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三个特性。
2、能仔细观察和比较,乐于尝试。
3、懂得保护水。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两个透明碗(一个碗内有水和叶子;一个碗内装大米,大米里有塑料玩具),一盆水,塑料杯清水,白糖、盐、颜料、石子、红豆、搅拌棒(吸管)。
2、塑料小篮、清水、毛巾、塑料玩具、小勺子、颜料盘。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一个碗内有水;一个碗内装大米,你们知道米里、水里都藏着什么东西吗?
幼:有的说水里有条叶子;有的说水里有叶子在飘来飘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玩具。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是透明的,透过水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
评:以探索秘密引出课题,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让幼儿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水活动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篮子,请你们用篮子盛毛巾和塑料玩具,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幼A:毛巾没有掉出来,在小篮子里。
幼B:塑料玩具一直在小篮子里面,没有像水一样流出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毛巾和塑料玩具是固体,不会流动。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用小篮子来盛水,看一看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幼A:水从篮子里流出来了。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水是液体,会流动;评:提供材料,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操作中感知与比较水是会流动,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结论,使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为下一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溶解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呀?好,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3、老师演示白糖溶解的实验师:通过老师刚刚白糖溶解的实验,小朋友们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
(1)回到座位上拿出记录表和笔,根据记录表的顺序开始操作;
(2)每个小朋友只能舀一小勺的材料,把材料放进去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每做完一个实验要用笔记录下来;
(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要小声讨论,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有问题的请举手。
(5)在做实验时,老师会放音乐,等音乐停止,钢琴曲响起时,无论有没有做完实验,所有小朋友都要拿着记录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建议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盐放在水中没有了,红豆沉到了杯底。
幼B:颜料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淡红色,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盐、颜料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颜色了,红豆、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师:好,现在小朋友们跟着陈老师一起来验证刚刚所得的实验。
小结:师:通过我们刚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巴、颜料放入水中不见了,它们和水分不开来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而石头和红豆经过搅拌,它们能和水分开并可以将它们取出,所以它们是不被溶解的;最终,我们得出了结论:水是能溶解的。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说果珍,有的说阿华田,有的说味精,有的说化肥,有的说感冒冲剂。
(提供多种材料,引让幼儿尝试操作,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讲述自己的发现。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义。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4、引导幼儿保护水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鱼儿们要生活在水里面,我们要喝水。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
幼A: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
幼B: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
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好了,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评: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探索了水的秘密,做了关于水的实验,从中我们发现了:
一、水是透明的;
二、水是液体,会流动的;
三、水能溶解;
最后因为水是我们最重要的朋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让它受到污染。对不对?
教学反思:
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水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积极参与讨论,知道水从哪里来。
二、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一组是小熊、小鹿、山羊哭泣的图片;一组是它们笑的图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指导要点: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作品。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激趣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怎么啦?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又哭又笑?
2.初步感知故事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为什么哭呀?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段理解故事看图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讲述故事开头至"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来。"提问:小熊在做什么?(它在小河边甜甜地饱喝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滩上休息。)他想到了一件什么事?心情怎样?
(2)出示图片二,接着讲述故事至"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来"。
提问:小熊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听了小鹿的话,小熊怎么说?
(3)出示图片三,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熊和小鹿遇到了山羊,说了什么话?
山羊会怎样回答呢?小熊又会问什么问题?(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与回忆进行迁移讲述。)教师: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说的和你们说的一不一样。
接着讲述故事至"天上的雨水总有一天也会下完的呀"。
(4)出示图片四,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提问:小熊、小鹿和山羊为什么都哭了?
听了它们话,狐狸表情怎样?它是怎样做的?
教师:河里的、湖里的水会不会流完,天上的雨水会不会下完,小熊、小鹿和山羊为这些问题接二连三的哭。小狐狸为它们解决了难题,让它们懂得水是不会流完,雨是不会下完的道理。
4.帮助幼儿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有趣。
听完整故事录音一遍。
提问:
小熊提了哪三个问题?为什么小鹿、山羊听了会又笑又哭呢?
小鹿、山羊、狐狸它们是怎样笑的?(小鹿直笑、山羊笑个不停、狐狸笑得浑身发抖,可让幼儿用动作表现。)河里的、湖里的水从哪来?雨从哪里来?(引导幼儿按顺序用故事里的语言回答)
5.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如何节约用水?(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用完整的语言在集体面前讲述)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六、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角色表演,讲述故事。
2.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有关水的来源、用途等资料。
附故事:
水从哪里来一天,小熊渴了,他来到小河边,甜甜地饱喝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滩上休息。忽然,他想到一件事:"小河的水天天这么流,如果有一天流完了,我不就没水喝了吗?"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来。
小鹿走过这儿,问:"喂,你哭什么呢?""我想,总有一天,小河的水会流完的,那喝什么呢?"小鹿笑了:"让我领你去看看吧。"小鹿带小熊走啊走,来到一个很大很大的湖边,小河的'水就是从湖中流出来的。"小熊,这下子你放心了吧?""可是总有一天,湖水也会流完的呀,那怎么办呢?""是呀,湖水流完了,又怎么办呢?"想着,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来。
山羊路过湖边,看到小鹿和小熊在哭,感到很奇怪:"你们在哭什么呢?""你想,小河的水就是从湖中流出来的。湖水总有一天会流完的,那怎么办呢?
