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2-01-17 14:40: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六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前抛实心球》

  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教学流程进行分析本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投掷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是小学教材中重要内容之一。而抛实心球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运动形式。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方法,发展学生力量、关节、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技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学情分析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关键期,他们爱玩、爱动,对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模范能力强,注意力不太稳定,对于说得多、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动作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但对于直观性强、易于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来掌握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力量协调、角度正确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激励性教学法、探究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基本技能。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等学生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阶段

  1、课堂常规: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2、热身操

  我利用音乐的旋律和学生活动身体各个环节,将艺术渗透体育当中,使体育课显得更加生动。

  (二)、探究能力阶段

  1、专门性的辅助练习:摆臂、原地高抬腿练习

  使学生充分活动身体,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好良好的基础。

  2、原地高抬腿跑

  在练习原地高抬腿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过度到高抬腿跑的练习。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和讲解,激发学生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授:前抛实心球

  (1)、抛接练习:利用篮球和实心球进行单人抛很双人抛的抛接练习,体验大小不一、轻重一同的物体带来的肢体感觉。

  (2)、教师示范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讲解重难点,关注学生注意安全。

  (3)、学生模仿练习。

  (4)、教师出示前抛实心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由小组长负责统一口令。

  (5)、教师在场地上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错误。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6)、小组长或优生辅导本组掌握的较差的学生。

  (7)、小组讨论交流后,每组选优生展示,相互比较,其他学生进行评议。重难点在这里得到突破。

  (8)、教师对每组的练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9)、拓展:教师出示前抛实心球和后抛实心球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性练习。

  (10)、师生总结动作要领。

  四、应用阶段

  方法:在场地上画三条远近不同的分数线,学生分组进行前抛和后抛得练习。

  目的: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体能水平、掌握情况,来选择性的进行向前和向后抛实心球的练习,以此来巩固技术动作的掌握,体验不同的练习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与鼓励和表扬,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

  五、恢复身心阶段

  1、放松部分,在缓慢的音乐中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2、提醒学生在课后要及时洗手。想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安全健康之间的关系,将体育活动带入生活当中。

  3、师生总结本课的收获。

  4、收拾器材,下课。

  六、场地与器材

  田径场一块,篮球和实心球若干个,一台录音机和磁带。

  以上是我说课内容,谢谢。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第二学段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安排了量一量、算一算和剪一剪、拼一拼两个实验操作活动,意图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发现并形成结论。

  二、说学情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在课前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各类三角形、长方形、量角器、活动记录表等。

  五、说教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不难,但我认为本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开拓思维、提升能力。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谈话激疑,引导探究;组织讨论,适时地启发帮助。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六、说过程

  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主动和教师指导相统一,问题主线和活动主轴相统一”的原则,制定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动态演示一只蝴蝶在把一条绳子围成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在围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让学生在变与不变的观察与对比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后面的探索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以问题情境为出发点,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本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我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揭示“内角”和“内角和”的概念

  明确“内角”和“内角和”的概念是学生进一步探究内角和度数的前提,本环节首先请学生都拿出一个三角形,指一指三个内角,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内角和的理解,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2、猜测内角和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所以我放手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有课外知识的积累,不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猜想并不等于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板书:?)还要进一步的验证。猜想——验证是学生探究数学的有效途径。

  3、动手验证,汇报交流

  (1)介绍学具筐

  由教师介绍学具筐中都有什么学习材料。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因为合作交流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所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打算选用什么材料,怎样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然后再让学生把想法付诸实践。此环节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操作、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证明的切入点,体验成功。在这期间,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寻找验证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3)组内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每人都有了自己的验证方法,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验证方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在足够的交流之后,开始进入全班汇报展示过程,达到智慧共享的目的。

说课稿初中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二七年级的武术。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强国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次课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自编的武术操以及武术的基本动作,结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让孩子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通过分组自主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展示自我、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注重创新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孩子对中国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的组合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相互评价等教学方法,为孩子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提供了保证。

  根据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水平二孩子对武术的认知基础上,能自由组合三到五个武术动作;

  2、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在集体创编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任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弄清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是动作准确,做到有力、有神。

  三、说教法

  第一部分、兴趣导入、活跃身心。

  首先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接下来,充分利用孩子喜爱而且熟悉的游戏进入主要学习内容。第一个游戏为:“超级棒棒狼”。游戏的方法是:教师扮演“棒棒狼”,孩子做小羊。“小羊”齐叫“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报一个数字(比如五点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组拉成圈,“离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过来拍拍老师的手)。通过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进行友伴型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第二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孩子将“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按武术要求做出来。如:“石头”为“歇步”、“剪刀”为“弓步”、“布”为“马步”。游戏动作自然过渡到武术的基本步型与手型练习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创新:

  首先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孩子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个步形动作。并带领孩子做模仿练习,让孩子体会动作的精气神。

  然后在练习中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引导孩子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的方法。让孩子在练习中适时的配合声音来提升信心与气势。在互练过程中能够互相发现其错误并改正。

