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4-10-21 14:39:16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绘本是用图文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方格子老虎》这个绘本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爸爸妈妈心里最特别的人,让自己找到自信,快乐成长。

  教学目标:

  1、能听懂绘本故事,知道老虎的经历,知道自己是特别的人,自信快乐的成长。

  2、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以及方格子老虎的情感。

  3、能够让幼儿听懂绘本故事的情节,从而学会续编故事。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听懂绘本故事,知道老虎的'经历,知道自己是特别的人,自信快乐的成长。

  教学难点:

  能够让幼儿听懂绘本故事的情节,从而学会续编故事。

  教学方法:

  口授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等

  教学形式:

  1、集体形式2、小组形式3、个人形式

  教学准备:

  1、绘本《方格子老虎》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请幼儿自由讨论,再请幼儿起来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指导读封面、环衬、扉页

  (1)故事的名字叫《方格子老虎》,瞧,这是我们进入故事的第一道大门——封面:是一只老虎,你们看它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你们看它的旁边还有什么?

  (2)翻下去就进入了故事的第二道大门——环衬:你们看这一页是什么样的呀?哇,它像老虎身上的花纹,你们仔细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呀?

  (3)快点儿进入故事吧!啊?还没进入。别急,这是第三道大门叫扉页:千万不要错过它哦!它会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呢!(俄罗斯)安德雷·乌萨切夫文(德)亚历山大·容格图,还有裴莹译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

  (4)你们看,这是我们的主人公方格子老虎,这还有一位数学家在他的方格子花纹上算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为什么会有方格子花纹吧,跟着老师一起打开书吧,我们一起去瞧瞧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2、师生一起讲故事

  (1)教师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虎家庭里,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老虎出生了。

  老虎爸爸可高兴了!他兴冲冲地跑出去,买了一罐最好的黑色油漆。原来,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是没有花纹的,必须由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这只小老虎也不例外哦。

  老虎爸爸好想让儿子变成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所以他决定,给小老虎画上竖条的花纹。

  可是,老虎妈妈不乐意了,她嚷嚷着说:"我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就画横条纹的!"谁也不愿意让步。

  老虎爸爸说:"画竖条的!"老虎妈妈说:"画横条的!"爸爸大声喊:"竖条!"妈妈使劲吼:"横条!"他们俩吵架了,就各自气呼呼地爬上床去,老虎爸爸竖着睡,老虎妈妈横着睡。

  小老虎好难过哦!他想:我才生下来,爸爸妈妈就这样大吵大闹,往后可怎么办啊?

  提问:小朋友们,在你们家里,会有人吵架吗,你们心里会难受吗?你们会怎么做呢?

  我们在一起来看看小老虎怎么做的吧

  (2)教师出示ppt,继续讲故事:小老虎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到了晚上,他偷偷爬下床,在自己身上画起了花纹:先替爸爸画上一道竖条纹,又为妈妈画上一道横条纹……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看到小老虎时,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咦?小家伙身上怎么变成方格子的了?

  "噢!我的天啊!"妈妈说。

  "噢!太神奇了!"爸爸说。

  他们很快就和好了。

  小老虎真的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呢!他脾气温和,也从来不欺负别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喜欢趴在他的背上玩五子棋,甚至还在他身上举办象棋比赛呢。

  有时候,数学家们也会用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演算数学题。所以,小老虎两岁的时候就学会了两位数的乘法,还获得了儿童象棋比赛的冠军呢!

  "这只方格子小老虎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呀!"人们惊讶地说,"他简直就是神童耶!"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

  提问:小朋友们猜猜它淋了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爸爸妈妈还会喜欢它吗?它的好朋友们还会喜欢它吗?

  当他湿淋淋地回到家时,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模一样了!

  不过,这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在爸爸妈妈心中,在所有人的心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一只方格子老虎!

