下车时要注意安全!(生:老师,再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4

  课文分析与学生状态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流程:

  (热身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快乐。上课之前,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会自信、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好了,上课!

  1、录像引入,激趣质疑。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评: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5、说说课文的三幅图分别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内容相对应。

  二、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

  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评: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二)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写法相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写法相同)。

  (2)这四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法:

  (1)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①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看)

  课文的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②你看了这幅图的奇石后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找出具体描写“奇”的词,用“”画下来。(板书:找)

  (4)议论:这些词写得好在哪里?(板书:议)

  (“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把石猴子写活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态:一动不动。)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动不动观看云海的姿势?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得到能力培养]

  (6)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理解词语)。

  (7)几千年来,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

  (8)讲述故事,学生任意编,教师可提示(孙悟空有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它飞到这里,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舍不得走了。它想这里真是太美了,我可要多欣赏一会儿)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抱”“蹲”“望”“一动不动”,要读得重一些。学生自由读后,教师引读这一段。(板书:读)

  3、师生看板书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看→找→议→读

  下面由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和第四、五自然段。

  [评: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三、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些奇石?

  2、这些奇石作者有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你能按下面的提示,仿照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具体说一说吗?

  温馨提示:

  (出示大屏幕)①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月儿,在想什么?

  ②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怎样的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学生先同桌说,然后老师再指名说。

  3、你还从书上哪里看出黄山的奇石很多。

  齐读最后一句。

  (二)按图片上奇石的样子给它起名字。

  出示图片(几块奇石),由学生讨论给它们起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评:让学生浮想联翩,浮想联翩中闪烁着学生们创新的火花,显示了课堂的生命活动,学生们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黄山吗?

  如果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你能运用书上的词语夸黄山,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

  《评: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全文

  看了,听了你们的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评:此环节使学生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伸、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5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论语十则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论语十则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教案 )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论语十则教案课后反思: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读懂——能见“言”而知“意”;读熟背诵——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形成语感;积累词句——特别是古今不同的词语和句式。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2-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05

小学语文备课教学设计12-26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01-26

小学语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设计12-28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1-04

小学语文《孔子学琴》教学设计06-0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