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时间:2024-08-06 12:12: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

  听着巴赫,写着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看着这本毛姆自我和解的文字,他是走了出来,从自我的枷锁中走了出来,我该怎么走出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确信,这是一本犹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字。写这书不是为了成就什么经典,只是他要通过这个故事与自我和解。到底什么是意义,欲望是枷锁,那么无论是自由意志还是生命意志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枷锁,月亮到底是六便士还是六便士本身就是月亮,总之我很混乱。

  这本书大概用了四个小时读完,看到47页老思所谓的抛妻弃子去巴黎画画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明白毛姆要说什么,之后行云流水的读完,犹如在和毛姆谈话,探讨我们自己。小说无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有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想是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对自我冲突的总结。

  我向高老板推荐此书,并告知老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果不其然的一通大骂,她是如此的鄙视书中的人物。我在想假如毛姆不是将高更作为老思的原型,这本书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经典小说。我想是会的,犹如加缪的局外人,这些经典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种普通人难以达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持久与强烈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必定是离经叛道不被世界的普遍道德所容纳与认可的,除非这种背叛的人最终成为英雄。这也是为什么犹如乌合之众的普通人为什么崇拜英雄,只有从英雄身上他们才能看到自己一直有却一直没有出现的意志。

  老思之所以是英雄,与他人无关,他是自己生命的英雄。他的自由意志与生命意志凸现出来的时候,犹如毛姆所说,犹如着了魔,身体里好像隐藏着某种力量要喷薄而出。也许这种力量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在开始不被理解的,因为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到这种力量是什么,如何谈理解。

  人会觉醒,觉醒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否定,质疑。这也是叔本华讲的生命意志的否定,犹如否定当下的一切理所当然。要把自己想看到想做到的.事情去做一做。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苏醒的,是孤独的,是远离庸俗的。最后这个成长是属于自己生命的,与他人无关,与道德无关,与社会关系也无关。

  老思为什么理所应当的告诉别人,他抛妻弃子,放弃优渥的生活去画画。只不过他想做自己,想做一个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你先是一个人,才能是父亲、丈夫、儿子、朋友等等。这些外在的身份都与人本身是无关的,对于老思这类人来说,所有的这些不是羁绊,只会是累赘。累的是他自己向上的生命意志与自由意志。很明显的,这其中的冲突会是很大很激烈,甚至是悲剧的。也正因为人所固有的向上的意志与当下的冲突是如此之大,所以才会成就经典。犹如这意志是月亮,当下是六便士。没有月亮人总想抬头看看,也许直到死去也都在遗憾,为什么当初不能去追一下月亮。只不过很多人是害怕追月亮的时候自己会被饿死。

  老思就是如此,差不多快饿死了,找人借钱,别人不借给他。并且被人告知,你对别人没有义务,别人对你也没有义务。是啊,确实是如此。人不仅仅有个体属性,同样也有社会属性。假如不是高更是原型,老思在人看来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傻子。固然做的事情令人感触,只不过他在外界看来就是一个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个体的价值一定要在他体身上体现出来,也许老思不固执的把自己的画留给自己去欣赏,他就不会那么悲惨。反过来讲,他不那么悲惨,他就不会成为经典,他所谓的真正的追寻自己的生命意志,也就成了一场表演。一场看似追寻的哗众取宠。

  再说老思对带爱情的观点。爱情这个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幸福三要素,物质基础,情感依赖,精神支柱。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精神支柱,所以爱情就变成了支柱。他们轻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其实是不能的。正如最近火的一踏糊涂的‘后来的我们’。其实哪有什么后来,只不过在那个时间段你们不在合适了。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自身与外在关系的变化,假如一味的抓住从前过去,那么这个人必然是会受伤的。别人变了,你还没有变,并且其外改变的人不去改变用过去的态度对待你,结局一目了然。

  老思在差点病死的时候是老勃救了他,老勃的太太开始反对老思住在自己家里。其实这个女人已经意识到了恐惊的事情会发生。这个恐惊的事情就是老思会点燃自己的自由与生命的意志。果不其然,老勃的太太爱上的老思,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老勃痛苦万分,也被感触。女人这个物种,永远都会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却无法宽恕救赎自己的人。也许吧,这就是人性,至于是什么心理,我现在还没有深究。按照常理说,老思的太太容貌身家都十分优于老思,这个爱情关系里应该是幸福的。没看到结局我就知道,他俩注定是悲剧。当真如此,这个女人在和老思吵了一架之后自杀了。她固执的将自己信仰的爱情当成了一切,只不过是她自己认为的这是爱情,是一切,和老思是无关的。也正如老思所讲,每个人都该为自己负责,自己不对自己负责,还能指望谁对你负责?这个女人有点像安娜卡列尼娜,喝药自杀与卧轨自杀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基于轻信的不透彻。