  (3)教师带领幼儿续编故事:

  提问:小朋友觉得当方格子老虎回到学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三、结束部分

  1、分组进行讨论,谈读后体会,归纳绘本的主旨。

  (1)你喜欢这个故事么?最喜欢里面的谁啊?结合图画说说吧。

  (教师把绘本给幼儿翻阅,并请幼儿起来回答)

  2、总结,提升主题:

  提问:为什么这个故事叫做方格子老虎?他的朋友喜欢它的方格子吗?它们在一起做什么?后来它为什么没有方格子了?它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还喜欢它吗?

  教师总结故事:小老虎的方格子没有了在爸爸妈妈的心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一只方格子老虎。故事中的虎爸爸和虎妈妈,不管小老虎变什么样他们都很爱他,其实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一样,不管你们变什么样,他们永远是最爱你们的。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对他们,帮他们做做家务,自己玩了玩具要自己收。

  活动延伸:

  阅读区——阅读教师推荐的各种精彩绘本表演区——表演故事《方格子老虎》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2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大家喜欢绿色的原因。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准备
  1.图片
  2.故事磁带。
  3.绿色的透明玻璃纸。
  过程
  1.听听“绿色”故事。
  ――结合图片,倾听故事一遍。
  ――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绿色为什么不高兴?
  ――山羊公公、兔姐姐、长颈鹿和小朋友对绿色说了什么?绿色听了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说的?
  2.亲亲绿色。
  ――你喜欢绿色吗?如果让你对绿色说话,你会说什么呢?
  ――启发幼儿对绿色说句话。如:我喜欢绿色,因为你是树叶宝宝的颜色等。
  3.看看绿色世界。
  ――幼儿透过绿色的透明玻璃纸看看周围变成什么颜色了。
  ――引导幼儿说说:绿色的大树,绿色的.幼儿园,绿色的你、我、他等。
  建议
  1.可将故事中的角色木偶及故事录音投放到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2.引发幼儿回家向父母询问:你喜欢绿色吗?为什么?视情况可引导幼儿进行再交流。
  附:亲亲绿色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是好朋友,他们常常把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秋天到了,绿宝宝有点不高兴:“树叶喜欢黄宝宝,苹果喜欢红宝宝,天空喜欢蓝宝宝,一到秋天,大家不喜欢我了。”小木偶听见了,拉住绿宝宝的手:“不,大家都喜欢你,不信,我带你去找找看。”
  走呀走,他们遇见了山羊公公,绿宝宝问:“山羊公公,你喜欢我吗?”
  山羊公公咩咩叫:“喜欢!喜欢!我最爱吃绿绿的菜了。”走呀走,他们遇见了兔姐姐,绿宝宝问:“兔姐姐,你喜欢我吗?”兔姐姐蹦蹦跳:“喜欢!喜欢!我最爱闻青青的草了!”走呀走,他们遇见了长颈鹿,绿宝宝问:“长颈鹿哥哥,你喜欢我吗?”长颈鹿点点头:“喜欢!喜欢!我最爱听绿树叶沙沙的声音。”
  走呀走,遇见了小朋友,绿宝宝问:“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小朋友亲亲他:“喜欢,喜欢!我最爱看绿绿的颜色,它让我的眼睛明又亮!”
  绿宝宝知道大家都喜欢自己,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木偶!” (解凌/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欣赏儿歌,理解风娃娃和冬爷爷的有趣互动,感受冬日的美好。

  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大胆想象冬爷爷胡子的用途。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冬爷爷的胡子》儿歌音频及伴奏;“冬爷爷的胡子”图片。

  材料准备:三角铁。

  活动过程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说说老爷爷的长胡子。

  ——你有见过老爷爷的胡子吗?

