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2-28 09:05: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语文说课稿4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用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 懂得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存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易却又有气概充分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能够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础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懂得。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擅长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假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来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信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关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感觉后天环境和教育能够转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啥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答复: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啥意思?学生才会领悟:本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雷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雷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考虑和练习二,学生自个儿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能够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能够、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能够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当。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当(能够、能够)结束的。

  (2)木直中绳,感觉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如今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曲折。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标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曲折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能够)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存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特别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如今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横渡江河。

  (5)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记。帮凶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帮凶,词义的情感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别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缘由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帮凶,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由)。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点。

  七、安排作业

  认真阅读注释,正确懂得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明白的句子。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论述中心的3个角度;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3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啥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啥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能够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感觉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能够提高。直木为轮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还能够转变本来的状态。这样,3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解释:肯下工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烘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解释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解释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运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解释人借助学习,就能补充自个儿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来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养与一般人有差别,而完全靠后天擅长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存的作用,解释学习上的成一定是不断积存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解释假如不积存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解释学习要积存。下面就分两层解释如何做到积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照,解释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解释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就要坚持不懈。最后来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解释做到积存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S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20课《故宫》是一篇说明文,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行文,清晰有序地介绍了被誉为“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的北京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二、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搜集资料

  (二) 学习新知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

  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四) 拓展延伸

  (屏幕显示)故宫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有人说“建筑是凝动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是否对建筑也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悟?请你模仿上面的句式,说说:“建筑是

  (五)总结升华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语文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尾巴》,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性质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二、说教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比赛结束后,设计了颁发奖杯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再次复习课文内容。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

  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演演、说说、写写。读在粗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配上动作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演配合动作表演课文。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比赛服卡片,让孩子们替不识字的小狗给参赛选手发比赛服装。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配动作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给小动物颁发奖杯,读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长大了一岁》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七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内容浅近,贴近学生生活。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我长大了。诗歌从不再捕捉小鸟、不再欺负小弟小妹、能做大孩子做的事情三个方面说明我长大了。从而使学生理解成长的关键产在外表,而是要懂事,要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诗歌共分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主要讲了丁丁对小鸟说的话,表示我再也不捉小鸟了,说明我长大了一岁。第二小节主要讲了丁丁对小弟小妹说的话,表示我再也不欺负小弟小妹了,说明我长大了一岁。第三小节讲了丁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示我要学会大孩子做的许多事情,说明我长大了一岁。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3个,并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会写9个汉字。用“觉得”口头造句。

  2、理解“成长”的含义,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懂得要从承担责任、自我负责、关心他人等方面努力,使自己快快成长起来。

  3、能实事求是地、诚恳地赞美同学的优点,感谢同学的鼓励。

  4、背诵诗歌《我长大了一岁》。

  5、能按照诗歌的样子再编了段,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三、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诗歌中的事例,体会“我长大了”的.真正含义,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怎样才算是长大了,写字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需要逐一剖析,使学生掌握。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诗歌这首诗歌时,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安排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景,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在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说—读”的学习方法,逐个小节学习诗歌,通过学生质疑,解决难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自学、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在一年级二班这个大家庭里,你和许多同学都成了好朋友。提问学生:你最喜欢的同学是谁?你喜欢他什么?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同桌有什么优点?你为什么喜欢他?

  3、我们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从背上书包上一年级的第一天起,都觉得自己好象得突然长大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我长大了一岁》。

  (二)让学生自读诗歌,认读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到诗歌下面的生字表里或查字表里去查。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来认识生字。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下同桌。小组内互相帮助,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生字认识。

  3、请个别同学起来读诗歌,其它同学认真听,听了以后对其读得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给予引导:这位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谁帮助他纠正一下?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六、说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我长大了一岁

  会做大孩子做的事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7-08

语文说课稿07-31

语文《荷花》说课稿03-21

语文蜡烛说课稿04-26

中职语文说课稿07-1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08-26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03

小学语文说课稿05-02

《长城》语文说课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