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时间:2024-08-15 08:07: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

  看完电影《铁人王进喜》,我深深地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着,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精彩发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得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只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

  电影《铁人》用这样的镜头,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他说糙话,急了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软胳膊软。但是,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你们都听我一句!饿得腿软胳臂软没关系,心软了可不行。心一软,多结实的老爷们也撑不住昏暗简陋的工棚,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一天五两的粮食定量,铁骨铮铮的话语。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

  这种精神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及的勇往直前呢?我们青年一代,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人,活着,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贵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活出意义来,不枉这世上几十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往往会面对很对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随落的话,那就是一个失败者。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耐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耐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体会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会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已所承担的使命,在面对困难时,像铁人一样,绝不能轻言退缩,勇敢的直视生活的磨难。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要始终以铁人为骄傲,以铁人精神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王进喜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积极应对挑战,解除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2

  公司4月份组织广大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触颇多。这种观影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更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回想起这部影片还是印象深刻。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色调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那个时代,工作环境坚持,物质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现代年轻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以铁人为榜样,发扬铁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3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

  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4

  今天,应学院开展“劳动的青春最出彩”特别主题的团日活动,我们班级组织开展了“以知促行——劳动教育主题观影活动”,经过全方位的考虑,最终选择了《铁人王进喜》作为本次活动共同观看的影片。这部影片从各个方位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铁人王进喜》主要描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通过讲述美国女记者露茜在大庆的所见所闻,揭开了“铁人”王进喜鲜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还原和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铁骨柔肠的铁人形象。也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真正的铁人,更好地学习“铁人”精神。

  从小就听说过铁人王进喜,在那朦胧的年纪也许并不明白为什么叫做铁人,或许更以为是铁做成的人?而慢慢的学习成长中,我渐渐明白,铁人是对王进喜精神的'高度形容,是对一个刚毅,吃苦,甘于奉献的人最好的称赞。如今也终于有机会观看《铁人王进喜》这部影片,让我对“铁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影片中王进喜这样的几句话让我颇受震撼:人没饭吃会贫血,国家没有石油也会贫血,贫血就会被人欺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穷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就是这样一种只管付出不记回报的奉献精神。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开采石油面对着种种弄困难,他并没有退缩,他用坚强的毅力击退了各种阻碍。缺水,他就带领着全队人员从几公里外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们就用自己的脊梁扛起重担;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亲自跳进去用肉身解决。在这高强度高危险的任务中,他所拥有的食物也仅仅一天五两的粮食,住宿也只是阴暗简陋的棚子。他不会退缩,正是他一句句铁骨铮铮的话语,每一个刚毅的行动,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

  如今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可能并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当时他们的那份艰辛,但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的那些英雄人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刻着的精神,更要将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回归到本次观影活动的“劳动”主题,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也真真切切地向我们展示了劳动精神。而我从小也是在乡村长大,也会在农田里面做一些劳动,我明白劳动的艰辛,知道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是劳动人民的汗水,也更能体会到每一位劳动人民的不易。看完这部影片,我会更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投身于劳动,做更好的自己,珍惜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服务社会,回报国家,时时刻刻铭记:劳动最光荣!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5

  铁人王进喜,一个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他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已经浓缩为铁人精神,和他的英名一道永载史册。

  王进喜的名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但那时我只知道王进喜是石油工人、是全国劳模,至于他具体的事迹却所知甚少。09年7月9日,我有幸作为大重设计院的一名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使我对王进喜本人及他的英雄事迹有了完整、深刻的了解。

  六十年代的中国,物质缺乏、经济落后、科技水平相对不发达,那时石油工人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设备跟不上,就连每天的三顿饭也很难吃饱。面临此种状况,王进喜不仅没有后退,而是带领着1205钻井队克服种种困难,以五天一口井的速度创造了石油勘探史上的奇迹。由于设备差、物质又短缺,面对井喷大家束手无策,如果不把喷口压住,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就连大家辛苦搭建起的井架也会被吞噬到底层中去。在这危急时刻王进喜毫不犹豫纵身跳进水泥池中,用血肉之躯充当搅拌机。井喷被压住了,可是王进喜身上却满是被水泥烧起的大泡,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滚落下来。

  王进喜不是铁人,他和普通人一样都是父精母血的肉人,可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却比钢铁还要坚强。王进喜的心中没有个人,只有国家,他深知石油的丰富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他甘愿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王进喜在我心中不仅是铁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

