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16 09:09: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这则故事里,它传递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思想”。这则美丽的故事,主要讲述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了以后,玫瑰花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感到惋惜,在听了黄莺和微风对他们说玫瑰花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以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这是全文的结尾,而恰恰是这句话,最能引起学生进行思考与感悟。

  这篇童话的从表层上来看,文章紧扣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快乐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又体现了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后面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背背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一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童话故事,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所以在学习这篇童话时,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难度不大,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还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悟文章内容的深刻含义。

  根据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这篇童话时,我将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玫”等8个生字,会写“弟”等12个字。

  2、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美化环境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领悟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

  二、 说教法,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结合《小鹿玫瑰花》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将采取自主识字,趣味练习等形式进得识记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读法以及创设充满自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如大声朗读、默读、

  与同桌分角色读、选读、小组相互评读等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我将采取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 出示课件:小鹿图、玫瑰花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形象地把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 老师激起导入:一只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3、 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课件出示全文内容,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同学举手认读,老师正音。

  4、 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5、 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由于二年级的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适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

  (三)趣味练习。

  (安排趣味练习,主要是为了要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同时也想调节一下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理解课文

  1、 数自然段,并说说自己最爱读哪些段。

  2、 理解重点词语:常常渐渐 惋惜 白栽

  3、 读通课文,再次进行整体感知。(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叙述情节的顺序与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句和表达心情的词句,都可作为引读的词句。如:“春天到了”,“过了些日子”,“小鹿高兴地笑了”等。)

  4、 自读课文。(自选读的方式,要求读出感情。)

  5、 结合课文内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 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常常”一词说明了小鹿对自己种的玫瑰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2) 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儿,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小鹿为什么数,从小鹿数花骨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句子中“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体现出了小鹿什么样的心情?)

  (4)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么?读这句话时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对“惋惜”一词的理解是什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歌。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体现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首诗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向银河提出的富有想象力的问题,第二部分只有一句话:“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这为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本文富于无限的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启发诱导法启发诱导学生从问话中,体会无限的童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比较扎实的训练。

  2.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这篇课文要弄懂重点、难点,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体会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三、说学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l.读悟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多读课文,从读中理解内容,从读中体会出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晴朗的夜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由1000亿颗以上的像太阳一样靠自身发光发热的恒星和无数星云、星团构成的一条淡白色的光带,就是银河。这条光带就像一条流淌在天空中发光的河,所以被称为银河或天河。(出示课件)

  湛蓝的夜空,闪闪的星河是那么地神秘而令人神往。这节课我们就来问银河。

  二、新授课:

  (一)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现在就请你借助书下的拼音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再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摘取智慧之星。老师随机点击星星,出现生字请你认读,并加以分析,答对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

  3、请同学们带着所摘取的星星一起去问银河。]

  (二)学习课文

  1、文章中问了银河那些问题?

  随机学习量词“阵”,完成量词填空的习题。

  2、指导朗读:问问题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自己试着练一练。

  3、文章中还问了哪些问题?文章中的小动物可爱吗?为什么?

  随机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些小动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动作、特征,这种方法就叫“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出示练习题)

  4、作者的语言这么美,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

  5、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如果积累下来多好呀,谁来试着把你喜欢的的句子背一背。

  (三)拓展延伸

  文章中把银河当作了一个可以交流对话的伙伴,当作了一条就在身边流淌的小河,随时准备扑进河水中去嬉戏玩耍,还有那么多的问题要与银河去分享,你能模仿文章中的句子也来向银河提出问题吗?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思路:

  《分香蕉》一课是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在此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为后续的有余数除法打下基础,重点是理解除法等分性的意义,淡化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区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经了解,学生通过之前的三个课时已经对平均分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从熟悉的分香蕉入手学生比较好理解。

  1、创设情境,为小猴分香蕉,勾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分的时候有分给2只猴子的、3只猴子的、……其中穿插除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以及读法的熟练。

  3、专项训练,提高技能。

  书本第38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注重学生意义的阐释,以及图、文字、算式三者的结合。

  4、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数学只有联系实践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魅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 (教科书第38页)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学生分)

  交流反馈。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12除以2等于6。)(师板书:12÷2=6(根))

  理解12,2,6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4、读算式。

  5、自学书本除式各部分名称。

  6、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1、 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练地列除法算式,读除法算式,熟悉各部分的名称。)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与本单元所选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相比,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亲情吟歌”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这样的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应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鼓励欣赏法、启发式以及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朗读感悟法中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语言美;鼓励欣赏法能鼓励学生展示才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中,我将引导他们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幻)(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四)小结(五)作业

  下面,我将把这五个环节做逐一说明。首先说第一个环节,我准备用这样的话语进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通过讲传说的方式进行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体介绍作者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本课字词及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合作学习,大胆展示,思维更活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3、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决定表情原因

  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贫穷,没有能力抚养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无精打采 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对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岁女儿,