  ——老爷爷的胡子是什么样的?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冬爷爷也有一把很特别的胡子,你们猜猜他的胡子是什么样的?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冬爷爷的胡子》,引导幼儿理解“冬爷爷胡子”的特点以及作用,并感受风娃娃和冬爷爷的有趣互动。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第一段,引导幼儿理解冬爷爷胡子是冰柱,并感受其特点。

  ——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亮晶晶、硬梆梆的)

  ——找找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里呢?(树枝、屋檐、山崖)

  ——冬爷爷的胡子到底是什么呢?(冰柱)

  ——你觉得还能挂在哪里呢?(山洞、小桥)

  2.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第二段,感受风娃娃和冬爷爷的有趣互动。

  ——风娃娃和冬爷爷玩什么?(风娃娃吹啊吹,冬爷爷的胡子荡呀荡)

  ——冬爷爷的胡子发出什么声音呢?(叮当叮当)

  ——风娃娃吹得太厉害了,吹掉了一根胡子,它把胡子当成了什么?送给了谁呢?(拐杖,送给爷爷)

  3.再次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第二段,鼓励幼儿结合动作、声音表现风娃娃和冬爷爷的互动。

  播放儿歌音频《冬爷爷的胡子》第二段,投放材料“三角铁”,师幼共同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幼儿对风娃娃和冬爷爷互动的'理解。

  1.教师说明表演内容。

  1)教师扮演风娃娃,吹气。

  2)幼儿扮演冬爷爷的胡子,教师吹气后,小朋友左右晃一晃,然后用手敲击三角铁,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2.播放儿歌音频,发放材料,师幼共同表演。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图片《冬爷爷的胡子》,带领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鼓励幼儿想象冬爷爷胡子的作用。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鼓励幼儿跟读儿歌。

  2.播放儿歌伴奏及图片,带领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冬爷爷的胡子真神奇,如果你也有一根冬爷爷的胡子,会送给谁做什么呢?(送给弟弟当宝剑)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图片“冬爷爷的胡子”,鼓励幼儿围绕“假如我也有一根冬爷爷的胡子”创编自己的儿歌,并有感情地朗诵。

  附【儿歌】

  冬爷爷的胡子

  冬爷爷,胡子长,

  亮晶晶,硬梆梆。

  挂在哪?

  树枝、屋檐,山崖旁……

  风娃娃,很喜欢,

  吹呀吹,荡呀荡,

  吹得胡子响叮当!

  叮当响,响叮当,

  掉下一根粗又长。

  送给爷爷做拐杖。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语调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巩固对雪花的认识。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用课件出示雪花图让幼儿欣赏,巩固对雪花的认识。

  提问: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什么形状?

  (2)、雪花放在手上会怎么样?(学习词语:融化)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提问:

  (1)、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2)、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3、教师朗诵第二遍,要求幼儿注意听儿歌中不同的语句变化。(疑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的声调。)

  4、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提醒幼儿朗诵时注意语气的变化。

  5、完成幼儿操作材料《雪花》。

  附儿歌:

  雪花雪花,雪花,你有几个小花瓣?

  我用手心接住你,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六。

  咦,刚数完,雪花怎么不见了?

  只留下圆圆的小水珠。

  活动反思:

  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以“雪花”这一主题为线索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很自然的过渡到展开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幼儿欣赏雪景图,加深对雪的喜爱之情。然后引导幼儿在欣赏雪景图得基础上,导入主题——小雪花。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利用珠子及各种辅助材料分组按设计图拼穿,培养幼儿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动手、感知对称美的能力。

  3、通过活动,幼儿能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为小组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珠子、塑料模板、线、废旧物品(吸管、瓶盖、旧彩笔盖)、棉线绳、塑料线绳、小剪刀、胶条、打火机、钩针、托盘;设计图、珠子统计表、主题板。

  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简单的穿珠练习。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设计师们,咱们给小舞台设计的物品完成了吗?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小设计师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幼:我的珠子不够了。

  幼:线总是系不紧怎么办?

