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9 09:03: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说课稿集锦八篇

说课稿 篇1

  说课导入:

  “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

  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有兴趣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从前,有一个国王……”故事就开始了,小时候我们刚认识世界也常常从这一句开始。正是大人们给我们讲解的那些寓言,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了我们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小世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单元训练点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训练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个训练点,是根据高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高中阅读训练体系而确定的。如果能够训练学生研究探讨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两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读<伊索寓言>》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灵谈钱先生散文风格和魅力时也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虽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本文就最能体现钱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特点。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对,洞烛世相,化腐朽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让人叹其思维之独特,见解之老到,语言之犀利。这真是语文园中的一棵智慧树,满树开满了玄想之花,长满了心灵之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更能获取智性上的满足。

  2.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文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能初步理解九则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独到见解。

  能力目标:通过体会本文的独到见解,进行模仿体会,尝试解读寓言,赋予新意。

  情感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编写寓言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为理解钱钟书通过《伊索寓言》的解读所表达的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难点为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和教师提供的动物画像编写寓言,体会寓言的社会意义。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在提供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③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⑤ 比较法—寓意比较,掌握角度和方法。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共同探讨《伊索寓言》中“徒劳的寒鸦”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师生对谈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结合“禽言兽语”进行编写寓言时,最适宜用此法。

  三、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咬文嚼字》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了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学习重点的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既结合课前印发的讲义,又通过做练习逐步掌握起来的)。

  2.学法指导

  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编写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这节课里也有体现。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程序分析

  (一)导入

  寓言是假托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富有启发性,本文有很多寓言都看似简单,但道理深刻。一则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内涵,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诠释了《伊索寓言》的几个故事,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这篇文章,找出这篇文章到底涉及到了几个寓言故事。(要求:快速阅读,给每个寓言故事加一个题目,填空式()的故事)

  说明:这篇文章对于心智不太成熟、阅历颇为单纯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能一下子就能有所领悟,尤其是这篇内蕴较深的课文,这样设计导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

  故事名称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 讽刺善变者 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享乐者挨饿活该 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贪得 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总朝上必摔跤 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 伪装者终现本相 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戒之在贪 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 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过渡:课文题目为《读〈伊索寓言〉》,重点就放在这个读字上面,作者通过这个读,赋予了伊索寓言新的内涵,我们也一样可以,当然,,读要有方法和角度,首先我们来看其中两则“乌鸦的故事”“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

  (三)学生了解方法和角度

  教师出示课件。三张课件分别包含故事的内容、比较和角度。

  (四)学生利用方法和角度进行解读

  过渡:由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钱先生之所以能赋予寓言新的寓意,是因为他从另一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解。现在我想用伊索寓言中丙则故事,给大家尝试解读:

  教师出示课件:狗的故事、狐狸和狮子的故事

  学生利用方法进行解读。

  (五)方法的拓展运用:编写寓言

  过渡:纵观本文寓言,我们发现,寓言实际上是从动物(包括人)的嘴里吐出有启发性的人话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文体。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编写简单的寓言。例如:(出示课件)现丰请各位同学根据我提供的画面,选择其中2-4个,写一则简单的寓言。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上的画面编写寓言。

  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教师作一定的评价。

  (六)综合评价总结:

  刚才大家所编写的寓言,都能够很好地揭示了社会的某些方面,但大部分是社会的丑陋面、阴暗面,人性的缺点,难道我们的社会你的眼中真的那么龌龊吗?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这个人是坏人,就一切都坏。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同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个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反之亦然。进一步说,我们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了解,不能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是前进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们都要动脑筋,不能过于简单了。

  (把生活本来的样子告诉学生,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作业

  请同学们联系当代,对《农夫与蛇》进行阐释。

  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未必要赞同以前的看法,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去救毒蛇其实是缺乏生活常识;帮助别人也是有选择的;蛇不会冻死,它不需要帮助,农夫是多管闲事;蛇咬农夫是本能的反应,是正常的;农夫自救的能力太差了……

  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读的。

说课稿 篇2

  【说试题】

  套题7操作部分来自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系统,20xx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系统共有20套题。而本学期教学时间共有八、九节,每节练习一套试题,全部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开学之期,我组教师对试题进行研究后,共同选择了几套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学生练习,套题7就是其中的一套。

