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比例尺》教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例尺》教学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例尺》教学教案优秀1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2>电脑课件演示。
<4>根据讨论板书: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比例尺》教学教案优秀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画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1、画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
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
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
(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
2、引入新知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米吗??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就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了他家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思考交流)
生汇报:1表示图上距离、100表示实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见过比例尺?)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各图,分别让学生读出图中的比例尺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
3、自己写一个比例尺
师:现在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比例尺,并向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生汇报
4、总结比例尺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的认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现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1、解决第2小题
师:同学们,笑笑按比例尺1:100画出了她家的平面图,他想带我们看看他的卧室,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先请大家量出他卧室长宽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吧?(课件)
(1) 量出笑笑卧室的长和宽
师:你们量出了笑笑卧室长是?宽是?那你们算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长和宽吗和面积吗?(课件出示)试一试,并把你的解题思路写在练习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a :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b :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小结回顾
想一想,我们刚才在求笑笑卧室面积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图上距离,在求出实际距离,然后才能算出面积)
2、解决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汇报方法,然后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3、解决第4题
师:笑笑在设计图时还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
(课件出示在父母卧室的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1)分析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1) 学生交流想法。
(2) 学生独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笑笑还为我们出了道难题,大家敢于应战吗?
4、解决第5题
(课件出示:笑笑的卧室长4米,画在图纸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 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 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反馈汇报。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比例尺》教学教案优秀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0页——比例尺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房屋平面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平面图后,借助图形放缩的经验和其他学习经验,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化简比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会感到陌生。但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可能不好理解,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具体计算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中国地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如果要绘制我们教室的平面图,需要多大的纸?
如果要绘制中国地图呢?
(学生自由回答。得出结论。)
2、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物体实际的长度按一定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抓住学生急于认知的心理,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真切感受到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不可能按照实际的长度来操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课件出示)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要举办一个大型的篝火晚会,想让同学们设计一个舞台。在平面图上如果用10厘米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那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引起浓厚的兴趣,用亲身经验走近数学,探索其中的奥秘。】
(1)读懂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得出10厘米:10米,并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化简比。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化简这个比,必须要统一计量单位,这也是比例尺这个知识点重点强调的地方。】
(3)随学生汇报,板书提炼: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1000
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设计意图:不把比例尺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背诵,而是在情景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后得出结论。】
(5)讲授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即分数的'形式。板书。
活动二:(课件出示)(投影仪展示)
师生共同搜集的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与研究,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为三点。
①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
②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同级单位。
③为了计算方便,比例尺通常都写做是前项为1的比。
【设计意图: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形式、求法有初步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三:(出示教材30页情境图)
(1)理解比例尺1:100的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完成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3)完成4、5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放手学生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怎样求第三个量。
三、拓展引申,巩固新知
出示一中国地图。
1、找到自己的家乡。估一估家乡到北京的距离,求一求实际距离。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到———————去旅游,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体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对学生的估算和计算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学了本节课,你有获得了哪些知识?
2、怎样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呢?(长8米,宽6米)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定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的问题,首尾呼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们倾听、协作、分享、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搜集生活中后项为1的比例尺。
2、比例尺除了可以用1:100、1/100这样的形式表示,你知道还可以怎样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作为知识的拓展,将旧教材中的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知识点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比例尺》教学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学教案优秀03-12
语文教案《学弈》的教学设计优秀11-01
《雷雨》教案优秀03-08
中班教案优秀04-13
《影子》优秀教案07-03
中班教案(优秀)08-20
《压强》教案优秀12-26
(优秀)大班教案11-08
语文教学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