山羊听得直笑,说:"天上会下雨的嘛,雨落到湖中,湖水不就又多了吗?"小鹿和小熊听了,也跟着笑起来,可笑着笑着,小熊又哭起来,他对山羊说:"你想想,天上的雨水总有一天也会下完的呀!"山羊不笑了,他把胡子一撅,也大哭起来。狐狸走来了,听完了他们的话,笑得浑身发抖。他"咕咚"一声跳进湖里,又爬上岸,趴在地上不动了。不一会儿,他问山羊他们:"瞧,刚才我全身湿透,现在又干了,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让风吹干了,让太阳晒干了呗!""这话不错,可身上的水哪去了呢?"山羊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答不上来。
"告诉你们吧,变成水气飞上天去了。水气变成了云,雨点儿就是从云中落下来的。河里的水,湖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会变成水气。你们想,雨会下完吗?""噢,懂了,懂了。"大伙儿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水教案 篇3
师生互致问候。
师:屏幕上显示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台下那么多来自兄弟学校的朋友,我既高兴又紧张。为什么紧张?上学期咱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实在担心在此露怯,贻笑大方,所以紧张啊。不过缓解紧张有一招,那就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我们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屏显课题、作者:庄周买水刘征)
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地预习了课文,让我们再一次熟悉一下课文吧。有请杨雪!(掌声。学生1走上讲台)
师:在你第一次读本文之前,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1:我想,庄周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为什么要买水呢?他买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希望大家能思考这些问题。
师:杨雪给大家提出问题了,好好听她读吧。
学生1朗读课文。(约5分钟读完。同学们自觉地鼓掌感谢)
师:同学们的掌声很说明杨雪读得很好。那么她提的问题大家明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学生2:庄周的《南华经》只买了三本(师:征订数只有三本),就决定弃文从商,挖塘养鱼。天大旱,只好去买水,经历一番波折之后,那到了提货单,正当他又饥又渴去提水时,甘霖欲降,他敲桶而歌。
师:概括得真好。他把庄周三次“三天三夜”到三处买水的经过用“经历一番波折”来概括,真精练。他说的“敲桶而歌”在《庄子》典故中应叫什么呀?
生齐答:鼓盆而歌。
师:可这一次庄周只能用空桶了,他真会选道具啊。我们看看本文的结构吧
多媒体显示: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本文的寓意。就从情节开始吧。
庄周为何要买水?
生齐答:弃文从商,天旱水紧。
师:庄周为何不弃文从医呢?
生:潮流不可阻挡。《南华经》只订出三本。
师:潮流指什么?
生齐答:经商的大潮。
师(示意学生翻看文后的写作时间):本文写于1988年8月,当时的情况你们了解吗?喔,那时世界上还没有你们呢。(学生笑)咱们来了解以下背景吧。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学生3读“时代背景”。
多媒体显示:
师:看来,我们的庄周挡不住这股大潮的冲击,也下了海。但是,满身书卷气的庄周,首次弄潮就很不顺利呀。
庄周为什么无法从拥有售水权的海神若那儿提水呢?
学生4:因为天大旱。
师:正因为天大旱,才去找海神若吗。海里如果没有水,岂不真成了“海枯石烂”了?再想想。
学生4:因为海神若转手将水卖给了河伯,河伯又将水权给了濠梁吴主任,他们在搞倒买倒卖的交易。
师:对呀,他们倒买倒卖,庄周当然无法从海神若那儿提到水了。
他们这样将水倒来倒去的目的是什么?
生齐答:赚钱,赢利。
师:《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板书:利)
师:他们这样一倒,将水价涨到原来的十倍,二倒,将水价涨到原来的五十倍,这倒来倒去的背后,就是一个“利”字。那怎样才能随心所欲地倒买倒卖呢?普通老百姓能这样凭空暴富吗?
生齐答:不能,必须手中要有权。
师(板书:权):文中的掌权者是谁?
生齐答:海神若、黄河河伯。
师:他们并未露面,又是怎样赚取大量钞票的呢?咱们研究以下吧。
在海神若大人处:水每吨一元,无货。(屏显)真的无货吗?
生5:不是,“无货”二字是后来写上去的,看得出来。
生6:“无货”是苍颉体,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字体。
师:你们读书真认真。数学上讲负负得正,无货是假,有货是真呀。
正当“无货”给了庄周当头一棒,逼得特想得开的他“几乎哭了出来”,眼看走投无路时,却突然峰回路转——走来了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办事处门上不是明明挂着一把大锁,表示着无人,咋就这么巧呢?真实无巧不成书吗?
