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自己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域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俩界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因果推理的能力。
5、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难点: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对比、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讲练结合
四、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
五、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至今我们仍记忆犹新。当时全国军民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洪灾。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长江流域,一起去领略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板书: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图8-17)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问题: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是什么样的?
2、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3、 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评价点拨:长江沿江地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以及依托长江对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 “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的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表,思考下列问题:
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侯有什么特点?
2、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差异对其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3、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
评价点拨:这些有用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和特色形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拓展练习:
1、课本75页活动
1、2 在读图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回答,经教师评定后在书上记录答案。
2、完成地理填充地图册。
课堂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势必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节课我们将学习长江沿地带的经济情况。
(二) 第二课时 导入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新课教学
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画出长江干流略图;标注重庆、武汉、上海的位置;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以长江为横轴连结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图形;
2、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的作用;沿江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3、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评价点拨:教师强调应该掌握长江沿江地带“H” 形的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学生小组合作在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上绘出长江主要的南北支流和主要干线。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基础。
2、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4、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小结。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相应补充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材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2、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沿江经济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3、世界著名产业带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课堂练习:
1、p78页活动1——2题
2、地理填充地图册
(三) 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 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支流有何内在的联系。
2、 在图中找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地区。
3、 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 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的密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整个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教师补充资料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
1、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2、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根据课下阅读的资料,小组竞赛,以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汽车工业走廊的主要产品与生产基地。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比较分析四大工业基地部门构成与其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种类构成的内在联系。
板书: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学生学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等内容,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进行小组分组活动,选出小组长。
2、确立三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形成原因、经济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带水污染形成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
3、在组长的组织下搜集资料,讨论分析,得出借论。
4、课上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提出质疑,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5、 课下小组修改所得结论,上交小论文。 小结:上一节“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而本节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第二框的内容要重点掌握。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各种地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3、在小组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
3、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 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图像和影像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新课导言]
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黄河流经的一个重要的地形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再到长江的沿江地带去看一看(出示标题)。
(提问)大家看了图像资料后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印象)?
(归纳)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有哪些有利条件?经济发达与长江这条河流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是“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出示副标题)?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走进长江沿江地带去寻找答案。
(引入新课)刚才那些图像资料只是给我们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的粗略感受,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见证一下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实力。
[讲授新课]
一、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实力
1、 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
(1) 让学生复习长江沿江地带的六个全国商品粮基地来说明农业发达;
(2) 用“工业”链接“长江沿江工业地带”投影图说明: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基地。(圈出范围)
(3) 读P82图8.29,让学生对照投影图说出工业基地的名称和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 读书说明四条“工业走廊”,重点了解“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有关城市的分布和著名汽车品牌。
(过渡)整个长江沿江地带总体经济实力雄厚,但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5)完成P83活动
2、 多条铁路穿越长江,水陆交通便利;
(1) 读P80图8.26,学生找到并划出穿过长江的铁路线,并说明铁路线名称及与长江交汇的城市;
(2) 用“铁路”链接投影图帮助学生。
3、 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过渡并)通过学习,我们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实力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为什么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离不开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 链接“长江流域”投影图说明地理位置:
(1) 先说明长江长度,长江流域面积;
(2) 再显示长江沿江地带的轮廓
A、 学生看P74课文回答具体位置并投影显示;
B、 在P75图8.17上勾画长江沿江地带的轮廓;
C、 回答所跨的省区
2、 链接图表了解自然条件:
(1) 引导学生读P75图8.17、图8.18和完成P75活动“1”的第1小题,填出表内“自然条件”和“主要特点”;
(2) 和学生一起分析对经济的影响,完成P75活动“1”的第2小题。
3、 链接“自然资源”投影了解自然资源:
(1) 读P77图8.21,让学生列出图中自然资源种类和重要的分布地区,然后投影归纳;
(2) 引导学生补充说明其它资源种类。()长江沿江地带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不仅地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对其它地区的经济还有带动作用。下节课我们长江沿江地带是怎样影响其它地区经济的`?
