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8-03 11:04:29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集锦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集锦1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 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二、活动准备:

  课件、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 说儿歌,完整欣赏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拍手。

  3、 随节奏说儿歌。

  (1)教师示范随节奏说儿歌的方法。

  (2) 幼儿随音乐节奏说儿歌。

  (3)幼儿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4、 引导幼儿用两种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拍,体验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5、 幼儿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过桥的表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3)随音乐表演。

  四、延伸活动:学习歌表演。

  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也可交换头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在《粉刷匠》音乐声中,让幼儿动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油漆工人的工作,让其充分表现自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体验粉刷匠劳动的快乐。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歌唱形式演唱。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5、感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幼儿逐步积累起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经验。

  2、难点:认识语词节奏。演唱时吐字清晰。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猫咪》《粉刷匠》、《再见歌》

  2、节奏普

  3、旧报纸坐的帽子、丝巾、

  活动过程

  导入:发声练习(让幼儿注意呼吸、坐姿、发声方面)吐字正确清晰

  准备:小律动《小猫咪》

  1、 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2、 师: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坐一坐,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 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一样。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4、 认识语词节奏, ××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

  设计思路:

  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到八大处公园进行爬山比赛时,幼儿对越往上爬讲话时传出的声音越大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因为音乐活动就好象是催化剂,它能把幼儿丰富的感受、体验引发出来,也能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将音乐的神奇传递给孩子,并且同感、接纳幼儿的感受、心情,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的表现愿望得以充分的满足和提升。同时在《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要与幼儿的兴趣相适应,并在活动中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山的连绵起伏。

  2、鼓励幼儿大胆使用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山的连绵起伏。

  活动准备:

  库企企音乐CD一张、音条乐器20块、音筒32根、黑板一块、白纸6张、水彩笔6支、画好的大山图一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乘电梯”的游戏,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动作表现楼层的高低。(鼓励幼儿做与同伴不同的动作){大家先每人做一个蹲着的动作,表现电梯在一楼时的状态,然后当教师说电梯“上行或下行,到几层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即兴用一个高一些或低一些的身体动作表现当时的楼层,同时引导幼儿欣赏其他同伴做出不同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在此过程中,主要引导幼儿感受身体在高、中、低不同的空间中所做出的不同动作

  2、在“库企企”的音乐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画好的“大山图”,同时引导幼儿回忆爬山时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肢体语言、乐器演奏)来表现山的连绵起伏。 {教师出示画好的“大山图”在“库企企”的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回忆爬山时的情景,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爬山的音乐:如用身体动作的高低起伏变化、乐器演奏音高的变化;用身体动作(捻指、拍手、腿、跺脚、嗓音等)发出声音的强弱变化、乐器演奏(打击乐器、有音高乐器等)发出的声音强弱变化来表现音乐中山的连绵起伏。

  3、小组活动,各组设计一座“大山图”,并尝试根据自己组的想法表现本组的“大山图”(教师在此时给予幼儿适当适度的指导,鼓励各组尝试用与其他组不同的表现形式)。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组的想法,在白纸上设计一座大山图,并鼓励幼儿用2中的方法,尝试在音条乐器、音筒、打击乐器、歌曲、节奏儿歌等多种表现形式中共同合作表现山的连绵起伏。

  4、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说一说各组设计好的地方和建议。

  5、引导幼儿使用刚才自己组想出的表现方法,在“库企企”的音乐中来共同表现“大山图”。 {在库企企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做指挥,引导各组幼儿进行多声部的合奏。如:教师用手势动作来指挥每组幼儿的表现与停止}

  活动反思:

  在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我结合大班幼儿表现欲望、创编能力较强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注重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能“以情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幼儿,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内容的选择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在爬山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已有经验,因此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在与同伴的相互商讨与尝试的过程中,寻找与其他组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并在相互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分辨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提高听觉分辨力

  2.根据故事情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情境表演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诉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引起幼儿的兴趣)

  放情境一:背景(森林里,有树,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鸟的声音,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马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青蛙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一头狮子,请幼儿说说它的声音。

  播放完之后,请幼儿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并请他们也来学学这些叫声。小朋友学得真像,小白兔很高兴,她还想带小朋友到另一个地方去,

  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两旁有树木,有人行道)

  播放飞机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出示各种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他们的声音。并问幼儿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二).分段播放录音声音,请幼儿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并进行适当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里的声音还有很多,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大班音乐:包饺子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等过程中“饺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

  难点

  在韵律活动中合拍的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经验,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

  你们吃过饺子吗?那有誰知道做饺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擀饺子皮、包馅儿、煮饺子)。

  二、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喜洋洋》曲子。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讲的就是做饺子的事情。

  1,听听有几段,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样的?