  幼:我照着图纸穿的,太小了。

  师:谁有好的解决办法?(教师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数对了吗?为什么不够了?(帮助幼儿解决珠子不够的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六角盒有几面)

  幼:设计图时只画了一面,六角盒要用6面呢!

  幼:再数6次这个面上的珠子数就够了。

  师:为什么照图纸穿的`头饰太小?(启发幼儿发现穿出的物品大小与珠子大小的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图纸的实际作用)

  幼:我的纸太小了,画不下。

  幼:我用的大珠子穿出来的就长,小珠子穿出来的就短。

  幼:我有好办法,咱们就在图纸上画一个形状,用多长穿多长就行了。

  师:怎样把线拉紧?

  幼:使劲拉。

  幼:把线绕在手上用力拉就能拉紧了。

  3、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设计

  (1)幼儿再次统计所需材料。

  师:小设计师们,看看你们的图纸还需怎样改进?还需要多少珠子?(教师引导幼儿修改图纸,再次统计所需的珠子及辅助材料。如某种颜色的珠子需用几颗,并填好记录表)

  幼儿初步学习统计方法,体验与同伴务工合作的快乐,同时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

  (2)指导幼儿按统计结果取材料。

  4、幼儿继续以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教师指导重点:鼓励幼儿按设计图穿珠,并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幼儿作品展示

  (1)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地介绍作品。

  (2)请舞台的小演员们对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6、观看演出

  (1)教师指导小演员布置舞台。

  (2)邀请设计师和小班弟弟妹妹来看表演。

  教师为幼儿提供音乐,引导小演员戴上做好的饰品到小舞台表演,感受成功的喜悦。

  7、活动延伸

  活动区中,鼓励设计师们设计更多的作品,提供给舞台的小演员表演。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以及冬至节的来历

  2.感受绘本故事中冬至节的习俗

  3.让幼儿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播放《节气歌》

  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冬至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讲述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绘本故事《冬至节》

  二、通过绘本故事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传说三:冬至南吃饺子北吃馄饨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2)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3)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4)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四、游戏活动

  用纸黏土制作饺子和汤圆,感受冬至节的氛围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7

  设计思路:

  最近中班正在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季节。春雨是幼儿经常见到的,我发现孩子们对春雨的声音和现象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晨间谈话活动的长期观察,我发现本班幼儿对“雨天小动物的躲雨”比较感兴趣,为了保持孩子这一兴趣,也为了激起孩子爱动物之心,同时为幼儿创造一个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我设计了《伞》这个活动,以此激发孩子表达的愿望,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目标预设: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跳。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更直观的感受诗歌的内容,我制作了课件《伞》,并在动手操作的环节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份的花朵、荷叶、蘑菇、蝴蝶、蚂蚁、青蛙图片。

  重点和难点:

  依据〈纲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上。难点则是: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创编诗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我用欣赏展览馆《各种各样的伞》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欣赏完后,我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

  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学习诗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

  第一的问题是“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森林去玩,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展示课件,把幼儿带入诗的意境中。这个故事把幼儿的听觉与视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瞧,这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雨声,多美妙啊!

  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哎呀!下雨了,这些小动物该想什么办法躲雨呢?它们会用什么东西当伞呢?”这个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花朵可以当蝴蝶的伞”、“荷叶是青蛙的伞”等许多自编的诗句,激活了幼儿的思维。

  紧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蝴蝶把花朵当作伞”使幼儿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思维方向,回答起来比较有条理。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以此来激发每个孩子学习诗歌的愿望,是解决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第二遍,我采用整体演示课件,同时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小朋友,我们可以边学说边用自己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诗歌的内容,看看谁的动作最美”。让幼儿在边说边模仿小鸟飞,蚂蚁爬,青蛙跳中充分展示自我,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在本环节中通过演示、提问、鼓励等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玩玩中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诗歌的美,激发了每个幼儿学习诗歌的愿望,这是解决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第三环节,我安排的是创编活动。