投影显示长江沿岸的风光照片和视频,学生观赏。
引导学生回答出“经济发达”等内容
说明工业分布要靠近原料产地
引导学生简略思考然后分步投影显示
在图上圈出矿产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江沿江地带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不仅使地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对其它地区的经济还有带动作用。那么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讲授新课]
三、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1、纽带作用
(1) 先让学生解释纽带的含义;
(2) 再课本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的准确含义;
(3) 读P77图8.22,归纳长江沿江地带作为纽带的具体作用:
A、 形成了自东向西的4条经济通道──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从而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地区;
B、 组成了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运输通道。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就像一个热力四射的太阳,把它的能量辐射给周围地区,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2、 辐射作用
(1) 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铁路向南北辐射:
A、 用投影协助学生完成P78活动“1”中第一小题;
B、 完成P78活动“1”中第二小题。
(2) 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完成P79活动“1”中的第三小题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依托长江不仅使本区经济发达,而且对其它地区还有纽带与辐射作用,河流确实是这个地区发展的生命线(强调副标题)。实际上世界一些著名的河流也有相同的功能。
3、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
(1)显示“莱茵河工业区”投影图:
A、P78“阅读材料”,先说出莱茵河沿河地区的主要特点,其中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工业区和世界重要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机械等;
B、和学生一起分析莱茵河在鲁尔工业区成为德国最大工业区中的作用;
(并投影)莱茵河发挥沿江河地带的巨大优势,并连通区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带动国家及国家之间的区域发展方面,起到了纽带和辐射作用。
(2)阅读美国投影图进一步认识河流作用并由沿河铁路引导完成P79活动“2”。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河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许多城市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河流,比如莱茵河沿岸有法兰克福、鹿特丹等大城市和90多个中小城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也有许多著名城市。那么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城市呢?
四、沿江地带的城市
1、读P80图8.26:
(1) 认识四个城市群中的大城市及熟悉的中小城市;
(2) 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分布密度的差异,并思考其原因。
2、讨论分析河流在城市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河流是这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生命线(再次强调副标题),因为它为城市了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
3、 通过完成P80活动“1”和“2”,说明特大城市的地位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离不开长江的依托作用,都是开发利用长江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结果。但是,当我们大规模开发利用长江时,也会给长江带来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会怎样影响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下节课我们就来正视一下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投影显示标题
用字母“H”提示
在书上划下有关内容
让赞成方分别举手并站起说明理由
说出熟悉的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提到了开发利用长江一方面给长江沿江地带带来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那么具体是哪些问题呢?如何加以治理?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六、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一)、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 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 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
(1) 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
(3) 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4) 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 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 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 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报告。
6、 课上其他学生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 教师讲评并投影重点内容。
(二)、列表展示各组研究成果
1、 关于水土流失:
(1) 用“毁林开荒”链接“森林与水土流失”视频,强调水土流失的原因;
(2) P84图8.31说明水土流失的危害;
(3) 完成P85活动“1”,说明解决对策。
2、 关于洪涝灾害:
(1) 链接“98洪水”视频;
(2) P86活动“2”,了解原因和对策。
3、 关于水污染:
(1) 根据P84“阅读材料”,了解水污染情况;
(2) 根据P84有关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
(3) 教师参与讨论,并链接补充说明水污染危害;
(4) 完成P86活动“3”,对策。
4、 关于酸雨:
(1) 读P85图8.33了解酸雨的形成、分析酸雨分布的原因;
(2) 读P85图8.33,粗略了解酸雨的危害,并链接有关图片具体说明。
()作为常州的学生,通过学习,我们为地处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长江沿江地带而自豪,同时长江沿江地带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才能有能力建设长江沿江地带,保护好长江沿江地带。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更要爱之有法。
(课堂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有关内容
教师参与各小组疑难问题讨论
分步展示填写内容
也可让学生,发表感想。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
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位置”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学生读地图册P34—35地形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 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图8.19及图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
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
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3.自然条件
(1)地形:上游以高原、盆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为主
(2)河流:河湖众多,发达的长江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航运发达,上游水能丰富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AI]显示“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
①长江沿岸有哪些自然资源?
②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CAI]显示:
4.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耕地面积广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CAI]显示:
1.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1)“H”型的经济格局
[学生活动]读课本P77图8.22“‘H’形的经济格局”:
①沿海地带与西北内陆地区的各自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②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试说出沿江地带纽带作用的意义。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还具有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CAI]显示:
2.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及主要工业区”图,并参考课本P78第一段课文:
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部门是哪一个?
②长江沿岸江地带辐射的基础和条件、动力是什么?
2.显示“长江略图”(学生参看课本P78图8.23),在图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的名称;并用彩色笔描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河流由学生用绘图笔在屏幕上画出)
3.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选择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沿江地带四大港口城最西部的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3)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
(4)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
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沿线大力发展无烟行业————旅游业。
B.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C.长江沿线都可以发展内河航运业。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落差大发展水电业。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相关文章:
《长江之歌》说课稿05-29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1-10
关于长江三峡的导游词12-04
长江三峡导游词(15篇)12-09
观《长江七号》有感04-15
电影《长江七号》观后感11-22
长江七号观后感范文07-23
《长江七号》电影观后感07-14
《匆匆》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