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29 14:07: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揭开,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二、 说教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本课分三步进行:

  (1)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2)精读品味,体会感情;

  (3)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2、扣题法。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说说"她"是谁?"我"是谁?为什么要用人物的语言作课题?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二三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训练学生审题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谈话法。本课教学,多处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时,为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谈话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后,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对所理解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在谈话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发挥主动性。

  三、 说学法

  1、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如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词,再辨析这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讨论:阮恒当时的心态怎样?使学生明白:阮恒从啜泣到呜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痛苦、紧张、恐惧的心态,可他没有中断输血,而是在不断地掩盖自己,这正是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3、迁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练习2的要求小结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办法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四、说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时,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输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唤起学生对小姑娘安危的关注之情。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拨动学生的心弦。

  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中自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4、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抓关键词,了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词,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

  2、品词析句,感受悲壮。

  (1)决心献血。以课后思考练习2为例,让学生找出其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

  (2)献血时的表情、动作。采用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哭"的词,引导学生比较"啜泣"、"呜咽"、"抽泣"这几个词的意思,提出问题: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再划出他不断地掩盖自己痛苦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明白: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真切地感受这悲壮的气概。

  (3)解除"死亡"警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没事似的,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虽然输血不会死,是虚惊,但他那纯洁无瑕、愿为朋友献出一切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三)指导朗读,陶治情感

  1、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的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

  2、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为表现孩子的思想斗争,"沉默"要读得缓慢、轻声;为强调精神紧张,读"颤抖"的声音稍带发颤;"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人物的心声。

  3、图文对照情景交融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课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再图文对照读,强调重音、停顿、节奏、语调。体味其情感变化,使阮恒的心灵美自然而然渗入学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教材解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课文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全文以对话叙述为主,条理清晰,围绕“自豪”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故事的情节发展与小骆驼的情感变化交织描写,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因小红马的嘲笑,小骆驼感到很委屈,接着在妈妈带其到沙漠走一趟时,由起初的担忧到后来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虽然不好看,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却是其它动物所不能比拟的,文中,骆驼妈妈正借此,引导小骆驼通过沙漠之行,发现自己的用处,悟出:外表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处。使文章表面内容浅显,却又意味深长。

  二、目标定位

  课文中生动,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而课文中所描绘的沙漠景象毕竟离我们较远,对沙漠的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或课外书籍上了解到一些。据以上分析,基于对新课标教学要求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方面: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4、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1)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2)充分理解小骆驼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流程: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较到位地感悟文章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呢?根据文章及学生特点,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小骆驼的这个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读一读,问一问等学习活动中,揣摩体会小骆驼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联系生活,紧扣题眼,理解“自豪”

  1、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吗?你曾经为什么事感到过自豪?

  2、在此基础上,过渡: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自豪”有关系,板书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此时此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指谁?因为什么事而感到自豪?为什么说“应该”、“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一环节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自豪”,再对课题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识“自豪”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散”;结合课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

  2、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对于文中难读的长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读通,注意停顿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从而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随后,再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题中的“我”是指小骆驼,小骆驼为自己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特殊用处而感到自豪。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读顺读懂课文,为后面的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也就是)

  学习活动三:入情入境,角色体验,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较,体验“委屈”

  1、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出示填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不美的外形特点。

  (2)观察小红马的神态,抓住“喷着响鼻”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

  2、想象:假如你是小骆驼,对小红马的嘲笑,你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读,读出小红马“喷着响鼻”瞧不起的态度,嘲笑的语气以及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

  4、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对比、情景想象,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由小红马的神情感悟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这为学生后来的情感投入铺设了桥梁。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过渡: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吗?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5)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一环节中,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在看、读、说等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小结并过渡: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2、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这一环节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3、走进沙漠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小节中,下面我们同桌两人自己学习3、4自然段。先读读课文3、4节,看看哪对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们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点击骆驼相应部位,出现文字)

  A、驼峰: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板书:贮存养料 )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B、脚掌: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比较句子: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就拔不出来了。

  联系我们对沙漠的了解,你觉得哪句话更能表现这种情景呢?

