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8 13:18:1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编者将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是让学生进一步以此为例,学习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在训练体系上与上一单元训练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相衔接,同时为以后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领悟的过程,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理解﹑交流﹑感情朗读体验自能读书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因为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过渡性,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是训练重点,课文所写的潮来之时的内容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而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观察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很强,但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调动原有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手法,体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壮美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2、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想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写作手法,把课堂这一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

  【教学教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二、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1、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课文,感受大潮的壮观?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使用。)

  2、学习第一段:

  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区分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的不同意思。

  3、学习第二段,感受江面平静,观众人多。

  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想像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写观众多的手法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品读重点段,领悟奇观:

  ⑴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看看?让我们随着录像来观赏大潮的奇景。不过要边看边想: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感。

  (学生看后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声音 样子)

  ⑵ 品词句,领悟表达方法: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大潮的奇特景象写下来的?哪地方写得好?请同学们边读边想,想象画面,品读课文词句,讨论交流。

  (理解闷雷滚动人声鼎沸横贯江面山崩地裂,好像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和比喻句运用的准确、生动、形象,体会水天相接的地方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等词语连句成段的作用。)

  ⑶ 感情朗读,表现奇观:

  引导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表现出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背诵喜欢的片断。)

  5、学习结尾段,潮头过后赏奇观:

  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江水涨了两丈多高体会潮头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

  (按顺序、抓特点、词句准;动静结合、人景结合。)

  四、练习解说,内化语言

  引导学生以课本为蓝本,练说解说词,为录像配解说词,内化文本语言,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1、熟背自己喜欢的片断,摘抄下来。

  2、选用从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写一个场景或场面。

  3、学习作者写景的写作手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 形状 (远──近)

  潮头过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山河)

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巩固

  1、充分调动字、词卡。

  2、给“上、下”组词。

  3、动手用生字部件拼拼、读读。

  二、读词语、读短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然后同桌对读,

  互相纠正读音。

  三、学习短文中的生字

  1、开火车读字、词卡,检查自读情况。

  2、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文中的6个生字,老师适当指点。

  晚—日+免(兔)

  送—关,辶;学习新偏旁“辶”

  果—日+木

  笑—学习新偏旁“?”

  也—地-也

  四、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短文,按照标点停顿,读好句的自然停顿。

  2、小组讨论:你觉得小红在家里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知道的?

  3、全班交流,重点体会,为什么爸爸、妈妈和我都笑了?

  4、你平时在家里也像小红一样吗?你做了哪些事?

  五、学写生字“土、个”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土”

  的笔画顺序。

  2、学生描、临后,练写。

  3、“个”上面是“人”,不是“入”,撇高捺低,两笔相接点在撇笔的头上,开口度大,竖居中,压在竖中线上,带针尖,不与“人”连接。

  4、学生描红练习练习,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读偏旁,找出有这个部首的字,连一连。

  sāndiǎnshuǐ报shìzìpáng

  氵灯礻

  tíshǒupang纸huǒzìpang

  扌沙火

  jiǎosīpang视

  纟

  2、读一读、连一连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bàozhǐshāfādiànshìtáidēng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图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记忆,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在妈妈的节日或生日里向妈妈表达爱的场面,以及学习亲手制作送给妈妈的节日或生日礼物。

  2、进一步练习记忆画的构思、构图步骤,灵活运用造型手法来表现人物及其活动情节。

  3、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妈妈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呵护关爱,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渗透母慈子孝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历进行认真加忆,对形象素材予以合理组织,提高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彩笔、绘画纸、蜡笔、油画棒、胶水、剪刀、彩纸、彩色厚卡纸、刮画纸、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彩笔、绘画纸、胶水、剪刀、彩纸、彩色厚卡纸、刮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集体交流: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节、三八妇女节及妈妈的生日)

  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 (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祝福)?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小组创设的情景表现出来,同学们进行讨论评述。

  三、随堂欣赏

  1、浏览一组场景图片,启发学生回忆和构思。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与主题的表达。

  四、绘画制作

  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

  1、在表现“妈妈,我爱你”这个主题时,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的礼物”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上,可以用绘画或拼贴加添画的方式来表现。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一般家庭常见物的图片资料,提示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2、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张贺卡的。可以将绘画内容内折,让绘画纸的反面成为贺卡的封面,然后添写上送给妈妈的话,写上名字。

