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动物卡片
3、动物的家背景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并说出你听到了什么,把眼睛睁开再看一遍,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3、观看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那个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
4、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家禽、家畜、飞禽和野兽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5、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动物生活的背景图两张,让幼儿拿上卡片看一看手上的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就把它贴到什么地方
6、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小百科:动物界所有成员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异养有机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爱家庭,爱父母,爱同伴,爱动植物等),让幼儿从小具有同情心、爱心。
2、告诉幼儿,世界上还有许多孤儿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通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使幼儿明白世界上有许多的孤儿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难点: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使幼儿从小具有同情心、爱心。
活动准备
故事〈好心的鸡妈妈〉、玩具乌龟、小蛇、几个蛋、磁带《泥娃娃》。
活动过程
(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有一天,小乌龟、小蛇都成了鸡妈妈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二)活动展开
1、教师边出示实物边讲述故事
2、教师提问:
1)鸡妈妈在哪发现了许多蛋并把它们带回了家?
2)鸡妈妈的宝宝有谁呀?
3)鸡妈妈为什么把蛋宝宝都带回了家?
4)鸡妈妈这样做对不对?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好心的鸡妈妈,它见这些蛋没人要,所以鸡妈妈就把它们捡了回来,还把它们孵了出来。同样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无父无母的孩子,很可怜,有的那是因为父母都生病死了,有的是因为父母见他们有病就抛弃了他们。所以这就需要一些像鸡妈妈一样的.好心人来帮助和关心他们,我们也可以。
3、情景表演:教师表演自编的歌曲《泥娃娃》,让幼儿欣赏。
教师小结:歌曲中的泥娃娃很可怜,我们小朋友们都很幸福,都有爸爸妈妈疼爱,那我们也应该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比如说爱护动植物、我们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爱护小伙伴,等等,我们从小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活动结束
教师带幼儿到种植园地、饲养角参观,并告诫他们要从周围的点点滴滴中做起,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延伸活动
家园渗透,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爱心的培养,最好能够给他们树立榜样,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怎样有爱心、献爱心,做好记录,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体验遇到不同动物的惊险和刺激,感受音乐的轻快与舒缓。
能在乐曲的指定段落自由创编并大胆表现拍照摆pose和不同动物的特征动作。
享受爵士乐的轻松、诙谐和幽默,初步掌握饼步舞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欣赏
1、教师表演A段,幼儿仔细观察
师:一起看看吉姆和我一路上都做了些什么?
2、再次示范A段,帮助幼儿理清动作线索
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师:原来吉姆和我先……,然后……接着…….,最后…….。你们看得真仔细!
二、创编与模仿
1、熟悉A段音乐,从分解到整体游戏
(1)幼儿自由创编“O,Ye”的拍照动作
师:刚才吉姆和我,跟小动物们照相真开心,我们摆了_一个很酷的po。。,你们平时爱照相会摆pose吗,摆一个给我看看?(请2名幼儿做示范)
师:我们刚才摆的.pose酷吗?那小动物就更喜欢跟我们照相了。
(2)分解学习饼步舞跳点地的步伐
师:要去丛林玩,一定要会跳很酷的饼步舞,小动物才会过来跟你照相,谁想和我们一起去?我已经学会了,你们想学吗?请你仔细看!
(3)讨论探索弹响指的动作
师:除了刚才那个跳点步,饼步舞里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动作,是什么呢?来试试看。如果弹不响,可以用什幺声音来代替呢?
(4)整体欣赏带帽游戏并尝试
师:这是我的帽子,好看吗?戴上帽子舞姿会更酷,你们休息—下,看我跳,要是觉得好,给我鼓鼓掌。
师:吉姆问我到底谁学会了饼步舞,让我带上他一起出发,你们都学会了吗?试试……。那好,我们一起出发吧1
2、感受B段音乐,体验游戏中不同性情动物出现时的不确定感。
师:丛林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看,这是什么?(眼镜蛇、鸵鸟、孔雀、非洲狮)哦,如果遇见凶猛的非洲狮,我们该怎么办?如果遇见温顺的鸵鸟,我们可以和它亲密接触或是拍张照!如果遇见可怕的眼镜蛇,我们又该怎么办?如果遇见孔雀,怎么样才能让她开屏吗?(可以使用帽子)
三、小结
师:“丛林里好玩吧?音乐很独特!今天我们听到的这个音乐是爵士音乐《演艺人》,下面让我们听着演艺人的音乐用你喜欢的动作继续旅行吧”
《故事》
吉姆和我非洲葡萄农场的—对朋友。这一天,他们要到丛林那边参加舞会,于是他们商量起来跳什么好呢?吉姆说:不如跳好玩的饼步舞吧!哈哈,那我们还等什么现在就出发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材料操作包人手一份、手工工具:剪刀、固体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螃蟹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首先用剪刀沿着黑线把螃蟹的轮廓剪下来。
2、"螃蟹弯曲的小钳子是怎么做成的?"
