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4-14 10:24: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范文(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范文(15篇)

说课稿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呢喃软语”、“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 )鸟儿( )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习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习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习。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2、如果农民、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对学生说,认真读书;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 )无( ) 无( )无( )有( )有( ) 有( )有( )(这也是课后的练习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 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1、自己读第10小节,读后思考,从喜鹊的叫声又听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试第一、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习说话: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3、“我”和百灵鸟、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习: 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难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说课稿范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说课稿范文3

  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绒花》,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采用四三拍子和中速,格调优雅恬静,情绪起伏不大。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教学目标和我对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热爱影视音乐,初步了解多声部合唱。

  2、能力目标: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并用和声效果演唱两个声部的《雪绒花》。

  3、情感目标:体会主人公演绎《雪绒花》的情感并能以满怀热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音乐。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让学生理解感受影视音乐的作用。

  2、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另一种风格的影视歌曲里充分调动积极性,了解影视歌曲在电影中所表现的情感及作用。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说教法:

  1、视觉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导入环节:

  上课后,重温《音乐之声》故事概要并提问有一首歌曲在电影中出现两次,并有不同情感的歌曲是什么?

  2、新课环节:

  1、带上自己的理解朗读歌词,再听伴奏朗读并思考其节奏型。

  2、用手打出3/4拍子,并分析3/4节奏的速度情感。

  3、按各自嗓音条件分高低声部,跟钢琴学唱二声部歌曲《雪绒花》。

  3、深入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对比分析。

  欣赏《雪绒花》插曲一: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一场家庭派对上演。《雪绒花》的欣赏与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

  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欣赏《雪绒花》插曲二:在剧末,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被德国占领,上校一家面对敌人枪口,在晚会上又唱起了这首《雪绒花》。这段音乐,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腾了,全场一起高唱 令人震撼,歌曲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唤起奥地利人们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4、拓展环节:播放影片中另一首插曲《do re mi》,进行比较,分析其节奏型,比较两首风格情感。

  5、创编环节:

  完成歌曲节奏型改编游戏,巩固节奏乐理知识,并调动同学能动性。

  小结:总结今天所学到的歌曲,《雪绒花》这首歌曲,总结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布置作业。

说课稿范文4

  【说教材】

  1、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教学目标:

  ⑴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

  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⑵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

  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

  ⑴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⑵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4、教学难点在于:

  ⑴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⑵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说学法】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想谈一下本文的教学程序。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课时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我想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或《宇宙与人》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简要写出自己读书感受与理解,同时投影出阅读中需解决的思考题,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第三步:小组讨论:

  给予学生适当的自读时间后,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尽量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投影的思考题。

  第四步:互动探究:

  学生讨论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五步:张扬个性:

  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究竟同不同意,同意你将怎么办,不同的又如何办,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

说课稿范文5

  一、说教材

  《猫》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15课,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和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写作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其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 “语言大师”写作的精妙手法。通过个性解读、多元感悟课文 “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主线,从而体会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二、说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根据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并是从哪些方面,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的。也使学生感受到主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

  三、说目标

1、 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枝折花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讲读、自读,合作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自学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是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允许学生个性阅读,自主选择,实现阅读个性行为化。

  五、说教学思路和设计:

  1、导入以学习心得体会为主,同时也为后面类似的学习做个铺垫,为填补没有画面的缺陷(刚好电脑坏了),设置了用玩偶感受“蹭”的用意,做法幼稚只为活跃气氛,希望能让同学们踊跃参与,铺垫愉悦轻松的前奏。可惜,预设与生成的效果大有差距。

  2、通过找出一段概括性的语句来条条分析,抓重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别具匠心。如“小梅花”“ 叫唤” “绝不会”,感受用词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表达的效果。

  课堂生成总是带给我们惊喜,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思考。比如“小梅花”换成“脚印”,会造成句子用字的重复,板书尊重原文,学生发现用“勇猛”来代替“勇敢”更为恰当,这也是学生善思的表现。

  3、在分析写法“总——分——总”的设计中,我本来还打算以分析为主的,在师傅的点拨下,要体现语文味,就不能只析不谈,她给我提的这个建议是:最好让学生当场练习一段口头作文,深切体会写法。还有很多应注意到的地方,各位老师却毫不保留地给了我建议。