  启发幼儿进行拓展学习:小鸟、蚂蚁、青蛙都有了伞,可是还有些小动物没有伞呀,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什么东西能当它们的伞?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进行自由创编,我再加以适当调整幼儿的语言,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更多的是运用激励的手法,没想到在一首短短的四句小诗之后,幼儿们竟又创编出许多优美的诗句,超出我的想象。这正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发掘幼儿潜能所至。

  第四环节安排的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

  我自制了一些可爱的头饰(一一展示,介绍)。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感受快乐。这是我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时的欢乐情景。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一个活动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幼儿的兴趣在延续,为此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请幼儿们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自己设计设计一把伞,来提高幼儿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是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演示来组织活动的,并运用课件演示法、启发提问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法、动手操作法进行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表现自己,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诗歌美的感受力。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课件教学及动手操作的环节,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能使幼儿更直观的学习诗歌的内容。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导,让幼儿的活动思路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会很好。在动手操作环节,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能使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小组中相互关心、帮助、合作的情感。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容易被周围事物影响,出现溜号现象。我会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提问,将幼儿带入活动中,使全体幼儿都能很好的进行活动。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伞》

  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蝴蝶飞到花朵下,把花朵当小伞;蚂蚁爬到蘑菇下,把蘑菇当小伞;青蛙跳到荷叶下,把荷叶当小伞;哗啦啦,哗啦啦,小雨下的更欢畅!

  诗歌经过老师的改编之后,鲜明的结构特点,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重复性的结构形式便于幼儿记忆与仿编,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我们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观察到身边事物的各种变化,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基本讲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变化。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2、大胆想象故事结尾,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彩虾》。

  活动过程

  一、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播放故事录音)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七彩虾)

  2、故事里讲到了谁?(虾公公、小青鱼)

  二、幼儿分段欣赏故事。

  1、小青鱼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来找虾公公干什么呢?它对虾公公说了什么?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故事第一、二段)

  2、虾公公到了河面上,看到了什么?(播放多媒体课件)

  3、彩虹是什么样子的?

  4、虾公公把彩虹当作什么了?它是怎么说的?小青鱼怎么说的?

  5、虾公公独自往前游时发生了什么事?小青鱼看到后是怎么做的?彩虹不见了,虾公公是怎么说的?它的心情怎样?(学习词语:闷闷不乐)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安慰虾公公呢?

  6、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很着急,想了个什么办法来安慰虾公公?

  7、你喜欢小青鱼吗?

  帮助幼儿理解小青鱼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的品格。

  三、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尾。

  虾公公、小青鱼后来怎样了?

  1、请和你的好朋友讲一讲。

  2、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9

  活动目标

  1、知道剪发的流程,了解自己需要配合的事情。

  2、能够根据图片讲述剪头发的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剪头发》内容图片7张、剪头发实拍图。

  活动过程

  出示剪头发图片,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理发的经历。

  ——你喜欢理发吗?为什么?什么时候要理发?

  ——理发时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理发师是怎么做的?

  出示《剪头发》图片,请幼儿看图了解剪发过程中自己和理发师会做的事,并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教师依据《剪头发》图片带领幼儿进行讨论。

  ——剪头发前要做什么?洗头发时你躺在哪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剪头发前理发师会做哪些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做?

  ——剪头发时你应该要怎么做?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感觉轻松一点?

  ——吹风机是用来做什么的?理发师给你吹头发时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请幼儿分别扮演理发师和小顾客,模拟剪头发的过程。鼓励理发师和小顾客进行情境交流。最后请扮演小顾客的幼儿说说感受,减轻对剪头发的恐惧心理。

  ——你喜欢这个理发师吗?剪头发时你害怕吗?现在呢?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传递的秋天的信息,感受散文诗句的优美。

  2.尝试模仿散文中的句子进行创编。

  3.懂得爱护树木。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散文诗挂图、散文诗的课件ppt

  2.音乐《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入主题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树叶会怎样?气渐渐地凉了,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落了下来,这些树叶飘呀飘呀,它会飘到哪里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 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和传递的春天的气息

  (一)依次出示图片,分段欣赏散文诗,回答问题。

  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怎样落下来?(飘落下来。请幼儿学学树叶飘落的动作。)

  2.散文诗中的小动物把落叶当作了什么?