  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抽读、评读、齐读。

  C、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

  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板书:挡住风沙

  D、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扣住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文双基,交流分享重点学习驼峰、脚掌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层次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体会自豪之情。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三步:再扣课题,领悟道理

  1、再次引读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直指课题,这里以小骆驼的想法作为了题目,让学生说说小骆驼因为什么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一环节,将学生自己积累的知识转换为比较简洁的文字,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明白课题的意用意,并且是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一个简要回溯,为他们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过渡: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如果你是小骆驼,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行续编。

  第四步: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却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学生说自己积累的话,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课本上的语言,进行表达说积累的话。在这样的语言活动中学生语言就比较规范,言语质量就相应提高。进一步领悟深刻哲理,点名题意)

  第四个学习活动:拓展表达,回归生活,强化“自豪”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沙漠之舟》这篇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选择文章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说说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这一环节中,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它条理清楚,呈现文章的线条,简单明了,突出文章重点,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我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是: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双层) →遮挡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委屈) (自豪)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

  《五月的田野》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勾勒了田野美丽的风景,描摹了田间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篇课文在第六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本单元选取的几篇文章虽然都与儿童生活有关,但是题材不同,有记叙文,有散文,还有诗歌。本课是篇优美的散文,重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对学生学习并积累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新课标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文中语言,感受乡下孩子在田野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围绕着我的教学理念,我把“学习语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重点,把“感受田野的美丽及乡下孩子的快乐,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作为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任务,我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二、说学情

  乡村儿童生活之快乐,是我们每个孩子所向往的。对我班学生来说,他们缺少这种生活及体验,所以学习起来,情感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不过,孩子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所以在内容理解和感悟上要做到“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再现意境:

  由于这是第二课时,所以上课伊始我会先让学生认读学过的生词,再说说五月的田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知识的复现,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要交流的话题。】

  (二)自主学习,感悟意境: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后,出示中心问题: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孩子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中心问题的提出,既指向文章的主旨,又是对学生学法的引导。】

  (三)细细品读,融入意境:

  这环节中,我做了如下的预设:

  1、预设一:田野美丽

  ①学生最有可能会先抓住两个表示颜色的词,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感受叠词的韵律美,我设计了一项语言的对比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两句话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叠词不仅韵律美,表示的程度深,而且作者的情感也融入其中。接下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如学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时,我会范读,让孩子在熏陶感染中再练读,直到读出喜爱之情为止。

  ②叠词的运用是本文语言的一个特征,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我说:这样的词以它自身的韵律美让我们喜欢它,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比比谁说的多。学生可能会说红红的,白白的等等。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积累的过程。

  ③当学生理解最后一句时,这样引导:“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交流中让学生明白这是拟人写法,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更表现了乡下孩子们的快乐。)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句话。这句话是朗读上的一个难点,要想将田野之美清晰地展现出来,当学生读的不够入境时,我会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④最后,再让学生配乐美美的读读整段话。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要丰富学生头脑中意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田野的美丽。】

  过渡:田野这样美,在这美景中,孩子们寻找到了怎样的快乐?

  2、预设二:孩子快乐

  ①当学生说到“孩子光脚在田埂上走”有关句子时,他们可能会用到知识迁移的规律,抓住“暖暖的、软软的”来体会,那么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说说光脚走在软软的土上是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②当学生说到“孩子在田野上撒着欢地跑”有关语句时,我会这样引导: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有的学生可能会抓到句中的动词,就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加深理解。有的会抓住“撒着欢儿地跑”,就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撒着欢儿地跑是怎样的跑,进而想象孩子们那种欢乐的场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出那种“田野因孩子而富有生机,孩子因田野而快乐”的意境。还是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试着背背这段话。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想象并发现快乐,想想如果你就是田野中的孩子,你会做些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式练习仿写,既感悟了语言又体会了快乐。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有课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达到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③从孩子们简单的“野炊”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最后通过边想象边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感受到乡下孩子们的淳朴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阅读,延伸意境