  五、完成作业

  1、根据记忆画出给妈妈的惊喜。

  2、独立或合作完成送给妈妈的手工礼物,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评

  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经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七、课堂小结

  妈妈是无私伟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妈妈。课后每个同学为妈妈送上一句温馨的话。提醒学生收拾整理桌面,打扫教室卫生。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2.只拣儿童多处行。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习导航:

  1、查字典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搜集有关冰心奶奶的故事。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6、交流总结。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写字指导,教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2.只拣儿童多处行》。2、学生描红,临写。3、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预习导航:

  1、阅读冰心奶奶的书籍。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及朗读课文课件等。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3、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教师引读课文。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2、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三、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3、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幻灯片

  一、复习

  1、词语:退却、浑身、汗淋淋、坚持、成功、方便、流逝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减法”提问激趣

  1.速读全文,思考:小鹿的减法是指的什么?用线划出有关语句。

  抽读,齐读

  2.出示句子一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理解句子:小鹿说的“成功”是指什么成功呢?造桥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

  三、品悟“减法”,悟文激情

  (一)为什么要做减法

  1.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出示默读要求)思考:小鹿为什么要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2.理解“退却“一词

  (1)他们去做这些工作了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退却)

  (2)他们为什么都退却了呢?(得花一年的时间)

  (3)原来他们遇到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生活有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句话。

  (4)练习用“退却”一词填空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10个跟头,但他没有()终于学会了。

  (二)做减法的结果怎样

  1.后来小鹿下定决心做减法,它做的结果怎样呢?引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说说结果如何?

  (三)怎样坚持做减法的

  过渡:是呀,小鹿为什么成功了,而獐子却一事无成呢?他们都是怎样做的?

  1.默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把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二: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1)抽读,齐读句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鹿造桥轻松吗?

  (2)请小朋友们借助插图想像一下,太阳升起或月亮出来的时候,小鹿忙于造桥的情景。它不仅累得浑身汗淋淋的,还累得怎么样?(学生想像,发言)

  (3)仿照这种形式,把下面句子说具体。

  出示:————累得————————

  ————笑得————————

  3.学习獐子与小鹿的对话。

  (1)当小鹿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吗呢?(学生想像说话)

  (2)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它究竟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呢?小鹿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俩对照插图分角色表演读3~7自然段。

  (3)创设情景理解“坚定”一词

  造桥要花那么多时间,还那么辛苦,不仅獐子劝小鹿别造了,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也来劝小鹿,小鹿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小组想象小动物劝小鹿的情景,说一说。)

  师:第1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从(学生读句子二),獐子见了,劝他说(学生以獐子口吻劝说),小鹿摇摇头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天,烈日炎炎,小鹿还在造桥,他从(学生读句子二),松鼠见了,劝他说(学生以松鼠的口吻劝说),小鹿摆摆手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0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小鹿仍然在造桥,小熊见了,劝他说(学生以小熊的口吻劝说),小鹿很有信心地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200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小鹿还在造桥,小动物见了,都劝他说(学生以动物的口吻劝说),小鹿很坚定地回答(学生读句子一)。

  师:看,小鹿无论遇到谁的劝阻,都不动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造桥,这就叫——坚定,大家带着坚定的'语气再读读句子一

  4、理解“造桥”和“减法”的联系

  (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小鹿会把造桥看成是在做减法)

  师补充小节:小鹿干一天的活,也就是减少一天,他就离造桥成功近了一天,他干10天活,就离造桥成功近了10天……当他一天一天的干完活,他也就一步一步的接近了造桥成功。

  4、小结:小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造好了一座坚实的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你想对小鹿对獐子说些什么呢?希望孩子们能做生活中的小鹿,遇到困难,要学会做“减法”。

  四、拓展延伸,想像说话

  (出示小鹿、獐子图片)獐子遇到困难,就退却了,都一年了,它的路还没有铺,谁会喜欢他呢?现在,我们来改改这个童话故事,让獐子也像小鹿一样成为一个恒心、有毅力的孩子。(学生同桌想象说话,改编故事)

  抽生说说自己改变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小鹿造桥坚持——成功

  獐子修路退却——发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

  要求1.在发现、积累、展示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运用字理掌握识字规律。掌握动宾结构的词组,积累更多的词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尝试使用“非常、保护”等造句。积累古诗、儿童诗。

