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于丹论语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丹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丹论语读后感1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于丹论语读后感2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种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老师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孔夫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大地上生长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脱胎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于丹论语读后感3
今天,天上灰蒙蒙的,心想:可能是要下雨了。我刚走出家门,天上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绵绵的秋雨让人多愁善感,好像在诉说着冤情,这也使我有些郁闷。我拿了一本《于丹解读<论语>》看了起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其中儒家家派最受人注目,《论语》就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作的一本著名文学作品。而当代著名作家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使我明白了许多哲学道理。
第一篇是“孝道之道”,它使我感觉到孝敬不是指你给父母买多好的房子、汽车,重要的是在于真正尊敬父母、礼让父母、让父母快乐和不让父母操心。
第二篇是“智慧之道”,让我明白的哲理是:选择一个人时,不要选择那些逞强莽夫,而要选那些反复斟酌、谨慎小心的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可以不断地向别人学习知识并利用,不能满腹经纶却不利用。
这本书我读完后感触特别深,我要把这本书视之为宝,让我终生受益。
于丹论语读后感4
现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生活的琐碎已经让我们力不从心,时间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挤得出时间与精力去细细揣摩那语句,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熟悉了不再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文化的缺乏已经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传播经典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现无疑带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讲坛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传播的主体而出现,我们都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经典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学的没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祢补了这一缺口,快节奏的生活应该有快节奏的文化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现将是对经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于丹论语读后感5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于丹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试题06-14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02
《论语》读后感11-13
论语读后感09-29
《论语》读后感09-10
论语名言名句09-03
《论语心得》读后感10-13
论语读后感范文12-05
论语读后感范文11-23
洪崖丹井导游词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