  看过王进喜的事迹后,不禁的让我联想到《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他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可是他们却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凭借的不是书本上的教条理论,不是无条件的服从,而是凭借着自己摸爬滚打几十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凭借的是他们超人的智慧以及着满腔的爱国热血,我觉得他们才是最值得敬佩的英雄。

  铁人已去,事迹长存。王进喜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劳模、是伟大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让我们向铁人致敬……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6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日,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十分鲜活,

  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可是时,尤其是今日,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可是,社会提高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当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我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7

  知道王进喜大概是读中学的时候,他的事迹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模糊了,本来也没有特别的想要去关注他,因为公司发了电影票,又因为新拍的《铁人》是刘烨演的,我比较喜欢刘烨,所以去看了这场电影。

  看了电影,真的被那个时代人人都具备的那种无私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似乎在今天的我们身上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精神存在,若是偶尔有这样的人出现反而被大家归为了“异类”。

  本来是奔着刘烨去看的《铁人》,但是看过之后深深被吴刚所饰演的“王进喜”折服,因为王进喜这个形象塑造得太有血有肉了,他的形象掩盖了其他所有人的表演,所以新时代刘思成这条副线更像陪衬,虽然有那种继承先人精神的意识,可惜没能好好表现,甚至我对于安排那样的结局感觉很奇怪。

  作为一部发人奋进的励志电影,我感觉值得推荐,无私奉献精神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精神,在冰天雪地的荒芜之地开采石油,在焦沙烂石的沙漠开采石油,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艰苦的条件,同时他们还要忍受的.是“寂寞”。影片又很通俗,本片中的王进喜是个粗人,闻言举止都很粗俗,时不时都有很搞笑的镜头出现。

  前两天跟老妈聊天时,聊起了王进喜,老妈说了他做“人肉搅拌机”一事,不禁电影中那个带领队员在井喷时,跳下去做“人肉搅拌机”的情景又浮现到了眼前,当时看这画面的时候也是很感动的,原来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铁人”在老妈的那个年代也是一代人的楷模啊!

  电影还是成功地将只讲奉献、无畏无私的“铁人意志”传递给了当今的时代和人们,让今人铭记,让后人学习!

  铁人王进喜事迹观后感初二篇前面是白皑皑的荒原,脚下是一望无边的黑土地。在鲜无人烟的北大荒上,我们的石油勘探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将一座座井架树立了起来,同时也为他们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

  影片中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们,勇敢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们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井喷了,水泥沉淀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将石油工人铁打的顽强精神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无不让人在观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脚到头不断涌来。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在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达到极致的现在,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信仰的,还有什么能触动我们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经,还有什么能唤起我们所剩无几的爱国情怀。很久很久我没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当我看到铁人义无反顾的跳入寒冬腊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时,我知道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一刻,我被他那种为了让新中国摘到“贫血”的帽子而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所触动。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在心底深深呼唤的。谢谢电影《铁人》。它在我们心灵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让生命的绿洲重新在那里涌现。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8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在市总工会的统一安排下,热电公司工会组织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

  电影《铁人》以黑白和彩色两种形式、两条线索交错进行来描述

  “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劳模和以刘思成为代表的新一代劳模间传承的故事。影片既重现了几十年前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艰苦场面,又展示了新时期青年人继承前辈光荣传统、爱岗敬业的风貌。

  王进喜,一个普通的西北汉子。平日里,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饿着肚子还要诙谐幽默;然而,王进喜被称做铁人,主要因为他的那种无坚不摧的顽强精神。关键的时候,大吼一声,挥手就跳,“舍得给你”,做人肉搅拌机,敢于牺牲,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这首没有经过任何刻意修饰雕琢的语言体现出了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气冲云天;在地位和荣誉面前,铁人掷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阶级的地位,全国人民的荣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王进喜在那个年代所表现的为国家、为民族昂扬向上、永不后退的精神,是我们所有员工都应该铭记和学习的。

  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位“小知识份子”的角色,这位小知识份子当时没有坚持住,虽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许多,双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终生的烙印。晚年还一直在忏悔他当初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直要求他的儿子“刘思成”替他完成他没有完成的责任。

  刘思成是我们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内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坚定,明了,清晰,他的内心活动是影片情节发展的中心轴,同样是钻井工,为什么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区别这么大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当看到铁人在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的危险时刻,他带头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当看到铁人拖着伤腿在誓师大会上简洁豪迈的一句 “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时,只觉得感慨万分,铁人形象骤然清晰。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时代,是什么让他们那样充满干劲?他们穿不暖,吃不饱,与今天的我们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我们丰富多了,而且斗志昂扬,奋发向上,这种动力就是“信仰”。 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有些空虚。现在看来那时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纯粹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在喧扰复杂的今天,我们更要以“铁人”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引导职工把学习“铁人”与学习身边的劳模结合起来,把发扬工人阶级敢于争先的品质与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承老一代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9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为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

