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5-01-23 19:04:41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与配气机构、起动系统、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的构造与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该课程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承上启下的课程,学好该门课程对学生以后获得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有重要的影响。

  一、课程改革理念

  高职高专的教学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因此,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改革的方向要将原来“结构分析”原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故障诊断、故障维修为主的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教学方法上运用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即师生为完成一项共同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项目过程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可以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内容分为若干项目,再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高职高专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任务。

  (一)项目教学法的任务分解。汽车发动机每个系统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损伤情况、维修方法都体现在汽车的检测与修理过程中。按照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机构按照功用结构及工作特点、工作原理、损伤现象、损伤原因分析、损伤诊断检测维修的内容设置为一个个项目。

  (二)教学的实施。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都是在校内进行,我校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在我校的发动机实训室进行,首先,教师先分解任务,向学生讲明每一个项目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进行讲解演示的是有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讲解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求每一个位学生都能听得懂教师的讲解,都能看得明白教师的演示,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项目任务,顺利地进行考核。

  例如在对“汽油机电喷供给系检测与维修”项目教学时,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作为小组长,项目进行前为每一个小组配齐所需要的器件,教师利用投影讲解讲解空气供给部分、燃油供给部分、控制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后,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符合工艺要求的折装及检测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喷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完成项目的兴趣,根据电喷系统工作状态并结合汽车工作中发动机产生的燃油供给故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和产生故障的部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答疑、设问、点评等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辅导。这个过程要注重自我理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掌握电喷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故障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在电喷系统中设置各种典型的故障,要求学生按照小组组织诊断,找出故障产生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和讨论排除故障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诊断出来的各种典型故障,向学生讲解排除故障,恢复系统正常工作性能的方法和过程。教师演示结束后,每一学生都要进行故障排除的实践工作总结,形成实训报告样式的书面报告。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的过程,是锻炼书面表达和口头能力表达的过程;在完成项目的教与学后,要求按照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专业理论考核和专业实践技能考核,专业理论考核以口头表达和书面考核结合。专业技能的考核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在考核过程中,要既要结合整个小组的总体情况来进行评价,也要结合每一个同学的表现来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考核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览,分别按照小组来展览,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项目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质量和进程,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是项目教学法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项目教学法不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既能讲解演示,也能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

  (二)市场上的教材很多,但是不一定就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需要。可根据前述的项目设置及任务分解原则调整教学大纲并自行对教材进行编印。

  (三)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来说,为了项目教学法能够顺利进行,教学的场地―实训室要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来建制和改造,它应该是一个集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根据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来对零部件的拆装和检测维修,使毕业生能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因为学校工作需要,我从机械教学部转专业,过来汽车教学部。我本以为自己之前对汽车方面,特别是汽车发动机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这方面知识还是欠缺,比如这学期从事发动机课程教学,发现自己的一些认识还是比较老旧,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二冲程柴油发动机和化油器发动机的认识上,这就造成课程的教学处处碰壁,不得不向车间老师学习和找资料书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外,自己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认识也比较肤浅,觉的手把手教学生就行了,让学生懂的怎么操作就行了,但在真正的教学中才发现,这其实是不行的,因为教学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机构参差不齐。总结一下学生的'上课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漠视理论。

  觉得理论不重要,只要能动手拆装和修理就行了。因此一讲理论有些学生就漠不关心,甚至睡觉。其二是投机取巧。有些学生,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平时昨夜练习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

  1、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其三是双向发展。这些同学既喜欢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情况,所以出现了以下状况,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样的情况。

  为此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把实训当成一次汽车发动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通过学习,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虽然上课纪律好,但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汽车发动机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实际,探索适合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的思路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汽车发动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人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其一是理论教学方面的反思。

  首先要精细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在

  2、讲解配气机构作用及组成时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拆装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其次是示范演示。演示是汽车发动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实际操作了解操作要领及时掌握操作要诀。

  其二是实操教学方面的反思。

  首先是熟练操作。主要指学生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操作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操作可以采用、创新操作、自主操作等形式。例如在拆装气缸盖螺栓是我们讲求顺序、次数、以及力度。其次是适时开展技能大练兵。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调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流程。

  通过以上方法教学,就使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作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工作打好技能基础。

  因此,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3

  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训,使我对汽车发动机拆装以及实训室设备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培训指导的过程中,同时也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

  在班级实训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实训安全操作流程,明确的分工,合理的安排实训时间以及实训内容,这对我顺利的完成一周的实训内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式实训之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实训安全操作教育,然后我在分组依次进行实训内容,首先我先整体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其中的一些零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一些需要拆装实训的零部件,我首先做示范拆装,在示范拆装的过程中,我还要讲解其零部件的功用和要拆装时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拆装的先后顺序,并看好正时记号。

  通过了这样的讲授方式,也使我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习的注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讲一些实践操作的.方法,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

  本学期我完成了学校安排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更要加强自身的各个方面应对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4

  从事汽车发动机教学已接近半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学汽车发动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老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主要表现有:

  1、漠视理论

  觉得理论不重要,只要能动手拆装和修理就行了。因此一讲理论有些学生就漠不关心,甚至睡觉。

  2、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平时昨夜练习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3、双向发展

  这些同学既喜欢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出现了:

  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样的情况。

  为此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把实训当成一次汽车发动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通过学习,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虽然上课纪律好,但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汽车发动机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实际,探索适合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的思路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汽车发动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理论教学:

  1、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在讲解配气机构作用及组成时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拆装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2、演示。演示是汽车发动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实际操作了解操作要领及时掌握操作要诀。

  二、实作教学:

  1、操作。主要指学生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操作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操作可以采用、创新操作、自主操作等形式。例如在拆装气缸盖螺栓是我们讲求顺序、次数、以及力度。

  2、适时开展技能大练兵。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调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流程。

  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作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工作打好技能基础。

  因此,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xxx

  20xx年xx月xx日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5

  一、实训目的

  使学生获得中级专门人所需的汽车发动机知识和维修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冷却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初步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诊断方法。了解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系统的结构、控制方式和维修方法。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工艺。

  二、实训内容

  1、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操作方法。

  2、发动机拆装: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拆装工艺。

  3、气缸的检测

  4、曲轴轴颈的检测

  5气门间隙的调整

  三、对学生的要求

  1.了解发动机维护作业的内容及类别,了解零件的拆卸原则及清洗方法,了解发动机零件的机械加工修复方法,了解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常识。

  2.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的类型、总体构造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等主要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掌握主要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与调整方法,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常见异响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4.了解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工作过程、布置形式及驱动方式,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装配关系,掌握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原因及诊断排除方法。

  四、心得

  本次实习是学生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前学生接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实训注重学生动手锻炼。没有多少东西要学生去想,更多的是要学生去做,使学生明白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没有亲自去做它,就不会懂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想象不一样,这次的实训就是要学生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将学到的理论通过实践被学生所真正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汽车教学教案09-21

汽车销售工作总结08-27

汽车销售工作总结07-15

汽车维修工工作总结09-03

汽车销售工作总结15篇09-18

汽车销售经理工作总结10-30

汽车销售个人工作总结10-03

汽车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12-13

汽车售后服务工作总结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