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09:34: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1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53—54,练习十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比的意义

  ﹙2﹚化简比。

  2、原型:

  ﹙1﹚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2﹚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千米=米1米=()厘米1千米=()厘米。

  2、化简下面的比。

  8:1600=6cm:18m=。

  3、脑筋急转弯导入。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53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板书于课题后)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1)出示课件。

  (2)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注意:转化过程中一定要统一单位。

  4、认识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前项都是1,都是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缩小。

  放大比例尺:后项都是1,都是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放大。

  5、教学例1、

  (学生讨论,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总结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

  a、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对应写出比;

  b、接着把两项比化成相同的单位;

  c、然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整数比;

  d、比例尺是一个比,是不带单位名称。

  三、练习巩固。

  1、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副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4、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比例尺和尺子一样,是一种测量工具。

  (2)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3)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等,它的比例尺是1﹕1。

  5、选择:

  比例尺表示的是一个比,因此()计量单位。

  a、有b、没有c、不一定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53页做一做。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2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五、提质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方法:

  将平时学习与阶段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学校评价和社会家庭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孩子,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七、学生辅导措施:

  1、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的进步。

  2、教师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用耐心教育,用恒心转化。

  3、给学优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全班的学习。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9-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29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6-24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7-28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05-2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2-21

田忌赛马数学教学设计06-09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