  (二)音乐下完整欣赏,感受散文诗的优美。

  提问:

  小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把它当作什么?(小虫爬过来,站在下面,把它当作屋子。)小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把它当作什么?小树叶落在水里,谁游过来?把它当做什么?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树叶是信呢?(有些树叶在秋天来的时候,会落下来,说明冬天要来了,小燕子燕去南方过冬,树叶虽然没有字而向小燕子传达的是一种浓浓的秋意)小朋友你还知道谁在冬天来的时候要去温暖的南方呢?(大雁)

  三、仿编散文诗

  (一)教师示范仿编。

  树叶落在院子里,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二)鼓励幼儿仿编。

  师:小朋友想一想落叶除了当屋子、大船、小伞和信,还可以当什么?谁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

  示范:

  1.树叶落到草地上,小兔看见了,跳过来,把它当作发夹。

  2.树叶落在院子里,小鸟看见把它当作降落伞。

  3.树叶落到森林里,小猴看见了,把它当作口哨。

  4.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猪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四、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师:小朋友这些树叶来自大树,如果没有大树,我们怎么捡到树叶呀,所以,我们要保护树木。那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保护小树呢?

  給树浇水、多种树、不让别人破坏树木。

  教师小结:

  我要爱护树、保护树,不掰树枝,給树浇水,多种树,不让别人破坏树木。做一个爱护树木的好宝宝。

  活动延伸:

  参观幼儿园种植园,寻找秋天的落叶,继续仿编。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1

  教案目标:

  1、引导启发幼儿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保持良好的友谊。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理解中好朋友的相反性格特征和共有的友谊,初步获得相反的概念,感受事物相反的特性。

  教案准备:手偶玩具、背景图、动物头饰、字卡等。

  教案过程:

  一、导入:出示手偶玩具“兔子”和“乌龟”。请幼儿为他们起个名字。

  二、展开:

  1、教师讲述。注意根据的情节加快或放慢速度。请幼儿认真听。

  2、提问:的名字是什么?吉吉做哪些事情快?磨磨做哪些事情慢?

  3、教师再次讲。请幼儿拿着手偶玩具,在背景图上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为大家演示。

  4、让幼儿说说看,中有哪些是相反的意思。(如吉吉讲话快,磨磨讲话慢)吉吉和磨磨怎样成为了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帮助?鼓励?

  3、请幼儿分别担任吉吉和磨磨两个角色,表演情节,进一步体验中两个不同角色行动和性格的特点。

  4、请幼儿说说除了快和慢以外,生活中还有什么相反的现象?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多和少,大和小)

  三、结束:

  :教师出示字卡,请幼儿说出与字卡上相反的词语。

  吉吉和磨磨

  吉吉是个小兔子,磨磨是个小乌龟。吉吉说话好快好快,磨磨说话呢,好慢,好慢。磨磨说一句话的时间,吉吉可以讲完一个。但是,他们说话都很清楚。

  吉吉喜欢长得很快很快的'花,磨磨喜欢长得很慢很慢的花。吉吉种的花开了又谢了,磨磨种的花才刚刚要开呢!但是,他们的花都非常好看。

  吉吉看书好快好快,磨磨看书呢,好慢,好慢。吉吉一本接一本的看了好多书,磨磨才仔仔细细的看完一本书。但是,他们都学到了许多东西。

  吉吉打鼓咚咚咚咚,磨磨打鼓咚—咚---咚----咚。吉吉敲三角铁叮叮叮叮,磨磨敲三角铁叮----叮----叮-----叮。这样的音乐不合拍,吉吉和磨磨都不喜欢听。

  怎么办呢?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叮叮咚!叮叮咚!叮叮咚!叮叮叮咚!叮叮叮咚!叮叮叮咚!吉吉和磨磨知道了,这样合奏起来真好听!

