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2-03-28 10:21: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1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

  春景:宏观——山、水、太阳

  微观——草、、花、风、雨、人

  春情:热爱、奋进

  补充说明:根据学生情况,分两到三课时。

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第18课,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不多的课文之一。本文用字简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1、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垂”“。

  2、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的描写。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征,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住,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同事也比较多积累了不少下雷雨的情景,因为我们是在南方,雷雨时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科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齐读,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读,

  (4)仔细分析,组词。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雷雨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不会的字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三)再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喜欢课文的哪一段,请把它流利地朗读一遍。

  4、赛读课文。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流利,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两幅图分别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小组讨论、交流。(第1- 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 - 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第一幅图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是雷雨过后的景象。)

  3.课堂拓展: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雷雨是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

优秀说课稿3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 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

  (1)“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优秀说课稿4

  《这儿真好》说课稿

  ⒍讨论并动画演示:(一只鸟飞来了,许多鸟飞来了,远处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着船来了。)再换位体验:

  ⑴如果你就是他们,来到这座绿岛上,你喜欢这儿吗?你会说些什么?

  ⑵随机指导感情朗读:①“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②“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朗读方式:各自练读——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上台表演读——评价——赛读)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变为学生的“选择性”,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合作伙伴的选择、角色扮演的选择等等。在指导读好小动物的`话时,教师没有范读,也没有指名读,而是在激发了学生喜爱这儿的感情后,以媒体创设的情境为背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来读这两句话。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莫大的学习热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⒎练习说话:(谁)来到这儿,说:“!”

  (先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这一层次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还有哪些物或人来到这儿,说了些什么。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在前面形象的动画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有这么多树,空气一定很新鲜”;“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心情会很舒畅”;“多亏小熊在这儿进行了绿化,才有这么美好的绿色家园”……这不正是文本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吗?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进行再创造。】

  ⒏引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深化,想象说话

  ⒈(媒体演示:荒岛和绿岛的对比图。)

  讨论看图后的感受,从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⒉配乐朗读全文。

  ⒊想象说话:现在你们就是小岛上安家的动物,你们会怎样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更美好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整块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让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溯本求源,使知识形成系统,明理达到高效。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

  四、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⒈认读“象”、“空”。

  ⒉(媒体演示“象”)帮助学生掌握“象”字的结构、笔顺、重点笔画。

  ⒊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五、自由练习,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完成一项课外作业:

  ⒈把这个发人深思的童话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⒉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⒊写话:

  (媒体出示句式:这儿原来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这儿现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学生见到这样的作业,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都超额完成。】

优秀说课稿5

  一、教材解读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发问:生命是什么?接下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飞蛾绝境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表现出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真谛的思考、探究与领悟,最后一节道出心声。向读者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浅湿,实则含义深刻;看似并列,实则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策略

  “生命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设计教学流程时,我紧扣文路,设计教路,铺垫学路,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

  播放一组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图片,然后引用杏林子的话导入新课: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季节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到与普通生命绝然不同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呢?并自然引出课题“生命 生命”。

  (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

  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于想从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飞蛾求生的这个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跃动,让学生划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点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句中飞蛾求生欲望之强烈,显而易见,学生在“挣扎”、“极力鼓动”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中,能想象出飞蛾为了一线生机使出所有力量,这时,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飞蛾是在什么情况下挣扎求生的?通过品悟,学生明白飞蛾此时身处绝境,毫无生还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却又是如此强烈,让它奋力拼搏,飞蛾绝境求生给学生震撼与启迪:生命是如此重要。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跃动,为小飞蛾弱小生命在这逆境中挣扎求生而敬佩。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时,学生便像飞蛾一样带着强烈求生欲望,呼喊出了“生命 生命”。

