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5 10:57: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笑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想不想看?

  师课件展示主题图,引起学生兴趣,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由此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认识角”。

  (分析: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图,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角:角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角,比如剪刀、圆规、钟表的角……(课件演示:由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

  谁愿意说一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学生举例)

  2、画角: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所喜欢的角(师巡视观察)。

  3、折角: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纸折出一个角,小组内展示(师巡视观察)。

  4、摸角:请大家动手摸一下折的角,你能发现什么?师随机板书。

  5、介绍记法、读法:角包括顶点、两条边以及两条边之间的区域。我们把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圆弧连接,并在旁边写上“1”的话,就表示这是角1。记作“∠1”读作“角1”(板书)

  发散:如果老师写的不是1而是2的话,怎么办?

  6、用手势说角:

  7、学习角的画法:回忆老师画角的过程,怎样画角呢?学生说画法,教师演示。

  8、重新画角:学生重新按顺序画角,(师巡视指导),生展示。

  9、完成课本64页的练一练。

  10、判断是否是角:

  展示题目,学生初步判断是否是角,和同伴说一说(小组合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评价。

  (分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活动角。师:这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请大家自己操作一下,注意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操作,探究。

  3、学生汇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边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4、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5、比一比:

  (1)课本65页(1)题。

  (2)师出示两个相似三角板,学生猜测两个对应角之间的关系。学生操作对比。(师反问边长的角为什么不比边短的角大?)

  学生操作,讨论。

  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没有关系。

  6、去掉1个角,是不是还剩两个角?

  7、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小秘密,请你试着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我们比比看谁找到的角最多。

  学生合作在身体上找角。

  (分析: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判断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制造认知冲突,想办法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再演示教材上的比较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了新的比较方法。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三角形去掉一个角,是不是还剩两个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设计让学生在身体上找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

  展示角构成的图案,鼓励学生用角画出更美丽的图案。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再去找不同大小的角。

  (分析: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68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说学情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扮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机动)(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第四环节: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

  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说课稿 篇3

  一、背景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中班"有趣的滚动"主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椭圆形》来开展,其目的是通过段内老师的交流讨论提高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发展,中班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他们乐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与形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那么本次研讨的内容《椭圆形》正是幼儿在认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感知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但是不同的数学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那么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适宜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呢?这是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待研讨的问题。

  二、活动目的

  通过《椭圆形》这个数学活动深入研讨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应采取的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数学活动。

  三、活动准备

  1、段内相关教师已经开展过本次课例研讨的活动《椭圆形》,并有所思考。

  2、提前通知段内教师查找有关"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资料。

  3、中心发言老师准备中班数学活动《椭圆形》的说课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开场导入,引出教材。

  1、引出中班的数学活动《椭圆形》,并说一说其内容。

  2、请参加研讨的教师积极分析并说说活动中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宜。

  "您觉得本次数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适宜吗?为什么?"

  "当您采取这种教学策略时,你们班幼儿的接受情况如何?可以如何改进?"

  "您有没有其他适合本次教学的策略呢?"

  3、主持人小结。

  (二)在分析本次数学活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数学活动中其他(比如数概念)内容的有效教学策略。

  1、中心发言教师阐述问题:在数学活动的其他内容,比如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呢?

  2、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三)主持人小结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7页的内容和相应的练一练。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间”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动——整理房间。通过“画一画”“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分类,学会分类,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并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观念,进而为今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的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实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5、教具准备:玩具、文具,服装鞋帽等卡片和多媒体课件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始终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活动,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有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分类、学会分类,享受成功的喜悦。

  2、游戏教学法。以生动活泼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分类的乐趣。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设计当中,我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过程,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以淘气的生活为主线,设计了“参观笑笑的房间、整理淘气房间、请客分礼物、看动画分动物”一系列的活动。下面我具体说一说本节课的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课堂开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我创设了过生日的情境,人物是小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淘气、笑笑,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整理房间”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