  语文学习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课文带给我们纯朴、真切的农村生活,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向往,课下我推荐孩子们阅读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诗歌,将孩子的快乐加以延伸。

  【设计意图:这样将课内外阅读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同时也是对课文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五)板书设计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概括,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入情入境地学习,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

  《五月的田野》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勾勒了田野美丽的风景,描摹了田间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篇课文在第六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本单元选取的几篇文章虽然都与儿童生活有关,但是题材不同,有记叙文,有散文,还有诗歌。本课是篇优美的散文,重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对学生学习并积累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新课标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文中语言,感受乡下孩子在田野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围绕着我的教学理念,我把“学习语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重点,把“感受田野的美丽及乡下孩子的快乐,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作为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任务,我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二、说学情

  乡村儿童生活之快乐,是我们每个孩子所向往的。对我班学生来说,他们缺少这种生活及体验,所以学习起来,情感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不过,孩子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所以在内容理解和感悟上要做到“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再现意境:

  由于这是第二课时,所以上课伊始我会先让学生认读学过的生词,再说说五月的田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知识的复现,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要交流的话题。】

  (二)自主学习,感悟意境: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后,出示中心问题: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孩子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中心问题的提出,既指向文章的主旨,又是对学生学法的引导。】

  (三)细细品读,融入意境:

  这环节中,我做了如下的预设:

  1、预设一:田野美丽

  ①学生最有可能会先抓住两个表示颜色的词,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感受叠词的韵律美,我设计了一项语言的对比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两句话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叠词不仅韵律美,表示的程度深,而且作者的情感也融入其中。接下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如学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时,我会范读,让孩子在熏陶感染中再练读,直到读出喜爱之情为止。

  ②叠词的运用是本文语言的一个特征,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我说:这样的词以它自身的韵律美让我们喜欢它,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比比谁说的多。学生可能会说红红的,白白的等等。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积累的过程。

  ③当学生理解最后一句时,这样引导:“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交流中让学生明白这是拟人写法,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更表现了乡下孩子们的快乐。)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句话。这句话是朗读上的一个难点,要想将田野之美清晰地展现出来,当学生读的不够入境时,我会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④最后,再让学生配乐美美的读读整段话。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要丰富学生头脑中意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田野的美丽。】

  过渡:田野这样美,在这美景中,孩子们寻找到了怎样的快乐?

  2、预设二:孩子快乐

  ①当学生说到“孩子光脚在田埂上走”有关句子时,他们可能会用到知识迁移的规律,抓住“暖暖的、软软的”来体会,那么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说说光脚走在软软的土上是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②当学生说到“孩子在田野上撒着欢地跑”有关语句时,我会这样引导: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有的学生可能会抓到句中的动词,就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加深理解。有的会抓住“撒着欢儿地跑”,就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撒着欢儿地跑是怎样的跑,进而想象孩子们那种欢乐的场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出那种“田野因孩子而富有生机,孩子因田野而快乐”的意境。还是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试着背背这段话。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想象并发现快乐,想想如果你就是田野中的孩子,你会做些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式练习仿写,既感悟了语言又体会了快乐。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有课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达到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③从孩子们简单的“野炊”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最后通过边想象边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感受到乡下孩子们的淳朴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阅读,延伸意境

  语文学习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课文带给我们纯朴、真切的农村生活,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向往,课下我推荐孩子们阅读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诗歌,将孩子的快乐加以延伸。

  【设计意图:这样将课内外阅读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同时也是对课文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五)板书设计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概括,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入情入境地学习,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课文有生动准确的文字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异的植物世界的神奇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奇妙植物、神秘声音、奇异的植物世界中。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更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和情感上的一个提升的过程。在认真地对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分析后,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奇异的植物世界,理清写作顺序;理解词语,认识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本篇课文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介绍的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奇异”上,抓住这一重点来统领全文,并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理解和体会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方法教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最佳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我还利用多媒的交互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测试,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本课主要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索者;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教师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奇异的植物的资料与图片。

