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乡土中国有感

时间:2023-11-13 17:20: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乡土中国有感

看乡土中国有感1

  没想过,会看《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学书籍。

  原以为看不进去,最后却发现,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人的心境不同,所思所感不同,其实每本书都有属于它的登场时机。

  此书写于建国前,所以以现在的视角去看,有可能发现一些观念理念滞后于时代。

  带着这样的心理准备,漫不经心地看起来。渐渐意识到,许多经典著作之所以能不惧时代变迁,长久流传,自有它的道理。

  费老的语言文字营造出一种平等的,娓娓道来的,学术探讨的氛围。并不对现象多加判别,而只是客观呈现。提出设想,不做结论。

  大抵,学者大家多是这种风格吧。谦卑谦逊地表达一家之言,引导你去思考,而不会强硬灌输其个人主张。

  总觉得我看此书,有些不伦不类,有种启蒙小童突然妄学《尚书》之感。

  所以,真算不上读书笔记(因为还没看完),只是暂且聊聊几点印象感受。

  ——城市与农村,高知与老农,落叶归根与四海为家。

  ——西方文化中,义务与权利界线分明;东方传统中,道德法理的约束因人而异。

  ——团体与个人,家国与宗族,人情社会的约定俗成与双重标准。

  书中引用了许多孔孟之言,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的感受有些微不同。

  儒家讲究人伦差序,君臣父子等阶严明,不可逾越,所以才有一边骂贪污者,轮到自己父亲贪污却会想方设法掩盖,并且心安理得这种事。

  道德对人的约束程度,往往因人与人的关系差异而不同。

  封建社会中的大义灭亲,无异于自我毁灭。遵循律法,却违人伦,不孝不悌,理所应当会受到驱逐惩戒。而这种震慑后果之严重,现代人完全无法想象。

  宗族高于国家,小家高于集体的社会制度下,追求个人的平等自由,几无可能。可以说脱离家族,连基本生存都艰难。

  几千年儒家文化浸润,就算到了现代,某些地方,依然是宗族势力大过天。

  你可以杀人放火,只要是为了集体利益,从大局考虑,宗族绝不会告发你,反而会想方设法帮你瞒天过海;同理,如果所为犯了集体利益,内部惩罚也许会比法律更残酷。

  当然,这更像冰层下涌动的暗流。有细微声响,却不至于撼动根本。

  实际上,文明开放法治清明的.现代社会,依然无法避免一定程度的冲突与碰撞。古今之间,文化之间,社会形态演变过程中,总是有无数冲突。

  而冲突引发的思考,犹如钢铁淬炼时迸出的火花,刺目,绚烂,让人印象深刻。

  借此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那些迷茫与难题,尽管实际并无帮助,但知其所以然,至少心里有底,行事不慌。

看乡土中国有感2

  我的话题是乡土中国,我一直很喜欢去乡村,欣赏那里的美景和乡音,那里总能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我有一颗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

  早在童年时,我就看到过乡村的美景。每当初秋时节,一去到乡村,我都不能自拔,无论是那古朴的传统民居,还是田间四季山涧,两者都鲜活而美丽地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画卷。我始终会被绿树成行的山坡、深深浅浅的河流、氤氲的田野深深打动。

  乡土的乡音也让我情有独钟,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总想聆听大自然的流水,乡村的深远的乡音也总能慰藉我的心灵,它仿佛带我回到古老的家园,我可以安静地把自己放松下来,把心里一切混乱的情绪都一并放弃。

  乡土中国不仅拥有极具特色的地理景观,还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个独特的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有着古老神秘的传统仪式,有着精细匠心的民间艺术,这些都是乡土中国独有的文化。

  走进乡村,有着温和的`老人,无厌的娃娃,以及轻快乐的音乐,不禁令我有一种无比的亲切感,乡土的一切,都使我充满新的活力。

  乡土中国如此美丽,它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可以体验到中国特有的风土人情。我很庆幸能够有这样一份珍贵的遗产,让我们永远爱护它,保护它,并传承它。

看乡土中国有感3

  读《乡土中国》时,一幅幅父老乡亲们在田地辛勤劳动的画面,以及父母亲田间劳作的背影就像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去田里播种玉米、收割小麦、秋天切谷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月天割麦。他们割麦的姿势用“面朝黄土背靠天”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尤其在打麦场上排队等候,一个村一台机器,五月天抢收,人们在酷热的天气下汗流浃背。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在中国,从女娲用泥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开始,土就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的东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神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小时候就能朗朗背诵的诗,其实就能说明曾经中国社会以农民为荣。

  土地真的好神奇,你播种它,它就会生长。你不种它,它也会生长。在农村生活不用怎么花钱。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明媚的,水是山底泉水,清澈透明。吃的东西都是绿色食品。粮食蔬菜家家户户都可以种;田地里有桃树、梨树,核桃树、柿子树、果树、酸枣树等。做饭的柴火有玉米棒、松树枝等。过年过节的时候,买点儿糖块儿,穿点儿新衣服,吃顿饺子就过去了。农村生活简单朴素,让人清心。

  现在的城里人,他们不用整日与土为伴。他们把农村的乡下人叫做土包子、乡巴佬。如果没有乡里人在土里辛勤劳作,又何以供给他们粮食?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又何以为生呢?城里人笑乡里人,但他们能离开乡里人吗?

  我们往上数三代祖辈们是不是都是农民?是不是都是乡下人?在我们祖祖辈辈们心中,“土”确实是他们的名根子,是他们活下去的出路,而且世世代代都在重复这样的路。但也正是所谓的“土”,养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不管时光怎样变迁,社会如何飞速发展,土地依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是我们生命的根基。

  希望乡村的生活更加美好,人们美好生活后莫忘身后故土,那才是我们生命之根。

【看乡土中国有感】相关文章:

《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12-16

乡土中国读后感12-09

《乡土中国》读后感03-22

《乡土中国》读后感04-10

乡土中国读后感05-02

《乡土中国》读后感15篇04-10

《乡土中国》读后感(15篇)04-10

《乡土中国》读后感(通用15篇)04-10

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01-11

观红星照耀中国有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