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4-11 08:27: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说课稿4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布置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协助同学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同学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同学分析综合、笼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布置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与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干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同学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一起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同学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同学选择。为了培养同学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同学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同学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同学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布置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同学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同学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地学习。

说课稿 篇2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正是出于两点考虑:其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甚至在使用负数。其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个基本的铺垫。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又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我将遵循感知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拓展概念的教学原则,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利用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引入相关概念及其符号;第二,力求将新引入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并实现必要的同化与顺应。这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是完全吻合的。另外,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结合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数,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将十分丰富,于是,我大胆地将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综上所述,我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三个: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游戏——热身、信息——感悟、情景——建构、应用——提升。

  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小游戏,作用未必小。他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这种记录方式。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三个环节——情景建构。

  我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5℃。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同时,也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让学生把手放在冰水里,亲身感受温度。结合学生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思考: -5℃和-15℃相比,哪个更冷?并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表示出在-15℃下的感受。这样就体现了生活中学数学的新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验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

  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板书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高度浓缩,要方便学生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种设计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作业,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篇题为《生活中的负数》的数学作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2页,《数字的用处》。

  二、教材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数的广泛应用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知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表示一群事物的顺序。特别是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本节课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了解数在编码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五、媒体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去年的六年级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庄河市的跳长绳比赛,男生15个人5分钟共跳了823个,获得了全市第1名的`好成绩。

  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信息,得出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和顺序 (板:数量 顺序)

  师:可以说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字的用处”。 (板书课题——数字的用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数字?

  生: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门牌号;条形码;身份证号码;邮编;学号;考号……

  师:房间号412表示什么?

  小结:像这样把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编排在一起,就能表达特定的信息,这就是编码。(教师板书:编码)

  (用跳绳比赛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使学生产生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房间号引入编码,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第二环节:尝试编码。

  1、出示例题:明明想为六年级的每名学生都编一个学号,你想从这个学号中看出什么,给他提些建议。

  2、学生读题、提出建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梳理:

  ①从学号中能知道这个学生是哪个班级的。

  ②从学号中能知道这个学生在该班的学号。

  ③从学号中能知道这个学生的性别。

  3、根据这个编码规则,试着为小组内的同学编学号。

  4、交流,说出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号是“64051”“6”表示年级,“4”表示班级,“05”表示该生在这个班级的学号,“1”表示这个学生是男生。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在学号前要加上一个“0”是因为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数最多是二位数,而这个学生的学号是一位数,所以前面加一个“0”顶位。

  编的学号至少是5位数。

  由学生熟知的学号引入用数字编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6、小练:

  设计我们学校全校学生的学号,使别人能看清这个学生是哪年入学,几班几号的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

  学生编号。

  汇报、交流并说出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

  (一)身份证号码:

  1、身份证有什么用?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看出什么信息呢?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中交流。

  2、学生汇报。

  ①身份证号码表达的信息。随着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21 02 25 19790108 49 8 8

  辽宁省 大连市 庄河市 性别 校验码

  地址码 出生日期码 顺序码

  ②身份证第十七位数字是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③第十八位数字是校验码,是根据前面17位数经过较复杂的计算得来的,有的校验码是“X”,这里的“X”是表示阿拉伯“10”,为了保证身份证号码位数都是18位,所以就用一个罗马数字“X”表示。

  3、小结:身份证中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非常简明、便捷,而且是唯一的,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

  4、小练:

  ①班中两个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分别是:210225199912044568;210225199912044556,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这是一个学生和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你知道这三个号码分别是谁的身份证号码?

  210225197007260523 21022519711124151X

  210225199705130123

  (二)邮政编码:

  1、邮政编码有什么用?都表达了哪些信息呢?

  2、学生汇报交流:

  (1)庄河市内的邮编是:116400

  邮政编码是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省或自治区,如:这里的“11”表示辽宁省;第三位表示辽宁省内邮区的代号,如“116”表示辽宁省大连市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的编号,如“1164”表示辽宁省大连庄河市邮局;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如“116400”表示庄河市邮政支局投递局。

  (2)庄河其它地区:

  在庄河地区的邮政编码前4位相同,后两位不同,是因为投递局不同。

  (3)说出其它省或区邮编的编码规则。

  这一环节是采用学生课前调查,课堂汇报的方式进行的,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汇报中进一步体会编码的简明、科学性和重要性。感受数字的作用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网络数字语言。

  1799 一起走走 918 加油吧

  51396 我要睡觉了 995 救救我

  886 拜拜了 74839 其实不想走

  08376 你别生气了 8006 不理你了

  加入网络数字语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编码的重要性、广泛性,也有趣味性,更是对学生书本知识的一个拓展,把学生引入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第四环节:读书质疑。

  质疑:1、书中邮编用12代表辽宁省。

  2、庄河市年龄大的人身份证中的地址码是210225,而小一点的人的身份证号码中的地址码却是210283?

  解释:1、在邮编中11、12、13都代表辽宁省。

  2、因为庄河撤县化市的原因。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

  1、 小明家搬进国奥花园,这个小区有14栋楼,每栋楼都有6单元,12层,每层两户。小明家住4号楼5单元11层2号,请为他家编一个号码。

  2、现有一个身份证号码是210225196212034568,根据此号码写出该人出生( )年( )月( )日,性别是( )。

  3、邮编1164XX中11表示( ) 116表示( )1164表示( )1164XX表示( )。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数字可以编码;

  2、学会了编学号;

  3、了解了邮编和身份证号码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附板书: 数字的用处

  数量

  顺序

  编码 编学号 身份证号码 邮政编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表现,常凭兴趣做事。在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动画游戏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其中,目标1、3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采用“学——玩——说——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后说,说后做,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3、 出示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观看课文动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游戏加深记忆。通过玩拳击小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读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分组朗读比赛,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读一读,认一认。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3、口头扩词。

  4、生字描红。

  (四)作业。

  1、 朗读课文。

  2、 书写生字。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7-17

《咕咚》说课稿08-17

欢庆说课稿12-03

音乐说课稿11-19

体育说课稿12-31

《送行》说课稿11-22

《统计》说课稿11-02

中班说课稿12-24

《雷雨》的说课稿12-16

《检阅》的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