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2-01-11 09:15: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合集七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第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说教材:

  《比例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教学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的应用。但另一方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出比例式来求解。因此,教材把比例尺安排在比例教学之后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本节知识为第一个例题。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课前准备了: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第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应用比例尺相关计算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第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大块。

  第一大块:导入激趣

  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出示一把装在套中的尺子。问学生这可能是比例尺吗?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此时,教师诡秘的笑笑,说,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着借助成语:以_____当_____。让学生填空,学生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填写,这样和后面的比例尺不谋而合,为后面学习做好准备,为学生在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第二大块:感受比例尺

  在这一大块我安排了画画比比、再画再比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画画比比

  此处我设计情境:全市体育教学能手评选要在我们龙山小学举行。要求把我们龙山小学的操场平面图绘制出来。我们学校操场长100米,宽80米。我们该怎么办?这里,我是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逼着学生去思考该怎么画?怎么画操场才能不变形?

  这里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最后让学生把操场平面图画在练习本上。

  照样子画操场是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新授内容的开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

  教师挑选两幅作品,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

  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1、谁画的更像一点?

  2、分析画的不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这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会导致比例失调从而不像。

  理解了上面的问题,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算一算这两幅图的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然后,学生独立计算,展示计算过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在设计圈套,引着学生往里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仍会笑眯眯的接受着、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接着,教师进行点拨:从上面的计算结果来看画的不像的图是因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所以比例失调,看上去画的不像。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的“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再画再比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画的更像?引导学生说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就可以画得更像。然后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请你帮帮老师算一算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

  通过学生计算,引导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操场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随机板书课题:比例尺

  从画操场———————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的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的更像”————————解决问题。教师都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第三大块: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这里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辨一辨”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说一说

  首先告诉学生课件展示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这里多指学生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刚才的两幅图的长和宽的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的操场就会失真。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然后进行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第二个层次:算一算

  课件出示我校附近的平面图,菜市场距离我校的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是多少?做题时要注意什么?从这个比例尺上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第三个层次:辨一辨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地图中的比例尺,全班交流,引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充分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并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第四大块:实际应用

  我设计了基本运用和拓展延伸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应用,我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求比例尺的问题。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拓展延伸,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通过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五大块:总结全课:

  老师拿出一开始的拿的尺子,问学生这是比例尺吗?学生哈哈大笑。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也概括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在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是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上是一次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原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知识和规律却是学习方程、代数以及函数的主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字母表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体会字母所表示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实验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讨论、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积极诱导学生思考,我适时运用电教媒体演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状态中,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第二环节: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前呼后应,总结收获

  第五环节:了解历史,拓展提高

  (一)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1、屏幕演示: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CCTV、车牌号、P……)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中的实例引入,给学生一种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印象,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易懂,也为下面的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埋下伏笔。

  2、由儿歌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数青蛙》的儿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这样数能数完吗?

  (2)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所以我们可以说“n只青蛙n张嘴。”这样唱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3)像这样从一只青蛙、二只青蛙到很多青蛙,我们可以用字母n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我从儿歌入手,让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同时也降低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难度。

  (二)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1、猜年龄游戏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年龄。选用一个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下列的学习。

  (2)提问:老师比你大16岁,老师多大了____.

  (3)让学生推算在当你一岁的时候,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2岁,3岁,……。

  (4)当你的'年龄为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

  (5)拓展:当老师b岁的时候,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的岁数。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以简单的加减法为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摆三角形,发现规律。

  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3)电脑演示:

  三角形个数123……a小棒根数1×32×33×3……a×3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1)出示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2)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3)用给定的字母试着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4)视频介绍数字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规则

  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①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写为“点”或者省略不写;

  ②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强调表示的规范性,让学生既能从实验中得到数学规律,又要掌握数学表示的严密性。

  (5)练习:(A组)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4×b=a×c=1×m=x×x=y×2=

  (B组)填空:

  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N只手有__个手指。

  我们每76年才能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园s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是在公元___年。

  (C组)判断下列各式的简便写法是否正确:

  (1)a×7=7a()(2)1×t=t()

  (3)12+x=12x()(4)x×x=2x()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与格式,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填一填:

  (1)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n天共看了()页。

  (2)一条裤子a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12元,一条上衣元。

  (3)水果店运来25箱苹果,卖出去x箱,还剩下箱。

  (4)一辆公汽原有35人,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人。

  2、看图回答问题

  (1)小华家道学校的路程是()。

  (2)小军家都小丽家的路程是()。

  (3)小华家到小丽家的路程是()。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证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过程

  一、激趣:生活导入(西瓜、奥运五环)引出圆是平面图形。用圆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观

  例举生活中的圆

  二、初步感知:

  1、设疑引起思维冲突:直尺画圆(圆的特征)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通过看古人画圆、多媒体画圆、尝试画圆,师板演,二次画圆,总结圆规画圆(画圆步骤:定点、定长、旋转圆规)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三、认识半径老师想把刚才画圆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应该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

  用手指,可一画几条,无数。区分圆上、圆内、圆外。

  四、认识直径让学生上来用直尺摆,还可以怎么摆,无数条,关键是什么。

  五、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一条半径,再画一条、再画一条,通过量一量,得出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相等。再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径、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得出:D=2RR=D/2

  为什么有些圆大有些圆小,是不是你们的圆规质量有问题?