  (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

  如果说,飞蛾的跃动是“求生存”,那么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则更多的是“谋发展”,这个故事中给学生的启迪应比绝境中求生的飞蛾更加深刻,为让学生欣赏到生命的顽强,更为深入的领悟生命,我引导学生回忆吃瓜子的经历,体验瓜子壳的坚硬程度,感受小小的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再联系科学知识让学生联想植物生长的条件,这时老师结合句子:“它可以冲破坚硬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进行探究“小瓜苗拼命冲出外壳,冒出地面,也许只能活几天,你认为这样值得吗?”此刻,我补充“黄山松”、“塔顶树”、“爬蔓”、“竹石”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图片,学生联系了生活场景,领悟到生命的不屈向上,这时老师再亲切与学生对话交流:“同学们,你现在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呢?”带着对生命执着追求,学生再读课题时,香瓜子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已不只限于对文本的认识,而是深入到内心深处。

  (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

  飞蛾、香瓜子这些小小的生灵用它们的顽强和努力证明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又应该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呢,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由物及人,从飞蛾绝境求生存,香瓜子砖缝谋发展的故事领悟,转入亲身体验中。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手放在左胸上,和杏林子一起感受心跳,然后问:同学们你触摸到什么?有的说:摸到生命在跳动,有的说:感到生命力很强大,还有的说:拥有生命多幸福呀!这时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去告诉别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然后我再联系文本,适时拓展:介绍杏林子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资料。当学生知晓一个有着如此热情,对生命充满追求的人,居然是一个日夜饱受病痛折磨的残疾人,对生命更加敬畏。此时,师生一起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深沉地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学生以文本的拓展,思索起生命,在亲身体验中知道必须承担的责任。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在学生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受之后,我把学生从文本引入生活,联想到自己,让学生说说自己该怎样对待生命,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身残志坚的人进行交流,然后画面出示:攀登艺术顶峰的聋哑姑娘——“千手观音”;身残志坚的现代保尔——张海迪;先人后已的神州之花——文花枝;轮椅上的科学巨子——霍金;不惧暴力保卫圣火——金晶……从一曲曲生命赞歌中,我们再次回到了课始的那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文章题目重复出现“生命”“生命”含义又何在呢?然后让学生深深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谱写生命呢?让学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写话,畅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光彩有力。学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已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在今后的人生中,将辉映出夺目的光彩。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有三个鲜明特征:

  (1)阅读文本,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阅读中感悟。文本中的飞蛾绝境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不屈、倾听心跳的锵铿有力与学生心灵彼此交融,达到和谐统一。

  (2)紧扣课题,逐层深入。生命含义丰富,意味深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存而不解,而是在反复回荡,在逐步深入中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理性上的认识。

  (3)联系生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使学生对深刻的生命话题有更真切的感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之中吸取到人生的营养。

优秀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在家里》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识字一》这组课文的第三课内容。本课由一幅插图、一组表示家庭陈设、用品的词语和一篇反映学生晚上家庭生活的短文组成。文中的8种物品学生非常熟悉,但第一次认识合体字,且识字量相当大,这并非易事。

  结合我对教材的解读以及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考虑,本课的学习,我制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1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提手旁”“三点水旁”“绞丝旁”等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4、学做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由于识字写字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而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1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上、下、土、个”4个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句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正确流利地朗读,特别是理解“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中“笑”字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且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师生评议、鼓励欣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我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我发现、自由练说、自我评议,同时采用同桌互说、小组合作拼贴、全班交流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具体说明如下: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学伊始,我便以“老师要搬到新房子了,既高兴又发愁,愁的是不知该为新房子添置哪些家具和电器。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爱帮助人,也很聪明,帮我出出主义,说说我该买些什么。”(一听说帮老师出主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此时正是引领学生接触文本的最佳时机。)于是,在学生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后,课件显示8种物品的图片及名,于是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认读词语,学会生字

