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9 12:11:2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麻雀》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个段的段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二)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同时又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1、创设情境: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

  2、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异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气超过爱自己。

  (四)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好好的语句。

  1、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昊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2、

  3、朗读,展开想象。谈感受,朗读。

  (1)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2)让我们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4、学习第19自然段。

  普季克为什么鼻子酸酸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创设新的情景。

  2、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续写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字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按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王、中、叶、打、江”5个字,认识“竖钩”和“提”两个笔画和偏旁“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江南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字入手 导入课题

  1.小朋友,现在看老师写一个字,如果你认识就把小手举起来。(板书“排”)

  2.(指名读)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识这个字?(板书“排”的拼音)

  3.用这个字可以组哪些词语呢?

  4.老师也有一个词,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板书“竹”)

  5.齐读“竹排”。谁知道“竹排”是什么?(先指名说,然后播放课件,让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再次齐读。

  6.今天,我们要学一首与竹排有关的儿歌。(补充课题其它的字)谁愿意读一读课题?(指名读然后齐读)

  7、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你们可真会提问题。如果你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你自己就会弄明白,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明白这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文中识字

  1.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读儿歌,我们来读一读儿歌好不好?

  2.读儿歌之前老师想问问小朋友,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

  3.现在翻到课本56页,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听好读书的要求:读儿歌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识它,遇到难读的句子,你就多读几遍,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读的认真,识字最快。(生读师巡视指导)

  4.检查认字情况。

  ⑴谁愿意说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你都认识了哪些字?

  ⑵大家都用喜欢的方式认识了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⑶(屏幕显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这些字?(指名读。如果有些字读得不太准,可请别的小朋友当老师教,然后点击屏幕出现拼音,让生自己读一读,最后再去掉拼音读)。

  ⑷你们用什么好办法牢牢记住这些字的样子呢?(引导学生利用喜欢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⑸利用识字卡片开火车,识字组词。

  (三)创设情境,入情朗读

  1.播放配乐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

  2.你看到了什么?

  3.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引导生感受画面的美)

  4.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觉读一读儿歌好不好?(齐读)

  5.“小小竹排顺水流”怎么就叫顺水流呢?(指名回答后播放“顺水流”课件)

  6.你看,这小小的'竹排流得多自在呀,如果你坐在上面,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指名自由说)

  7.在课件画面中(出示从“鸟儿唱——绿油油”齐读)

  8.小朋友们“树木密”是什么意思?(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树木密”就是树木一棵挨着一棵而且长势旺盛)。“禾苗”在哪儿?你能下来指一指吗(指名)?这禾苗什么样子呢?“绿油油”是什么意思呢?(理解后,练习“绿油油”的正确读音。“油”变成一声)。

  9.你还看到了什么绿油油的呢?(拓展练习)

  10.小朋友看着这么美的景色快乐吗?那就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几句话。(出示前后句,配乐熟读成诵)谁愿意自己快乐的读一读?……谁还能比他更快乐?(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江南的美景,为学习最后一句打下基础)

  11.小朋友们,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你们快乐的朗读,老师都要陶醉了,也很想读一读,可以吗?你们闭上眼睛,在脑中想像江南的美景好吗?

  12.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美)

  13.江南是个好地方,还有更美的呢。(播放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简介江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14.看到这些美景,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15.看到这些美景,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说——(屏幕出示最后一句师感情朗读。)

  16.小朋友们,喜欢江南的美景吗?请你也发自内心的发出你们的赞叹吧(指导感情朗朗最后一句,再读中感悟)。

  如:师:小竹排……鱼儿游。——生接:(最后一句)

  师:两岸树木密……绿油油。——生接:(最后一句)

  师:多美的江南啊,看着这美景,我们要高声说——生接最后一句。

  17.小朋友们,现在弄明白小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了吗?这“画”字指的是什么呀?这“游”是指……(游玩……)

  (四)课内拓展

  1.小朋友们,我们背过一首诗就是描写江南景色的,谁能背这首诗?(指名背诵《江南》)

  2.出示诗齐读

  (五)课外延伸

  当小导游,把江南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并背一背课文。

  板书:

  小小竹排画中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想欣赏一下美丽的江南景色,哪个小导游愿意带我去?

  2.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生字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单个读,齐读)

  3.试背课文:小朋友,江南的景色这么美,你有没有永远把它记在脑中呢(指名背诵)?

  (二)完成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采取各种方法练读)

  2.(继续扩词)除了这些词,你还能说出哪些词?并练习用本课要认的其它字组词。

  3、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指导写字

  1.小朋友们,字我们认识了,课文也背下来了。现在我们应该动手写一写了。今天我们要学写五个字,老师要看一看谁写得最认真,写得最漂亮。

  2.范写生字。指导学生写“木”“十”的写法。然后要求学生依照课后练习描红。再认真观察字的每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把字左右两部分写的匀称、美观。

  3.生写师巡视指导。

  4.在实物投影上评价部分生的字(从正反两方面评价)。

  5.同桌作业互相找找优点、缺点。

  6.巩固练习

  (四)课后拓展

  画画你心中的江南,把这节课写得最漂亮的字写在画面中。(将来在教室粘贴板上展览)

  板书:田字格生字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用途?

  2.知道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阅读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空“清洁工”产生的`原因和用途,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太空“清洁工”

  2、你们看,美丽浩瀚的太空你们可曾知道,那里充满着危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清洁工”》

  (二)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太空“清洁工”是什么?

  (3)划一划:太空“清洁工”是怎么样的?

  (4)写一写:太空“清洁工”有什么用途?