  定长决定大小,定点决定位置

  六、巩固:找一找,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七、拓展:生活中的圆的作用,车轮,把对圆的认识延伸到点的轨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这一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意在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加以验证。学生积极思考、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

  展走向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教学反思:

  我能按新课标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每个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导语清晰、连贯能吸引学生。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认识的扩展,是对曲线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课的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加强操作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简要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车轴放在轮的中央,让学生带着生活中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实物,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圆的概念。整堂课始终处于现实背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原有认识,构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对圆的各部分认识中,还是对圆的特征的探索,教师都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去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特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工具作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写有这么一句话:从书本看到的,你能记住10%;亲耳听到的,你能记住20%;而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你能记住80%。为了让学生能从教学实践中主动获取新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

  一、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把握课程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对教材的创新处理,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盒饭配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还有就是:服装搭配、朋友握手、动物园参观路线、猜老师电话号码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五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关注个体差异。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于是我用谈话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揭示课题:

  师:国庆长假小朋友们过得快乐吗?你们一定品尝了许多美食,请小朋友们说说看。排骨、鱼这些都是什么菜?土豆、冬瓜又是什么菜?这么多的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呢?对了!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学校餐厅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 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师:学校餐厅开餐了,今天(星期一)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今日菜谱:(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1) 师:星期一的菜谱是怎样的?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

  (点击课件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师:那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课件边问)

  2)学生尝试解决

  3)反馈交流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谱

  (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师:一份盒饭只能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如有困难的同学请你举手,或来老师身边和老师一起合作。如能帮助学校餐厅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学校餐厅的服务员。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 (生:有2种)

  ⑴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⑵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选出最好的一份记录向全班同学汇报。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异同? 然后老师小结:

  第一种:有两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第二种:有两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要求每位同学发言后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对我的发言有什么意见?)

  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a、搭配的有序性。 通过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份记录好?”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或通过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两份记录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b、搭配的两种不同的方法: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如果学生只说出一种搭配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样配?” 最后老师评价: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学校餐厅服务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汇报,可能会出现找不全、重复的情况,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每一种搭配都找出来。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进行搭配后,通过四人的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后,让学生根据刚才得出的答案寻求搭配中的规律,将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师: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a、口述配菜方法b、用乘法和加法:“你是怎样想的?”2X3是用荤菜来配素菜。3X2是用素菜来配荤菜。3+3用一个用荤菜来配素菜,再用另一个荤菜来配素菜。

  师:你们同意xxx同学的配菜方法吗?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xxx同学已被聘请为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请xxx同学领取聘书。

  (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与朋友握手、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课末谈本次学习的感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同时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活动一:服装搭配。

  1、XX同学当了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他的妈妈可高兴啦!并带他去买新衣服,你看(课件出示图片)衣柜里放着二件上衣和2件下装,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配一配,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四人小组交流方案。然后指名回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进行巩固,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搭配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活动二:朋友握手

  刚才XX同学穿上漂亮衣服到了公园,碰到朋友们,三个人见面他们很友好的每二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

  师:四人小组中分别扮演自己的角色,实际握一握手,看看一共要握几次。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出示课件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动物园参观路线。

  师: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本周末将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出示课件: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说一说: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反馈交流:共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你听明白了吗?每条路既没有路名,又没有其它标志, 同学们很难把路线表述清楚,你有好办法吗?

  生:标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数字来代替。(课件出示标出)

  数一数: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学生数后在小组交流,教师板书:

  A→CA→DA→E B→CB→DB→E

  (使学生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4、全课总结 体验成功

  ⑴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2、你认为我们班上哪位同 学表现得最出色?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⑵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冲出传统教育的束缚,让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里自由的放飞,自由的发展.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52至5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三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说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四、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首先出示旧知,以回忆只是为目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出示大家熟悉的动画片人物。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

  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

  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

  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7

  一、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1、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通过解决笑笑家平面图的相关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习2、3、4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动手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的发展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我创设了脑筋急转弯和中国地图的图片情景,当学生听到那个急转弯的话题和中国地图时,顿时产生了疑问:南京市到上海的距离有1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地图描述的地域有没有变形?是用什么方法把这样大的地方画在尺寸见方的纸张上的?使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2、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从比例尺的意义到比例尺的模型的建立及比例尺的'应用,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让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共同参与统计的全过程,试图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其尽可能的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发展。本节在比例尺的意义的探究过程,在尝试应用过程,在开拓应用过程,在创设情境时,都尽可能的注意到开放的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数学说课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说课稿11-30

《对称》小学数学说课稿06-15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3篇03-31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2-27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12-04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12-07

数学说课稿小学集锦10篇02-25

【推荐】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05-26

【精华】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05-02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3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