  换回二儿子不好意思,失魂落魄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岁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女儿太小,父母冷酷无情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忧虑。在这里要提醒学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我又设置了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幻):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听、说、读、问、评去实现,试图帮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挖掘课文深层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先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可从本课主题谈,也可从写作方法上去谈。

  师:在父母的心头,儿女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五)布置作业

  1、知识积累

  练习册第78页基础巩固

  2、仿写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达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编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感谢。

  这样的作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又是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的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这也是21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板书

  接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我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设计,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看起来简洁美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设计反思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二、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及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3、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原著片段,感受原著的经典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号召学生读整本书。

  三、说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接着学以致用。

  2、让学生透过本文更加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鼓励学生再去品读《西游记》,更全面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

  四、说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这堂课上我主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互助的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2、小组合作,交流互动

  3、对比阅读,品味经典

  4、拓展延伸,阅读名著

  鼓励学生再去品读《西游记》,更全面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了解我国这一文化瑰宝。

  六、说板书

  板书简明扼要写出两大主要人物孙悟空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6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对教材的理解

  《妈妈的帐单》是小学三年级五单元最后的一篇阅读课文,文本叙述了小彼得认为自己成了小商人,应该向妈妈索取60芬尼的报酬,妈妈知道后不动声色的给了小彼得60芬尼,同时开出了一份帐单,帐单中小彼得欠妈妈款项是巨大的,而妈妈的索取是0芬尼。小彼得看了帐单后羞愧万分,把索取的报酬还给了妈妈。表达母爱的伟大,孩子在母爱的感召下转变成长。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的总体目标和单元要求,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三个: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妈妈帐单的内容表现母爱的伟大、母爱不要回报。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母亲》,听了这首歌有没有让你想起一首古诗?指名学生背《游子吟》

  2、揭示课题《妈妈的账单》说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4、质疑

  归纳、出示课件:同学们的疑问归纳起来就是:妈妈的账单是写给谁的?写着什么?为什么写这份账单?

  (二)初读课文

  1、初读

  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开始吧!

  2、检查反馈

  老师从课文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谁能准确而又响亮地读一读。

  (三)体会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请同学们再带着三个问题默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习两份账单

  1、学生回答妈妈账单内容时随机出示妈妈的帐单。

  妈妈为什么写了“0芬尼”,妈妈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交流。

  出示小彼得的账单

  师:我把这两个帐单放在一起,同学们读一读两份账单。

  2、落实“款项”:

  3、请同学们再默读两份账单,边读边比较这两分帐单不同在哪?

  4、交流

  5、补列母亲的帐单

  6.母亲永远是那样慈爱,如果公正点,请你为母亲的付出算笔账应该是多少芬尼?

  你还能用类似的词吗? 板书:无价

  你认为彼得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无私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份什么帐单?通过这份帐单,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爱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小彼得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他通过这份账单也感受到了母亲无价、无私的爱,因此“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想起了 ,想起了 ……

  (放背景音乐《母亲》)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想到这些,彼得真是羞愧万分,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出示插图。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7、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

  (五)小结

  五、反思:

  1、《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一课时内如何把它吃透很难,所以我把读放在了课外的预习中,课堂上并没有发大时间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我只是紧紧抓住两份账单,让学生反复诵读两份账单,在诵读中比较两份账单,在比较中让学生感悟那是一份无私而又无价的账单,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在比较中感受到那是一份爱的账单,在比较中感悟到那是一份无声的账单,妈妈用一份账单无声地告诉小彼得爱的真谛。

  2、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力求与本人的课题紧密结合,所以在两个地方安排了小练笔:一是抓住“读着读着”这个词,读着读着说明小彼得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眼前一定浮现了很多妈妈照顾自己的情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这一个个情境写下来。这一设计不仅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二是安排在授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感悟的基础之上,再出示课文的插图,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小彼得的羞愧万分,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此时的小彼得和妈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让学生的情感就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但由于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后来时间来不及,这个小练笔就没有执行。

  3、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对自己不满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阅读的环节上不到位,特别是小彼得羞愧万分的部分;教学方式单一,大都是以师生对话、问问题进行;另外时间的安排不够妥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教学程序设计

  1、 新课引入

  创设学习情境:怎样区分表面相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或把铁块和铝块用纸包住。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2、新课教学

  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下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实验过程要把数据计下来,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密度。由此得出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kg/m3和g/cm3,由水的密度进行单位换算。接着解释水的密度含义: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重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一桶水的密度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一根蜡烛和半根蜡烛的密度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 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水的密度及含义,三,通过选择题的设计,让学生能选择出哪种物质的密度没有发生变化。

  4. 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除了基本概念换算题目以外,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写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密度ρ=m/V。

  水的密度是1×103 kg/m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

说课稿 篇8

  本课的题目是《学会合理消费》。下面我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个框题。本框题是在前两个框题介绍了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基础上,将变化引入到消费领域。本框题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承接,旨在引导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学会理财,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合理消费的具体做法和相关理财知识。

