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片四幅,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分段学习歌词
(1)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茶壶是“矮矮的”,“胖胖的”)
学习歌词:我是一只茶壶矮又胖。
(2)看一看这个是茶壶身体上的什么?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说出茶壶的“把手”和“嘴”)
学习歌词:这是我的把手这是我的嘴
(3)看小茶壶怎么了?烧好水茶壶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烧好水茶壶会叫)
学习歌词:当我烧好开水我就叫
(4)水烧好了,我们可以干什么了?(引导幼儿说出可以倒茶喝了)
学习歌词:拎起我倒杯茶
2、集体连贯的念一遍歌词。
二、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小朋友念得真棒,我们休息一下,现在来安静的听一段音乐
2、音乐好听吗?我们把刚才的.歌词跟音乐拼起来变成一首歌曲,想不想听一听?教师范唱。
3、幼儿分段学唱。
4、集体连贯唱一遍。
三、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四、表演。
1、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给大家泡杯茶,大家来做好杯子的动作。老师边唱边表演。
2、小朋友分组,互相倒茶。
3、给客人老师倒茶。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内容相当多,要求小班幼儿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内容,难度有点大。在时间上没能把握好,活动前半部分,为了让幼儿理解歌词,所以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考虑到小班幼儿对某些字词难以理解,所以在歌词方面我稍微有点改动。比如把“矮又肥”改成“矮又胖”,“提起我”改成“拎起我”。效果是比较好的,幼儿基本都能理解歌词的内容。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活动的设计方面,还有待改进,如果把这个活动设计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新授歌曲,第二课时在编排动作。这样的话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接受特点。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也能够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表现。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说说中,愉快地学习儿歌《吹泡泡》。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吹泡泡玩具一套。
2、吹泡泡音乐。
3、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玩具,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这个玩具你们以前见过吗?对了,这是吹泡泡的玩具。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
师:老师特别喜欢吹泡泡了,让我先来吹一吹,好吗?(教师及时调动幼儿吹泡泡的积极性,如:教师吹出泡泡后,可以与幼儿共同拍手等)泡泡真漂亮,让我再来吹一吹,小朋友可要看好了,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
三、在游戏中逐句理解儿歌。
1、师:(模仿动作)我知道小朋友也想来吹泡泡了,我们一起来!吹呀吹泡泡(可以反复几次)教师语言提示:声音越好听,吹出来的泡泡一定会越漂亮!
2、师:他吹泡泡的声音真好听,来,吹泡泡的玩具跟你做好朋友,你也来玩一玩。
3、师:小朋友仔细看,好多好多的泡泡,除了圆圆的',他们还怎么样?(动作提示幼儿说出有的大有的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模仿动作并念儿歌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5、师:你们看,泡泡还是五颜六色的呢!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泡泡呢?
6、师:老师再来吹出泡泡,小朋友上来找找你喜欢的泡泡。
幼儿上来抓泡泡,教师吹出泡泡3—4次。并带领幼儿说:泡泡飞呀飞。可以一起模仿动作。
7、师:咦,小朋友抓到的泡泡呢?
8、学念儿歌最后一句:咦,泡泡不见了。
四、完整学习儿歌2—3遍。
师:这里面藏着一首很好听的吹泡泡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
最后一遍可以让幼儿站着边动作边念。
五、画泡泡。
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小手做架照相机,把漂亮的泡泡拍下来。
在儿歌的录音声中,幼儿在大画纸上画泡泡。可以让幼儿边画边跟着录音说说。
六、先画好的幼儿可以跟着老师跳吹泡泡的舞蹈,并自由出活动室。
儿歌:吹泡泡
吹呀吹泡泡,有大也有小,泡泡飞呀飞,咦,泡泡不见了!
小班教案 篇3
工具与材料:
场景布置:草地、山羊家、小牛家、小鸡头饰、音乐等
重难点:重点:能在与他人交谈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不客气”、“再见”等。
难点:初步尝试在特定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祝福语。
解决:情景创设法、示范引导法
活动过程:
(教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山羊和小牛)
一、问声好
1、小鸡们在草地上玩耍,互相问好。
2、得知山羊生日,一起为他采青草。
二、过生日
1、到山羊家:问好并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2、发现小牛没有来,打电话询问。
三、探病友
1、到小牛家:问好并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2、互相道别。
活动目标:
1、在情境对话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并能在交谈中注意倾听他人的话。
2、初步尝试运用不同的祝福语,体会同伴间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短,做事没有毅力,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并且有了科学探究的初步意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故事既有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又有幼儿喜欢的人物和对话,适合表演。所以选择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实物稻草、木头、砖。
2、操作图一张,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草房、木房、砖房图片各一张。
3、师用大图书《小猪盖房子》
活动过程:
1、 师出示实物与幼儿谈话。
(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如果拿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结实?”
(3)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2、 教师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重点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结果。
(1)三只小猪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在操作图上插入小猪与相应房子图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猪?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在操作图上画出一个箭号)结果怎样?
(3)二撞木房: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全体幼儿跟读)小黑猪跑哪去了呀?(小白猪的木房里)小白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两次,并在操作图上标出两个箭号)结果怎样?