  后来老思去了一个岛上,画出了自己灵魂想要的东西,那副超越了所有物质唯有纯粹灵魂的画作。所以他又开始被世界所尊崇,正如死后的高更,成了后印象派的巨匠。只不过这都和他无关,和他有关的时候你们又看不出来,你们看出来了又关他什么事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疯子吧。在一些时代,天才注定得是疯子,不成疯子就无法活着。在这个地方,人类学倒是真为人做了些好事,就是不停的将正常人的范畴扩大化。

  这部书的悲剧在于月亮与六便士无法兼得,为什么无法兼得?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又因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三观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话语会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疯。这也许真不是人的错。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如今的人本主义开始繁盛起来。

  这是一个缺乏理性的时代,先学会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审判,道德评价。

  如上字数半小时,想到哪写到哪,虽然还无法透彻,感受到身上的束缚,至少此时此刻也算是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2

  首先在我写之前我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但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缘分,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

  这本书总体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本书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小部分来自于自己,大部分来自于别人的讲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是在伦敦一个证券公司做经纪人,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弃子,当“我”去帮其妻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斯特里克兰只想画画。而从这开始,有关这位画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开。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时候接受了斯特罗夫的帮助,在此期间却和斯特罗夫妻子布兰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抛弃,最后布兰奇自杀未遂但抑郁而终。在巴黎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去了马赛而后远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在这个岛上斯特里克兰靠救济维生,后经介绍与一个土著人结婚。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病,临死前他已双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画了满墙的壁画,并告诉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烧了,最后他倾其一生所画出来的杰作就这样被烧得一干二净。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的`人,这一生,他过得贫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摆脱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锁,终于他最后把毕生所悟表现在临终前的壁画上,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就让妻子把它毁了,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独特之处。

  斯特里克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负担,专心做好一件事而终有所成。而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许有些时候适当的放弃反而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高更,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引发作为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是追求位高权重,衣食无忧?还是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应该被否定。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天才不应该被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为我们的食粮引领我们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3

  人这一生到底该怎么过?好像一路走过来都是选择,不管选哪个都是后悔。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们都是在现实中挣扎奔跑的人,而他眼中只看到了理想。通往理想的路从来都不好走,可是只有精神在,毅力在,就会改变现状。

  妈妈说确实如此,一路走来,小时候小学毕业面临选择,同学们各奔东西,但是十几年之后大家的选择就会各有不同,等三年初中又开始选择,大家奋斗三年之后又面临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来,尽管我们小时候都是在一个小学学习一样的知识,但是十几年过去,我们经历的不同,人生的路不同。所以妈妈才会为我焦虑,而我并没有感到恐慌,生活很美好有什么可顾虑。

  最近在看奥运比赛,都是佼佼者,有年轻人有中年人还有老年人,都在参加着这个全世界的比赛,感觉真是新奇,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来的呢?看了他们的简历,有选择,有机缘才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表面上看他们轻而易举的拿到了世界冠军的奖牌,但是背后他们付出的汗水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我们不想被生活所选择,就不如从现在开始,去做那个主动选择生活的人。扭转一下乾坤。

  生活就是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小说的主人公从小喜欢画画,相当一个画家,可是他的父亲并不同意认为画画没前途,坚持让他做生意,他的梦想就搁置了,想着总有一天一切顺利就可以重操旧业拾起画笔,但是现实生活并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他在伦敦一家证券工作,结婚生子,日复一日,生活的压力压抑着他对画画的渴望,他不能这样一直过下去,没有人生目标的日子,他决定拿起画笔去巴黎寻梦,他留下一封信就去闯荡巴黎了,留下妻儿。

