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有关雨的知识,体验雨中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荷叶、塑料大蘑菇、小伞、塘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鞋、一件雨衣。
3、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重点
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活动难点
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1、看!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咱们到雨中去玩吧! (请幼儿穿上雨鞋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动室)
2、体验雨中乐趣
A、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B、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C、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D、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塘瓷脸盆、报纸、荷叶等物体上所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E、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A、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说:“我是花姐姐,渴了喝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B、请幼儿分别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
2.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3.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1.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
2.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明友和白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明友们分組找一块空地,教在空地上。过一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组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3.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巢,它们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我们可以在树根、草丛、石头缝等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观察幼儿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2.小蚂蚁在家里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植物性材料 西红柿 西红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结果
(幼儿用图画表示)
2.对材料加工方式的创新。
让幼儿自己讨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染料水,并通过实验,体会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记录在表格中。
3.对染色结果进行记录。
让幼儿对可以染色的材料进行颜色记录,对不能染色的画“×”表示。
八、背景资料:
染料和颜料都是用来着色的物质。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染料的使用也特别早。我国在三千年前已经学会了从蓝靛草、苗草根和紫草里得到蓝色、绦红和赤紫色等染料。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优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东西很多,如茶叶渣、苹果皮、洋葱皮等。有时我们为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过程中,加入“媒染剂”,如明矾、硫酸亚铁等。
活动点评:
此活动是利用植物染料给白色棉织物着色的活动,这里既要制作染料,又要用制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绢,这是幼儿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可感知染料可以从废弃的`植物中提取。该活动目标确定恰当,题目有新意,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从活动过程看,引题自然。教师从茶叶渣、洋葱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副导者,又是参与者,整个活动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染料和探究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最后请幼儿对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颜色提取进行实验和对比。
对实验过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议:
1.幼儿制作染料的过程要具体,怎样用植物渣制出染料的步骤要交代清楚。
2.将实验物放人锅内煮沸及放人明矾水中的过程主要由教师操作,实验物煮前和煮后的颜色变化可由幼儿做记录并进行对比。
3.用制作好的染料给手绢或T恤衫上色,这一活动应该是幼儿最高兴参与的活动。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用各种方法染出各种图案,再把它装饰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艺品。
4.“小小染衣坊”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染坊的设施,二是染衣坊里染衣服的着色过程,题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4-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16
【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编五篇06-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蚂蚁过冬12-27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5-02
中班科学教案01-08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3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5-10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