  3.培养学生看图写话、口语交际的能力。

  重点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字理识字的能力。

  2.积累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掌握动宾结构的词组,积累更多的词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尝试使用“非常、保护”造句。积累古诗、儿歌。

  小房子图片;题板。

  一 引导学生去发现

  1.教师出示房子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去语文百花园中学习。

  2.谁想得到“智慧眼”?请大家看题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题板1。

  姐 妹 妈 奶 蝌 蚪 蚂 蚁 扫 抬 护 挂 狼 狮 狐 狸

  (1)读一读题板上的汉字朋友。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可以把这些汉字按照不同的部首分成四组。

  学生2:我发现部首和汉字的意思有关系。

  (3)你还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4.出示题板2。

  (1)读一读题板上的词语。

  挖野菜 种树苗 过马路 送礼物 系鞋带 开房门 穿衣服 打篮球 看电影

  (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词语的第一个字表示动作,后两个字是表示名称的词语。)

  (3)请你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

  二 引导学生去尝试

  1.出示题板3,明确习题的要求。

  (1)读一读题板3上的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沙洲坝的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我们要保护小青蛙。

  (2)尝试用“非常、保护”造句。

  (3)把自己想好的句子写在本子上。

  非常——小明学习非常刻苦。保护——我们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2.出示题板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标点符号了呢?(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2)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瞧,多好的阳光! 裙子里的阳光跑到哪里去了?

  三 引导学生积累古诗《夜宿山寺》

  1.背诵前面学过的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出示古诗《夜宿山寺》,尝试背诵。

  3.你能说出古诗的意思吗?

  4.背诵古诗。(同桌互查)

  5.交流展示。

  四 引导学生积累儿童诗《我喜欢》

  1.自由朗读儿童诗《我喜欢》,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指名读。

  4.说一说“我”喜欢什么。(“我”喜欢繁星、树林、海洋。)

  5.“我”为什么喜欢繁星、树林、海洋?

  出示投影:因为( ),所以我喜欢( )。

  6.尝试背诵。

  1.教给学生观察图的方法,指导学生能够看图说话写话,把《救小鸟》的故事编完整。

  2.结合练习《我也有爱心》,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

  小鸟、花猫、大树的头饰。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出示小鸟、花猫、大树的头饰)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 看图,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

  1.出示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大树 小鸟 小花猫 小朋友 房子 草地)

  2.填空练习。

  ( )的大树 ( )的小鸟 ( )的小朋友

  ( )的房子 ( )的草地 ( )的小花猫

  3.仔细看图,请你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花猫要吃窝里的小鸟,小朋友准备救小鸟。)

  4.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样救小鸟的。

  5.大树会对谁说些什么呢?(小鸟、小花猫、小朋友……)

  6.故事的结果如何呢?

  三 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开展实践

  1.小组合作表演故事《救小鸟》。

  2.全班展示交流,戴头饰表演。

  3.引导大家讨论评价。

  4.把编好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

  四 引导学生开展《我也有爱心》的口语交际活动

  1.生活中,你关心过谁,是怎样做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

  4.评出“爱心大使”“表达之星”,鼓励富有爱心和勇于表达的学生。

  五 看图说话写话例文

  救 小 鸟

  一天清晨,我到街心花园里玩儿。天气非常晴朗,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一棵棵大树就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守卫在街心公园里。忽然,我听到一阵小鸟的叫声。我走到一棵大树下,抬头一看,只见一窝可爱的小鸟伸着脖子,使劲地叫着:“快救救我们哪!花猫要吃掉我们!”原来,一只小花猫悄悄地靠近了鸟窝……我急忙对花猫说:“小花猫,你不要欺负小鸟,我们要和小鸟做朋友哇!”“是啊!小鸟多么可爱呀,不能伤害它们!”大树爷爷也禁不住地劝告小花猫。听了我们的话,小花猫的脸红了,对小鸟说:“对不起,我错了!”小鸟得救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简评:作者认真观察画面,围绕“救小鸟”展开情节,写清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富有童真、童趣。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举例子 用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举例子 用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08-08

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模板12-19

语文教案【优】09-16

[集合]语文教案11-15

(精华)语文教案11-17

(精)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热)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