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语言》说课稿

时间:2024-07-27 21:13: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语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1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

  (3)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结合点评。

  (第三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学生练读、指名朗读。

  (第四节)

  第四节主要讲的是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单介绍“喜马拉雅山”。

  (2)“喜马拉雅山”是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捂,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感情。

  四、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把三小节连起来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2)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齐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两节诗。

  (3)拓展: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回家也可以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2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

  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大自然的语言: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

  (3)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结合点评。

  (第三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学生练读、指名朗读。

  (第四节)

  第四节主要讲的是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单介绍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是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捂,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感情。

  四、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把三小节连起来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2)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齐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两节诗。

  (3)拓展: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回家也可以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3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6课,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性事理说明文,作者用富有逻辑的思维和简练的文笔为我们讲解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此篇的学习,同学们除了可以对“物候学”有相关了解外,还会可了解到事理说明文各方面与说明对象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此篇学习中,逻辑框架的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但逻辑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简练且富有逻辑性,正好可在不太难的文字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逻辑框架。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列表是帮助学生分类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述出何为“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物候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并且可通过文章框架下的细节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及联想,将曾经学过或课外读过的诗词等篇章与本文联系起来。用这种方法回忆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体,更立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可提高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经验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艺术从来都是脱离不了生活实践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学生可结合注释简单叙述文章大意,并可简述“物候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列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联想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竺可桢的照片,介绍他的身份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并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本文的作者。

  然后,我会出示第二张图片,即竺可桢的自然日记,如下: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8-08

小班语言《拔萝卜》说课稿12-04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范文05-20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12-10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20篇)08-25

大班语言说课稿《学捏梨》07-17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范文08-02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02-02

幼儿园小班语言说课稿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