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时间:2024-10-28 15:07: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

  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是司南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章从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入手,讲述运动学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4.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理想化方法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对理论的推导普遍感到困惑;并且严重受(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前概念的影响。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难点是: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的规律,通过对其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实验观察法+合理推理+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轻、重的`物体,哪个下落的快?)、引导学生思考、勤于动手,引导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识——巩固深化”的学法。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提出问题(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可能回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体积小的物体下落的快等)。

  2.新课教学:(大约35分钟的。时间)

  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印象很深,为了克服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创设物理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硬币与纸团的下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用牛顿管实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如果处于真空环境,物体就会同时落地。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提出新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并引导学生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关系

  推论

  同时给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让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信息窗,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培养学生推导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阅读49-51页;通过伽利略的悖论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课改之前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处理的,即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才学习的内容。而新课标把这节教材作为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例先学习,我认为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以“理论探究”为主,结合具体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寻求规律的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从如何分析纸带上记录的各种信息得出结论出发引出问题,在有限的知识内运用一定的思想提出猜想。经过“理论探究”得出: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相同,进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进一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推导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实验的过程信息——纸带,通过对纸带的研究将方法和思想贯穿在教材中,既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将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相结合。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材精心设计了一道例题,计算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雨滴从10米高处落到地面瞬间的速度。进而提出计算1.5千米高空形成的雨滴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速度的问题,计算出的荒谬结果促使学生思考,在具体的问题中理解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纸带的研究,学会分析和处理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

  (2)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物理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经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

  三、说教学方法

  1.实验猜想为使学生猜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的事实,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猜想与胡思乱想的本质区别,初步认识到这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

  2.理论探究在理论探究中,巧妙运用数学分析与逻辑推理,寻找解决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运用第一章所学过的知识分别推导出a=2s/t2与Vt=2s/t,再结合上一节学生实验得到的.纸带,从而证明上述猜想的正确性。

  3.讲练结合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的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多媒体综合教学法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在实际实验中无法精确的数据,同时展示一些实例,使课堂气氛形象、生动,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四、说学法

  现代教学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在本节学法指导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信息,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受力特点,猜想出一定规律,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分析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1. 复习提问(3分钟):①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速度有什么规律?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怎样求?④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怎样?⑤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

  2. 新课导入(1分钟):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运动?是否有规律?怎样通过上节课探究实验中打出来的纸带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新课讲授:(约40分钟)

  (1)猜想:在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时,教师不要预先设定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思考问题,如平均速度的概念,分析纸带给出的运动信息:物体沿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相同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的直观结论。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提出一些现有的知识无法对此进行研究的困惑,从而提出需要大胆假设进而求证的研究思路。那么如何进行猜想呢?启发学生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的事实,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理论验证:根据上一章的知识a =Vt/t和S/t = Vt/2推导出

  ① a = 2S/t2和② Vt = 2S/t

  结合上节课实验得出的纸带信息让学生分别计算出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从加速度大小是否不变和速度是否均匀变化两个方面验证上述猜想。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由教师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关于重力加速度,教学中教师主要强调g是一个常量。它的大小不仅与位置(纬度)有关,还跟当地的地质结构、高度有关,这些结论教师可向学生进行介绍,不要进行讨论,其中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自行在网上查阅。课堂上必须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g值是不同的,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g值的大小可直接给出,同时可回应前面实验结果与实际值不同的原因,同时指出,粗略计算时取g=10m/s2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方便,是一种简化计算采用的近似研究的处理。

  对于g值取9.8m/s2与初中g值9.8N/kg的关系,不要进行讨论,留待本册书的最后一章的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具有相应的知识后漫漫上升到自主建构知识,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4)讲练结合: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时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这个例题是规律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学生可以自主完成。

  (5)讨论与交流:

  这部分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可以让学生计算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雨滴从1.5km高空落到地面瞬间的速度(约为173m/s,与高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差不多)。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计算结果,并交流各自的看法。通过分析荒谬的计算结果,促使学生思考在实际情况中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适用条件。要让学生体会到注重对结果的物理意义的分析和讨论,体会数学公式与物理规律间的区别。

  (6)实践与拓展:

  城市中关于禁止高空掷物的调查问题,在这里可鼓励学生关心、评价社会现象,并为以后动量定理的学习做准备。对此调查并不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结果和认识,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测定反应时间,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可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达到巩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目的。在指导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活动原理,这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尺子的起始位置应该在哪里?如何便于测量下落高度?怎样测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让学生在课堂或是在课外进行。

  4。归纳总结:(见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P33练习3. 5题

  七、板书设计:

  ξ2.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一、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理论验证:(1)a = 2S/t2(2)Vt = 2S/t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Vt=gt(2)S=gt2/2(3)Vt2=2gS

  其中g=9.8m/s2(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简析

  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

  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

  二、说教法

  1、关于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

  2、关于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学法

  这一节就知识本身而言很简单,学生易掌握,我觉得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在对各种情况的落体运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现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第二步: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演示1]一张纸片和一小硬币从同一高度落地,硬币先落地

  说明亚里士多的观点也是有实验基础的,并非凭空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演示2]一张纸片和一张同样的纸片拧城的纸团从同一高度落地,纸团先落地

  [演示3]把上面第二个实验中,纸片拧成的纸团,再与硬币做实验,发现两物基本同时下落。

  说明物体重量不变或变小有时下落会变快,亚里士多德观点出现破绽,培养学生探研问题的兴趣和决心。

  [演示4]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下落运动和玻璃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综上分析,定性、粗略实验有时不能说明和解决实质问题,须有精确定量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全面归纳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要全面,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并养成勤思考,好探索的习惯。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打点计时器做纸带实验,让学生根据以前做过的“研究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分组定量测定,分析出落体运动的规律。

  第四步: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特点:在同一地点g的值不变;通常:g=/s2或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第五步: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题目略)

  第六步: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课外实验:

  1、一个秒表、一个小球,并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s2,用以上器材测量教学楼1-3楼的高度。

  2、P 48测量反应时间。

  第七步:本节小结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章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运动学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而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具有其独特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运动学规律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复杂运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规律。

  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深入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丰富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如树叶飘落、雨滴下落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详细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

  通过实验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运动规律。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

  提醒学生注意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可以在黑板上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特点、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等关键内容,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同时,可以利用彩色粉笔或标记笔进行标注和强调,提高板书的视觉效果。

  七、教学反思

  课后应及时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5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说教学方法

  (1) 实验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讲练结合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

  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

  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 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运动模型,为后续学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内容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中的'空气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结合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手段: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演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如苹果落地、雨滴下落等),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提问学生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作用等。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等。

  介绍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解释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差异。

  3、实验探究:

  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

  4、应用拓展:

  提出实际问题(如测量楼层高度、计算雨滴下落时间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讨论自由落体运动中的空气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提醒学生注意重力加速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说课稿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它建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本节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复杂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条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实验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讲授法,系统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观点、拓展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如苹果落地、雨滴下落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初步规律。

  讲授新课:系统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重点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练习: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拓展知识面。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突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条件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实验探究和应用练习中的表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05-17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01-20

高中物理说课稿05-27

(实用)高中物理说课稿15篇10-18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2-30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范文06-12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07-15

说课稿07-17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教学设计03-29

《浮力》说课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