  我感觉不足之处有:

  1、 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发言本来不算多,但在这堂课中更是胆怯;

  2、 口误较多。如“将‘小梅花’比喻成‘脏脚印’”

  3、 把握课堂机智的能力还不够纯熟;

  4、 板书不够及时,与学生回答脱节;

  5、 朗读不够,我感觉指导时有“蜻蜓点水”,文章析多读少,课堂缺少琅琅书声

  困惑

  1:如何让班级活跃开来;

  2既想全景呈现,多方面呈现,又怕学生产生信息漏洞,反倒不太听的进去。一节课中是否应该去细节重阅读呢?

说课稿范文6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

  二、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地球和地表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本课是在前面五课基础上,综合认识地表的变化。活动是按照“变化的地表—人类的影响——合理化建议----课后调查”思路安排的。包括二个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1.教学重点:探究地表改变的因素及现象。

  2.教学难点: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突破措施:

  一是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科学学科的开放性、活动性特征,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构建探究、合作的课堂,让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做做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二是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因此,本课有形和无形的学习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如教科书、教师指导书、音像材料、互联网等等,通过对知识进行拓展,展现变化多样的地表资源。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相应准备多媒体、有关地表变化的资料、图片等

  2、学生搜集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图文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美丽的.地球上。在她的表面,有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平原,纵横的沟壑,蜿蜒的山川……让学生欣赏地表变化的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四幅地形图]

  第二环节:活动一

  1.[课件展示—“世界屋脊”]展示到珠穆朗玛峰图片,引出一个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住着一群善良的人,珠穆朗玛峰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美丽、善良、正直,拥有人世间的一切美德。

  一天晚上,天气忽然变冷,一条被困在地下三千年的魔龙冲破了地狱之门,来到人世间残害百姓。他把村民的房子掀掉,又把所有的牲畜吃掉,还把村民变成了一座座石像。由于珠穆朗玛峰姑娘正好外出采茶,所以躲过了这一劫。当珠穆朗玛峰姑娘回来时,看到眼前这一惨景,悲愤欲绝。她忽然想起阿爸说过,山海关外的天山上有一座天池,天池中央有一朵圣洁的雪莲花,雪莲花的中有清澈的圣水,而这圣水,便是降妖伏魔之神物,可以拯救众生。于是,珠穆朗玛峰姑娘便踏上了远去的路。

  一路上,她机智地躲过老虎的追击,用美妙的歌声打动死神······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终于被她闯过了。她将圣水装入头顶上的碗中,又将三碗神水顶到头上,轻盈的洒落与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奇迹发生了:村庄恢复了原来的容貌,恶龙消失了,世界变美丽了。珠穆朗玛峰姑娘兴奋地跳起了顶碗舞,那婀娜多姿的舞姿,净化了人们的心灵。突然,她像一朵鲜花掉落了似的,轻轻的倒在了地上,此时的她已是有气无力,慢慢地,她变成了一座高耸入云、巍峨挺拔的山峰。

  她,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因为她舍身救人的精神感动了天地,天赐予她比天还高,地赐予她比地还厚,所以,至今也没有一座山会超过她神圣的高度。到底珠穆朗玛是怎样形成的呢?你有什么证据吗?

  2、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出示实例:一是珠穆朗玛峰发现了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集体讨论探究。

  3、 小结: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成的,而且现在仍在不断地变化着。

  4、接下来,展示六千五百万年前和现在的“海陆分布图”[课件],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资料。

  5、最后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交流地表变化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撞击而形成的。

  第三环节:活动二

  1、师:以上探究的是自然力量对地表变化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学生交流搜集到得资料)

  2、师生展示搜集到的图片、文字如:京杭大运河、化石等等资料。[课件]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6页,认识化石(课件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内交流。

  5、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如:破坏植被、交通建设、采矿。

  5、地表形态的改变,反过来,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呢?