  (二)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增强学会理财、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精神消费的意识并能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消费意识。

  教学难点是如何做到合理消费。

  四、说教法

  为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本着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客观形象的演示。

  2.分组合作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体现思品课人文性。

  3.分析法:通过分析新闻热点,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体现思品课的时政性。

  4.讨论法: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思品课的实践性。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小调查(预计5分钟)

  提出两个消费领域经常出现的时髦词,请同学解释其意。

  词1.撞衫

  由此引出问题:你喜欢跟别人撞衫吗?你和别人撞过衫吗?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实例,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消费变化之一: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越来越高。

  词2.花钱买出汗

  由汗蒸、健身房、健身器材等发言提炼出:满足健康需求的消费。

  由此引出问题: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支出?

  设计意图:从社会上的消费热点,总结出消费变化之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高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环节学会理财(预计5分钟)

  过渡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越来越更新的消费观念,人们发现,手里的钱是越来越不够花了,怎么办?那就必须掌握一项生活的必备技能──学会理财。

  理财,大致说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管理好你的收入,通过管理让你的钱生出更多的钱,即收入。

  这里设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钱生钱的方法吗?

  理财的另一个方面是管理好你的支出,也就是合理消费。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消费的话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采用的电视上、报纸上的热点信息作为我的教学资源,目的是体现思品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的指导思想,凸显思品课的时政性,将大社会引入小课堂,让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我选取了四个板块。

  第三个环节:热点资讯(预计25分钟)

  第一个是财经版。

  我选取了一段视频:记者实拍于女士购物的经过,由最初想买3样到最后买了13样。这里设置讨论题:超市为何有如此魔力,我们怎么控制好自己的冲动消费?由此引出消费建议:在消费前,做好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不是正面告诉学生要理性消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商家抓住顾客盲目、从众等消费心理增加销售额的角度,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消费者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这对于学生会更有说服力、震撼力。学生在反思中,找到自己在消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学会理性消费。

  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抛出讨论题:怎么避免冲动消费?

  这部分将开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会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金点子闪现,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一次升华。

  第二个是生活版。

  我选择的是《新文化报》上的一条新闻,通化一名大学毕业生自曝大学四年开销84万元。我将数字排列醒目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数字。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掀起课堂上的高潮,除了完成知识目标,这个环节还适合做德育渗透。如,捐款10元,引出了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学习用品为0元引出的追求享受的消费观对学业、事业的影响等。

  为了增强说服力,我还拿出了温总理一件羽绒服穿了十年的故事来,中国不缺温总理的一件羽绒服,温总理自己也不会买不起一件羽绒服。一件羽绒服,温总理一穿就是十多年,反映了温总理节俭的美德和朴素的生活作风,诠释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这个比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大国总理的身上学习适度消费的理念,而勤俭节约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是一个升华,与前面第五课、后面第九课的内容都有衔接。

  设计意图:节俭是理财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便对于富豪来说,节俭也是维持财富的不破真理。对于“富二代”而言,怎么计划手里的钱,怎么开创自己的事业, 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这个特例身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消费之:注重节俭、适度消费、不追求名牌、不攀比等消费理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第三个是广告版。

  选自一则广告。由解读广告语入手,引出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的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集思广益,再由每组代表说出一个方案。还可以在课堂上出示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纯净水瓶,其瓶身上就有循环利用的绿色标识。采用身边的教具最易引起学生兴趣,也对学生最有说服力。

  第四个是娱乐版。

  取自正在热播的电影《大笑江湖》和周杰伦的全国巡演,这些偶像派的明星很容易让学生振奋起来,很自然地说出看电影、买CD等消费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愉悦感,从而引出精神消费。

  第四个环节:小结(预计3分钟)

  至此,随着四个板块的社会热点资讯的分析,逐一将合理消费的做法写到黑板上,板书基本形成。合理消费的授课已经完成,进入小结部分,将板书设计成鲜花盛开之势,意寓祝愿同学们学会合理消费,培育幸福美好生活之花。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明了、美观醒目的幻灯片和黑板简笔画,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本节课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课后探究(预计2分钟)

  活动部分,设计的是一道讨论题:如果寒假准备和父母去外地旅游,请设计几个省钱窍门。

  结论:提早购买便宜机票;考虑拼团;合理设计路线;带上学生证,可以享受学生票价;谨慎随团购物;错开高峰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堂收尾,以活泼的竞赛形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是对课本知识深化和检验,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掀起又一个高潮,与课前相呼应。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推敲》说课稿03-25

《燕子》说课稿03-26

《荷花》说课稿03-21

《观潮》说课稿03-21

《匆匆》说课稿03-22

掌声说课稿03-22

《力》说课稿03-23

《台阶》说课稿03-23

《吆喝》说课稿03-23

《散步》说课稿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