  学会八个词语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借助图与拼音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与拼音是帮助识字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图猜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拼音。教学时,通过与词语交朋友、找朋友使学生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寻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因此在指导认字前,我先让学生在即将学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经认识的汉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给予积极的表扬,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4、《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教学时通过乱字排列、组词使学生得到词语的拓展练习。

  (此环节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要识记的生字新词多次与学生见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既是教给识字的方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再次看图,练读课文

  这篇教材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十四个字,除了随图呈现的八个词语和八个生字外,短文中还要求学习六个生字,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便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学习课文。先通过观察图画,指导学生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话,接着出示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这样的句式:“爸爸妈妈笑了,说——————————。”“我也笑了,说——————。”进行情感教育。并就此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爸爸妈妈给予评价。

  (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是学习这几个句子的难点。通过句式训练,化难为易,既帮助学生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做个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四)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

  在14个生字的巩固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游戏。

  1、四人一小组拼贴被拆散的生字的部件

  2、听故事《小兔家里来客人了》,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说说故事中藏着哪些今天刚认识的朋友,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一板贴词条:

  台灯 电视 茶几 沙发 报纸 送水果 笑了

  (爱听故事,好动好玩是低段学生的共性。在故事与游戏中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新词,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

  (五)写字指导

  关于写字,学生在前两课已接触过,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而本课写字指导,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同时把字的笔画、笔顺做为重点指导。

  (六)板书设计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板书,我主要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以利于识记生字新词。

  左边是8种物品的图片 右边是8种物品的名称

优秀说课稿7

  一、说文本解读

  《雪地贺卡》是鄂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真诚”,“真诚”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孩子的童年也需要真诚的关怀,被真诚的心灵温暖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这篇文章是写给儿童看的,因为儿童的心灵纯真,情感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他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做真实,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纯真、美好的孩子气!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不断的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受的同时,往往也可能流失一部分纯真、美好和童趣,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写给“长大了的孩子们”看的,希望能唤醒那美好纯真的童子。

  课文从整体来看,以时间为序,以贺卡为线索,展开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小女孩刘玲对雪人的关爱,更来自于“我”对这纯真童心的呵护和珍重。

  二、说教学目标

  ⑴、学会10个字。

  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理解课文内容,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纯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然后又不回了?”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三、说教学策略

  1、树立人物形象,使学生融入角色。文章表面来看是一篇叙事的.课文,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策略是以故事为依托,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逐步树立刘玲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从这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到通信的可贵与真挚,因此,围绕刘玲写给雪人的和我的两封信来来做文章,通过各种形式的而朗读来引导学生融入“刘玲”这个角色之中,使人物形像在学生心目中逐渐鲜活起来,让学生从刘玲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从而喜欢上这个主人公,产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我”的情感变化。如果说刘玲是文章中的第一主人公,那我就是文章中的第二主人公。在文中3、6、8三个自然段中都非常具体地描写了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刘玲的童心的珍爱之情以体现童心的可贵。

  3、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本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贺卡,并写上几句话,送给他人。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用自己的行动去播撒爱心,珍惜自己宝贵的童年时光!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情入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使课堂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利用课件和教师深情地导语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贺卡为线索,抓住学生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入新课,学习课文。

  2、 感悟文本,发现童心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自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学习方法。第一次“我”为什么要给雪人回贺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的词、句,进行反复品味,层层剥笋,逐渐深入,抓住“格外心动”,让学生再读贺卡,是什么让“我”心动呢?通过细读细品引领学生领悟原来是刘玲纯洁的爱心让人心动。抓疑问句反复读,评读,抓重点词理解含义和换词理解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写作中用词要思量。

  3、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主要让学生读刘玲写给雪人的第二张贺卡,然后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是你看了贺卡之后你会不会再给刘玲回信呢?然后学生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说回,有的说不回,不论是回和不回,都是出于关爱刘玲的美好心愿,也有学生说想回又不想会,犹豫不决,这也正是文中“我”的别样心情啊,再扣住“别样心情”,扣住“两难”心绪,引导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作者最后为什么还是不回呢?由文字而内容,有感受而内心,深深理解作者不回信的美好愿景,也很好地完成了在学生心目中凸显善待呵护一个童年的美梦的心灵与形象的熏陶。

