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方位顺序观察、介绍一个地方。
2、初步学会抓住每一方位的主要事物及其特点。
3、能语句通顺、连贯地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学懂例文,能按方位顺序通顺、连贯地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难点:
能抓住每一方位主要事物的特点写。
教学准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懂例文,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它们是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朋友们也完全有能力拿起笔来把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按方位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能写清楚每一个方位主要有什么?语句通顺、连贯就行了,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学懂例文《我的小房间》
1、读例文,讨论:(1)读了例文给你什么感觉?
(2)例文的'哪几句按方位顺序在具体介绍。
2、结合插图再读例文。
(1)用“△”标出小作者介绍了小房间里的哪些方位?
(2)用“○”标出每个方位主要介绍了什么?
(3)例文除了写什么方位有什么之外,还写了什么?(告诉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描写,这样就能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你的介绍对象了。)
3、例文的开头、结尾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4、小结写作方法和要求。
(1)按方位顺序写——有条理。
(2)什么位置有什么,它是怎样的(或有什么用)——写清楚。
(3)有开头、结尾和自己的感受。
三、确定习作内容,交流。
1、确定介绍什么地方(学生对自己的房间和教室比较熟悉,可任选其一,但不必硬性规定)。
2、在草稿本上写写习作大纲,打算按方位顺序介绍什么的什么。交流。
3、按大纲补充具体内容,注意:
①尽量说出每一处物品的特点、用处。
②有开头和结尾,最好加上自己的感受。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独立作文,反复修改。
教学过程:
一、独立完成习作。
要求:有条理、写清楚、写完整。
教师巡视、点拨。
二、反复修改。
1、将写好的作文念出来,边念边改。自己要学会修改文中病句,如语意重复、词语搭配不当、用词不确切、语序颠倒、错别字、添漏字等。
2、师选择几篇例文,评改修正,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文章,再度修改。
(1)按习作的3点要求,学习别人的长处,进行补充整理。
(2)说说自己哪一处写得比别人好。
三、抄写习作。
抄写过程也是一次修改过程,写文章要精益求精。
板书:
有条理按方位顺序
写清楚什么地方有什么(怎么样,有什么用)
写完整开头、结尾(熟悉)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主题“金钱”单元的一篇课文,记述了20多年前偶然发生在长春的真实事件。课文所写内容和今天学生的生活现状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让学生对20xx年前人们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求课文中的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体会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和互助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分析
目前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较高,对一百元的认识与20xx年前不同。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失去一百多元会引发众人纷纷“抢”助的行为和老大爷与“我”的焦急心情,所以之前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渗透,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这个事件中人们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过路行人不约而同地“抢”被风刮跑的钱,再交还给老大爷,老大爷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变化的心理。
2.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
3.抓重点词进行理解,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理解过路行人不约而同地“抢”被风刮跑的钱,再交还给老大爷,老大爷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变化的心理。
五、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七、课前准备
1.请部分学生对80年代自己家庭的生活进行调查(有照片的同学可以展示给大家),也可以采取今昔对比的方式。
2.请部分学生和家人进行小会谈,了解当今社会里,家长的金钱观。
(可采取男女生分别准备某一题,也可让学生自选一题。只要能够达到实效性即可。)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生入境
如果路上看到一个人的钱撒落在地上,你认为过路人会怎样做?
(帮助捡、抢钱、有人抢钱有人帮助捡钱……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师小结:
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发生在1980年,你们的父母那时还是学生,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和现在有很大差别。这些,你们已经通过采访父母了解了一些。一百多元,那时已经是比较大的数目了。失去它,是很大的损失呀!
多媒体表格:80年代一百元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学生调查展示)
“80年代我的家”照片展示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钱被风刮众人抢,老汉心急乱如麻――“急”的感受。学习1~3自然段,
1.请同学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钱被风刮跑了之后的场面。
多媒体:刮狂风的声音
2.老师范读2、3自然段,重点读出:
不约而同、快抢啊、喧腾、突如其来、焦急、和老大爷的话
3.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老大爷会是什么样?失去钱,对于老大爷意味着什么?而这时,“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教师可写副板书:(内容要随学生的答案调整)
师小结:就是说,面对人们不由分说的“抢”,“我”和老大爷都很着急,也很无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
请同学再读第3自然段。
抢钱者将钱送回,手中钱不少反多――“喜”的快乐。理解4~6自然段。
方法一: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
1.如果说,钱被人抢了,肯定是一件坏事,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真倒霉、怨天尤人、骂这些人不道德、希望警察出现……)
第4自然段中,抢后的行为,似乎让我们感到了不同,你发现了吗?
请学生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老师点拨:抢后不跑,反而朝老大爷走来,这不是真正的“抢”。文章后半部分,“抢”字加上了引号,请你读一读课文后面的部分,说说你对这个“抢”字的理解。
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当钱在风中飘的时候,任何人的犹豫可能就是老大爷的损失,只能先付之于行动,把钱拿到手里。这时的“抢”是对老大爷的帮助。这个“抢”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帮助。
2.如果你是那位老大爷,当时你会怎样说?怎样做?你的脸上会有怎样的神情?
(体会文章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站在旁边的“我”,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方法二:通过朗读,感受欢乐。
能挽回损失,是老大爷的幸运,他遇到了那么多好心人,更有意思的是第5自然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当时那欢乐的场面。
小组分角色读第5自然段。老师请一组同学为大家朗读。
此时的“我”,文中用了一对反义词来描写心情:
大家会找到:沉重――轻松
你能试着用这两个词,表达一下作者的心理活动吗?