  通过[课件]展示沙尘暴、荒漠化、防洪蓄水等负面影响。

  6、引导学生小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第四环节:自由活动

  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会反过来危害人类自己,使人类受到惩罚,像洪水,干旱等。但人类要生存,要就难免对地表造成破坏。怎么办呢?下面结合人类的具体活动,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课件]

  第五环节:拓展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我们的居住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的变化,准备办一个小展览。

说课稿范文7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某种“吆喝”。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应注意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的生活真谛。

  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速读、默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是学习重点。创设意境体味文章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树立文化大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深入研读——选点品读。

  2. 思路、理念: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习惯,采取圈点勾画法、交流讨论法、读写结合、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创造”,让学生整体动口说动笔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学习精神。

  ①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②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③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应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形式要多样。

  ④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散文的写法及风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提高其整体把握、概括提炼的能力,做到从语言品味中领悟内涵,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地学习语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培养调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上集市调查、收集、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行动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文化遗产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3.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书面描述归类和评论。

  教师

  1.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2.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一周的搜集都搜集到哪些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呢?请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教师播放录音、录像)。吆喝声于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今天我们走进萧乾的《吆喝》,从作者缓缓的追忆中体味愉悦和怀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二.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三.学生默读课文,探讨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很多吆喝声,与同学的介绍相比,课文的内容似乎更为丰富、复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杂而不乱的?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明确:吆喝声首先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

  追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卖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

  2.课文思路清晰,这要归功于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请找出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并谈谈其作用。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4.按课文思路分段,概括各部分内容。(见板书设计)

  四.品味语言

  1.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

  (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明确:(乙)对吆喝的描写,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读者从这门“戏剧性”的艺术中,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走进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风情的世界。

  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学生自选例子品析)

  五.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

  六.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道风景——吆喝,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板书设计

  (1—3) 引出话题(乐器表演 声乐表演)

  (4) 介绍吆喝声

  吆喝 (5—9) 从早到晚

  (10) 一年四季

  (11—14) 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说课稿范文8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问银河》是苏教版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散文诗,这首诗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许多想象,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思、趣味的问题,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全诗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一到四自然段以问银河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们仰望银河时所产生的丰富想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大概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江河”相通,所以问的问题大多与“河”密切相关。如:你那儿有鱼儿和水草吗?你那儿有客轮和货轮吗等。而且这些问题由小及大,由近到远,表达十分清晰,有条有理。第五自然段写孩子们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要问,立志长大以后架着宇宙飞船去银河做客。

  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特点也很鲜明,每段以问句形式出现,每次提两个问题,这样连贯而下,节奏分明,富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但是,由于学生积累的知识有限,对于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发电站等不是十分了解、熟悉,因此在课上让他们通过看图、交流各种方式了解,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轮、郎、相、拦、坝、宇宙”,能理解“清澈、雄伟等”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宇宙的神奇与奥秘。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紧紧抓住阅读和写字相结合。初读课文时,重点解决字音,讲读课文时,相机解决一些生字,解决一些字义的理解。讲读完课文后,解决书写。由于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线,使用设问、点拨、议论、填空练习等方法,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时注意形式多样,尽可能让人人参与。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分层巩固练习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小朋友们,夏天来了,你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些什么?(月亮和星星)(边说边课件出示月亮、许多的星星)这么多的星星在天空中组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绸带,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潺潺流动的河,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银河(板书:银河)。-有两位小朋友也同你们一样,在夏夜看银河,看着看着,他们觉得有很多问题想问银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问了些什么?(板书:问)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先自己读课文,初步解决字音,而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分段落学习课文,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看看那两位小朋友看着银河问了什么问题?并指导读好问句。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斜拉桥、拦河大坝”等设施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画面展示给学生看,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的信息。在学习了课文相关段落后,让孩子们把自己问银河的问题用课文段落的形式来练说,与同学们交流。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巩固练习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背背课文,有的画画文中提到的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电站、货轮等,有的写写想问问银河什么。这样,既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说课稿范文9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概率论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中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新增加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适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本节内容是在初步掌握概率的概念基础上,结合生活中概率应用的实际和热点问题,体会概率的实际应用,体现了新教材在引言所说的"数学是有用的"这一观点的重要依据.概率内容联系实际与实际的方面力求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从知识应用涉及的内容看,联系日常生活的有体育比赛、科学选材、文娱活动、旅游、购物、分物品、存放物品、电话号码、储蓄、掷硬币、掷玩具等,联系社会生活的有出生率、药物疗效、天气预报、上(下)班等.联系学生生活的有选代表、排课表、课外活动、排节目、过生日等,联系生产实际的有产品检验、电路设计、测量误差、生产故障、种籽发芽等。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自主探究意识薄弱,基础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较一般学校要低很多.因此从实例引入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思想方法及应用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用概率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利用最大似然法作科学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概率统计定义的理解,难点是用概率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人教A版实验教材在内容处理上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更注重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的处理.本教学内容在教法设计上力求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鉴于此,本课采取讲练结合,学生自主体会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粉笔 黑板

