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反比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3)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和人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知识
二、交流与分享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分享
(3)形成知识系统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b、列表c、画图d 、关系式
2、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三、总结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教学中不但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解读: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两个重要的模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关系”(既函数)。对它们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函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经验。由于这两个内容是本期才学习的,因此回顾与反思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在此基础上和同伴交流与分享。教材创设了寻找实例、列表、画图等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再次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加深对正、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变量,理解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为复习课,由于学生已是高年级,应该能够自主对知识进行整理,让其形成系统,因此我在整理与回顾时尽量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整理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和全班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注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反比例意义》教学反思12-24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教学反思09-14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8
《夜色》教学设计05-07
gkh教学设计05-05
《麻雀》教学设计03-20
鸟语教学设计05-12
《秋天》教学设计05-17
《勇气》教学设计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