  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永流传。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0

  《铁人王进喜》影片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历史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艰苦奋斗,永不服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做祖国的称职的园丁。

  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充满激情,是一个有信心,负责任的人,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的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才而奉献青春热血!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1

  为贯彻落实油田公司《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为响应**分公司工会、**大队决定开展读书活动的号召,**11队近期举办了小队读书交流活动,队领导要求大家每人读一本有意义的书。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庆人,作为一名三年高中生活在大庆铁人中学度过的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现代石油工人,我选择了《铁人王进喜》这本书。铁人王进喜的事迹,从我儿时起就耳熟能详,而今重新细细品味这边书,更多的感慨和感动油然而生。 该书讲诉了王进喜同志,一个老共产党员,如何从一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长为新中国的优秀石油工人。王进喜出生在玉门,后来支援大庆,他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新中国诞生不久,目睹列强的经济封锁,面对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石油的严重形势,王进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立誓“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终于拿下了储量丰度高、含油范围广的大庆油田。在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中,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当时物资极其匮乏人、拉肩扛的`艰苦条件下,仅用124个小时就打完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钻井速度最高纪录。而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的光辉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他运用积累的经验、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大庆谱写了中国石油史上光辉的篇章,至今为世人歌颂。

  王进喜没有文化,解放后自学识字,但是他的很多话都很有道理,很有中国人的气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诸如此类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在他那个年代,正是有他这样一批人物,坚持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刻苦专研我们国家才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才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才搞出了原子弹氢弹……铁人的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王进喜就是这样的人。

  时空转变,精神永恒。如今我重读《铁人王进喜》,又一次被他那种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所感动。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变化,石油工人的工作环境优越了,生活富足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老一代石油工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这种铁人精神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这种精神作为企业员工为国奉献的精神支柱。

  作为大庆油城的油田子女,我们是大庆油城建设的主力,肩负建设大庆再铸油城辉煌的重任,我清楚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油田工人,就要学习铁人满腔热情的爱国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他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尤其要学习他的宽容友爱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铁人精神肩负起建设大庆在铸大庆辉煌的重任,才能不辜负他老人家对我们后代人的重托。

  我手捧着《铁人王进喜》这本书,仿佛又看见了北风呼啸、油泥喷涌中,一个铮铮铁骨的身影……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2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

  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3

  20xx年5月23日星期四下午,公司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铁人》。被称为“铁人”的实际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进喜。

  故事发生在1960年松原会战时期,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得到这个消息后王进喜和他的徒弟们迅速赶到东北,开始了石油大会战。刚到东北,钻井各项设施不完善,没有吊车,没有拖车,王进喜带领他的徒弟们用肩膀、用脊梁、用血肉之躯一点点的将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进行开采工作。王进喜想尽办法克服了开采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这场电影看下来,有几处让我感觉特别的辛酸:一、王进喜带领徒弟们用血肉之躯搭建井架的时候,他们的口号,他们坚毅的神情让我震撼,感叹于他们的精神,这是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我想,应该就是王进喜说的,要努力让国家摆脱贫血,摆脱被欺负的局面;二、发生井喷时,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抑制不住。有人劝王进喜赶紧带着徒弟们离开,而王进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许倒,随后带伤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喷,保持了井架和钻机。看着徒弟们纷纷效仿师傅跳进水泥池的画面,我才意识到什么叫做人像钢铁一般坚强,也才理解了开头王进喜的那句话:我们来这,就是玩命的。三、闹饥荒期间,王进喜宁愿犯错误也要给徒弟们换取口粮。即使在小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差熬不住饥荒,熬不住艰苦的日子要逃跑时,王进喜还是把口粮袋和护膝塞进了小知识分子的.怀里,告诉他要好好做人体面做人。四、井架有东西掉落,砸到徒弟万堂的头上,王进喜急忙赶来后询问万堂,万堂开口说,师傅,我没事。看到这里,我真是难受的想流泪,胸口很闷。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我们挑活干捡活干怕苦怕累是多么羞愧。

  电影看完后,王进喜的那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想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值得我去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方面!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弘扬铁人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2-12

《鹬》观后感 《鹬》观后感11-21

《我的体育老师》观后感-观后感07-06

火灾观后感03-28

焦裕禄观后感09-11

拔河观后感10-30

《姜子牙》观后感09-29

赤壁观后感02-06

《暖情》观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