  每一种自由都是有成本的,每一种生活,都是有遗憾的,每一种选择都会让你后悔,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想走的路,承担起相应的'后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的选择自己受着。也许虽然以后会后悔,但是当下是欣慰的。小说的主人公为了画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努力学习画画,但是画作并不被人赏识,无法赚钱,无法生活,日子越来越难熬,他越来越瘦,最后奄奄一息,还好有朋友及时发现并解救了他。就算这样他也放弃他之前的安稳生活,在巴黎卖苦力,做推销,搬运工,他之前的职业为什么不能在巴黎帮助他呢?不明白那个时代的生活。他的执着在于画画,对于物质生活享受都不看重,这也许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灵魂吧,我看好多艺术家都是饥寒交迫的过日子,等过个几十年几百年他们的作品开始有名了。

  小说的主人公明知道前路荆棘依然选择,这就是他觉得幸福的生活吧。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舒服,他的晚年是在一个小岛上度过,但是他一直和病魔斗争,尽管这样他一直醉心于画画,哪怕他双目已经失明,所剩时光不多,他都要画画。小说的主人公其实有一个原型,他就是印象派画家高更。在外人看来看不透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原来人生路上真有这么一种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存在着。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4

  最近,我读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感触颇多!月亮是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安逸与舒坦,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我为斯特里克兰欢呼!对于故事中主人公抛弃妻子的行为,我没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宽容,但对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却表示无限敬佩。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点,我想起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晓慧,35岁前她是华为企业的一名高管,有非常优秀业绩,拿着可观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羡慕的社会地位;35岁后,她却弃笔从戎,成为一名军人,39岁时,更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我时常在想,当她抛弃原来优越生活,决定追寻梦想,成为一名军人时,她的内心要经历多少次博弈,有多少个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选择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战与压力并不比斯特里克兰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她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气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宽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觉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业余爱好,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写作,做木工,剪纸,唱歌,或是游戏业余玩家,或是电影发烧友。

  曾几何时,这些业余爱好在我们还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时,是我们梦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过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当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与舒坦,我们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诉自己,要甘于现状,要把过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铁口,同一趟列车,同一个表情,同一种匆忙,我们生命就这样,被偷偷的撷取,静静的,甚至都忘记时间存在。皱纹悄悄爬到脸庞,我们从别人口中的孩子,变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们的生命,真实的来过人间,但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灿烂。我们还没有告诉世界,我来了!世界却让我离开了!

  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底产生了一丝勇气和希望,纵然,我们缺乏足够勇气,做翻转。但至少在弯腰捡便士时,努力抬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5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默然的人,人们只知道他家境殷实、沉默寡言,又有谁能想到他将有一天会离家出走呢?《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便是其中的一个。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在证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经纪人。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爱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个普通的丈夫,有时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称号,有谁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辞别了妻子,抛弃了儿女,一个人栖息在巴黎的破旅馆中。这是怎样一种随性超脱?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巴黎的某个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认为他出轨时,他独自一人固执而古怪地画画。他只上过一年夜校的绘画课,没有人欣赏他的画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来供给他追逐心中的“月亮”。但他丝毫不在意:“我告诉你了,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正是这种常人难以想象与理解的坚定,使他最终来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塔希提,在那儿实现了他的涅槃。

  有些人会如此谴责斯特里克兰德:他粗鲁无礼、蛮横冷血、固执己见,但在这些词的背后,是他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查理斯从来未因绘画能为他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荣华富贵而选择绘画,他仅仅只是热爱罢了。当他栖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时,他过着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更清贫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富有:他热爱自己的绘画事业,他有一个令他痴迷的小岛,他有一个可以令他不断追求的梦想,这便够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当年的伦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却选择仰望天空的月亮。他的仰望不是对自己的满足,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最高礼赞,他来过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赋予他的光荣——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他心中那一轮“明月”,他葬身于大火之中,与其最杰出的作品一起。正如毛姆本人所说的`:“他可以说死而无憾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世界多么美好。临了,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他又将它毁掉了。”他执着地追逐着梦想,尽管其带来的物质回报微乎其微,但他所带给后人的勇于追梦,不为世俗流言的示范熠熠闪光。

  人生路上,哪有谁不畏世俗流言?但《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社会的滚滚潮流中前进,一定要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着你,始终不要放弃梦想、放弃初心。并且,无论身处何方,年龄几何,都要记住:我们要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事物,并为其自由而奋斗。当我们有勇气作出决定时,就已经身处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许多时候,我也迷惘过,甚至天真地认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但是毛姆教会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随心所欲,不要让自己为别人所活,那么当你真正热爱一项事业时,你便成功了。其后,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态,生活并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还有诗和远方。当然,还有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所以,大胆追梦吧!当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时,它的清辉是地上的六便士无可比拟的。

