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2-09 19:28: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地位:初中物理“电学部分”学习过程中,电路动态分析及故障问题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这类问题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而电路动态分析与电路故障往往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因此,将这类分析题整合成复习专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此类问题分析思路。同时,初中电学在中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占总分的30%左右。动态电路和病态电路的问题,在中考中也缕缕出现,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觉得这些地方的题解决起来有困难,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我想做一次尝试。在课的设计上尽量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促进上,完成这节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今后中考中遇到类似试题底气充足,能够顺利解答。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动态电路,知道电路的两种基本故障。

  2、能力目标:(1)会通过开关的动作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知道电路中相关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2)会判断两种电路故障并查找发生故障的部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动态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难点:电路故障的判断及查找。

  教具:多媒体,电学实验线路板。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结合电路图,分析讨论,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一)用两个电学实验引入复习的内容,一个是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来改变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第二个是通过开关的动作,使串联的小灯泡发光,然后再用一个开关把其中的一个小灯泡短路,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说出自己理解的动态电路和电路故障。

  (二)整个复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

  一是动态电路部分,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基本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针对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

  二是电路故障部分,先是让学生说出判断和查找故障的方法,结合电路图,老师进一步总结,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然后也是通过典型例题和针对练习加强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三)课堂检测

  通过检测,及时知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把学生的错误思想纠正过来,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连接串、并联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点意识,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会测电阻和电功率。

  2、中考试题中动态电路分析以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说理分析等题型出现。

  五、本复习专题的内容

  内容:动态电路分析包括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电路,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等章节。主要体现在电路的连接和识别,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范,以及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等主要电学基础知识。

  六、复习方法与手段

  复习方法:采用知识构建梳理、典型例题解析、课堂讨论练习等复习方法。

  复习手段:采用课件、学案(练习题)等手段。

  学法指导:解题思考复习法,学会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方法。

  实验联想复习法,学会通过动态电路的分析联想相关的电学实验和知识。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通过创设“买电器”的情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能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口算。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遵循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寻找解决方法,再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定标。

  1、展示家电商场情境图,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要搬新家了,准备买几样家电,想不想知道老师都买了什么呀?(出示电冰箱和电视机)猜一猜电冰箱和电视机分别是多少钱?(学生自由猜)

  像700、 1000这样的数叫整百数、整千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能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提出问题,自学互动。

  1、教学例1

  同学们,老师想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你们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自由说出,教师适时板出问题1) 出示问题1: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多少元? 你们真能干,我们先来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吧: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多少元?怎样列式? 生:1000+20xx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算“1000+20xx”呢?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算法

  生1:从2+1=3想出20xx+1000=3000 生2:一个千加2个千是三个千,三个千就是3000。 可多让几个同学说算理进行强化。

  小组内互相说算法。

  出示问题2:“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小组交流算法并汇报。 本环节,在学习新知识时注重了问题由学生提出,这样做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学例2

  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现在我又改变主意了,想买电话和风扇。再帮老师算一算,如果想买这两样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怎样列式?(出示图片) 生:80+50

  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算“80+50”呢?

  (1) 小组同学讨论算法。

  (2) 汇报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理。

  (3) 独立完成“130-50=”,然后找生说算理。

  (4) 尝试独立完成书上81页例10下面的两道题(900+600=,1500-600=)。

  学生探究出的口算方法,迁移、类推到了整百数的加减法,这样做关注了知识的生长点,即体现了教师的教,又体现了学生的学。

  (三)、测评训练,学以致用。

  1、完成课本81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800+400 3000+6000 1200-500 9000-5000

  (学生独立完成,找生前来板演,并让学生讲算理。)

  2、完成判断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出几道算式,请同学们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用手势打“√”,如果错误,用手势打“×”,然后订正。

  200+400=600 3000+6000=900 4000+5000=9000

  9000-7000=200 600-200=400 600-400=100

  3、邮递员送信。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该题,先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在组里一起计算,最后让组长前来送信。