  三、分别学习三段曲子的动作及创编。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自己身体部位和饺子一样杆的薄薄的。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了后,张开饺子要包馅儿。

  (张开饺子皮,包起来)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多表扬,有创意的,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3,饺子包好了还要。(煮)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游泳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跳舞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倒一碗冷水进去,会怎么样?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创编的舞蹈进行游戏。

  请幼儿牵手,围成一个小锅子。

  不能黏在一起,饺子会破掉、(声明纪律)

  破了的饺子,老师会把它捞起来放回碗里。

  五、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饺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

  一、说教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旋律欢快,内容有趣,整个歌曲极短的句子中包含了一个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

  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歌曲的内容,并能按照歌曲旋律准确的演唱。

  2、学习用说唱方式与同伴合作演唱歌曲,并尝试为歌曲议定名字。

  3、体验歌曲带来的愉快情绪,激发幼儿表现自己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旋律特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歌曲的两声部演唱。

  活动准备:歌曲伴奏MP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图谱导入

  通过大森林开动物运动会作为活动导入,出示图谱并说出歌曲中的句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二、学唱歌曲

  通过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怎么样,节奏是快的还是慢的来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旋律欢快的歌曲,接着提问“你还听到了什么,能用歌曲中的句子来回答吗?”作为学习歌词的衔接,与幼儿熟系记忆歌词;然后与幼儿一起轻轻地歌唱。

  三、学习简单的两声部合唱

  “小动物们的比赛太精彩了,你看拉拉队也赶来为他们加油助威了”出示拉拉队图片,介绍拉拉队,听歌曲提问“拉拉队在哪里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都喊了什么?”让幼儿通过图谱,知道拉拉队在什么地方出现,出现的时候都说了什么。师幼练习两声部合唱,接着幼儿分组尝试两声部合唱。

  四、创编歌曲的名字

  好听的歌曲我们已经学会了,我们能不能为这首歌曲想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让幼儿思考出自己满意的答案

  五、与同伴分享歌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我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动开始时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歌曲中的句子,熟系歌曲句子,然后播放音乐,使幼儿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高兴、快乐的情绪,为幼儿后面的.学习作下了铺垫。在学习理解歌词部分,我采用了清唱的方法,让幼儿去倾听、感受,当幼儿说出歌曲中的内容时,我就指着幼儿说到的地方,再说一遍歌曲句子,活动中,我运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从效果看,幼儿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内容,他们很愿意、很积极的要用一种愉快、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当幼儿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为了进一步体现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我设计了唱说唱词的环节,我先向他们介绍拉拉队,让他们知道歌曲中的拉拉队在唱到哪一句的时候为运动员加油呐喊的,接着分组演唱,让一部分幼儿当“运动员”,一部分幼儿当“拉拉队”,通过运用说唱词唱出重唱部分,体现出小动物比赛的精彩,使他们在唱的过程中感受热烈的气氛,体验乐曲表达的快乐情绪。

  不足之处:这节课在让幼儿理解、感受的部分还可以再充分些,幼儿学唱歌曲时要让幼儿感受出、说出要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而不是由教师讲,幼儿唱,幼儿没有充分感受、理解的时间和机会。我在问问题时,显得过于繁琐,一个小问题问了好几次,有点罗嗦,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在下次音乐活动中,我一定会多多注意这次音乐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并争取改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

  设计意图:大二班的孩子很喜欢音乐活动,他们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刺激和节奏都很敏感。而这首歌曲,旋律轻快简洁,歌词贴近幼儿生活,有固定节奏音乐型。结合歌曲特点和大二班的实际情况,让孩子通过边唱边做律动理解歌词内容,通过生活经验创编歌词,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辅助巩固节奏音型,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发展幼儿,让孩子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名称:表情歌

  活动目标:

  1、通过听音乐、看FLASH动画熟悉歌曲旋律,产生学唱新歌的兴趣。

  2、能有兴趣的用律动、表情表现歌曲并能边唱边做律动。

  3、掌××ㄧ×××节奏型,并尝试创编新的歌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会学新歌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和律动。

  难点:掌握××ㄧ×××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自制多种表情图片、FLASH动画《表情歌》、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趣味性了解歌词。

  1、出示表情图片。先出示高兴的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小:他很高兴。

  师:那你从哪里看出他很高兴啊?

