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卖报歌》。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实验教科《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爷爷奶奶唱过的歌》—卖报歌。这是一首明快,节奏鲜明,讲述一个卖报小孩儿的歌?/p>
2、 教学目标:
我根据义务教程以及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确立了一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卖报歌》的学习,让同学们对过去战争时代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对《卖报歌》的学习,让学生进入到卖报场景中去体验卖报小孩儿的卖报感受。
(3)能力目标:通过对《卖报歌》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去尝试当个小报童。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课的重点是:准确的掌握四二拍的节奏。难点是:在创编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表现出报童的心情。
二、说教法
1、音乐是伴随着我们人成长的,所以我运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讲解。2、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歌曲,我将运用“直接教唱法”以及“身临其境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人物,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多唱,并参与创新编程中去感受音乐与我们人是息息相关的。
四、说学情
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采用教、唱、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和主动兴趣。
2、 新课教学:首先,我会对《卖报歌》这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卖报童产生兴趣;其次,我开始分句教唱,注意四二拍的节奏是强弱关系的。再次,我将调动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卖报童的心情。最后,我将抽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来检验本节课。
3、 深入:通过对《卖报歌》的学习,使学生对聂耳进一步了解。
4、 拓展:回顾以前唱过的歌曲。增加学生的记忆力。
5、 创编:叫两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卖报童,让学生感受卖报童的心情。
6、 总结:复习学生唱歌情况,结束半节课。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
(1)歌曲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全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的节奏特点,尤其是歌曲中拍手、跺脚的形体伴奏,为歌曲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歌词中的“踩”、“采”、“跑”、“带”、“飘”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欢乐情景。
(2)教学目标
a.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b.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c.能主动参与小组编创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体验采山及与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教学重点: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采山》,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重点安排原因:本首歌曲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体验的方法,去学习它,这样有益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在雨后的山上,除了“蘑菇”、“木耳”、“野果”等,有许多别的植物。因此,编歌词并表演也就成了教学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学难点: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难点提出原因:因为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课,理解歌词内涵,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对孩子来说还比较难,只有理解掌握了歌词和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才能准确地表现歌曲,抒发情感。
(5)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2.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学科综合法、实践法。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4.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行课堂礼!
(2)谈话导入: 谈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设计意图:亲切的谈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山的美,对山里的事物产生兴趣,为学习新歌做了很好的铺垫, 从而引入新课《采山》。
(3)发声练习:跳音练习(531∣531 ∣),以mi和ma为母音进行练习。
演唱要求:抬头挺胸,双脚与肩同宽,采用闻花式吸气,在不同的音高上练习跳音,唱的干脆,有弹性。
设计意图:简单的练声让学生自主实践,练习刚学的呼吸方法,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4)新课
a.听录音,整体感知歌曲。
b.模仿老师按节奏朗诵歌词。
c.电子琴伴奏,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d.歌曲处理(按课本要求加入拍手、跺脚的律动)。
e.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强调前奏)。
f.抽2—3名学生进行独唱,教师伴奏,演唱完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g.学认歌谱,并能跟琴摸唱2—3个乐句。
h.结合歌曲,学习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节奏模仿、律动等学生富有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形象化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歌曲的学习则从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突破口,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
5.探究表演才艺
(1)自由组合(8人一组)。
(2)创编歌词。除了歌曲中 “采蘑菇”、 “采木耳”、“采野果”……外,你们还有其它雨中采山的形式吗?让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3)分小组展示表演。
(4)小组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6.评价总结
对本节课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编创能力进行评价。
7.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首先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接着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然后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最后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教师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其实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4
一、首先说说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包括了学习表演唱《小袋鼠》和聆听《袋鼠》这两部分内容。其中聆听曲《袋鼠》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六曲。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于1886年,全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袋鼠》是这组乐曲中一首轻盈短小的乐曲。作曲家为两架钢琴
卸车交替演奏的一停一顿的节奏音型,以及小二度音程构成的倚音,使得乐曲颇具顽皮的色彩。歌曲《小袋鼠》是一首具有诙谐情趣的儿歌。五声徵调式。歌词简洁、生动,抓住了“大袋子”这一特征,勾勒出袋鼠特有的形象。其中的两次插入带八分休止符的四度向上跳进,仿佛是袋鼠欢快的跳跃,使漫画式的袋鼠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袋鼠有关知识,描述音乐中袋鼠给你的感受,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突出袋鼠可爱的形象。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感受的能力。让学生运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编创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一说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置为聆听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感受,运用轻快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为歌曲编创动作来表现袋鼠可爱的形象。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我便用亲切的话语和同学们问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以朋友式的身份进入课堂情境。
(二)导入新课,走进音乐小屋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创设音乐小屋,让学生根据聆听猜猜音乐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开始我就设了一个悬念给学生: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听音乐,猜猜它是谁?学生顿时产生好奇心(播放《大象》《野风飞舞》《公鸡母鸡》旋律)然后我又对学生们提出要求:请你们静静地听,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如果谁猜出来了千万不要说,等老师的表演结束时,我们来抢答。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倾听和观察,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动物的名称,但我不会去否定他们的答案,而则是用谜语的方式告诉他们原来这几位朋友是象、蜜蜂、鸡。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而且可以更好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歌曲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聆听歌曲,而是通过讨论袋鼠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袋鼠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唱准顿音、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在接下去的音乐游戏环节中,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旨在发挥学生的创编和表演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他们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在他们在唱、听、看、演的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让他们感受到袋鼠的可爱,产生保护它们的美好情感。
(4)合作创编歌词
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歌曲创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合作创编歌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
到了发展。
(五)聆听曲教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介绍与多媒体的直观手段,使学生感受描绘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音乐形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与多元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整节课在聆听《袋鼠》歌曲声中愉快的结束。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轻快、活泼、风趣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用适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意境。
2、通过演唱、声势律动、节奏演练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雨中”的欢乐。
3、初步尝试简易的二声部合唱,并能用不同节奏型对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 轻快、活泼、准确地演唱歌曲,体验“雨中”的快乐。
2、 尝试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雨中”意境
1、播放音响
师:“同学们,听到这段声音,你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哪个场景?