板书:抢“抢”
沉重――轻松
(三)精添结尾,体会作者心情
这也许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紧张的心情放松后,“我”一定有话想说,“我”会说些什么?请你用“我真想说”为课文写个结尾。再读给小组同学听。
(四)拓展延伸――联系社会现象,发表个人观点
文中讲述的真实的故事,是否给我们一些启迪呢?在今天的社会中,你有很多所见所闻,请结合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弘扬正气、帮助他人、懂得关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2.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3.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学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激疑导入 :
板书:《第六颗钻石》
围绕题目质疑。
(一共有几颗钻石?前五颗钻石怎么样?第六颗钻石什么样?围绕第六颗钻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与第六颗钻石有关的人是谁?为什么要以第六颗钻石为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后,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她拾起了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失业者捡到了钻石,心地善良的他听了“我”的话,把钻石还给了当售货员的“我”。)
2.自读课文后,刚才看到题目产生的疑问有哪些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做上记号。
3.自读课文时,哪些字词不明白,用查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决。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解释供老师们参考。
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临时:暂时;短期。
建议: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
溜达:散步;闲走。
来之不易:得来的不容易。本文指的是作者在当时得到在珠宝店当售货员这份工作很不容易。
偶然:本文指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珍惜:珍重爱惜。
忧郁:忧伤,愁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焦躁不安:着急而烦躁,不安宁。
关照:关心照顾。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三、默读课文,寻找问题或自学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在自学课文时,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十分努力。”这句话我感受最深。
问题:作者为什么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或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不可思议的情节或句子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总在柜台前溜达,从他苍白忧郁的脸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失业者。”这一情节我不理解。
提问:(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2)“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
提问: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3.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可以填充内容的地方用“∨ ”标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他缓缓地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
提问:(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出的是什么?
(2)“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4.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或含义较深的地方用“( )”画下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于是,我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
提问:(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又如:“他也看了看我,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
提问: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5.在自学课文时,对标点产生异议可用“?”表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提问:(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2)这句话什么意思?
6.在自学课文时,把你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兴趣的地方圈起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又如:题目《第六颗钻石》
提问: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四、快速读文,合作学习。
1.自己快速读文,想答案。
2.小组合作学习,说答案。
3.选出代表,班上汇报。
上述问题的答案归纳如下,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1.“作者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因为在众多应聘者的竞争中,作者通过了笔试、仪表、与顾客交流、推销商品的语言、艺术以及对钻石这一贵重商品技术、工艺的了解等等考核,终于迎得了环境好,薪水高的临时售货员工作。而这份工作又是自己走向社会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因此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他可能正在为将要过生日的妻子选购一枚既便宜又美观的钻石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或者结婚周年的礼物。……)
(2)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因为她已找遍了墙角和柜底,也就是说她找遍了她认为地面可能存留钻石的地方,然而,结果使她大失所望,因此她盼望出现奇迹,在实际上不可能掉在地面以上的物体上乱翻起来。)
3.(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的是什么?”
(她会说什么?如果问起钻石我怎么应对?……)
(2)“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她看到手心中闪闪发光的钻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她望着他的背影心想?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人呀!想到这里她高兴地跳了起来:钻石找到喽!……)
4.(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由于“我”看到那人的“表情很不自然”,使“我”想到母亲的教诲,使“我”想到捡到钻石的这个人并无恶意,他也许是太穷了,也许是还要养家糊口,也许一整天没吃东西……所以才被逼无奈,悄悄拿了那颗钻石。)
(3)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不会因为我的失业与贫穷而连累你,不会让你步我后生。的确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找一份这样好的工作更不易。我怎么能因为我的自私与贪婪毁掉一位责任心很强的女售货员呢?)
5.(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如果自然断句在“人大”后面,那意思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人”后面加个逗号,不但一看、一读就明了,而且强调的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本性,由此看来,“人”后面加个逗号比较妥当。)
(2)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人心地都是善良的。即使有的人偶然之间存有非分之想,但未必已经是良心泯(mǐn)灭,我们要善于唤起他们的良知,帮他们克服邪念。)
6.(1)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意犹未尽的感觉……)
(2)“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第六题钻石回来了》这是以结果命题。对于猎奇者来说知道结果就不愿意或没耐心去了解事情的题目、经过了。而《第六颗钻石》这个题目有引人入胜之功效。人们(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就会产生许多奇想,第六题钻石怎么了?落到谁手里了?发生什么事了?哪来的钻石?价值多少钱的钻石?……)
五、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师生合作。评价等多种交际形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问候,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锻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3、指导学生在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完课文《举手的.秘密》后,请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家人交流一下好吗?
1、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参与其中。
2、指名学生发言,谈感受。
是啊。课文中的老师对待学生既宽容又友善。既关心又尊重。在生活中你得到那些人的关心和尊重呢?谁来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简单说一说。
在你得到亲人。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可曾想过我们也应该把关心和帮助无偿的给予他人?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以"关心同学"为话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板书课题)
二、营造氛围,展现生活。
既然本次口语交际以"关心同学"为主题。那请大家先说一说对主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交流后发言
2、指名说感受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明确:
(1)说话要恰当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2)要使用礼貌用语。
对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师可适当点拨。
三、情景引路,激活在现。
1、出示交际素材。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组内交流,充分发表看法,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其中。
3、组内练习表演。
4、指名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演。
5、评价表演。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自然?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6、评选优胜者。
四、扩展延伸,推荐美文。
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关心。帮助他人的名人名言。你能把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与同学交流一下么?
展示交流
五、总结
本次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感受?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魁北克山谷在哪里,那儿有个什么谜?是谁揭开了迷底?
2、你读懂这个谜底没有?两个旅行者说的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后讨论。
五、作业:
1、书写课后三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学教案04-25
小学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5-11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8-04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1-15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5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6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1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3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