  从此以后,吉吉和磨磨学会了同心协力做一件事情。他们一起参加“两人三脚”的赛跑。一、二,一、二,吉吉跑得稍微快一点,磨磨跑得稍微慢一点,他们还得了第一名!

  吉吉很快,磨磨很慢,可是,吉吉和磨磨是很好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掌握故事内容,学会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及述事的条理性。

  丰富词汇:通红通红。

  学习故事,让幼儿明白伟伟的脸为什么变红了,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

  二、活动准备

  苹果红了的配乐故事磁带和录音机。

  故事挂图一幅。

  表情头饰及苹果树图画若干。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

  1、提问引入

  小朋友喜欢吃苹果吗?喜欢吃什么颜色的苹果?伟伟家院子里有棵苹果树,他很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苹果还没有熟。你们想知道伟伟想了什么办法嘛?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2、感知欣赏

  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完整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里有谁出现?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嘛?

  带着问题听配乐故事录音。伟伟的脸为什么变红了?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词语?

  3、讲述故事

  幼儿集体跟录音机讲故事。

  分组讲述故事。

  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4。续编故事

  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提示:伟伟的脸蛋也变成了红苹果后,他会怎么做?

  5、分析讨论法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欣赏音乐(甜蜜的`苹果);绘画(苹果丰收啦)

  五、生活中渗透:

  鼓励幼儿多吃水果,特别是苹果。因为苹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对身体有益处。

  六、环境中渗透:

  与幼儿一起布置秋季主题环境,在活动室内做一棵苹果树。

  七、家庭中渗透:

  有条件的家庭可带幼儿到果园去感受丰收的喜悦。

  附故事:

  苹果红了

  院子里有棵苹果树,树上结了很多很多的苹果,伸手就能摘到。

  伟伟很想吃苹果。妈妈说:“苹果要红了才好吃”伟伟等呀盼呀,苹果就是不红。他想了想,跑回屋子里,拿来了爸爸绘画的笔,把苹果涂得通红通红。“妈妈,苹果红了!苹果红了!”伟伟大声的喊。妈妈笑了笑,伸手摘下一个苹果,放在水里洗洗,苹果变青了,水变红了。

  妈妈望着伟伟,伟伟的手也红红的,伟伟很不好意思,他用双手捂住了脸蛋。这下,伟伟的脸蛋也变成了红苹果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唱歌表演的快乐。

  2、理解歌曲内容,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3、在教师帮助下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歌曲CD(MP3格式)、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入室:听二拍子的音乐,幼儿脚走交替步,按2/4拍节奏拍手入室

  二、学习新歌。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会帮他做什么?他会帮你做什么?

  ——师:这有一首《好朋友》的音乐,你们听听这两个好朋友会怎样互相帮忙、互相关心?

  ——幼儿欣赏音乐。

  ——歌曲里的两个好朋友是怎么互相帮助的`?(教师清唱,幼儿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唱歌。

  ——教师引导幼儿按乐句为歌曲配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三、游戏《友谊之圈》。

  ——请幼儿站成两个人数相等的同心圆,大家一起边念指令“圆圈圆圈转转转”边围绕圆圈行走(两个圆按照不同方向旋转),停下来后,两个圆对应着的幼儿手拉手表演儿歌,演唱一遍后,游戏继续。

  四、创编歌词。

  ——教师提示幼儿,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互相梳梳头、扣纽扣之外,还可以做什么,把它加入到歌曲之中,进行表演。