  4、完成课本82页第二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认真观察图片,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5、口算竞赛。

  (1) 自己独立完成。

  (2) 开火车对答案,可随机抽题让孩子们说算理。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五)、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力争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

  板书: 1000+20xx=3000(元) 想: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1+2=3 1000+20xx=3000 80+50 =130(元) 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元) 想: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一、第二题

说课稿 篇3

  一、目标确定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因此,针对本班幼儿科学教育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二、教材分析 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奥秘——到户外寻找影子,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活动中,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跳起舞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

  重点:如何让影子动起来。

  难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三、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我做了物质方面的准备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知识方面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方面准备:1、白纸、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风车、风扇等。

  3、教师范例一份,应集灯一个。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五、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涉及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我设计玩影子的游戏,并教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更手影。(用应集灯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灯光中间,射到墙上的'各种形态的影子,让幼儿自由操作感受到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向幼儿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

  (二、)了解影子是怎样的

  为由而提供手电筒和一些立体物体,请幼儿用手电筒往物体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关掉手电,观察还有没有影子,并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产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并小结初,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产生了影子,让幼儿发现光照方向与投影的关系。

  (三、)跳舞的影子

  1、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小鸟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小鸟、固体胶,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上小鸟跳舞。

  3、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幼儿讨论:为什么小鸟会飞起来?

  小结:要让小鸟跳舞,翅膀之间必须有距离,同翅膀的角度折的正反合适有关。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人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哪些部分便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也发生了变化,这样他们就跳起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的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课题。这一环节调动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个性,是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影子带来的有趣现象。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是幼儿感知,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从中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锥侧面展开图这一节是第24章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节,是学生对圆锥图形已有的基本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概念和性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轴面图的认识,圆锥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几何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平面图形知识可以解决立体图形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锥及其特征,掌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并能利用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同时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圆锥的基本性质和轴截面解决有关圆锥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培养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圆锥的轴截面及其在计算圆锥表面积中的应用,能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是教学重点;考虑到初中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极限性,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为本节课的难点。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捉住变与不变,引导学生得到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发现法和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初中阶段立体图形的学习是转化为平面图形,知识的获取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教与学通过三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难点,揭示重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围绕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即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又克服了教学中只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逐步培养学生“会学”的本领。

  三、导教过程分析

  1、导入课题

  (1)复习圆的面积及周长,扇形的面积,弧长的计算公式

  ( 通过回顾这些公式为推导圆锥侧面积公式作储备)

  (2)复习提问圆柱的特征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利用迁移规律,从学习圆柱的思路和方法中得到启示,有助于本课题的学习。)

  2 、创设问题情景

  活动一 是将平面图形旋转成立体图形猜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了解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及其特征。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学习。)

  活动二 是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实验;

  (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观察,让学生较直观地认识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径。理解圆锥侧面积的计算转化为扇形面积的计算。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三 是对圆锥轴截面的认识;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加深对圆锥的整体认识,理解圆锥的轴截面是两母线为腰,底面圆的直径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突破重点。)

  3、启发引导 发现结论

  n 问题:1、 圆锥是怎样形成的?及有关概念?

  2、 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平面图形?它与底面有什么关系?

  3、 圆锥轴截面的认识教学:

  ①圆锥的轴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

  ②轴截面的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联系?

  ③已知轴截面的哪些元素就可求圆锥的表面积?

  4 、 怎样计算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

  (让学生观察、探究,合作讨论、归纳,老师引导,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扇形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计算。 利用导问作为向理性探索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4 、 引导学生 理论验证

  .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把圆锥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与圆锥顶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母线

  .连结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1.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

  母线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l=h+r

  2.把圆锥模型沿着母线剪开,

  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总结 : 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c×母线长l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5、运用公式 解决问题

  例1生活中的圆锥侧面积计算

  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成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如果想在某个牧区搭建15个底面积为33m2,高为10m(其中圆锥形顶子的高度为2m)的蒙古包.那么至少需要用多少m2的帆布?(结果精确到0.1m2).