  授课过程

  1. 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⑴ 经统计,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为90%,对此有人解释为其投篮100次,一定有90次命中,10次不中,你认为正确吗?

  [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巩固概率的概念,与频率进行区别,由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点评,对概念强化并使学生明确:"投篮命中"是一个随机事件,无论其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发生的概率为90%只是说明此人在多次投篮中"命中"的比例大约为90%,或者说每一次投篮命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⑵早晨起床时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水的概率为95%,问明天一定会下雨吗?现在给你两个选择:A 带雨具上学 B不带雨具上学,你会怎么选择?

  [统计全班选A的`人数和选B的人数,提问选A的甲和选B的乙,分别陈述理由,由乙同学的回答巩固概率的概念,由甲同学的回答引出最大似然法,]

  2. 新课讲授

  ⑴最大似然法:如果我们面临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样本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

说课稿范文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3,主题是“家务和许可”,其功能项目是“礼貌地请求”和“征求许可”。语言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用情态动词culd来礼貌地进行请求或者征求他人的许可。本节我要讲的是本单元的Sectin A的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表示家务的短语;学会用culd表示礼貌的请求以及征求许可,并能作出相应的回答。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问题导入方法,教师提问学生在家中是如何帮助父母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做家务,由此过渡到关于家务和许可的话题,然后教授与家务相关的短语和表达。多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culd表示礼貌的请求和征求许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一结构来进行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意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重要性,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父母。

  三、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一些动词短语和culd表示礼貌的请求和征求许可的用法。

  教学难点为culd表示礼貌的请求和征求许可的用法。 四、教学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说课稿范文11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比本领》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与人合作”。本课紧扣单元主题,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告诉大家: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做好事情的道理。

  2、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能初步预习课文,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但他们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因此,本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以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强调阅读的积累。为此,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与动画演示中理解重点词句,领会文章主题。

  (3)情感与资源:利用多媒体动画再现课文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界定如下:理解“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难点,我采用

  flash动画生动展现“梅花鹿跳了又跳”“合作摘果”的生动画面,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 说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明理、媒体演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以课文为载体,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中体会情感,感悟道理。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再现课文重点情节,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五、说教学资源: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我充分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和Flash动画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片、音乐、歌曲、和Flash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烘托气氛,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充满了童趣童味,生动有趣。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五大版块:情境激趣 引合作→初读课文 知合作→品读理解 悟合作→拓展延伸 谈合作→总结升华 倡合作。现在我逐个板块介绍整个教学程序:

  (一) 情境激趣 引合作

  在上课之前,我首先和学生进行互动,做一个手指操。手指操也是与单元主题“与人合作” 密切联系的。然后,以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为话题,引出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梅花鹿和金丝猴。再让

  学生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本领而引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 知合作

  在这一环节,我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文。一是桌合作读课文,纠正字音。二是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品读理解 悟合作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信息技术与课文的整合点。在这一环节,我重点抓住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赛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课件演示与指导朗读有机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我运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通过直观演示,观看动画,深刻感受梅花鹿和金丝猴摘不到果子那种焦急的心情,为下文做好铺垫。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读出味,读出情,读出声,读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最后,出示全课的课文动画,师生共同合作为动画配音。这样,即对全课进行了一次回顾,也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升华,再一次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四) 拓展延伸 谈合作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方面的拓展。首先是课内拓展,让学生说说本节课都进行了哪些合作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是通过合作来完成的。升华主题。

  (五) 总结升华 倡合作

  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出示一则谚语:“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倡导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最后,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再次感受合作的力量。