  二、结合生活,感知分类。

  1、活动一:观察笑笑的房间

  我让学生来先观察笑笑房间的物品是如何摆放的,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汇报,初步感知分类摆放物品的.方法。

  2、活动二:帮助淘气整理房间

  接着让大家帮助淘气整理房间,边请学生回答边在课件上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经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装鞋帽进行分类。(出示整理后的画面),能使房间显得更加整齐。

  3、我适时地教育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物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有相同特点的物品可以归为一类,初步感受分类、学会分类。经过前后两个画面的对比,使学生切身感受分类的重要性。

  第三个环节是:

  三、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课件)每一个环节所举的事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时常运用的,

  活动一:认一认

  “淘气要请同学吃水果,你能帮他分一分吗”?(出示水果和蔬菜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容易产生亲近感,提高学生分类的兴趣。本环节的目的:通过认一认、分一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淘气和他的同学边吃水果边看《动物世界》的情境,出示各种动物的课件,先让学生讲讲动物的特点,并模仿动物行走,然后再来进行分类。通过模仿动作,学生自己就把动物分成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两类,让学生给会飞的小动物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边说我边在白板上把分类和涂色完成了。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类。

  活动三:辨一辨

  本环节我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和淘气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先发给每一位学生3个牌子,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接着让学生看课件出示的物品,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

  本环节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学生感到有些疲累的时候进行游戏,让让学生放松放松,体验分类。又可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分类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是:

  四、课外延伸,应用分类。

  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第五个环节是:

  五、课堂小结

说课稿 篇5

  背景分析:

  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物质粒子模型的启蒙知识,对于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知识的过渡、认知,对于粒子模型知识、气压、物体的浮沉及热胀冷缩知识的学习掌握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涉及的“归纳方法”是找出各种原理和规律一个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

  内容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区分、认识物质三态的性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求知欲强、交往需求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缺少分析判别能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六个活动模块来达成七个教学目标。完成两个学习重点和两个学习难点突破。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通过学生活动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共同性质。

  3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正确分辨物质的三种状态。

  4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根据一定的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质的性质。

  5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精神,学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6 通过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实施实验,在得到研究结果中体验成功, 得到成就感。

  7 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增进学习的乐趣,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必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并且学会基本的分辨。

  知道物质三种状态的性质。

  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设计并实施相关实验,得到固体的性质。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首现我运用国产一部经典动画片《雪孩子》作为本节课的引入,利用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快的的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将本节课的第一模块知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根据影片中雪人和小兔间的友情,将同学间、朋友间友情的可贵渗透入教学中,使同学间合作精神、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加以放大,使学生能有更深刻认识。并通过活动二让学生学会初步区分物质三态的方法,进一步的使学生能认识物质有三态 。其次通过活动三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气体的性质并初步掌握“归纳方法”的运用,领会“归纳方法”的要领(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和规律。为什么要对大量同类事实进得观察和比较的原因。)再通过活动四的学习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归纳方法”的要领。认识到液体的.性质, 在活动五中我通过问题“通过对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学习,大家对于物质的最后一种状态——固态的性质有什么思考呢?”让学生思考并推测固体的性质,得到一个固体性质的假设。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的实施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从而获得证据来让证明他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在整个过程中要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探究方法,认识到每一条理论的得出是无数的证据作为支撑的。最后通过活动六回顾整节课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山中访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写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指导

  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但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写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写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描写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写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面对面的交谈一样。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写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段让学生先想象,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亲的,我们应该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四、总结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该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五、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说课稿】相关文章:

《推敲》说课稿03-25

《燕子》说课稿03-26

《荷花》说课稿03-21

《观潮》说课稿03-21

《匆匆》说课稿03-22

掌声说课稿03-22

《力》说课稿03-23

《台阶》说课稿03-23

《吆喝》说课稿03-23

《散步》说课稿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