  愿每个追逐梦想的人,无意将生活摔得支离破碎,却让灵魂更加伟大。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6

  其实一开始读这本书,不太读得懂。现在终于明白原来艺术力量可以如此之伟大。斯特里克兰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不负责任,坏脾气,不务正业。但是在读到后面斯特洛夫的妻子为她倾心,为了她去自杀,我就在想,可能他身上确实有一种无形的魅力,有一种气质在深深吸引着她。后来她死后,他依然继续逐梦,到了马赛,过着仍然是打一段时间工,画一段时间画,永远都是在充饥。他对于生活品质根本就没有什么追求,胡子邋遢,衣衫褴褛,可他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坚持不住的画画。后来他遇见了阿塔,那个一直深深爱着他的女人,她把他带到了世外桃源,在那儿他可以专心作画,那个地方对他来说那么那么合适。于是他一生中忙忙碌碌的奔波,在这儿他终于停下了脚步,因为他找到了月亮,所以他一直坚持在这创作。

  尽管最后他得了麻风病,他依旧笔耕不綴,在死前完成了艺术之作。他毕生追求的东西,始终是最初的想法,他坚持了一生,尽管会被误解,甚至被嘲笑,可是他无所谓,只要他觉得是正确的,他就一定一定会坚持。他最后依旧骄傲的毁掉了自己的杰作。他从来都没想过用自己的画赚钱,他只想安安静静的`完成,想追求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我对他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现在深深的敬佩。他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懂。由衷敬佩他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7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最初,我本来是不看这本书的,不过,我同桌王福俊有一次说我读的书层次太低,我看见他正在读这本书,我想起我妈前几年买过这本书,于是,我也就开始读这本书。

  书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形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梵高的好友,也是他刺激了梵高使梵高自己割掉自己的半个耳朵。在书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本未是一个生活安逸的证券经济人,可是,在某一天,他毫无征兆地放弃他的.老婆孩子甚至工作,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为了一个女人走的,可事实恰恰相反,他是为了他的理想而走的,作者正开始是从柔斯·瓦特尔芙德家的一次宴会上认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后来,作者和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慢慢熟了起来。后来,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去了巴黎后,作者替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去寻找他,可是,我认为,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其实让作者去找他并不是想和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继续,而是不想有关于她的丑闻传播,到最后一章,她不停的表现出她与她的丈夫十分恩爱,那是为涨她的名声,可是我认为最不配评价的人就是她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指的是理想,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它,“六便士”指的是安逸的生活,戴尔克·施特略夫选择了它,当一个追求理想和一个追求安逸生活的人碰一起,就会发生这样的事。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的那一句“低头轻踏六便士,抬头仰望明月亮。”说的就是一个人在理想与安逸中进行抉择。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不错,推荐大家也去读一下。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8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特别出名的小说,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也许知道里面的核心,会间或假文青的用来形容抱负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很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抱负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由于,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和善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急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胜利'人士,六便士的生活好像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艳羡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全部去追求遥不行及的'"月亮',好像有点不行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其次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假如他一无全部,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受怎样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顺当的幸福的胜利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头。这需要多大的士气?我没有讨论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规律,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爱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损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伴侣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观赏他的伴侣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特别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急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旧对他很好。惋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规律我始终觉得小说没交代好缘由,由于一开头小胖的妻子是很厌烦男主,和小胖关系特别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由于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洁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9

  我是第一次看毛姆的书,不得不说,写的真的很好。《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刻画的画家“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在大众眼里,他绝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如他人到中年,抛家舍业、抛妻弃子去追寻自己的.绘画梦;又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兰画家妻子私通,导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我想通过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的读者是很难认为他是我们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好人的。但正如毛姆在作品中所讲:“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也许不会喜欢这个画家,因为他不通世故、自私冷漠,甚至有点道德低下,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不得不佩服他为了艺术的完美创造而放弃一切、执着追求精神所折服。

  我们很多人缺乏的往往是执着追求的精神。在我们开始之前,自己便会自动地扼杀一切可能。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老于世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从来也拿不出“断舍离”的勇气来,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我想当我们高声呼喊“理想”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我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吗?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