  最后动作串连,加深印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练习,将基

  本手形与步型结合到一起,形成串联动作,让孩子体会武术动作的流畅与美观。

  让孩子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联动作。此时,教师适时的配乐展示《中国功夫》,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大大调动孩子的学武积极性。这时,教师指导孩子分组进行组合学习的练习,就能满足孩子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心理需求。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分成五组自己进行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自编动作。

  (3)、由教师评价选择出每组做的最好的一名孩子委认为小组长。

  (4)、由选出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武术动作。

  (6)选择出创编动作做的好的一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给孩子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又培养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 调整身心、课后延伸:

  通过教师点评、孩子互评、孩子评教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课进行总结;利用教师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孩子对武术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初中 篇4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 这节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 这节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而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复习: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

  2、导体的电阻对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

  1、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导线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

  设疑: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

  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1、预备知识: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

  2、同桌同学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①明确研究目的。

  ②确定研究的方法。

  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老师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老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

  4、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三)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老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

  具体做法:

  1、各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却是指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和反馈,知识迁移训练

  1、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电流、电压、电阻"同一段导体","同时性"等。

  2、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同一导体"

  五、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编制两类练习题目:一类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另一类是了解在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2、作业:

  (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求知欲望。

说课稿初中 篇5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未来道路我选择》。

  一、说教材

  1、《未来道路我选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十课的第三框题。

  2、对应的课程标准:做好升学和就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3、地位和作用:《未来道路我选择》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学生在人生发展阶段上必然要经历的问题,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框的教学内容在全书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即将毕业,面临新的选择,新的挑战。许多学生在升学和就业问题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人生选择方面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选择承担责任。

  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能为自己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今天的青少年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掌握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和策略。

  重点:掌握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和策略,作出合理的选择。(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得出此教学重点。)

  难点:慎重地对待人生的重要选择。(由于一些学生的选择意识不强,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比较抽象,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活动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学法:分析归纳法和自主探究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一堂课的开始,我这样设计:播放诗歌朗读——《未选择的路》,学生在诗的意境中感受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聆听诗歌朗诵,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引发思考,带着兴趣进入学习。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课

  生活的岔路口(12分钟)

  活动一:思考“生活中的选择”

  提问:①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会遇到哪些选择?

  ②小时候面临过什么选择?现在又面临什么选择?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选择切入,引发学生对选择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选择,有些选择每天都会遇到,有些选择则会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活动二:欣赏动画《道路的选择》

  学生思考:动画《道路的选择》说明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动画历来深受学生喜爱,以形象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懂得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明白面对生活的岔路口,要慎重选择,还要学会选择,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

  学会选择,学会承担(20分钟)

  活动一:小江的困惑

  结合教材的事例,学生小组讨论:①填志愿时,面对众多的学校,小江该选哪类学校?②面对众多的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学校,下一步小江该怎样办?

  【设计意图】小江的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探索,帮助学生在面临重大选择时,了解来自周围人的意见是什么,自己内心愿望和想法又是什么,学会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慎重作出选择。

  活动二:参加“模拟人才招聘会”

  (1)老师确定招聘人员,并发放招聘简章。

  (2)指导学生填写各自的简历(包括职业目标、能力、性格及特长)

  (3)每个同学均需带着简历参加招聘。

  (4)学生谈自己参加招聘会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活动三:采访片段(视频)

  主要采访九年级学生对初中毕业后的人生道路作何选择,现在应做什么?

  【设计意图】采访身边同学的片段,让学生有亲切感,以他人为榜样,给自己作出最佳选择。

  (三)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深化认识。(2分钟)

  (四)课堂小练(3分钟)

  多媒体展示5道基础的选择题,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当堂训练,巩固知识。

  (五)课后作业:如何作出人生的最佳选择?

  (六)板书设计:

  未来道路我选择

  一、生活的岔路口

  1、生活充满选择

  2、慎重选择人生道路

  二、学会选择 学会承担

  1、掌握科学方法和策略

  2、学会承担

  【设计意图】直观系统的板书书,有利于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

说课稿初中 篇6

  一、说教材

  《雨说》就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就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诗歌,理解感情;展开想象与联想,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就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就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就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 (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2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3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

  4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5师生齐读全诗(可选喜悦轻快的曲子,生自选)

  (3)、细读全诗,理解品味

  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体会诗言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出来。

  老师明确1、这首诗通篇都就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就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要点拨背景引导得出答案。

  介绍背景资料、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老师明确2、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就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就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就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3、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诗歌就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就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通过找拟人化的语言,会总结出大多好处,师诱导学生理解。这种手法不就是拟人手法,点击二者的区别就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就是。这首诗就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拟人手法就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间谈体验。师生共同明确:(点击)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就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5)、作业 以“‘雨’的自述”为题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题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说课稿03-30

初中数学说课稿01-15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07-30

初中体育说课稿07-28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07-01

初中音乐说课稿02-02

【必备】说课稿初中3篇04-13

【精选】说课稿初中三篇04-04

【精华】说课稿初中四篇04-06

初中化学说课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