  【说学情】

  高二(13)班经历由于学校搬迁,去年机房未建成,所以大部同学的操作都是零起点。而高二年级5月份又要进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只能多练习重点突破操作题部分。通过前两次课的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字体、函数等设置及运用,但对公式、排序、边框颜色、图片或艺术字大小、版式以及边框精细等设置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说目标】

  首先,一套考题的操作题由Excel电子表格、Wrd文字处理和Frntpage网页制作等三部分组成。其次,将目标对应到各部分操作题上,其中Excel部分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单元格合并及字体的设置;能够运用函数或公式计算相应的数据,并设置它们的对应格式;掌握排序或图表的应用,以及边框与底纹的设置;Wrd部分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纸张大小、页边距等页面设置;能够设置对应的字体、间距等;掌握艺术字或图片的插入及设置;Frntpage部分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标题、背景音乐、背景颜色、背景图片等页面设置;学会字幕、交互按钮制作;掌握图片、表格、超链接的设置等。再次,通过分组参考微视频,自主完成三类题目,总结重、难点供其他学生进一步借鉴。最后,团结协作共同成功的喜悦。

  【说重点】

  学生能够操作题的操作要点,进行相应的操作。

  【说难点】

  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恰当地把握操作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说策略】

  通过分组探究实践,并分析各类题目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找出解决办法;供其他学生作参考,并继续完成未完成部分;总结各部分涉及考点及强调易错点。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所有易错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

  【说资源】

  因为学生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学过程中我提供了教学展示教学环节、微视频供学生练习提供参考等。

  【说过程】

  从展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点。然后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各类试题,并提炼各类试题的重、难点或易错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微视频解决不会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代表提炼各类试题的重、难点或易错点,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未完成的学生作了提示。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其他部分操作练习,最后,总结再次各部分的重、难点及易错点。

  【说优势】

  1、由于分组探究,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团队精神体现得比较好,组员之间能够相互帮助;

  2、运用微视频教学,既能顾及学生的差异,又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每组学生代表提炼各类试题的重、难点或易错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导向;

  【说改进】

  本人的普通话有待加强,语言的表达不够精炼。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本课取材于广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6.1奇妙的金属性质第二课时,该版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且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化学课题为主线,构筑教材的学习单元。本章是继空气、氧气、水、燃料之后,对金属资源的学习,本课时通过对金属单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的讨论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深入的理解不但有利于学生对金属本身的认识,也是为后期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授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广教版化学上册的学习,对于物质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学习思路,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学习方法的铺垫,同时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将表面短暂的兴趣上升到对化学学科探究思维及方法的内在稳定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熟记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并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对于物质的学习,性质是重点,性质中化学性质是重中之重,因此本课将重点设置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得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并得到金属活动性的概念。学生从实验中比较出金属性质的差异性并不困难,将差异性上升到理论层次,并学会应用于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知识上、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本课的难点设置于: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内涵及意义,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意义解释实验现象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策略:本课主要以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归纳总结等方法为主。本课的设计从生活中金属呈现的物理性质无法解释的差异性引入到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研究。本课总体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比较总结金属的三条化学性质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有关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及现象的分析,总结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并预留问题一: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然后以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反应原理,得出金属与某些稀酸的反应,以及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并且预留问题二、三: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第二部分通过对金属的化学通性中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及三条预留问题的综合思考,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得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初步形成金属活动性的概念,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解释对应的三个预留问题,并且通过有难易梯度的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第三部分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最后,课后作业查一查金属活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设置,使学生通过课外的拓展进一步加深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 “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让在学生经历电磁铁的制作并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认识电磁铁。

  2.制作铁钉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将“乐做”与“乐思”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

  2.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通电时有吸铁的本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掌握简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3.对“短路”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只做简练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试验验证假设,进而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五、学习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我在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通过演示及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线

  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拓展应用

  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出示图片)。

说课稿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十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给长辈写信》的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评改习作。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中可以看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评改作文。

  上这种自改互评的作文讲评课,教师先看学生的稿子,而不做任何批改。在作文评改课中大力表扬习作中的优点,引导学生根据评改标准先自改习作,再交换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互改作文又是相互学习别人长处,提高作文鉴赏能力的过程。因此,利用评改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能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我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不足,进而指导学生写信内容充实,说话要得体,懂得表达真情实感。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叙述有条理,说话要得体。教学难点是在评价习作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掌握评改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与采纳他人建议的习惯。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评改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评改热情,圆满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会采取这几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2、巡视指导点拨法。3、当堂评定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次评改任务,我将注意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讨论法。2、学生修改法。3、集体评改法。

  我将通过下面几个步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一、师生合作,共同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标准。

  1、同学们,写完这篇习作后,我们该做什么呢?(修改习作)

  2、举例简单说明修改文章的意义。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3、组织学生共同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老师相机提出评改习作的重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在记叙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话要得体。

  4、出示并学习星级评改标准: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评改标准的?