小结:通过筷子、铅笔等物体弯曲螃蟹的钳子,这样就可以设计出螃蟹好玩的形象了。
3、我们可以在螃蟹的身体上装上橡皮筋,这样就可以做好看的头饰戴着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3、幼儿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幼儿的情绪很高。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做,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丰富,效果很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在学具筐里。
活动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学具: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图形分类。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梯形若干,提问:"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请一位幼儿操作。"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认识梯形。
出示梯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梯形上面边短,下面边长;上面的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有四个角,不一样大。"
3、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那一个图形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两边平平的,不一样长,四个角不一样大)
二、小组活动
第一组:变梯形。"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第二组:给梯形涂色。
"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梯形都涂上颜色。"
第三组:梯形找家
给各种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动评价
重点请个别幼儿演示是怎样变梯形的,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
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总结:
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 重点学唱歌曲的第一段,教育幼儿要学小蜜蜂和小喜鹊,不学花蝴蝶,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的“来”字唱一拍半,不宜把握。
2、 活动的重点是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活动准备
1、 根据歌曲画一幅背景图,小蜜蜂、小蝴蝶、小喜鹊、公鸡的头饰。
2、进场音乐磁带、《劳动最光荣 》的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过程一:进场(常规培养)
1、听进场音乐做动作进场。
2、 教师弹琴,引导幼儿做发音练习。
过程二:故事导入
1、教师语言引导: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名字叫《小猫钓鱼》。
2、导入课题:劳动最光荣
过程三:熟悉歌词
1、 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欣赏。
2、 引导幼儿观察场景:雄鸡歌唱、鸟儿梳妆、喜鹊造房、蜜蜂采蜜,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玩耍。
3、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学说歌词。
过程四:学歌曲
1、欣赏歌曲: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教师组织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打节奏,并边打节奏边唱歌曲。
3、教师教幼儿逐句跟唱歌曲,初步学唱。
4、教师弹奏音乐旋律请幼儿大声练习演唱。
过程五:表演唱
教师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在头上,边唱边即兴表演与自己头饰动作相对应的动作。
教学反思
《劳动最光荣》是一个音乐欣赏活动,欣赏活动中“创造”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只是一个欣赏活动,但活动中我把歌唱教学也作为了一个重点,因为歌曲的`歌词内容唱的都是孩子们所熟悉并喜欢的动物,而且这首歌也是比较传承的歌,部分孩子能唱上那么几句,所以孩子们听几遍就能够很好的演唱。于是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歌表演的形式,我把音乐和舞蹈融于一体,而舞蹈的动作就来自于孩子们的“创造”,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歌表演是以歌为主,动为次,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动、静交替的办法,并提出要求,请幼儿创编的动作不要过大,并根据歌词内容,适当的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采用设计优美而又确切表达歌曲情感的表演动作,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性。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渗透了一些“劳动节”方面的知识,我向孩子解释了一番,一开始孩子们都觉得劳动是一件不好的事,因为很辛苦,后来我又问了“爸爸妈妈劳动后会得到什么?”、“农民伯伯们劳动后又会得到什么”等等问题让孩子明白了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劳动后必定会有所收获,收获的过程就会非常的快乐,从而就自然地引出了“劳动最光荣”……
小百科: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5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2-12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01-07
幼儿园大班影子教案01-03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04-01
上大班幼儿园教案01-02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02-06
幼儿园大班京剧教案11-08
幼儿园大班大雪教案11-29
幼儿园大班教案(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