  小:嘴角向上翘、眼角眯成线、眉毛弯又弯。

  师:那你们也做一个高兴的面部表情给老师看看,好不好?

  小:好。

  师:那老师再问问小朋友你们高兴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呢?

  小:大笑、唱歌、跳舞、拍手。

  师:那小朋友你们再看看,这个小朋友他怎么了?

  小:他生气了。

  师:那他生气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呢?

  小:嘴角向上嘟着、眉毛皱在一团。

  师:那你们给表演一下生气的表情给老师看看。

  小:自由表演。

  师:那你们生气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小:拍桌子、跺脚。

  2、熟悉歌词。

  教师介绍第一段歌词并学唱,提问:

  师:小朋友们的动作还真多,老师快乐的时候也喜欢做动作。我呀喜欢拍手(教边唱边拍):"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跟老师一起来)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让幼儿听音乐并跟着一起试唱两次。(提醒幼儿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比如说获得了奖杯了、妈妈给你买新玩具了的心情)

  教师介绍第二段歌词并学唱:

  师:那小朋友们生气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这样啊:"我生气,我生气,我就撅撅嘴,我就撅撅嘴,,看大家一起撅撅嘴。"

  让幼儿再听着音乐一起唱两遍。(引导幼儿用生气的语气唱。比如说玩具被弄坏了的心情唱)。

  教师再完整的播放一遍音乐后,再提问并一句一句的讲解歌词:

  师:小朋友你们在歌里面听到快乐的'时候做了什么呀?

  小:拍手、唱歌(幼儿自由回答)

  师:对了。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那着急的时候呢?

  小:哭、拍桌子(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真棒。是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就跺跺脚。是我高兴,我高兴,我就大声笑,我就大声笑。那好让听着歌词宝宝一起做好吗?提醒幼儿在边唱的时候边做律动,跟着节拍做拍手、跺脚的律动。

  二、我们一起来学唱。

  1、学唱歌词

  ①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分句教唱。分句教唱的时候,请几个能干的小朋友上去表演唱,下面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一起表演唱。并在提醒幼儿在间奏间做出相应的表情和用手拍出和用脚跺出节奏型。

  ②让幼儿跟着音乐再唱一遍歌曲。(跟着动画做)。

  2、根据不同的情绪创编歌词和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幸福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小:跳、跑、拍肩。

  师:那伤心的时候呢?

  小:哭、捂着眼睛。

  师:恩。捂着眼睛轻轻的哭。很好啊,真聪明。那好那我们就来把这些改变成歌曲好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在熟识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看图片的排列挨次,熟识歌词的挨次。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宠爱京剧的心情。

  二、活动预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嬉戏,熟悉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依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熟悉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嬉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知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老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嬉戏,老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改变,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隐秘导入,尝试多次的竞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气,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海螺》,进一步感知乐曲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对大海不依不舍的依恋和赞美。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海螺、音乐《小海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佳宾,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通过谜语,引出贯穿全课的线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没脚又没手,住在大海里,背着屋子走。

  师:小海螺多漂亮啊!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呢!(老师将海螺放在个别学生耳边感受海风)。

  二、欣赏歌曲(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及肢体语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师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学生提出邀请:同学门,你们好啊,我是小海螺。你们去过大海吗?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作客,你们愿意吗?

  2、提问:请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里?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教师鼓励性总结评价)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学生闭眼聆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快乐、喜悦)(小朋友在海滩上拾贝嬉戏)

  4、复听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点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明亮、欢快)

  5、再听歌曲,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已喜欢的动作伴随小海螺的歌声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1

  活动意图: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 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

  2、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鸟给大树唱歌

  在《去年的'树》这个故事中,树最爱听小鸟唱歌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小鸟对树说了什么?你觉得好听吗?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最好的朋友?