  一、解题入手,激发兴趣

  导入:以旧带新,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通过投影出示图片,使学生感知到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奇异的植物世界》}在学生读后,抓住“奇异”一词,明确教学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次读文,通过带问题读文、指读课文、快速读文,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概括全文,为下一步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小结中,仍以“奇异”为主线,再一次强调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交待了学习的难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6种奇异的植物的。

  三、精读课文,品学体味

  在精读课文,品学体味这过程中,以李叔叔带我们到植物园去参观,课文的2——7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一游览的过程为重点。首先,在教学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导——扶——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第二自然段为导学切入点,以第三自然段为衔接来“扶”学,以四——七自然段为实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在导学中,我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和他们一起总结出学法来。出示学法,以便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如对字词的理解、认识打比方句、对重点语句的训练、通过读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等,为学生将来的学生打下一块块坚实的基石。我们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篇课文或学会多少道题,而是教给他们如何去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合作者。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积于以上二个原因,我在后面的学习中,大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的能力和学生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在汇报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导出学法出示学法,根据投影中的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关掉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汇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多鼓励少批评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全文都以“奇异”为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最后水到渠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回归主题,总结全文。

  四、延伸知识、激发情感

  板书可以说一个微型的教案,它承载着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结合板书,来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五、总结

  教师简短、恰当的总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

  奇异的植物世界

  树下 花棚旁 小路旁 草地上 水草地 荷花池

  哈哈树 带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出笑声 带微电 能点亮 含酒精 会吃虫 可发音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 例:1946年6月,反动派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历经一年,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刘伯承司令员、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讲了1947年8月24日夜,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强渡黄河,胜利跃进大别山,以他们的“英勇顽强”证实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根据课文的实际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6个生字,辨析形近字“遵。尊”,“拖、托”,“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划”,理解“跃进、叮嘱”等词的意思,能用“布置”、“叮嘱”造句。

  2.用“分层的方法”学习重点段落,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昂扬斗志。

  教学中,我“用分层的方法学习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定为教学的重点。将“运用文中的事实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因此既要体现教师的“精讲”,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凭借教者的精讲,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因此,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图表演示法”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用“指导分层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用“感情朗读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2.学法:根据课文的内容要求,我准备让学生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习本课。先让学生观察敌我双方形势表,分析敌我形势,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通过粗读、熟读、有感情地朗读来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认真思考,理解刘邓大军的革命精神;最后让学生复述故事,体会并再现刘邓大军的英勇、顽强、善战。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要着重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能力,逐步养成“注意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良好读书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实际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1。故事揭题,激发兴趣。

  开始上课,我精心设计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我们的头脑中有许许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英雄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接着板书课题,口述课文大意。

  2.整体感知,掌握字词。

  这个程序我准备分四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字词,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 结合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句,实在不理解的作上记号,准备举手质疑;然后教者出示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接着引导学生用三五句话简单地概括课文的大体内容;最后通过提问检测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3.出示图表,分析形势。

  教学时教者先简单介绍故事发生时的社会背景: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第二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行动,揭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出示作战双方地形、兵力情况对照表,了解大别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战略意义上分析当时的险恶处境:①对阵形势: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而且追兵距我军五六十里,仅一日路程。③对阵兵力:敌人在汝河南岸布置了几十里长的防线,后面的追兵就有三个师的兵力,而我军只有一个旅的兵力,敌我兵力相差悬殊。③对阵的条件对我军极为不利,汝河水流湍急,北岸的船只被敌人统统拖走了或砸毁了;最后联系当时主客观的极不利条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狭路相逢的情景,为学习后文做好铺垫。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中“强渡汝河,取得胜利”是全文的重点,教学时分以下几步进行:①让学生听音,思考第八小节的6句话都讲了什么?如何给这一段分层?②让学生说说:刘邓大军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的?在这儿讲解时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战争激烈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动手划出两个最能表现刘邓大军勇猛无敌的句子(即比喻句),将它们换用平铺直叙的句子进行表述,然后比较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最后让学生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③让学生思考我军取胜的最关键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句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儿?再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具体含义。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战士们的勇敢顽强、奋不顾身、不怕牺牲。

  5.联系板书,深化感知。

  学习完重点段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刘邓大军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