  2、学生按要求学习。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3、交流反馈。

  4、交流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复述课文。

  现在,你是太空“清洁工”。如果你是太空“清洁工”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识12个生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版图)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它就像一只高昂着头的大公鸡。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国母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茫茫的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想看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1、认读生字(1、全班读 2、开火车带读)

  2、认读词语(1、全班读 2、开火车带读)

  同学们真棒,把生字都记住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结构复杂,不过,只要同学仔细观察,多动脑筋,注意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认识许许多多的汉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位小画家分别来自哪里?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是呀,这几位小朋友爱自己的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请看课文第一段,一起读。

  3、精读第二段,指导欣赏涛涛家乡的美。

  让我们先去美丽的海边走一走,一起到涛涛的家乡看一看。(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知道涛涛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吗?(自由读第二段)

  4、朗读感悟

  (1)“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是怎样的?(宽)。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涛涛画的海美吗?那要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美?

  (2)涛涛画的图上还有什么?(鱼和虾)有多少鱼和虾?(很多)从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 (一艘艘、满。抓住“一艘艘”和“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重点指导读好这两个词。

  (3)美丽的海边金黄的海滩上涛涛在干什么呢?那个赤着脚捡贝壳的小男孩,就是涛涛。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重点指导长句的朗读。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4)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 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读读这一段吧!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口语交际

  1、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涛涛,你想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五、合作学习第3段

  1、总结学习第2段的方法: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2、合作学习第3段。(看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六、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七、感情朗读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祖国的各处参观了,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现在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课文。全班感情朗读。

  八、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是一篇非常美的写景文章。读着课文,我们就好像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在旅游,在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那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那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那连绵群山,威武雄壮;那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这一课我主要是贯彻“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个教学思想,力求做到平淡而真实,流畅而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1、扶放结合,体现人文。

  课文的2——6段,段落结构形式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在备课设计时,我这样来考虑:这几个段落的学习要有层次性,教师的教学要由扶到放。因此在设计中,我将第2段作为重点教学,也就是说,基本上老师导的、扶的比较多;在第3、4段的学习,我适当地半扶半放,直到5、6两段的大胆放手。让学生逐渐地有意识地学会学习结构形式相同的段落。

  2、朗读感悟分层走

  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我以学生的朗读体验为载体,逐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在这个朗读体验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分层来进行的:先借助图片的直观性,吸引孩子的兴趣,再让学生读文体会,抓住重点词朗读感悟,让学生的整个情感随着这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升华。

  3、句式训练结合文本

  在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景时,离不开那些优美的语句。课文中的“那么……那么……”这个句式,是打好语文基本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素材,所以,在这里我先让学生看图说句,再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像再练习说句子。

  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体裁:

  【七绝】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

  (1)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蜡烛、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查字典……)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 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蜡烛、实物、)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在操场的阳光下做上几个动作,边做边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是不是和丁丁说的一样有趣?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作文选材范围,做到材料心中装。

  2.在明确选材内容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3.使学生意识到选材可以角度出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设想】:带动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材料导入

  课间展示阅读材料投影,学生自读(名字为《让孩子多睡会儿》)上课自然导入

  二、落实重点,明确选材真实可信的范围

  1.老师引导学生一起逐步填齐24小时时间“表”:

  重点内容:以“我”为中心;

  标出相应时间所在的地点;

  标出相应时间接触的人;

  标出相应时间的常规活动;

  补充假日部分,小表作为补充。

  2.分析图表,小结选材范围以及可以生发的主题:

  地点:学校、 家中、 路上

  时间:11小时---12小时—1小时

  主题:友情、 师生情---亲情---关爱,个人意志品质的磨练

  学生尝试回忆自己写过的作文题目所选的`题材,提出并自己把材料放进表内相应内容

  学生可以把三个地点发生的事情任意变化时间,社会生活接触时间少,多数属于所见所闻,感触不多,不作为重点选材范围,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大社会背景,而天天奋战的课堂、天天滋养我们的家庭是生活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三,随手可以提取题材,生发积极向上的主题。

  三、 进攻难点,力求选材找到合理新角度

  在“我”熟悉的领域选材,表达相应的主题,歌颂真善美,就拿到了基本分,情节语言生动一些,属于中等偏上的作文,如果再想拿高分,就要出新。

  看图表,我们可以创新的题材已经不多,既让人相信又是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很少了,可以继续尝试,继续观察,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在同样的主题下同样的题材下尝试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哪怕就是一点点,也可以让阅卷老师发现一点亮点,无形中分数就从中等又上移了一步,成为比较优秀的作文。

  1老师引领全体同学归纳所写过的作文的选材新内容、新角度

  家庭:母爱—曹倩雯作文写妈妈悄悄看化学书(新题材)

  欧阳北平写妈妈自己下班也被雨淋了但是到家了还是给孩子送伞,结果回家后细心的孩子发现妈妈发烧了,然后大量的心理描写,接续前文大量的铺垫。(新角度)

  个人成长----宓源 写作业坚持与否,个人意志品质磨练

  学校类:

  师爱:辅导——?需要新角度

  学生生病,老师背着送医院,题材不新,还可以不可以变换角度(个人认为不宜大力提倡)

  友情:同学矛盾---?

  “我”的成绩单下来了,一个同学给自己开心,自己还误会,然后听说这个同学也考得不好,自己通过一系列矛盾的解除刻画人物(新角度)

  社会类

  关爱:张秉义---买篮球杂志时候和遇到乞丐时的选择,(新的角度)

  张思泽--是否搭陌生人车子,被搭和要搭车两个角度

  2老师让学生自己就同样师爱、母爱两个主题找新的角度

  3交流、归纳

  四、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模板12-19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八》教案09-12

小学语文教案01-03

语文教学教案11-22

《语文园地六》教案08-25

小学语文教案08-26

秋水语文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