  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往沥青路面上浇水,一心以为劳作能使之长出百合花。

  ——毛姆

  最开始拿起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它抽象的封面,亦不是它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般富有童话味道的书名,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毛姆。不得不说,听了太多他的故事,所以难免也想拜读一番他笔下的故事。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人读出的是自由与责任,有人读出的是非凡与平庸,而我读出的,是束缚与挣脱,以及带有绝望意味的自我解放。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故事的开始被作者评价为:一个有些木讷的男人,在仁慈的上帝安排下的生活中尽其本分。然后正是这个男人,抛弃了妻儿,先后去到巴黎的小酒馆和一个荒岛上学习画画和寻找灵感。在荒岛上,他拥有了另一个妻子与两个孩子,也创造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非凡画作。然而,他的一生,仍旧令人唏嘘,他的冷漠,也同样令人发指。他似乎是没有爱的,当然,对画画除外。

  有人说斯特里克兰的原形就是大画家高更,这样的推论我们无法鉴定它的真伪,但是很显然,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存在。无论是高更,抑或是别的什么人,反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主人公在墙上画了一幅被惊为天作的伊甸园图,他在失明后仍旧每天长时间面对这幅画,仿佛能透过心来描绘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弥留之际却要求他的妻子将画连同屋子一起烧掉——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剩。

  为什么呢?听闻这件事的`人都在问。大概是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心中所想,也认清了现实所迫。他的前半生在庸碌中度过,他的后半生也在追逐中消弭。终于,他在人生尽头创造了一个他心中的美好世界,自由天堂。但同时,作为这残缺世界的一份子,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自由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然后,在骄傲和淡漠的心境中,他又把它毁掉了。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他找到了他所追逐的,但也意识到即使放纵自己,燃烧生命,他也永远挣脱不了这尘世的枷锁。

  伊甸园或许终究只能活在灰烬里,正如桃花源也只留在下寥寥几笔。梦想可以天马行空,但双脚却必踩苍茫大地。现实可以选择逃避,但它一定在这里,让你避无可避。与其如此,何不直面现实,主动出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1

  这本书几乎每个晚上读一些,终于读完了,故事中各种景致和人物形态动作的描述都是栩栩如生的,而且主人公的刻画是真实的,不是以往读的书中那种有主人公光环的人。

  1.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

  这位主人公按照原本的生活,做个证券投资者,能赚钱,又有漂亮老婆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在英国伦敦能过上滋润的让人羡慕的生活。可是他突然有了想当艺术家,想换个人生,想实现儿时的画画梦想,他毅然决然放弃了现在的生活,抛妻弃子,一个子儿也没给自己的妻儿留下,背负着骂名跑到法国,住着简陋脏兮兮的房子,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在不断学习和不断不被人认可的情况下坚持画画梦想。最后在塔希提追逐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画出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说实在的我比较佩服他的是他过的很理智,很疯狂,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其他人的看法,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自己的环境如何,他都坚持画画,经常有人说画不好写不好是因为环境不好或者笔不好之类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自己不能坚持不能排除外界因素影响,才会做不好自己想要做的。但是他对自己的朋友妻子下手这个事我是不能忍的,对于一个经常救助他经常对他好的'朋友,他抢了人家的画室,抢了人家的老婆,最后还害得那个女人为爱而死,关键他的抢占只是因为性欲来了,而不是因为爱,对于他最后在塔希提在一起的女人,我觉得也不是爱,他只是喜欢她的温顺,喜欢她的不打扰和理解,可以说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了……

  2.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原配夫人

  原配夫人在老公赚钱的时候只是享受,没有给予老公理解,而且还经常跟很多文人雅士艺术家交往,用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表面品味,每次的宴会其实都只是小团体聚餐罢了,晚餐会邀请老公入席,老公总是处于与他们这些人格格不入的状态,沉默,怪异,没有品位,愚钝的感觉。

  当他老公离开了,她将女人最后的倔强和虚荣心发挥到极致,明明知道老公不是出轨跟其他女人跑了,但是为了博取同情,别人对他的猜疑和丑闻她都是默认不反抗的,为了赚钱拿到更多打印订单,她不断博取同情。但是赚到钱之后,她又觉得这个打印店不配她的身份,假装自己还是在以前的层级。而且她也不愿意同老公离婚,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其他女人得到。

