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科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各种树叶,图片,油画棒,幼儿绘画用纸,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树不落叶?加深幼儿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
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
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并学习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操作活动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图片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 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 身长2m 宽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 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 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 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 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 体重4吨 ,主要食物: 吃树叶,浆果,和种子 ,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四、食性给恐龙分类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进行连线。)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的:
1. 了解常见的益虫和害虫,对虫类感兴趣。
2. 区别益虫和害虫,初步形成概念。
准备:
1. 环境创设:“虫虫乐园” 自制PPT课件。
2. 虫子图片若干,灭蚊器3---4个。
过程:
一.情景导入“虫虫大聚会”。
师带领幼儿围绕教室四周边走边观察,有哪些虫子来聚会。
二.复习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三.提问:问幼儿喜欢什么虫子?不喜欢什么虫子?为什么?
初步形成益虫,害虫的概念。
四.看课件,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五.带领幼儿小结:对人类和农作物有帮助的是益虫,有危害的是害虫。
六.游戏“消灭害虫”,巩固认知。
玩法:教师请几名幼儿手拿灭蚊器,请部分幼儿到主题墙面,捉一只虫子,并扮演虫子。灭蚊的'人将灭蚊器对准虫子,嘴里发出“丝丝丝”的声音,是害虫的幼儿假装蹲下来,表示已被消灭。是益虫的则赶紧跑开。
七.游戏“送虫子回家”
益虫送一边,害虫送另一边。
八.活动小结 ,延伸。
师小结,带领幼儿到室外捉虫虫进行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孩子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这个词的含义。
2、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倾听他人的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绿豆、米、盐、糖、果珍、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请吧。
2、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轻轻地走回来,坐好,乖。谁愿意举手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大胆猜测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师: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放到水里会怎样?
老师: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等会再试试。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杯水里有什么东西?
2、老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谁愿意来试试。好,你来!
一名幼儿上来尝水的味道。
三、幼儿大胆操作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测
1、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让这些材料融解,如果盐暂时溶解不了,我们请小木棒来帮帮忙,帮我们搅拌一下,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交谈。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东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
3、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做完了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
1、老师:这些东西躲到水中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什么?刚才非非说的是对的,它们都被水溶解了。这些水时间长了会变质,颜色会发生变化?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台上去,过几天再去看看有什么变化,好不好?
幼集体:好!
2、带幼儿到阳台上摆放水杯,活动结束 。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绘图纸、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各一张,实验步骤规则图示,绘图纸、彩色手工纸、小花若干。
2.毛巾、装有水的水盆若干(分组摆放)。
重、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难点: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
1.认识材料,引出话题。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纸?(白纸)
你说的是它的'颜色,你可以来摸一摸,我们平时会用它做什么?这是一张什么纸呀?
2.出示图示,讲解图示。
关于这张纸,我这里有一张图示,你来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用纸剪成一朵花,然后折成一朵花苞,折好以后轻轻压一压。
提问:如果把这朵小花苞放到水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会湿、会开放)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但是,在实验之前,我们有规则,你们要看懂了规则才能进行实验。
3.尝试第一次实验,观看实验规则图示,明确操作步骤方法。
实验规则图示:①每一名幼儿拿一朵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师:这里写了几条规则啊?(3条)谁能告诉我规则告诉我们什么?
要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小手不能碰,但是我们的眼睛要仔细看,纸花发生了哪些变化?
4.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变化)
5.交流试验情况。(花瓣撑开,纸花绽放)
教师提问:纸花在水里发生什么变化了?它为什么会开呢?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里,水慢慢跑到纸宝宝的身体里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这就是纸的吸水性。
6.对比实验结果,经验提升。
(1)教师出示宣纸
你认识这样的纸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宣纸,
(2)将不同的纸花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引导孩子发现会有点什么变化。
宣纸做的纸花要和刚才的图画纸做的纸花比赛,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谁先开放,你猜猜哪一朵先开?为什么?
(3)师幼一起修改实验规则。修改为:①每名幼儿拿一朵图画纸和一朵宣纸纸花;②制作成花苞,同时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哪一朵花先开放了?
小结:宣纸做的花
8.提出新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出新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制作成花苞,放入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操作实验。
9.活动延伸。
将水盆和各种材质的纸花投放到科学区,供幼儿继续对比实验,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13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05-1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3篇)08-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7篇)09-01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1-10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1-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19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4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