  4、 书写真情,释放童心

  雪地贺卡让我们感受到在寒冷的冬天那份浓浓的暖意,贺卡传递的是一份关爱,一份真情,一片爱心。让学生写贺卡,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迁移写训练,真正做到让学生读中学写,使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也去体验传播爱心的快乐与幸福。

  四、 说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中,我想法设法让学生悟出文字的美,领会文字的情,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对于语言文字进行了咀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的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品词析句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三维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由于我个人的调控能力有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不够,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学习,这需要我今后不断加强学习与锻炼。

优秀说课稿8

 

  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我认为语文课应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得不到落实。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新型玻璃”的推销员。把读、写、说结合起来,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也为本组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做了准备。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它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用好教材的例子,进行字、词、句、段篇踏实有效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去。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快乐导入、整体感知自主阅读、准备推销词、展示推销、拓展延伸、总结评比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孩子在现代化的声、光、电的新型教学中感受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所带来的不同的思维训练,激活孩子各方面潜力的发挥与发展。但因各种原因,使得这节课存在了这方面的遗憾。当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请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评,我虚心接受。

  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是提纲挈领的体现的主要内容,即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优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二单元“读课文趣味识字”第20课 部首歌 。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读课文趣味识字”部分的识字教学本单元抓住一个“趣”字通过儿歌等形式使学生识字还要学生结合看图识字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 字。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3、教学内容和目标具体见“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通过揭示规律、掌握规律到运用规律把识字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说能力结合起来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从而来提高识字效率。教学中主 要应用了多媒体演示法通过看图、看fiash影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帮助学生识字。当然还应用了提问法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 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法

  1、看借助媒体图画引趣帮助学生识字。 2、辨学习时让学生看与想结合起来辨别字形揭示规律。

  3、读通过指导看图、正确朗读儿歌中认识生字。

  4、说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5、写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正还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

  1、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课堂引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在鸟儿的图片下配有相关名称的鸟的名称目的是为了尽快引入课文教学。 2、学儿歌二掌握规律 学习汉字要指导学生找一定的规律从而加强汉字的记忆。有些方法可以由学生交流有些规律也可以由教师提示或者揭示。但是教师要注意切不可用复杂、深奥的语言 来混淆学生的概念、打乱学生的记忆。

  3、 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在前两首儿歌学习的基础上这第三首儿歌的学习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学生对本课的部首归 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交流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 巩固拓展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为了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之前让学生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边唱儿歌边做手指操活动手关节。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 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内容 写字开始啦我们一起做手指操 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活动关节手灵巧。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双手五指相对往里压 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 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 学生边唱歌边做手指操不但活动了手指关节提高了写字兴趣而且为学生姿势正确的写好汉字奠定了基础。写字时不仅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还利用田字格认真指导 学生写好生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优秀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是碱金属中的代表元素,而碱金属又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册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以及碳酸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钠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钠这一节在高一化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以后学习卤素这章作了学习方法的铺垫,使接下来学习卤素相对比较容易些。本节教材以实验为主,重视通过实验给学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识,并重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章在复习初中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以及碱的有关知识后,在前言简单介绍了钠等称为碱金属的原因,再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导出钠的性质。

  本节还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这种模式进行卤素等章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性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②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质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启发性教学,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旧知识上得到知识的增长点,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方法

  1、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2、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说教学程序

  这一块,我主要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采取提问的方式,架设桥梁,导入新课。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中,由碱金属元素引出具代表元素----钠,又由钠的原子结构入手,由结构决定性质得知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这时学生心里会问到那么钠到底有多活泼?就可以通过钠溶于水的实验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目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地获取知识。本节课主要是要求掌握钠的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外观,用小刀切割金属钠,以及Na的导电、导热性实验,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主要有钠与氧气的反应,钠与氯气的反应,钠与硫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对于这几个性质反应我是通过精心组织设计相应的实验及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再请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这样即可能突出重点,又能解决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会应用这些知识分析一些现象问题。

  (三)钠的存在和用途

  在指导学生学习完钠的性质后,我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0内容,请同学总结出钠的存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步:将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而简洁的小结,并通过适当的练习,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所认识理解,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巩固练习: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芭蕾”,为什么?