生7:不是巧合!是蓄谋已久!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看来他是骗不了你了。——这门上的“大琐”和“无货”都是谁所为?
生:办事员
师:谁指使的?
生:海神若,
师:办事员只不过是海神若大人的一个代理人,一个替身而已。“无货”,只不过囤“水”居奇,制造货源短缺的紧张空气,为抬价造声势,做准备。(板书:囤积居奇)
师:黄河河伯处:水每吨十元,无货。(屏显)——涨价了!
女秘书大电话用意何在?
生齐答:装模做样,迷糊庄周。再次转让,从中捞取好处费。
师:我想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一定受她的启发,她真会“忽悠”,把个撞老先生都给忽悠晕了。
到濠梁吴主任处怎么样?见到当年的老熟人,该好一些吧?
生齐答:水每吨五十元,有货。(屏显)
师:又涨了!(模拟赵丽蓉的语言)黑,真黑!明白了吧,办事员、女秘书、吴主任就是那“水托”!
师:你瞧人家濠梁吴主任脸长得“又黑又圆”,多纯朴啊。人家见老熟人多热情,对待知识分子多尊重,水价涨了点,人家给打折了呀——九折优惠。那应该付4500元才对呀——
生齐答:还有女秘书200元的好处费。
师:这下我明白庄周为什么付4700元。
(完成屏显“庄周买水经历图”)
师:水涨价的原因的是什么?请在文中找答案。
学生8朗读第10和第11段。
师:还是人家吴主任,见到熟人敢于实话实说。他赤裸裸地道明水涨价的原因,谁给他这么大的胆?
生:若大人。
师:到此故事告一段落,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要揭露什么问题呢?
学生讨论,既而无声。
师:看来大家已经胸有成竹,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认识。(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9:揭露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
师:我刚才用了一个成语,你能不能也用成语将问题说得具体些?
学生9: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投机倒把、买空卖空、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和急功近利的行为。
师:好哇,我说一个成语,你还了我四个,真不简单!你说的“急功近利”是指庄周吧?(学生9肯定)真有想法,大家回去也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师:杂文家刘征以他敏锐的发现和深刻的思考,用千余字的形象给我们揭露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权者“弄权”(官倒)的种种丑态,告诉我们权利往往滋生腐败,而像海神若大人因为拥有无人监督的绝对权利,所以产生绝对的腐败!(形成板书:权利腐败)不仅如此,作者还把目光关注到了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一层面。
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百姓的生存状态?
生:庄周养鱼无水,买水又历经磨难。(人为的.)
生:取水途中,小鱼的艰难处境———躺在车辙里呼救,拍着尾巴,两腮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
师:请大家齐读“庄周揣着提货单”到倒数第二段。(生齐读)
我们来看一个短片:《涸辙之鲋》。(播放动画短片)
师:这个典故的原意是什么?
生10: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生11:讽刺某些人好以大话、空话掩盖其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
师:本文引用这一典故赋予它什么意义?
生12:比拟那些艰难、忧虑和抱着期望的老百姓。
师:是啊,连东海管波涛的大臣都无水自救,小鱼的处境尚且艰难,其它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文中庄周看到小鱼有何反映?
生齐读:庄周睁大了眼睛,不说也不动,好像一段干木头,只有棘刺般的花白胡子在微微颤抖。
师:表现了庄周怎样的心情?
生:表现庄周不安,愤怒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师:鱼和庄周的命运相连——同是天涯沦落人,人连一条小鱼都拯救不了,这些都是人为的原因所致。这里又表现文章的同情下层百姓的思想。
(指名学生13,读最后一段)
师:文章的结尾段不要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呢?(指名一学生回答)
学生14:因为这样写,能够表明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呼唤。
师:“清明政治”说的好,没有腐败,民主平等的社会才叫清明政治,呼唤清明政治也就是现在说的建设和谐社会吧。
——只是希望,只是呼唤,“归来吧,归来吧,远在天涯的游子”,人家不愿意回来怎么办?
生15:写甘霖欲降寄托着作者革除弊端的希望和信念。
师:对,除了希望,作者还表露出坚定的信念,这样既是作者的良好愿望,也会激起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师:回顾一下,这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概括: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投机倒把、买空卖空、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表明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呼唤以及革除弊端的希望和信念。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回去能好好思考这样的问题:庄周真的急功近利吗?他经商能成功吗?
谢谢听课老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水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水教案08-16
节约水的教案04-09
水与健康小班教案09-09
幼儿园水的教案08-11
三月桃花水教案10-25
大班科学有趣的水教案11-22
大班科学水从哪里来教案09-25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12-13
水教案范文汇编7篇10-25
精选水教案范文汇编7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