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时间:2024-01-13 15:40: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下面我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区域的概念及特征,了解了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第二章以具体某一区域为例,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既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同时,它又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

  按照大纲要求,另外考虑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荒漠化只是一种片面的、肤浅的认识,也不能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所以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西北地区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理解人为原因是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强调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知识点的难易,主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为了使此次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和解决必修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背景,必须用具体某一区域为案例。如本节是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与此相关的如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的次生盐渍化等,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学习,总结出研究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

  2、探究法

  探究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地理问题,我将采取分组探究,各组设置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召集本组同学对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思考及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下,并在谈论结束后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就给了每位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会变得敢于表达自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3、启发式教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荒漠化问题是一个新知识,以前没有深入地学习,在涉及本节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时,仅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显示一些图片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视频,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以启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4、练习法

  虽然教材只是以西北地区作为案例来分析,但荒漠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那教师如何能够让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迁移,研究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就需要用到练习法,它既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初中也接触过简单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所以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知道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特点及农业类型),也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实际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极少存在荒漠化现象,所以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学法指导

  我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他们分成小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来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站在一旁聆听他们的讨论内容,针对出现的疑惑,给予指导。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不同的小组的结论会不同,他们回答有何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教师要进行点评。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准备(3—5分钟)

  多媒体显示本节学习中所要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

  2、学习新课 (25—30分钟)

  (1)视频导入:用一则新闻,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认识到治理荒漠化的紧迫性,引起对本节课的重视。(2分钟)

  (2)探究新课

  ①明确概念:多媒体展示图片,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及表现,提出我国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过渡到下一环节。(3分钟)

  ②了解区域背景: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落实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根据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降水和植被景观变化图,明确西北地区地理背景。这种地理环境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过渡到下一环节。(5分钟)

  ③弄清成因: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活动进行之前,提示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探究,并在PPT 上显示相关的参考资料。(4—6分钟)

  ④认清危害,找出对策:思考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扩展有何危害?可以根据视频资料或给出具体图片。(3—5分钟)由于其危害严重,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于如何防治荒漠化的探讨。结合区域实际,从不同的方面说明(4—6分钟)

  ⑤点评:以上环节中,虽然学生是起着主体作用,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探究环节,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时地引导,探究完成后,还要对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剖析,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3、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思路清晰,按照明确概念—弄清原因—找出对策的过程,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板书也就是教学的一般过程,尽量做到简单明了。(板书设计如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表现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1、西北地区的地理背景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3、荒漠化的危害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4、课堂小结: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研究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明确区域发展背景

  突破

  口 制定综合整治措施

  5、课堂检测: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6、布置作业

  该节内容实为2课时的内容,因为教材中还穿插了活动、思考及阅读部分,其中活动部分需做重点处理。为此,我把这一模块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以便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本节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7、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对重难点问题的分析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课堂效果较好,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对荒漠化的另两种表现进行展开分析,了解他们在成因上的不同,造成了在以后考试中涉及到此类问题时,学生容易出错。因此,我打算在今后的训练题中,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对荒漠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结束: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及具体做法,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

  二、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

  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教法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2.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2.1,2.2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3.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产生原因。

  4.“对症下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5.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六、学法设计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加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安排

  2课时

  八.教具准备:

  1、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及材料。2、利用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酒精厂>,生态农业<留民营村>},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2分钟).

  (二)图片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图)

  引导分析,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数字记忆法)“三区、三退、三化、二因”。(5分钟)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示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示图示“中国,世界荒漠化的分布”理解其危害性。(2分钟)

  (三)结合图2.1,2.2(课本)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重点落实在图上①.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特征。④.植被水文等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是荒漠化的前在因素。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0分钟)

  (四)印证练习结合图2.3完成思考题P17,P18活动。(8分钟)

  (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8—20结合图2.5,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①原因:人口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②.表现:三个过度。

  并列表归纳(人为因素表现,分布地区:用多媒体呈现),进一步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15分钟)

  (五)小结(2分钟)

  (六)布置作业:P21活动(1分钟)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业引入: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来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5分钟)

  (二)结合课本材料,图2.12,2.13列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分布及原因。(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后果)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照课本落实,8分钟)

  (三)展示图片:回顾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让学生讨论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防治?(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来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钟)

  (四)明确归纳(落实在书上)(12分钟)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核心2.内容3.原则4.措施(结合案例分析)

  (五)完成活动P21(5分钟)

  (六)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5分钟)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分析>)→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七)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得山川秀美做出自己的贡献。(1分钟)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1分钟)

  十.预估效果: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荒漠化的概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和防治、综合治理措施。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十一.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概念

  “三化”“三退”“三区”“二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人中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

  2.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5点)(结合案例:沙坡头)

  (五)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污染防治工作总结01-21

防治雾霾建议书03-04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05-28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06-14

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03-22

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06-25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06-06

防治雾霾建议书13篇05-10

《推敲》说课稿03-25

《燕子》说课稿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