2、 情景一:轻快的小雨
师: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雨,听听老师的琴声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教师钢琴弹唱音乐片段。
3 3 3 3 ︱ 0 0 ︱ 3 3 3 3 ︱ 0 0 ︱2 3 2 1 ︱ 0 0︱ 6 6 6 6‖
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 呱嗒呱嗒
生:小雨
师:对了,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样的雨景。
师:请同学们跟我学,注意停顿。(提示语:小雨是很轻巧的、跳跃、有弹性的)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轻快的小雨”。
3、 情景二:连绵不断的雨
师:同学们再听,这时候又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大雨。
教师弹奏音乐片段。
3 . 3 ︱ 5 . 3 ︱ 3 – ︱ 5 3 ︱ 6 5. ︱ 5– ︱ 5–︱
啦!
师:跟着老师把你们优美的声音加到连绵的大雨中。
师:最后这个音有5拍半,到底唱多长呢?请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教师教唱,引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表现连绵不断的小雨。
注意长拍子唱准。(指挥手势中体现出来。)
4、 情境三:渐渐停了的雨
师:,再听!这时的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弹唱音乐片段。
0 6 6 6 ︱ 5 5 ︱ 6 6 6 6 ‖
啦啦啦 啦啦 啦啦啦啦
生:雨声渐渐小了。
师:对,渐渐的,雨小了。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你们可以把渐弱渐慢的雨声唱出来吗?
(教唱一次,学生听琴声唱一次,注意渐慢渐弱。)
师:刚才我们用歌声不知不觉演绎了“雨中三部曲。”
二、歌曲教学
1、语言过度:有一群小伙伴们也想加入我们的歌声中。
(完整聆听全曲,整体感知歌曲旋律。)
师:他们唱了些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真是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呀,老师相信他们已经把欢乐带给了大家。(音乐教案 )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我们一起为他们的歌声鼓鼓掌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充拍子。再次整体感受歌曲。)
设问:这首好听歌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2、教师示范第一乐段,自弹自唱。
师:你能找出这首歌曲第一段中有趣的'拟声词吗?
(有弹性、轻巧地唱一唱拟声词。)
3、 师生接唱第一乐段,教师演唱乐句前半句,学生接唱拟声词。(放伴奏音乐)
师:能在音乐中准确得唱出这些有趣的拟声词吗?老师和你们来接唱!
师:你们发现这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了吗?出现了几次?
(教师出示节奏型)
0X XX︱ X X ︱ XX XX ︱
生:出现了四次。
(休止符用吸气表示,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念对节奏。)
4、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教师提示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5、 聆听歌曲第二乐段
师:我们冒着雨,来到学校做什么呢?
设问:仔细聆听第二乐段,第二乐段有没有与第一乐段节奏相同的乐句?
(学生找到后用色块显示。)
师:我们把这相同节奏的乐句唱一唱。
师:最后一句的节奏与红色的节奏一样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生:结尾多了8拍。
( 唱一次,唱准8拍的时值,这里打拍子,也可以用伴奏提示。)
6、师:歌曲结尾的雨下得怎么样了?
(放音乐,教师范唱)
生:小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教师小结:对了,音乐力度与速度的处理与变化不仅可以很好地把雨中的情景表现出来。
师:不管雨怎么哗啦啦地下,我们都怎么样呢?
7、生:在教室里认真读书!对了,我们要把这种决心唱出来。
(跟着老师的指挥再唱一次,唱准时值。)
8、学生跟琴声演唱第二乐段
请同学们看第二乐段的力度标记。
(重点句附点音符唱准、休止符表现出来、力度时值做到位。
要求学生把力度表现好。唱之前就要把要求提出来,不好的纠正过来。)
三、表演与拓展
1、跟伴奏带完整演唱。(教师指挥)
2、特训员出场合唱。(高声部跟音乐演唱,低声部跟琴声演唱。)
3、“请最快乐的小伙伴”伴着歌声、雨声一起“踩雨”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6
!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的音乐教师刘莉。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己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己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11-18
小学音乐说课稿05-17
小学音乐课堂说课稿10-02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09-19
小学音乐说课稿优秀范文06-19
音乐说课稿11-19
音乐说课稿05-16
【实用】小学音乐说课稿四篇12-04
小学音乐《摇啊摇》说课稿08-05
《奥尔夫音乐》说课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