  最后老公的画出名了,有人来访问她,她也表现出自己跟老公从来都是非常亲密的,没有矛盾,生活幸福。

  3.戴尔克

  蹩脚画家,模仿别人的画很厉害,会赚钱,有慧眼识英雄的技能,对人和善,虽然经常被嘲笑被骗钱,但是下次遇到这个人,他仍旧会被骗,以傻和不记仇出名。被主人公嘲笑被气疯了,但是在主人公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解决,可怜的是,最后把他绿了,老婆被主人公抢了,心爱的画室也回不去,只好腾空间给这对出轨男女……同时仍旧对妻子念念不忘,许下诺言,哪天男主不要她了,仍旧可以回到自己身边。他虽然傻,但是只有他在一开始就发现了男主的画画天赋,觉得他与众不同,是个天才,特别支持喜欢男主的画,我想他这样的表现也是支撑男主继续画画的动力吧……

  4.爱塔——最后的老婆

  这是男主在塔希提最后一个老婆,也是他最满意的老婆……听话得很,为了他的画画事业,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家务农活,养育孩子,支持男主,赚钱养家都是她在承担。她的爱特别无私,也特别执着,在男主得传染病的时候,她坚持同他居住,最后孩子死了一个,她也不怕,男人在哪,她就在哪,绝对不离开,除非她死。男主眼睛瞎了,身体发臭,她也坚持着,男主说死了就要把最后这幅巨作烧了,这是整个房子啊,多么重要多么宝贵的巨作,她不管不顾的做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男主愿意同她携手到老的原因吧。其他女人都是想控制他,想要得到他所有的关心所有的时间,但是爱塔不会,她只是默默付出,默默守护,从来不需要别人的回馈。

  整个故事串起来,不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物传记,而是一个纪录片一样的,有每个对男主熟悉的人的回忆和感想,他如同贝多芬一样,虽然一开始一名不文,就算自己瞎了或者聋了,也要坚持把自己的梦想实现,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故事……值得观赏!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2

  曾经看过一个综艺叫做《一本好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有营养的节目。

  节目形式是每一期都抽取一些有内涵有意义的名著,把它改编成舞台剧,话剧的形式给观众看。

  第一期被改编的书是《月亮与六便士》是讲述现实与理想之间作何选择的故事。月亮即是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有的时候被万人称颂的东西未必能打动我,能使我产生共鸣的才更能吸引我。《月亮与六便士》就是这样的存在。一开始这个故事并不吸引我,直到我找到那个吸引我的点。

  故事讲的.是一个金融证券家斯特里,有着衣食无忧,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有爱他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名利也双收。某一天,斯特里决定离开妻子,孩子,还有这锦衣玉食的一切,去往巴黎。起初他的妻子很不解,认为他爱上了别的女人,这是要私奔去巴黎。在妻子的调查下才知道,他离开家去巴黎只是想画画想去实现他的梦想。他没有出轨,只是单纯为了理想。妻子得知后只是说:“如果他是为了女人,那么还有可能回来,若是为了去画画,那他一定不会回来了”妻子说的那样斩钉截铁。是的,打不过的一定不是女人而是理想,因为那是精神粮食。

  斯特里在巴黎过得很苦,离开荣华富贵的他只得住在一个破旧的小阁楼,冬天没有衣服穿只能冻着,他去兼职找的钱全拿去买画笔,颜料。只留下一天一个面包的钱,维持着基本需求。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德克。一个以帮贵族画画为生的不入流画家。德克异常欣赏斯特里的才华,虽然斯特里的画还没有德克的画卖出去得多,但斯特里画画从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拿去卖。德克就这样默默地帮助斯特里,请他吃饭,喝酒甚至在斯特里生病快死时接他回家。即使德克的妻子极力反对,但在德克的苦苦哀求下,德克的妻子还是同意了。但德克没有想的是妻子竟爱上了这个充满诱惑具有吸引力的男人,并且还要和斯特里走。德克苦苦的哀求着,但你知道的,坠入斯特里营造的感情世界之后就再也出不来。善良的德克不忍心自己的妻子住去斯特里的破旧小阁楼于是决定把自己房子让给他们两人住。但之后妻子和斯特里起了争执,斯特里摔门而出,妻子则安静的喝下毒药而死。知道一切的德克心痛不已。最后却仍然愿意为了斯特里做任何事。常人大概不会理解他,但我也许能够理解。