说课稿范文12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依法纳税》。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在介绍税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依法诚信纳税教育。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也是充分体现我们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方面。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必须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统一。据此,确定本节课必须达到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区别和联系,剖析一些主动纳税和违反税法的事例,说明公民依法诚信纳税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财政与税收,税收与公民生活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欠,抗,骗税是违法行为,是可耻的。公民既要依法履行自觉纳税的义务,又要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充分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能否依法纳税关系到国家的财政以至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国每年因税收流失导致损失达1000亿元的客观实际更显示出加强纳税人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自觉依法纳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设置本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成为实现本节课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

  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的局限,学生容易混淆纳税人与负税人这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是实现本节课目标,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纳税人与负税人。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 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从各种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流程一

  复习旧课: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种类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对税收的巩固复习,为本节课作必要的准备。

  流程二

  导入新课

  观看FLASH《假如国家没有税收》,回答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集体讨论,并发表自己对短片的看法,形成认识:人人都与纳税有联系

  设计意图

  采用Flash动画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注意,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流程三

  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教师点拨提出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课本相关内容对这 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加以评析。

  展示知识结构: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 。

  设计意图

  设置此讨论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区分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把握一个观点:一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主要看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流程四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以西方谚语:"惟纳税与死亡不可避免" 请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归纳出: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用诚信纳税的正面例子,说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并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懂得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流程五

  2,违反税法的行为

  指导学生自读P86—87,举例分析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它们有何区别 应受什么处罚

  展示表格"比较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设计意图

  由于该内容通俗易懂,故设置为自主探究。 运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形象 ,并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流程六

  ,行使纳税人权利 教师设疑,点拨,注意充分肯定,及时鼓励学生的创新建议。

  设计意图 实现政治教学的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力求体现《经济生活》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整节课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范文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快乐银行》是小学语文版A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章话故事,讲述的是胖小熊天天十二分的快乐,他想十分快乐就够了。于是就开了一家快乐银行,把多余的快乐储存起来,在不愉快的时候可以随时取出。其实,这只是胖小熊的一个美好愿望,只是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快乐地生活。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身优点,做一个快乐的人。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让学生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储存快乐的小动物因什么而快乐。同时重点体会小鸡捉虫以后十分快乐的心情,体会小象用鼻子洗澡时是多么的舒服,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难点分析:第四段中小鸡和小象由不快乐到快乐转变的根源是难点,应陔反复体会。让学生懂得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快乐地生活。

  4、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扫描图片及有关课件。

  5、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身优点,做个快乐的人。

  第三课时:主题实践活动,在班旱开一个“快乐银行”,先选出行长,

  二、说教法、学法

  l、教法

  (1)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揣摩,在读中创造。

  (2)联系日常生活,感悟文本寓意,获得情感体验。

  2、学法

  深入文本,体验角色;游戏对话,口语交际;分享快乐,学会生活。

  三、说教学流程

  l、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交流上节课参观快乐银行的感受,激发学生深入文本探究的兴趣。

  2、深入文本,对话交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教师范读,指名朗读,注意语气。

  ②师生交流:胖小熊的美好愿望是什么?(开一个快乐银行,储存快乐。)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快乐银行开张播出了什么广告?指名学生模仿播音员读一读.学生评价。同时思考交流:你从快乐银行的广告里知道了什么?(储存多余的快乐,不愉快的时候可以随时地取出。)

  ②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给小熊改写广告词,语言要简单明了。让更多的小动物知道这个消息,记住这个银行。先让学生说出几种熟悉的广告词,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评出最佳广告词。(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举例提示。如:“快乐银行,天天快乐!”“存入快乐,取出快乐,保你天天快乐!”等)通过改写广告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读后全班进行交流:通过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首先抓住“兴奋”、“排起了长队”来理解小动物们的反应和参与的热情。其次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小猪、小白兔和熊猫的'快乐,并讨论他们快乐的原因,教师板书:天生快乐、大丰收、病好了。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4人小组内交流,一人当小熊,另外三个同学当小猪、小白兔和熊猫,演示储存快乐的情景,体会小猪、小白兔和熊猫的快乐。)