  例2、已知:在RtΔABC, 求以斜边AB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全面积。

  分析:以AB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由公共底面的两个圆锥所组成的几何体,因此求全面积就是求两个圆锥的侧面积。

  例3.童心玩具厂欲生产一种圣诞老人的帽子,其圆锥形帽身的母线长为15cm,底面半径为5cm,生产这种帽身10000个,你能帮玩具厂算一算至少需多少平方米的材料吗(不计接缝用料和余料,π取3.14 )?

  6、知识运用 (一)

  1.填空、根据下列条件求圆锥侧面积展开图的圆心角(r、h、a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

  (1)a = 2,r = 1 则 =________

  (2) h=3, r=4 则 =__________

  2、若圆锥的底面半径r =4cm,高线h =3cm,则它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是 —— 度。

  3、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那么这个展开图的圆心角是___度;

  圆锥底半径 r与母线a的比r :a = ___ .

  拓展应用( 二)

  1 把一个用来盛爆米花的圆锥形纸杯沿母线剪开,可得一个半径为24cm,圆心角为118°的扇形.求该纸杯的底面半径和高度(结果精确到0.1cm).

  2、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6,一只蚂蚁要从底面圆周上一点B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一圈再回到点B,问它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

  手工制作、已知一种圆锥模型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线长为3cm。你能做出这个圆锥模型吗?

  7 、归纳小结 整体把握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母线为半径,以底面圆的周长为弧长的扇形

  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c×母线长l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圆锥的底面半径r、高线h、

  母线长l 三者之间的关系:

  L=h+r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

  8、作业设计分析

  1、 习题24.4. 复习巩固

  综合运用

  拓广探索

  2 、课外手工制作 高为8厘米,底面半径为6厘米的圆锥

  四、板书设计分析

  课题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n 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c×母线长l

  n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圆锥的底面半径r、高线h、

  母线长l 三者之间的关系:

  L=h+r

  例题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罗马速写》是鄂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文化”这个话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人类文化的悠久灿烂,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文中优美词句,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用丰富多采的人类文化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

  拥有2500年历史的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罗马速写》这篇课文通过对遗址、雕塑、喷泉的描写,表现出罗马特有的异域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分别加以介绍,结构清晰,词句丰富,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探索空间。

  针对单元要求、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要求确定为: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方法理解词句意思,积累文中好词佳句;3、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教学生初步了解罗马城的特点是重点。难点是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养成了预习习惯,能借助拼音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初步理解。文中展示的异域风情是学生没有见过的,他们感觉新奇,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能通过朗读,了解罗马的特点。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难以在头脑中想象再现罗马城的面貌,体会其中的内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理解,反复朗读体会,并利用文字,音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感受。

  三、教法设想

  1、开发课程资源

  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要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在教学前,学生用各种方法收集有关罗马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包含了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罗马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中,学生交流有关雕塑、喷泉的资料,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其中的内涵。课后,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写出介绍罗马的解说词,训练学生积累动用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2、体现阅读教学特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年级教学之中。我在教学中注意了朗读的层次和方法:初读感知,再读理解,品读感悟。这篇课文中语句丰富而精炼,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在质疑这一环节中,学生主动探究,提出了不少问题,必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第4,5自然段的时候,我没有一段一段的带领学生学习,而时是让他们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相互交流。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可以自己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分享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旅游”这一话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抓住“特别”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并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二)读中体会,了解罗马的特点

  直奔重点,了解罗马的特点。

  遗址部分,通过自由读课文,勾划重点词句加以理解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罗马的遗址多和斗兽场的古老、壮观,在罗马有着重要地位。通过教师范读,看课件演示,丰富学生感受,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历史内涵。