  习作等级评改标准

  ☆☆☆☆☆格式正确;用语得体;内容充实,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写信格式正确;用语较得体;内容较充实,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写信格式欠规范;用语欠得体;内容欠充实,需进一步表达真情实感。

  5、对照标准,自改习作,划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

  6、指名交流时,指导学生自评“这次习作,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引导其他学生根据评改标准赏析文段,评定星级,复习写信的格式。

  (个人自改后,再互相修改,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赏析习作的能力。)

  二、师生、生生合作,互动评改。

  1、“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像雕琢过的美玉令人眼前一亮,我们一起来合作评改习作吧。

  2、提出合作评改的要求:每人根据标准评改自己和一个同学的习作,互相评改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评改意见,谈谈各人的想法。

  (在理解评改重点与标准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评改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引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3、交流后,各人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在班级内汇报、交流、展示习作。

  老师从中找出经过评改的“问题习作”和几篇不同类型的习作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星级评改标准自改、互改习作后,师生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对他们的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两根吸管(一直一弯),和跳绳与拔河时绳子的不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感受曲和直在生活中的存在。再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在数学王国中有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

  指一指:组织同桌一人把毛线拉直,一人说说哪里是线段,并指指端点。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创设“小法庭”的情境,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用手摸一摸,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1、闯关“画线段”。

  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先猜测,再画,评价。

  第二关:三个点。猜猜画完是什么图形?

  第三关:四个点。独立画,交流。

  在第3关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魔术“变线段”。

  线段不仅可以画出来,还可以变出来,你们会变吗?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拓展:你们还想知道线段的哪些知识呢?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

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

  一.说教材

  我先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为“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做准备。

  二.说学情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情进行如下分析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听说过“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动手进行实验。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八年级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能”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

  (1) 知道能量、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能的概念的建立及动能、势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学法和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开式的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使用我校的“学生自学、展示反思、小组互学、汇报反思、教师导学、练习反思”的教学模式。

  为了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开放性学习,我选择的学法有: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等。教法有:聆听、导学、提问、精讲等。

  六.说教学流程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展示汇报、反思交流

  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把在课外利用20min时间预习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在课堂上利用10min的时间检查、展示汇报,使学生初步理解“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初步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汇报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适时点拨精讲。

  二、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汇报结论、交流反思

  本环节我让学生分组利用18min的时间,用实验验证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我不断巡视,观察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个别指导,引导学

  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量。我预设的实验方案如下,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做两次实验。

  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的距离大小。 实验结论: ( 学生完成)

  2、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方法:第一次,我们使小玻璃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第二次,我们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时和刚才的小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

  (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做两次实验。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较两次实验中钢球砸入沙中的深度。

  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

  2、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方法:我们用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钢球和玻璃球做两次实验。让钢球和玻璃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较两次实验中钢球和玻璃球砸入沙中的深度。

  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

  (三):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大家做一个实验。把一块硬纸片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大家猜想,弹簧能不能做功?放开手,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三、练习反思、激化悟性、精秒拓展、激活能力

  本环节学生利用9min的时间,独立完成练习并汇报反思,我进行巡视,观察学生做题的情况,然后聆听学生的汇报,并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我设计的练习题如下。

  1、判定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假如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假如没有,说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 ;

  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 ;

  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 ;

  ④弹簧: ;

  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

  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

  ⑧被拉弯的钢板尺 ;

  ⑨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 ;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

  2、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假如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飞得快。

  3、假如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有的动能.(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四、课堂小结

  我引导学生利用2min的时间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我利用1min的时间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P70“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4题,第5题不做共同要求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选做。

  2、预习: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六、板书设计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

  1、概念

  2、单位

  二、动能

  1、概念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三、重力势能

  1、概念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弹性势能

  1、概念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说课稿】相关文章:

《推敲》说课稿03-25

《燕子》说课稿03-26

《荷花》说课稿03-21

《观潮》说课稿03-21

《匆匆》说课稿03-22

掌声说课稿03-22

《力》说课稿03-23

《台阶》说课稿03-23

《吆喝》说课稿03-23

《散步》说课稿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