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5-04-04 08:27: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地理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地理说课稿3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

  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印度的农业

  1.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地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 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三、说学法: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猜谜语吗?猜谜语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生活,更能增长我们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体验一次猜谜语的快乐!

  谜头2 3 4 5 6 7 8 9谜底(缺衣少食) 谜头1 2 3 4 5 6 7 8 9 10(风衣足食)谜底

  教师启迪学生认识“衣”和“食”都是农业生产的对象,进而导入农业的`学习。

  设计意图:

  从谜语中提炼地理有关的知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感知我国农业的现实性,进而导入新课。

  (二)竞赛斗智抢答 竞赛题目:

  判断:以下农业产品属于广义农业的哪一种?

  1、羊肉 2、木桌子 3、油炸大虾 4、编花篮 5、撮箕 6、牛奶 7、米饭 8、糟辣鱼 9、豆腐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由竞赛形式呈现,旨在化枯燥为生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是为了高效。为新知识学习打基础。

  (三)情境设计,问题探究,认识我国农业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情境: 假设你父母每天只能拿出5元钱,作为子女的零用钱。

  如果你有5兄妹,每人能分多少? 如果就只有你一个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知地理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了对地理知识的渴求,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也知道我们要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图解图练,记忆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具体环节:

  1、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2、竞赛记图: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来

  3、填图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地图的功能,讲练结合,识图比赛旨在唤起学生的无意识记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更高的记忆效果。

  (五)知识技能运用

  A、探究我国农业取得成就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具体环节:

  1、出示我国农业的成就图

  2、看到这些成果有什么样的感想?

  3、你想过取得这些成就的条件吗?

  4、取得发展的同时会不会存在一些问题呢?比如:

  5、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探究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具体环节:

  1、展示米饭图 面食图 小麦、水稻分布图

  2、 米饭的原料是什么?种在什么耕地类型中?

  3、 面食的原料是什么?种在什么耕地类型中?

  4、 旱地 水田的分布是?

  5、 为什么会是北麦南稻呢?

  C、探究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

  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地形 水源 土壤 社会条件交通 市场 机械化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知识点学习之后,使学生增加自豪感、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及分析能力,这部分内容尽可能交给学生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通过探究、总结,利于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六)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高谈阔论了一番,你快乐吗?你有收获吗?那么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教学对策。

  (七)回顾反馈:回顾旧知识,强化记忆。

  (八)作业: 6道选择题

地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中亚是学生在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介绍了中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即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亚范围和位置; 了解中亚的自然环境——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的地形,大陆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亚在沟通亚欧之间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理解中亚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及自然条件对经

  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分析讲解

  (二)说学法:

  1、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学过几节的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

  2、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说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堂案。

  四、说教学设计和过程

  首先中亚的范围和位置

  利用地图讲解中亚包括哪些国家?他们的首都分别在哪里?在这些国家中与我国相邻的分别是哪几个?(图---文---图文结合,完成了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其次讲解自然环境

  中亚地形以何种地形为主?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中亚重要的地形区:帕米尔高原、天山、图兰平原(引导学生进行填图练习)

  (启发式提问)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森林能不能生长,为什么?中亚的植被应以什么为主?

  请大家在图中找出中亚主要的河流及湖泊。

  (教师总结)总的来看,在远离海洋及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中亚人民在不断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来发展生产。

  最后经济

  (课件展示)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提问)

  1、中亚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中亚都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 (突出介绍中亚的棉花生产,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地,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中亚生产的小麦、棉花和畜产品可供出口。)

  分组讨论:中亚地区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前面所学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等来解决问题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问题)中亚的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 (探究)中哈石油管道的意义,讨论,同学上讲台书写观点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中亚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

  三、经济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说课稿05-15

我们身边的地理说课稿09-25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说课稿02-20

有关地理说课稿三篇12-07

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15篇)06-07

关于地理说课稿集合9篇11-13

有关地理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12-24

【精华】地理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12-10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11-08

实用的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