  雕塑、喷泉部分,采取学生自学,交流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权,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读感受,说感受,补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罗马的雕塑又多又美,还蕴藏着许多故事、传说,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文化,艺术内涵。

  (三)总结升华

  学习结束,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收获。教师小结,使他们豁然开朗,体会到遗址、雕塑、喷泉中所表现罗马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正是其丰富的内涵。文中展示的浓浓的异国风情也激发学生在课后利用各种渠道去了解更多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四)拓展活动

  当“小导游”带领自己的父母去罗马浏览,鼓励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五、板书设计

  遗址 不仅装点罗马

  12、罗马速写雕塑 多

  喷泉 而且丰富内涵

说课稿 篇6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说课目录

  教学流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激发兴趣为前提,提高身体、心理素质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掌握运动专长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中的第七章第五节。本教材是由本院体育教研室老师共同编写。由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次印刷出版。里面的内容都是根据我院实际体育设施结合我院学生运动特点总结出来的。对于我们学院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高的实用性。

  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复习、改进正手发高远球技术,进一步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击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是学习其他击球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保障,该技术作为是否会打羽毛球的分水岭。

  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顶肘、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难点:鞭打击球,步伐移动到位

  教学背景分析

  技校学生有着好动、求知欲望强烈,动作敏捷,敢于拼搏的特点。

  对于羽毛球运动,大部分学生都非常热爱这项体育运动,但是多数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羽毛球运动,脚下步伐的移动比较慢,击球瞬间的爆发力、对球的控制能力及击球时上、下肢的协调配合都比较差。

  (三)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一班共约60人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动作概念和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

  复习、改进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使90%的学生能够掌握发球的用力顺序;进一步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使80%的学生基本完成正手击高远球技术,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使学生初步了解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对个别技术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主要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带问题进行练习,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方法

  个别辅导法

  分层练习法

  统一练习法

  设置疑问法

  讲解示范法

  教学方法

  通过身边的同学起到相互观摩与提醒的作用

  根据学生技术水平划分不同练习内容

  原地掷羽毛球

  击悬挂的羽毛球

  击自己抛起的羽毛球

  设计意图:体验-归纳。体会鞭打发力。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体会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设计意图:练习-纠正。体会动作,掌握击球时机。

  学法指导

  如何学好高远球基本动作

  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

  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一、课堂常规

  二、安全教育

  三、队列练习

  一、徒手操

  二、专项准备活动 1、正、反手颠球2、挥拍模仿正手发高远球

  3、挥拍模仿正手击高远球

  4、结合后场后退步伐的正手击球挥拍模仿

  5、垫球游戏

  一、复习正手发高远球

  二、示范讲解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三、学习高远球基本技术

  四、教师集中纠正错误

  五、分层教学

  六、个别指导

  一、放松操

  二、本课小结

  三、布置作业

  四、收放器材

  开始部分(5分钟)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二、安全教育

  三、队列练习

  设计意图:队列练习是学生行为习惯和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准备部分(25分钟)

  一、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思想汇报专题扩胸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运动

  5、弓步压腿

  6、手腕踝关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身体各部位充分活动开,准备进入运动状态,避免受伤。

  1、正、反手颠球

  2、挥拍模仿正手发高远球

  3、挥拍模仿正手击高远球

  4、结合后场后退步伐的正手击球挥拍模仿

  5、游戏:“垫球接力”

  设计意图:复习挥拍模仿与步伐移动,为本课主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专项准备活动

  准备部分(25分钟)

  游戏:“垫球接力”

  设计意图:

  1、结合羽毛球步伐的专项练习,提高步伐的灵活性;

  2、6人一组,培养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一、每人一球,复习正手发高远球技术

  基本部分(55分钟)

  要求:击球瞬间鞭打发力,身体协调用力,每人10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击球瞬间鞭打发力。