  那么《月亮与六便士》吸引我的点在哪里呢?其实,是斯特里和德克的关系。德克发现了斯特里身上的闪光点与才华,并为之沉沦。他不惜一切都要帮助斯特里,这是一种人格同化的现象。德克将自己做不到的梦想寄托在斯特里身上。他盲目的追随斯特里要为他付出一切。这是一种莫名的引力,也是理性所无法解释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3

  有一次看奇葩说,有一期关于要不要保持上进心的辩论,刘楠提到了这本书,说其中有一句话“我用尽全力,终于过了平凡的一生”,刘楠的大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往前走肯定是需要上进心的,哪怕只是想要维持现状也必须用上进心来加持,否则只会后退。当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一直记着有机会要读一读这本书。

  看完全书,却没发现原文里有这句话。但这本书确实很值得一看,据说这是以高更为原型的,主人公斯朱兰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灵魂自由,在中年时期离开自己安稳的生活环境,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四处漂泊,从一个完全没有绘画功底的小白开始,经历了很多很多生活上的磨难,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看这本书会有一个很大的'态度反转,前半段会深深痛恨这个人,自私、粗鲁、卑鄙、无耻、薄情寡义,毫无责任感,看到后来却不得不被他坚持梦想的那种韧劲所震撼和折服,这是一个活到极致的人,他的心里除了自己的梦想什么都没有,人情世故、亲情、友情、安逸的生活或者痛苦的生活,他都不在乎,纯粹到极致,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伟大的成就。现实生活中,怕是没有人能做到不被世俗牵绊,所以我们大部分人也只是普通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4

  在这个暑假之中,我读了英国作家威廉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月亮和六便士。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初的英国,主角斯特里原本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生活条件优越,还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就在一夜之间,他下定主意,辞职去了巴黎,住在破旧的阁楼之上,最终为了画画而抛弃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管他人如何劝说,他仍是一意孤行,尽管如此,他受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非议,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画画,最终他虽然没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在我看来他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很多人或许都会想这样的人是不是精神方面有问题,不愿意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独自一人过着孤独贫困的日子,这样的人如何成功?但斯特里凭借着强大的毅力使得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就连他去世后的画作也都以价值连城。

  在斯特里生命的尽头,他要求他的妻子烧掉自己的壁画,在读者看来他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或许感到十分可惜,但我认为他这一生已经十分满足了,他已经体会到了创作画的快乐,他注重的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其中的结果,就如著名翻译家傅惟慈老先生所说遍地都是六便士,却唯独他看见了月亮。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不少人都在理想与现实之中不断地进行选择,正如书名一样,月亮代表的是高洁的理想而六便士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或许大多数人认为人生中崇高的理想怎么能和六便士相提并论,但事实便是如此,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有所取舍,就比如现在正在学习的我们,如果只为享乐,未来也只能为六便士不断地奔波,如果现在努力学习,未来便有更大的机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月亮。

  人生的旅途很长也很短,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去追寻自己的目标,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在追求什么?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能获得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5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这本小说以旁观者“我”的视角,通过“我”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叙述和对他人经历的转述,向读者们展现了画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人生历程。

  从性格上来看,斯特里克兰这个角色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一个极其不可爱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厌恶的: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抛弃自己的家庭,且从未有过懊恼之心;他口才不好,说话下流粗鄙,总是用刻薄的词汇去戳他人的痛处;他不修边幅,反对享受,总是穿得像个流浪汉一样;他为人冷酷,不近人情,对救过他性命的人不报一丝感恩之心。然而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画画的理想,将一切感情寄托在绘画上,为了实现理想抛弃他认为世俗的生活,在穷困潦倒的情境下徘徊挣扎,却又始终不忘初心。这样的他,通过这样的'坚持最终获得了他人及社会的认可,尽管他可能根本不在乎。

  乍一看,《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与内容并无多大关系,但它却直接体现了这本小说中的矛盾。六便士是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我认为它象征着现实,而月亮则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从书中来看,毛姆更推崇坚持自我,坚守理想的生活方式,并不太欣赏那些仅仅满足于现实生活的人。由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引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发掘,以及对自由的生活态度的向往,由他妻子的生活描写表达出对安于现状者的不满甚至是鞭挞,传达出一种自由与理想相结合的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顾低头,便看不见头顶的月亮。”这是《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的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9-2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06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4-29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5-0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04-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04-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