  二、学小鸟唱歌。

  1. 幼儿跟教师按歌词的节奏念歌词1~2遍。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轻轻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唱出小鸟和树之间真挚的情感。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欢快和哀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尝试1~2遍。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每天站在枝头给大树唱歌,那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样?(很高兴的)我们用和高兴的心。情演唱一次这首歌。小鸟不见了大树这个时候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很难受)我们用这样的心情也来演唱一次这首歌曲。小鸟看到树变成火柴时,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给树朋友唱歌的?(用哀伤的情绪演唱。)

  幼儿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扮演树,一半幼儿扮演小鸟。

  互相角色对换。

  附《唱给树的歌》歌谱: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亲爱的树儿 我的朋友,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啦啦啦啦

  请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让我 们一起 唱这首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陪同练习。

  活动反思:

  歌曲《唱给树的歌》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活动中教师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学习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跳音。

  2、 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 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

  教学重点:

  教幼儿学会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教幼儿准确唱附点音符和跳音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 谈话引题。

  二、 基本部分

  1、 发声练习

  12 34|5— |54 32|1—|

  12 34|54 32|1 3|1—||

  2、 节奏练习

  3、 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认真听。

  4、 教师提问:

  歌曲里唱了谁?她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袋鼠妈妈一样?

  5、 朗诵歌词一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6、 教唱歌曲

  教师先分句教幼儿唱歌,后分段教唱。

  7、 师幼集体唱歌,激发幼儿兴趣。

  8、 幼儿集体唱歌,教师弹琴。

  三、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

  教学效果分析:

  1、 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 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唱的情绪。

  活动准备:

  念白部分的节奏卡,《数高楼》歌曲磁带。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会议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高楼?最高的有几层?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1)教师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一座高楼,如:下蹲,半蹲,高举双手等,请幼儿猜一猜是几层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想象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高楼。

  (3)分别请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模仿。

  (4)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变化手的动作表演念白部分。

  3、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1)播放录音或教师弹奏歌曲,请幼儿欣赏。

  (2)请幼儿分句跟唱。

  一层楼两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拍腿插腰拍肩拍头上举

  (3)请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4、请幼儿进行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请幼儿边唱边变化手的动作进行表演。

  (2)引导幼儿多人合作表演高楼,如:五人站成一排蹲好,在歌曲的伴奏下,第一名幼儿抬头,第二名幼儿半蹲,第三名幼儿跪撑,第四名幼儿立正站好,第五名幼儿踮脚并双手上举。

  (3)请幼儿合作表演,并创新更多的表演方法,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可再次进行1—2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西风的话》,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提高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2、按乐句摆放秋天的丰收果实,以增强乐句感。

  3、在“拾落叶”游戏中,与同伴友好交往,抒发音乐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秋游,丰富对秋季特征的认识。

  2、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布置一张丰收桌。

  3、每人准备一件有关秋天的作品或实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手指游戏歌》。

  二、欣赏乐曲《西风的话》。

  1、启发幼儿回忆秋游的情景,边听音乐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2、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两拍一下地拍手,并讨论乐曲地性质。

  3、教师随乐曲画波浪线,帮助幼儿感受乐曲地四个乐句及抒情柔美的性质。

  4、幼儿举起右手食指,随音乐空指教师画的线条,体会音乐的性质与乐句特点。

  5、教师与幼儿边听音乐,边在每句音乐的最后一小节做一个身体动作,如拍手、排肩等。

  6、边听音乐,边在老师的暗示下,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按乐句把自己的作品或实物送往丰收桌,并在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准确的放在桌子上。

  7、按乐句做动作。

  三、游戏《拾落叶》。

  重复游戏时,可交换角色进行。

  《西风的话》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在引导幼儿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把无形的音高转换成有形的线条,让幼儿切身感受到音符的存在。我根据音符的高低、旋律的走向,划出一条条高低清晰的旋律线,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用拳头表示力度“强”,用手掌表示力度“弱”,这样在划旋律线的同时,加入了力度处理,解决了力度变化的难点,让幼儿用简单形象的线条,增强了对乐句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推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1-30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华]07-09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热门】01-28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推荐】01-28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荐】03-01

【热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7-16

【精】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1-02

大班音乐教案10-26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4篇02-24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