  二、教师示范讲解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要求:认真看示范、专心听技术讲解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是学生兴趣的动力,讲解是学生领会动作的根源。可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技术。

  学习高远球技术

  三、学习高远球技术

  原地掷羽毛球练习

  击悬挂的羽毛球练习

  击打自抛的羽毛球练习

  1人发球,1人击高远球练习

  2人对击高远球练习

  (1)原地投掷羽毛球练习(体会鞭打发力)

  三、学习高远球技术

  三、学习高远球技术

  (2)击悬空羽毛球练习(体会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三、学习高远球技术

  (3)击打自抛羽毛球练习(体会动作,掌握击球时机。)

  要求:身体蹬转,侧身对球,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2人一组,每人20~30次。

  设计意图:通过身体蹬转、侧身对球、判断落点,击球瞬间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4)2人一组,1人发球,1人正手击高远球

  三、学习高远球技术

  要求:步伐移动到位,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2人一组,练习10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判断落点,步伐移动到位,击球点在头顶右前上方。

  (5)2人一组,连续正手击高远球

  三、学习高远球技术

  四、教师集中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解,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

  1、击球时屈肘、手臂伸不直。

  2、步伐移动不到位,击球点判断不准。

  纠正方法

  击悬挂的羽毛球

  步伐移动练习

  五、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人个掌握技术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组合技术结合实战,让学生知道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实战用途。

  (1)无球练习,体会挥拍动作。(基础差)

  (2)1人发球、1人击球。(基础比较差)

  (3)2人一组,正手高远球击直线或斜线。(基础较好)

  (4)4人一组,正手高远球击四方球。(基础好)

  (5)个别指导:教师巡回观察练习情况,对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击球不远,不会发力,动作没有领会

  经常漏拍或击球点不到位

  出球的方向掌握不 好

  能自如控制好出球方向

  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操:9×8拍的挥拍放松操

  2、本课小结

  3、布置作业:利用互联网搜集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视频

  4、收放器材。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特色:

  1、专项准备活动: 专项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紧密结合本节课的主教材。

  2、游戏设计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游戏的设计中:首先,结合羽毛球步伐的专项练习,提高步伐的灵活性;第二,将全班分成六组进行游戏,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3、自制教具运用:利用自制教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材的重点教学。

  4、学法指导 :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在的设计上,提供给学生4个学法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去选择,只有主动去选择,才能带来主动的学习,只有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成功的教育。

  二、不足之处:

  1、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分层教学应更加细化

  2、教学过程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九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

  2、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生

  一年级上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二)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三)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四) 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三)解疑读文感悟,(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乌”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首先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考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准备字谜,如:乌鸦的”乌”和”鸟”字的区别,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乌”和“鸟”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乌少一点,鸟多一点。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写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写字是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写“么、什、升、只“四个字,要先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想怎么记?再引导观察要把字写得漂亮哪些笔画很关键?特别指出“升”字横要长,撇要平,,“只”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读文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出示课件:乌鸦找水的'动画)先可让学生欣赏,再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接着出示课件:喝不到水)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课件出示:怎么办?)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4、孩子们帮乌鸦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的动画。孩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为乌鸦感到高兴,相机出示字幕,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乌鸦的聪明,为它高兴。

  (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会想办法,引导孩子也来想想另外的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再和同学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即回应的学生开始为乌鸦想的办法,同是地让孩子主动去探究,去思考什么样的办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须要善于观察,思考。

  七、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孩子感受到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

  乌鸦喝水

  到处找水 喝不着水

  (着急)

  喝到水

  八、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和要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观察,课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

【说课稿】相关文章:

你追我赶的说课稿06-09

病毒说课稿07-17

《Project》说课稿07-17

月夜说课稿07-18

春的说课稿07-18

养花说课稿07-19

《咏雪》说课稿07-22

月亮说课稿06-10

《欢庆》说课稿06-10

咏柳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