  ②联系生活实际蜕说自己有哪些快乐。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快乐,体验快乐的良好心态。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读后引导学生交流: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快乐啊,小鸡和小象就不快乐,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呢?他们来快乐银行借到快乐没有?他们快乐起来没有呢?从交流中提炼出小鸡因为不会游泳而不快乐,小象因为鼻子长而不快乐,从快乐银行取出快乐以后,小鸡因自己会捉虫子而快乐起来,小象因为能用鼻子洗澡而快乐起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入故事情境,体验小鸡和小象获得快乐后的心情。

  ②突破难点:

  A、引导学生交流“小鸡和小象是怎样从快乐银行取出快乐的?假如你是行长小熊,你会怎样帮助小鸡和小象找到快乐呢?”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个当行长小熊,一个当小鸡或小象,看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然后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学生评价。

  B、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从小熊帮小鸡和小象找回快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鸡和小象之所以变得快乐了,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充满了自信(板书:看到优点,充满自信。)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c、师生交流:小熊帮小鸡和小象找到了快乐,他自己会感到怎样呢?让学生体验到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总结全文,联系生活。

  (1)教师小结:快乐银行给了我们一把开启快乐之门的金钥匙。看来获得快乐并不难,最关键的就是“看到优点,充满自信”,这样我们才会永远快乐(板书:永远快乐)。生活中我们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苦恼,通过参观小熊的快乐银行,你抛开了烦恼,找回快乐了吗?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通过给自己找快乐树立信心,增强挑战困难的勇气。

  (2)小游戏: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可是往往自己并不十分清楚,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名字叫“优点大扫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同学们要互相发现、认识和欣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请你千万记住:你给对方的肯定和赞扬是非常重要的,他将会一生受益。扫描之后让学生谈内心感受,从而增强自信心。

  (3)结合课后第2题提示:胖小熊的快乐银行也对同学们,1:放啦!大家想存的存,想借的借,先想想,再交流。

  4、课外拓展,加强实践。

  在班里开一个“快乐银行”,选出一些比较乐观或能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同学,当快乐银行的行长(这个行长要通过竞选产生,课下准备,下节课进行,学生投票,选出以后,每天都有值R行长。),平时谁不快乐了,可以找行长倾诉,或者和行长通信交流

说课稿范文14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中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里第三节内容。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无价,人人都需要自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自尊对于我们自身的作用是巨大的。整个第一单元着重就怎样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展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从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中,从心理和品德两个方面,去学习、实践和探究自尊自信对于我们自身的重要意义。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自尊的含义与表现,懂得自尊和知耻,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本节课是对自尊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自尊,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能做有损人格的事。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了解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能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那么我们就能更多的感受到快乐。对于生活中的议论或是建议,需要宽容大度,才能赢得彼此的尊重。本课的主题就是针对学生在对生活态度上的误区进行方法上、思想上的指导。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又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快乐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对人对事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将尊重渗透到自己的行为中,并内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表演历史故事,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2、采用学生辩论、故事感悟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感悟自尊者豁达,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格的含义,知道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能看重自己的人格,并采用正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 2、知道自尊的人,面对不同的'个体要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既能够宽以待人,也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批评。 3、懂得善于尊重他人该如何做,能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加速,心理上开始寻求自己的位置,开始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而根据资料调查,一般来说,具有高自尊的儿童比低自尊的儿童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具有高自尊的儿童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自尊,维护人格。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自尊心。自尊的满足是在与他人和睦相处中获得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到他人的尊重,真正获得自尊,所以“善于尊重他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内容设置是在前两框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提升的,将自尊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所以其理论性更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维护人格最重要”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马卡连柯说:“老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所以老师要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为此在分析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我将教学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法、阅读讨论法、亲身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五、说学法:

  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因此本课学习主要采用:阅读——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法——课后的实践活动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1、课的导入:

  请学生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表演结束。 老师提出问题:

  (1)晏子为什么坚持要从大门进城?

  (2)晏子的行为说明他具有什么品质?

  (3)如果开始时,楚王就以礼相待,尊重晏子,会是怎样的局面?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看法自由发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故事的再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人格尊严的初步了解,这样就可以以“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内容作好铺垫。

  2、讲授新课:

  活动一

  教材P13问题:

  如果你在穿着方面不如同学,是否就会觉得低人一等,有点抬不起头来?

  如果你的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差,怎样与他相处才能维护他的自尊?

