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4-10-18 02:01: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汇编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汇编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细节在词典中的意思是琐碎而不重要的小节,细节看似不重要,但正是这些细节,才体现出我们每个人真实的一面。

  傅雷在信中写道:上封信中,我要你注意,住在华沙必须问明房东的睡眠时间,切勿深夜弹琴的事,望随时记住。这句话说明傅雷不希望儿子练琴时打扰别人,这也体现出傅雷在日常生活中的随和、平易近人、关心他人。信中他还提到了很多细节,“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就像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见字如面,傅雷认为在平常的写字写信中,通过字迹页面的整洁程度等,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所以他希望儿子无论是写信还是弹琴,随时随地都要保持neat。

  郭德纲有句话在网上很火,“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看一个人怎么样,怎么看呢?观人于临财,就是要看他在金钱面前,是否见财起意?如何取利、如何驾驭财富等。观人于临难,就是要看他在困难面前怎么做,是消极还是乐观?观人于忽略,就是要看他无意中的一些举动,往往能体现他一个人的性格。观人于酒后,这一点就很简单了,我们都知道,酒后吐真言,喝酒以后说的往往都是真话。这些不都是细节体现人品的例子吗?

  我的'妈妈就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吃饭时,她经常告诉我,吃饭时不要乱换座位,不要敲碗,不要把筷子插在碗里。写作业的时候,她又告诉我,写作业要快,不要磨蹭,否则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拖拖拉拉,做事做不干净。写大题时,要把答案从左往右写,不要都挤在右边,和做事一样,要提前把事情赶出去,而不是拖到后边。这样的细节要求还有很多很多。

  细节决定一切,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注意点点滴滴的细节,能做好小事,又怎会担心做不好大事呢?这就是我读《傅雷家书》的收获。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贯穿一生,每个家庭的独特家风家教都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语都在影响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说里的,不是普通的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很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而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八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给我许多启示: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的快乐。他们的'为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手段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们有没有想过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这一点,于是与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这本书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儿子谆谆教诲以及期望和挚爱。在这本书里,傅雷给傅聪写了一百二十五封信,他们不仅是父子关系,他们更像是音乐上的知己,生活中的朋友。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出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在傅雷家书中,教导了傅聪知识文化,爱过成才和铭记中华传统优秀道德。

  这本书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对傅聪是这么地用心良苦,教导他“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在信中鼓励他,叮嘱他,关心他,可见傅雷是位伟大的父亲。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记他们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傅雷家书》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与引导,不仅影响了傅聪,更影响了我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6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同时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升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知道,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身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朋友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小朋友的一本书,让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让父母更知道小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书读多了,下笔的时候就像有神在帮助一样,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我特别喜欢读书,我的宗旨是:多读书、读好书、读透书,在我读过的书中,《傅雷家书》给我的感触最深,这本书写的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给出国留学的儿子写的家书,全书通俗易懂,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思念以及父爱。

  正所谓父爱都藏在每一个细节中,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出来,如: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在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

  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著名的文学家施蛰曾对这本书这么评价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感情真挚,父爱流淌在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之间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在与儿子傅聪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傅雷家书中,能看到父子两人对学术问题激烈的探讨;对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亲切讨论;也能看到对对方的思念与关怀。这一封封家书,成为父子沟通的桥梁,使父母能随时了解到傅聪的情况。而父母正是通过一封封家书,来指导教育傅聪,帮助他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在家书里,傅雷并没有多说教条式的话语,而是把自己当做傅聪的`朋友,对儿子的爱,比山还高大,比海还宽阔。还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经历鼓励儿子正视现实和挫折,勇敢地战胜它。教育儿子要学会坚强,这才是生活的强者。通过一些鲜明的例子,来帮助傅聪解决问题,克服难关。

  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书中有这样一件事:傅聪的好朋友恩德因手术卧床不起,傅雷让傅聪无论多忙也要写封信去,傅雷通过这件事,教导傅聪,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是一个道理。

  在生活细节方面,当傅聪准备几天后就出国时,父亲在信中告诫他:这几天更应当仔仔细细把过去种种做一个总结,未来种种做一个安排,在心理上、精神上多做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上的波动。