(4)三撞砖房:小黑猪、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幼儿说),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的砖房)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图上画出三个箭号来表示)结果怎样?(头上撞出了三个疙瘩。)
(5)消灭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顶上有一个什么?大灰狼接下来怎样做?三只小猪怎样对付大灰狼。
3、 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
(1)师生共同数一数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数和结果。师问:为什么草房一撞就倒,砖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儿园的房子也是砖房,我们一起来推推看,(师生一起推墙,师再问:“难道在这三种材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2)分析实物稻草、木头、砖。
请幼儿上台来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并说出感受,教师演示:折断稻草,用钉钉木头和砖,分清三种实物的硬度,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较软,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
(3)教育幼儿做事不图省力。
小猪在盖房子前曾问猪妈妈:用什么东西盖房子?妈妈是怎么回答的?从猪妈妈的话中,小猪知道砖房是最结实的,但为什么小黑猪、小白猪没有选择砖来盖房子(稻草木头轻图力气),这样做的结果是:险些被大灰狼吃掉,看来做事老想着怎么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幼儿园是用稻草或木头建成的,那样会怎样呢?
(4)如果你要盖房子,你将选用哪种材料?记得小花猪是怎样盖砖房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音乐:盖房子)。(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三只小猪盖房子》是一个经典故事,活动通过故事的进展,围绕三种材料来探讨那种材质建房子更结实。大灰狼一撞草房子,二撞木房子,三撞砖房子,一次比一次费得力气大,并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他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撞房子的结果,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学习了人物间的对话,这是这节活动的成功之处。
语言活动就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经典故事恰恰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学习人物间的对话,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提问及做出有效应答,这些都是上好每节语言课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这是我上完这节活动的重要感受。
通过实践,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整个课堂上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能把在主题中学到的相关“房子”的知识结合到故事中来进行讲述,给《三只小猪》的故事教学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通过这样集体的交流,迸发了孩子们的智慧,并让更多的孩子轻而易举地吸收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要的集体教学,有效的集体教学。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画面,了解画面内容。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合理的办法营救小动物,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意见。
3、培养幼儿对讲述活动的兴趣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与内容相应的4幅图片。
图1、小动物在船上一起出去旅游。
图2、小动物在船上又蹦又跳,小船开始摇晃。
图3、小船翻了,小动物们都落水了。
图4、小熊手拿2个救生圈站在船头,考虑讲救生圈扔给谁。
2、幼儿围成半圆形就坐。
三、重点难点: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合理的解决办法。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完整的讲述,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交流的欲望。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情节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划船旅游吧!(带领幼儿做韵律活动《划船》)。
2、师生共同观察画面,了解画面内容。
(1)教师出示图1。
师:瞧,谁也来了?他们想去干什么?
(2)出示图3
师:哎呀,小动物乘船出去旅游,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小动物为什么会在水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3)出示图2
师:小动物们一起出去旅游,心理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他们心理很高兴,在船上干什么?
(这时可以让幼儿学学小动物在船上时的高兴样子)
师:小朋友你们说在船上蹦蹦跳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师:原来是小动物们一起乘船出去旅游,他们心里高兴极了。小鸭乐的大喊大叫,小狗乐的蹦蹦跳跳,大家吵吵闹闹。小船一斜,小动物们都掉到了水里。
师:呀!小动物们掉在水里会怎么样?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他们?
(3)出示图4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那小动物是怎样做的?(丰富词汇:救生圈)
师:那想一想小动物看见小熊拿了救生圈,他们会怎么对小熊说?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掉到了水里,可救生圈只有2个。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师:小朋友想的真周到。
3、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助了小熊和小动物,把小动物都救上了岸。他们说:“谢谢小朋友。”现在小动物又高高兴兴的开着船出去旅游了。小朋友,你们帮助了小动物,高兴吗?我们划着船也出发吧!(带着幼儿做韵律活动《划船》)。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各种蛋的不同,知道不同的蛋变成不同的小动物。
2、通过游戏,感受蛋宝宝变成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鸽子蛋等实物。
2、卡片若干。
3、神秘袋一个;欢快的音乐;工作毯一块。
活动过程:
1、教室小心的将各种蛋装入神秘袋中,出示神秘袋问:“你们知道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2、请幼儿依次摸一摸袋子,猜猜袋子里是什么?
幼儿猜出后将各种蛋一一取出,放在工作毯上,说出各种蛋的名称,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3、将实物蛋与图片进行配对。
“老师为每一个蛋都拍了照片,请你们来看看,这是哪个蛋宝宝的照片?”
4 、提问;“这些蛋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小动物呢?”
请幼儿将相应的蛋宝宝的照片翻过来,看一看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小动物。
5、讨论;“还有什么小动物是由蛋宝宝变成的.?”
6、游戏“蛋宝宝变魔术”:
请幼儿扮演一个蛋宝宝,蜷起身子趴在地下。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请蛋宝宝听着音乐自由扭动身体,当音乐停止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喊出“变变变”的口令,然后幼儿跳起来自由的摆出一种由蛋变成的小动物的造型。教师走到幼儿的身边问:“蛋宝宝,你变成了什么啦?”引导幼儿回答出“小乌龟”、“小鸭子”、“小鸽子”等各种生蛋的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区投放煮熟的鹌鹑蛋、鸡蛋、鸭蛋等,请幼儿练习剥蛋壳、切蛋。
2、将剥下的蛋壳捣碎,用捣碎的蛋壳放在美术区,供幼儿制作蛋壳画。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9-15
(精选)实用的小班教案02-06
小班安全教案07-21
小班美术教案08-06
小班绘画教案08-30
小班蝴蝶教案07-20
小班春天教案12-24
实用的小班教案11-22
小班教案《眼》01-16
小班教案《彩虹》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