  (3)钠能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吗?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五、布置作业

  书本31页 一、二、四做书上,三、五做作业本上

 

优秀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 》这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新事,小刺猬和小獾猪相处的多么融洽,多么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农作中,我们都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觉得,加班加点的拼命农作,能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 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瞅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开作学习 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开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谈话。

  猎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猎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依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相互饱励与称赞会有什么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开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稳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稳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优秀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春酒》。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我所说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学目标。我自己会遵循本课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3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我设计的是学生能深情地朗读课文(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2) 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注重朗读时的情感体验,加强积累,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对整体把握全文有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布置课前预习

  (因为只有让学生们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浅知课文大意,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收集和了解民俗资料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

  (2) 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因为语文课的性质特殊,它需要学生去研读、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语文课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朗读和理解课文

  (本单元要求课文要反复诵读,本课是又一篇诗化的散文,需要学生去朗读感知,明确全文主旨思乡)

  难点是: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

  三、说教法

  我自己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们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会去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本文的朗读为学习的重点,只有保障了顺畅的阅读,才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深入地掌握课文。)

  2、美点寻踪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概要后,对学生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拨、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并收集有关民俗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上课作好准备。

  合作学习法:我将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从我翠屏外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并有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选用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蕴涵着思乡之情,采用思乡类的音乐配朗读,更能读出这种愁绪,让学生更能进入角色,辅助教学。

  2、异乡风情的图片

  运用图片,可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学更具实际性,扩大知识面,并增加说服力。

  六、说教学评价

  主要用语言和软件对学生进行评价。

  1、从语言上评价:采取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以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如: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文学家!你的回答有创意!大家鼓掌欢迎,希望你再接再厉!对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加以提点和修正,使其能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习。

  2、软件上评价:我将《小组擂台积分榜》的评价软件放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小组答辩评比,这样不仅使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并带动了学习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各地奇异的民俗图片,激发兴趣,再举同学们身边关于民俗的例子,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让学生了解背景,增加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全文,并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

  (1)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

  我用列框架的方式展示此题答案,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本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朗读效果,并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2)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这道题其实考的是本文主旨。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中找出除了写春酒的其他事物,分析用意,延伸出答案。

  (我将这2题放在一前一后这样设计,可让学生有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三)研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原因。

  我的具体做法是:(a)本题我采用小组合作,各小组内的同学选择喜欢或感受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和组内其他同学展开探讨。

  (b)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将他们认为最好的语句赏析读出来分析,与全班同学共享。老师就语气、语速、轻重等对学生进行调整,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及时的评价。

  (c)讲解时,可以顺势分析作者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以及八宝酒的诱人,思乡愁绪等要点在研析时得以体现。

  (我把本题设为本文的重难点。此题的设计实质上是精读和研讨课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句,将学习主动性放在学生的身上,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本题的普及性较大,所以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作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反馈训练

  以填空的方式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检测和巩固。

  这个题由当堂课的学生反映来定,或全班一起回答,或抽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看他是否答对。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原因是由于我在本课前段的环节中都没有涉及到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查,所以将本环节设计在课堂反馈训练中)

  (五)拓展

  回忆乡愁诗篇,如床前明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等,同学们试着背诵,并做简单比较。

  (可以巩固以往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养成比较鉴赏的习惯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对本课内容作概要回顾,并再次点出主旨,并点出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还有普通百姓内心中散发的那种人性的光辉。

