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7 09:33: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1

  【三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三部分: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物体的质量,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质量单位,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感性化;托盘天平的使用,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应用过程,以达到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目的。

  书中安排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很大”。意图有两个:一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是帮助学生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即:人们认识自然是逐渐逼真的,真理是相对的,规律的应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

  (让学生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

  板书:4.2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观察P79的图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

  板书: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P80的图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板书: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你现在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80,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由来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2、质量的单位:千克,吨、克、毫克、斤、两等

  指导学生结合P81的图4-18阅读课文,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质量单位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阶梯。让学生能从数量级上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质量的多少,小到电子质量,大到宇宙总质量。

  3、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对于托盘天平,你现在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回答(构造、作用、工作原理、正确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结合P82的图4-19,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作用。

  板书:3、托盘天平

  1)构造及作用

  然后,出示实物,找几位同学检查,边指边让学生说出部件的名称,同时说出主要部件所起的作用,如: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和分度盘等。

  向学生介绍其工作原理。

  板书:2)原理:杠杆原理

  指导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然后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对有关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特别强调:被测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为:左盘质量+游码质量=右盘质量。

  板书:3)正确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应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即可得出被测液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测量质量的工具多种多样,指导学生结合P83的图4-22,了解磅秤、超微量天平、电子天平的有些知识(可上网查询)。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4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在巩固练习中,有部分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不够熟练,易出错,有待强化提高。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2

  质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密度的必备知识。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性质、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重点把握较好。抓住了质量的单位和托盘天平的使用这两个重点。

  2、课前学生预习较充分。学生有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3、学法指导到位。如: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横梁平衡的技巧————指针偏左向右调,指针偏右向左调,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不能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死气沉沉。

  2、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耐心。

  4、课堂练习量不足。

  今后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区分物质和物体这两个概念、区分质量和重量这两个概念。

  2、要抓住本节的`重点,质量、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

  3、要增设一些突破重、难点的练习题。

  4、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6、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比如“左物右码”的表达就是不规范,可以这样记忆,但是不能写成书面语。指出错误和改正不是一回事,在作业讲评时要注意强调。为什么要看游码左边的数字,这个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因为在进行横梁平衡调节时,是游码的左侧对着零刻度线的。

  砝码的质量是和人民币的面值相似的,为什么要这样标度,这也是要解释清楚的,这样是为了学生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是有效的。学生读数时要看清标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感量。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物理教案《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2)能力目标:

  ①会调节天平平衡;

  ②会使用游码;

  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

  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

  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

  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

  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质量”:现象归纳法、练习法;

  “质量的测量”:实验探索法、关键词归纳法。

  四、板书设计

  一、质量

  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

  (1)通用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1t=______kg

  克——1g=______kg

  毫克——1mg=___kg

  3、测量:

  (1)工具: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方法:天平平台放,游码零刻线;平衡螺母调,指针中线指;左物右码放,砝码游码和。

  ②注意事项:称量、镊子、干燥、清洁。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4

  实验组高文东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是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且用天平测质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由于质量的学习是学习密度的基础。《物体的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实验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前,我常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低,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暴露出来,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反思以后我优化了教学过程设计:

  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

  2、学生阅读课本,学习交流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总结使用技巧;

  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用这种设计进行了两个班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边玩边学,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大胆放手,总希望课堂要向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下去,不让学生尝试,害怕暴露问题,教师一讲到底。我校大力倡导自主课堂后,我在课堂中不断探究小组学习模式,通过自学、交流展示、先学后教等方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事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不够优化,形式较重。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自主学习、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展示、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模式。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体的质量是学生认识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的概念。

  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会使用天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

  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4、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

  托盘天平、橡皮泥

  教师用具

  演示托盘天平、橡皮泥、食盐两包、鸡蛋、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

  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2)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

  再让学生仔细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问题用课件展示)

  (1)测量前:A、天平应怎么放?B、游码应怎样移?C、平衡螺母怎么调?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

  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能力目标:

  ①会调节天平平衡;

  ②会使用游码;

  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

  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

  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

  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

  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质量”:现象归纳法、练习法;

  “质量的测量”:实验探索法、关键词归纳法。

  四、板书设计

  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

  (1)通用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1t=______kg

  克——1g=______kg

  毫克——1mg=___kg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01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03-12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03-1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09-12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4-05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05-08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教学设计03-29

八年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0-17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04-04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