  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

  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 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 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 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 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 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 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 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 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八)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自由创作一张春景图,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绘出来。

  【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快)

  停歇 (五线谱)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女娲补天》是六年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女娲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读懂女娲补天的过程。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3. 感受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以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因为本文是一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因而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3、4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

  1、 充分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像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像。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想象情节、讲讲故事。课文的第3自然段着重写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语言比较精练,只从字面去理解很难有深刻的感受,这时就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女娲去过哪些地方,又是怎么寻找的。用他们的想象来丰富故事的内容,加深体会,进而感受到女娲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这也是一个说话训练,学会把一段较长的句子说完整,说清楚。要学会说、会扩、会创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魅力。

  2、 感情朗读,体现个性。

  《课标》中提出: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当学生领悟到女娲的勇敢,她的无私后,怎样把他们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呢?朗读是最好的方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读出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这时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课堂,只要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就要予以肯定。另外我又以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营造情境,品尝朗读带来的喜悦。

  3、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内容非常神奇,体现了神话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的最后,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先创设一个讲故事的环境,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重点在想像力的激发上,并运用所学的语言。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重要让学生领会古代庖感人民的费力,还要让学生加强热爱祖国的情绪.

  二、说目标

  1、准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明白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领会古代庖感人民的费力,加强民族自大感.

  三、说教法、学法

  这里重要说说我的教法:

  起首,让学生看图,先容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抵的认识.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解说课文大意,让学生明白课文,然后在明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明白课文的内容.

  末了,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漫衍局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本身先读一读,结合古迹的汗青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同等?

  6同学们没关系本身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改正读得不当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领会,听后改正.

  10师读两部分雷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形貌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怀的两句,齐读赞美古代庖感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古迹吗?

  2.文章仅称赞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部署作业

  1.讲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五、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明图文联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喜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使用如许的情势举行教学.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翠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培养语文情趣,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 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清脆、疾飞、锐利”等词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静心涵咏,读中悟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难点是以以便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本文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

  三、说教法

  1、 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四、说学法

  1 培养自学能力 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

  2 训练观察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

  3 掌握读段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并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深受翠鸟的可爱,体会独特的表达方法。

  (一)、赏图激趣,引出课题,探究“翠”之所在。

  教学伊始,展示一组翠鸟的图片,那斑斓的色彩,那俏丽的体态,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这一“翠”字做探究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弄懂这个字的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看图弄懂的,也可能是通过读课文弄懂的,或者是通过问别人弄懂的,无论作何回答,我都会加以肯定,让学生懂得这些就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好办法。

  (二)、熟读文本,感受鸟美、文美。

  1、录音范读:

  本班学生朗读水平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有困难,故我决定利用录音范读,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同时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先从听觉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对自读课文这个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教师起的是帮导的作用。

  3、细读课文,感悟鸟美、文美。

  自学生字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读上两三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并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并引入到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可灵活切换的课件,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鸟之美、文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三)、竞读、展示读。

  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四)、角色体会,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学生扮演翠鸟,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对翠鸟们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下面的采访问题:

  (1)、翠鸟们,你们长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绍啊?

  (2)、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3)、你们还想向我介绍些什么呢?

  (4)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说说课本中没讲到的,自己懂得的有关翠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课外学习与积累带来的好处。

  第四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地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五)、换位研讨,领会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十分鲜明,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采取与学生换位的办法,把学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设计了这样的请求:我要写一篇介绍鹦鹉的文章投到报社发表,我的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生动吸引人呢?请大家一翠鸟为例帮帮我好吗?

  (六)、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袤的课外领域。设计下面的作业。

  作业:

  1、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2、回家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把你对它的认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六、说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动作

  抓住特点写具体

  本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提纲挈领,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又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一目了然。

  总评: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人为本。

  (1)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翠鸟说话,画翠鸟,让翠鸟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

  (2)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质疑问难的安排,采访练说的训练,各个教学都是以人为本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2-1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7-10

【热门】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08-29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0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集锦八篇09-01

实用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09-15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09-23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09-27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