  如果你有些与众不同,比如相貌丑一点,成绩差一点,脾气暴一点,有点口吃, 带点外地口音,你将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爸爸妈妈的职务不高,收入较低,甚至下岗待业。如果有人问起,你会怎样介绍他们?

  学生对问题解读,展开讨论,然后各组自由发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通过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学生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切身体会人格尊严对于我们自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要得到他人的尊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就要在生活中逐步培养诚实、勇敢、无私、正直、谦虚奉献等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活动二

  教材P13相关链接“关于司机的故事”请同学朗读。

  思考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司机是什么样的? 2、材料当中的司机的工作态度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帮组学巩固理解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活动三

  通过课外资料,潘长江的事迹,思考问题:潘长江用什么方法来面对别人的议论?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剖析,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每个人都作为与众不同的个体存在与社会之中,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彼此尊重需要宽容大度。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还可以更多感受自尊的快乐。

  活动四

  通过P14司马懿的故事,思考问题: 你认为司马懿临辱不惊,遇悔不怒的行为是不知耻,还是有自尊?

  设计意图,每个人都要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生活中遇事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解读我们对于别人的议论或批评,都是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去了解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本身。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关紧要的议论,不必斤斤计较。 活动五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有一天,一只狗熊受伤了,被一位农夫求治。狗熊伤好之后请农夫吃饭,狗熊拿出最好的饭菜来招待农夫。饭后,狗熊问农夫吃的可好,农夫回答:“饭菜很好,可是你身上的味道不是很好。”

  学生思考:

  1、狗熊会有怎样的反映?农夫还会的到狗熊的尊敬吗? 学生讨论回答。

  思考:我们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该怎样尊重别人? 学生阅读课本《萧伯纳与小姑娘的故事》,再结合农夫与狗熊的故事来回答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体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学会善于尊重他人,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讨论总结出需要怎样尊重他人。

  通过五个活动贯穿整个课堂,针对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者豁达、彼此尊重需要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自尊要适度、善于尊重他人的需要,我设计了以上五个环节,每个活动设计的意图都有明确的目的,对教材中的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都有较全面的诠释,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快乐中学习,通过整堂课的学习能掌握知识要点。

  3、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全部内容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者豁达、彼此尊重需要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自尊要适度、善于尊重他人的需要,加深学生理解掌握,巩固教学效果。

  4、布置作业

  1、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运用幽默化解矛盾的故事。

  2、观察周围的人们面对批评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哪些态度是可取的。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和新课的内容相对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人格尊严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本课的重点“维护人格最重”要做到实处。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教学思路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感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发展能力。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符合德育规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整个道德认知形成的过程中去,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范文15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察,使学生对物体表面纹理有所注意,感受并认识其特有的美。了解在造型艺术表现纹理与表现物体的形态,色彩质地等也是造型美的重要美感因素。细观一些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现其上有美丽的纹理,从照片上的树木、岩石、动物,以及人工织物、建筑物的表面,就能清楚地看到其所呈现的各不相同的美妙的纹理。这些纹理按照物体本身的生长规律(如树木、动物)、自然成因(如岩石)、结构需要(如织物、建筑物),呈有序或无序的奇妙变化,给人以特有的美感。好看的纹理一课是表现纹理的综合一课,应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几种表现纹理的基本方法。

  例如:学习纸叠染,吹色画、对印画以及初级儿童画班描绘法中,学习的蜡笔水彩。在以上的学习内容体现了美术知识的连贯性。

  借鉴新课标对美术知识内容框架的分类,在新课程标准中分为四个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使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相统一,强调综合性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造意图。

  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及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1、纹理的美感。2、获取纹理视觉效果的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拓印、吸附等技能获取纹理视觉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自然美,乐于进行艺术创造,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创新目标: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自我作品的欣赏、评价及抒发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审美观察,感受物体表面纹理的美,学会印拓、吸附等技法取得一些物体表面纹理的视觉效果。(教学重点的内容有在平面设计中常用拓印法来表现物体的纹理,其精细的描绘惟妙惟肖。在国画中,常用一些特殊技法,表现物体的纹理。有吸附法、喷洒法等。本课学生作品是用拓印、吸附等技法获得了叶脉纹理、树木截面年轮纹理、石面纹理的视觉效果。)