  傅雷正是这样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做教材来教育儿子,而不是只讲什么空话,这就是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家书》读后感9

  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这一百多封家书,不仅仅是信件,更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爱,儿子小有就,他欢喜自豪;儿子遭受挫折,他满怀忧虑;儿子骄傲自满,他谆谆教诲。对儿子傅聪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亲,然后是一位朋友,最后才是一位学者。作为父亲,傅雷教育儿子为人处世的准则;作为朋友,他担心儿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为学者,他与儿子探讨音乐上的`专业问题。毫无疑问,傅雷是一位严格的父亲,知心的朋友,渊博的学者。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如果说我家像一个戏台,母亲总是唱红脸,父亲却总唱白脸。曾几何时,我厌烦甚至怨恨过他,因为他如此的“不近人情”。

  还记得我刚踏入二中校门时,不熟悉环境。很快迎来了我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我懵懵懂懂地走进考场,考了年级560名,一共1200名学生,明知道没有付出努力,只是运气原因却依然居功自傲,向父亲报喜。我本来学习不是特别好,我原料想父亲会高兴地夸奖我,不料父亲却面无表情,只是冷静地叮嘱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你前面还有多少让你超越的人,而我沉浸在众人的鲜花与掌声中,全然将良言警句丢在脑后,变得更加松懈。

  教育方面,父亲与傅雷一样严格而理性,用严厉掩饰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自己的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巅。我立于山巅,众生仰望,父亲是那个沉默的人;当我跌入深谷,所有人都怀疑我时,父亲是那个拉我一把的人。

  父亲拳拳似海深,我庆幸在我成长路上读了《傅雷家书》,是他让我理解了父爱,理解了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经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情。曾经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特别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么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考虑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后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父爱与母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阅读《傅雷家书》后,我对父爱和母爱有了新的理解。

  一位译著宏富的翻译家,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对儿子傅聪可谓苦心孤诣。无比真挚的家常话,流露出浓浓的父爱,没有半点虚伪,也用不着装腔作势,感情是那么纯真、质朴。这位学贯中西的父亲同每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疼爱有加。但在这基础上,还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乃至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纵观全中国,能做到这层境界的,未知能有几人。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人生道路的细节和常见问题,都像良师益友般给予指导。傅雷与孩子之间除了骨肉相连的父子,还是人生和艺术方面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

  每个人生来都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之爱。当我读到这封家书,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严格戒子又对其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成长。他用音乐译著与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在这位游子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教诲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艰险。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过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万里外所给予儿子的殷切教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对于这个家庭都不是问题。

  翻读全书,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间的谈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翻动每一页,心中都如泛起涟漪。

  看着现在自己的父母,想到将来要为人父母,那种责任与光辉,自己能背负吗?《傅雷家书》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家风,更是家人之间羁绊的缩影。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这个暑假看了《傅雷家书》一书,收获很大。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夫妇写给子女傅聪和傅敏的一封信。,是包涵了满满的父爱之作。他们努力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长大,后结婚。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和他的妻子是中国父母的榜样。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一生,同时会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那将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现在可以找到我的人生目标了,虽然我曾经是个盲人。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我们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金钱和物质方面给不了你的回报,学业和艺术一定会给你的努力找到答案。”我想,不管努力能不能带来回报,至少可以充实我们的心。我相信,如果我每天把时间花在我认为有用的事情上,我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最真实的心交流才是最令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么好的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充实人心,让人平静。此外,文学和艺术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在那里吸收的营养会让我们茁壮成长,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反映。可以说是傅雷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头脑。纸上写的都是家常话。只写心里所想,不必为读者操心。正因为如此,感情才如此单纯,没有任何虚伪,《傅雷家书》的含义,远远超出了傅雷一家的范围。本书处处体现着父亲深沉的爱。或许每个父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这是可以实现的。最底下,有几个人,因为这需要足够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学识渊博,父子之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本学期令我收获最深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退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旁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知道,现在应该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2-0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2

[精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7-0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09-1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09-2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集锦15篇)12-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汇编15篇09-26

傅雷家书读后感07-17

《傅雷家书》读后感06-24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