  活动应变

  游戏也可以在户外活动时进行。

  活动延伸

  在日常环节进行游戏《友谊之圈》。

  区角活动

  1、语言区:将好朋友互相帮助的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根据图片表述内容,进行歌词的再创编。

  2、表演区:投放《好朋友》音乐,鼓励幼儿进行歌曲表演。

  环境创设

  收集幼儿相互帮助的照片,布置主题墙“我会关心朋友”。

  家园同步

  1、家长帮助幼儿复习儿歌,仿编儿歌。

  2、家长跟幼儿一起,按照歌曲旋律,创编“幸福家庭之歌”,体现家庭里的互帮互助,团结互爱。

  随机教育

  当幼儿自由活动时或者饭后等,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体会好朋友互帮互助的乐趣。

  相关链接

  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芭比电影系列《三个火枪手》以及《疯狂原始人》等,感受朋友间的互帮互助和家庭的团结互爱。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的出生和过程

  2、能记住故事情节,并尝试角色表演故事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鸡妈妈贴画小鸡贴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一猜(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这只小鸡尖尖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浑身毛茸茸的,是不是很可爱啊!

  二、出示小鸡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出生的吗?(幼儿举手回答)出示鸡蛋,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

  在鸡蛋的孵化过程中,小朋友们知道鸡蛋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进入下一环节)出示图片,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和长大的

  1、小朋友们,这是最初的鸡蛋,你们仔细的看,蛋壳里面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2、在鸡妈妈的孵化下,过了几天,蛋壳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第二张图片)

  3、在鸡妈妈的孵化下,又过了几天,蛋壳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次出示到第六张图片。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录音)

  1、小鸡刚从蛋壳里出来是什么样的?

  2、小鸡睁开眼睛发现了什么?

  3、我们来模仿一下小鸡抖翅膀。

  4、引导幼儿学说小鸡和鸡妈妈的对话。

  四、鼓励幼儿角色扮演(教师当鸡妈妈,幼儿当小鸡)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到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了解一下自己的`成长足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自生活。在活动中,我首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出示一只出壳不久的小鸡和鸡蛋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再以非常形象的图片,通过引导孩子看、思、说,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欣赏故事,学习语言。最后的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观察、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错了事只要想办法补救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

  2、初步懂得人的心情变化与表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表情图-高兴、愤怒、伤心。

  2、儿做表情图的空白脸形纸(幼儿人数的两倍),油画棒。

  3、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1、出示表情图。大灰狼看上去怎么样?

  2、他怎么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愤怒,一会儿伤心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听故事第一段。你听到一件什么事?大灰狼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表情看上去怎么样?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为大灰狼选择合适的表情图。

  3、听到鸟妈妈的歌声,大灰狼的.心情是怎样的?

  4、根据故事情节为大灰狼选择合适的表情图。

  5、听故事第二段。当大灰狼听到了小鸟的哭声,它心里感到怎么样?它为什么也哭了?

  伤心的表情是怎样的?

  6、引导幼儿

  根据故事情节为大灰狼选择合适的表情图。

  7、听故事最后部分。大灰狼想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呢?鸟妈妈回来了,大灰狼的心情怎么样了?

  8、请幼儿想像大灰狼开心的表情并模仿表现。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

  2、你喜欢这只大灰狼吗?为什么?

  3、大灰狼的脸部表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变化?

  4、启发幼儿理解人的表,,青是随心情而定的。

  (通过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大灰狼从粗暴对待他人到真心尊重他人的转变过程和情绪变化历程,

  使幼儿知道做错了事只要想办法弥补过失同样能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

  四、做表情图。

  1、出示大灰狼的表情图,看看、讲讲不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特征,如笑、哭、愤怒时眼睛、眉毛、嘴巴

  是怎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还知道什么表情。

  3、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制作l一2种表情图。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荐】01-2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热】01-21

【推荐】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01-23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推荐】01-23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热门】01-22

关于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0-21

有关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02-25

【精】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01-21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精】01-21

【荐】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