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11: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神奇的书,如果你去仔细品读,在你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文中每一个主题都不是枯燥的说教,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来自先生亲身体验实践的结果。所以说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这本书中涉及到的内容极其丰富,通过阅读体会结合自身教学体验,以及我也以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认为教育首先要唤醒内心深处的善念。要让学生用心灵去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把小学生教得会感觉出他所遇到的人的内心沉重,有无悲痛,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教育就是唤醒,我们一定要先唤起人的善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善良的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也是孩子将来幸福生活的基础。如何唤醒孩子的善念呢?在文中讲到一个孩子想让生病祖母看到最美的玫瑰,但时至冬日哪有玫瑰呢?孩子想到了学校的暖房,于是他第二天很早就来到了学校偷偷溜进学校的暖房,采下了一朵最美的玫瑰。但孩子忘了,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此刻在孩子心里善良战胜了纪律,也正是在这时被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他没有因为纪律就批评孩子,而是详细的询问,得知孩子的动机后,苏霍姆林斯基又采了一朵,送给并告诉孩子这一朵是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而奖励给你的。此时真正为孩子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唤醒善良之心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人类起源到如今,人类都是靠着劳动改变自己,最后改变世界的。劳动能力是人生存的必须,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校园中每个孩子每天都有劳动课程,让孩子们随时都能参与劳动,在劳动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质,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发现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因此他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劳动类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比如:选择对材料加工的方式,选择工具、机械和操作方法。我们力求使工具跟手似乎融成一体,成为手的一部分;创造植物和动物生长过程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控制这种环境.学生在农业试验中应进行这方面的劳动,书中说到农业劳动是一种最有智慧的劳动活动。

  通过劳动促进学生智育成长,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始终。

  刚才我说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接下来我以教师的身份结合我个人狭隘的认知及现状谈谈我的热情如何体现?我的热情需要体现在以下“四爱”中:

  一爱,爱学生。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对待学生,坚持用‘四心’去教育,即‘爱心’———真心实意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细心’——— 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 不厌其烦地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恒心’——— 对学生的帮助和转化工作要坚持到底,不能随便放弃一个孩子。”

  二爱,爱工作。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三爱。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

  四爱,爱读书。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差不多有10小时,而且这10个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应接校园各种活动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对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之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