优秀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优秀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谈生命》,我说课的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

  一、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主题是“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认识,意在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冰心老人的《谈生命》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能力目标: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难点:由于文中“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比喻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哲理深邃的语句也十分丰富。因此,我把品味精美的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已有的生活体验:初三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而且他们已经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八年级下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九年级下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学生对于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理解。所以,他们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而且,他们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对于这道人生的“考题”应该能有更多的兴趣,更多的感悟,也有更多的话可说。

  已有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模式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题的目的。本堂课我采用“四步读书”法,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的一种模式。即:朗读——咬文嚼字通思路,精读——融情于景明主旨,品读——语言美妙动我心,拓读——课堂延伸进生活。具体步骤是: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

  4、美读课文,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

  5、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反思感悟。

  这种模式意在加强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四、教学设计

  本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哲理句较多,因此在让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

  (一)导入——热情洋溢激兴趣(预设3分钟)

  让学生欣赏钢琴曲《生命》片段,同时展现一组关于生命的画面。通过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生机盎然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冰心的《谈生命》。(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对生命有鲜活的感受,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命体悟,使学生产生急于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咬文嚼字通思路

  1、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在背景音乐《生命》的伴随下,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层意) (预设8分钟)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如: “‘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三)精读——融情于景明主旨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展示,不明了的地方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预设问题: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

  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出你的理解。(预设5分钟)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预设5分钟)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旨方面起什么作用? (预设3分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本部分评价重点放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上。

  (四)品读——语言美妙动我心((预设8分钟)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美文需要品读鉴赏,方能领会其精妙。要求:从用词、修辞、内涵等方面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进行点评。可采用以下方式:

  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

  我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

  我最欣赏的一个段落是: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老师适时给与中肯的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欣赏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五)拓读——课堂延伸进生活

  这一板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活动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预设4分钟)

  活动二:多媒体投影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罗阳的'视频片段,然后反思自己的生活,说一说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预设4分钟)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五、板书设计

  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注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反思是我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是我这堂课的追求。因此,板书设计简单,主要是突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朗读的感情基调,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感悟课文。

  六、课堂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理解和表达。朗读分三个层次: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理解要注重学生生命的个性化,拒绝“唯一标准”,提供多把“尺”,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自我理解,赞赏学生独特的见解。表达分三个层次:

  1.语言基本通顺,条理较清楚。2. 语言流畅,条理清楚。3. 语言优美,有创意的表达。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对学生及时鼓励,给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方式多元化,淡化教师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程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基于此,本节课中我重点进行以下资源开发:

  1.在导入新课时,我运用网络资源:优美的音乐和富有生命力的图片,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拓展延伸这一板块中我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源,比如背名人名言、诵名家诗文、展示生命图片、唱关于生命的歌曲、讲珍爱生命的故事等等,感动中国的人物片段直观形象,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后布置学生上网搜寻关于生命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对其中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背诵,以扩大学生的积累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优秀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找规律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位置: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四)意图和前后联系:

  本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是新编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

  2、学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因此,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多,应该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教法设想、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本课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以观察、讨论法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轴,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研究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

  (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投影仪(片),图形卡片。

  2、学具准备:各种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略)

  (一)欣赏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投影出示:小朋友们参加联欢会时的情景图。)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

  3、揭示课题:找规律,并板书。

  (通过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给孩子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探究活动

  学习例1。

  (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开个联欢会。大家刚才已经发现了会场的彩旗、彩灯、彩花和小朋友们布置的规律,但是这个会场还没有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2)师生共同布置会场。(投影出示布置完的会场。)

【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说课稿11-16

优秀的说课稿03-21

生物说课稿优秀04-17

《观潮》优秀说课稿01-05

优秀说课稿15篇01-27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04-12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9-10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17

小学英语说课稿优秀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