  教学难点:是运用各种技能进行审美创造。

  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

  1、运用了游戏法,让我们找找身边的纹理。通过寻找这一行为,使学生获得了快乐,并掌握了什么是纹理。

  2、用演示法,教师当场演示,通过直投大屏幕来使学生理解吸附、叠染这两种方法形成纹理的过程。由于使用直投大屏幕视觉效果较好,抓住学生的视觉,在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段,对新知吸收有较深刻的影响。

  3、使用提问法,

  ①斑马、树叶、岩石、狮子、毛衣、土豆有什么共同点?这个提问让学生懂得了纹理在生活空间分布的广泛。并引导学生获得第二题纹理分类的答案。

  ②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支歌来表达对作品的视觉感受吗?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审美情感得以升华。

  在好看的纹理这一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1、是以演示法为主,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或直观教具陈示给学生看,并向学生作示范性的演示。演示法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理论、书本知识与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易于巩固。

  2、用讲授法、谈话法、游戏法、欣赏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作用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科学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

  谈话法的作用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作用。

  游戏法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了快乐,集中了精力并掌握了知识。

  欣赏法的作用:欣赏教学法是一种情意的教学,它不象语言传递和实际训练那样靠教师讲授或具体指导,而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活动之中,唤起学生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在本节课学生是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即观察法。参加游戏的体验学习方法。以及练习法和讲述法。来学习新知。

  在本课的教学理念中,主要遵循了

  1、“成就动机理论”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有快有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需要(M)×期望(P)×诱因(I)。学生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 、“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3、“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理论,引导学生找出成功失败的真实原因,使之提高信心更加努力。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课:(10分钟)

  由于好看的纹理是用特殊有趣的材料和方法形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认识纹理的特殊性和它丰富的表现力及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我通过提问,(让我们看看那位同学最善于观察生活)我们生活的空间由什么组成的?学生(桌子、椅子、书包、苹果、……)引出什么是纹理?(我们的生活空间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组成的!有些物体的生长规律及自然成因产生美妙的物质排列《树木、岩石、动物 等》有些物体是人类创造产生的,根据结构的需要《织物、建筑等》这就形成了纹理。(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好看的纹理)板书好看的纹理,导入新课。

  二、新授:(20—30分钟)

  1、通过直投大屏幕请学生欣赏教师收集的标本(蝴蝶、石材、花瓣、树叶、贝壳、织物)演示并讲授什么是纹理。

  2、为了更好的、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纹理,用游戏活动(找找身边的纹理)通过活动同学们掌握了什么是纹理。

  3、使用提问法,①斑马、树叶、岩石、狮子、毛衣、土豆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有好看的纹理)②纹理分为几类?(二类自然纹理、人造纹理)

  4、欣赏课件中的自然纹理、人造纹理。(想不想创造出美丽的纹理 ?)

  5、如何创造出好看的纹理?(课件中很多方法作为了解)教师当场演示,通过直投大屏幕来使学生理解吸附、叠染这两种方法形成纹理的过程。同时出示吸附和叠染的范画。

  6、来吧!让我们动手创造出好看的纹理。(分小组完成吸附法)(播放失落的非洲)

  三、学生完成作品。(30—40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为了巩固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因此要求同学们人人动手,认真协作。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一些思维稍慢或有创新的学生,我不时的给予鼓励和启发。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形成有创新的作品来。

  四、课堂小结。(15—20分钟)

  学生把自己完成的纹理作品贴到前面黑板上展示,给全体学生欣赏。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支歌来表达对作品的视觉感受吗?让他(她)说出自己的视觉感受。并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从而使其他学生对纹理有着更深的了解和喜爱。根据学生讲的我再加以补充。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情况由老师总结。 (留下2个小题)

  通过课堂总结。一是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二是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三是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到适合于他(她)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总之,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改变“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化评价标准,结合语文、音乐等内容,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点。

【说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的说课稿03-21

音乐说课稿05-31

月亮说课稿06-10

《欢庆》说课稿06-10

蜡烛说课稿06-25

《蜜蜂》说课稿06-26

《比尾巴》说课稿06-27

画风说课稿06-27

《掌声》说课稿06-27

草原说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