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一、细读课并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二、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故事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一)社会热点导入新课
板书标题: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同学们,老师从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某公司职员向公司借了三千元,借条上写着:“还欠款三千元”。谁知,这张欠条却引来了一场官司,如果将“还”字读成“hu2n”字,就是还了三千元;如果读成“h2i”,那就还差三千元。看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人要确立法制意识,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大家知道,有借条欠账还钱,天经地义,但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债主身故,未留下字据,他的儿子又不知情,蔡勉旃却把一千两银子送还给他儿子。要问这是什么缘由,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借助注释疏通古文
出示投影片完成有关练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旃(zh1n) 券(qu4n) 辇(ni3n)
(2)解释文言字词:
亡友: 敦风义: 千金:
寄之: 立券: 亡何:
愕然: 未尝语我: 致之:
(三)结合注释讲述大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理解课文。各小组推荐一人复述故事内容,老师加以评述。
(四)深层感悟现场讨论
1.剖析重点文言句:
(1)出示: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问题征答:
①友人之子当时是什么表情?
明确:友人之子表现出惊奇、诧异的神情。
②“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这句话是什么语气?他为什么不相信这是事实?
明确:这句话是反问语气。父亲未有遗嘱,家中又无字据。
③“父未尝语”是何原因?
明确:父亲相信蔡勉旃的人格,因为他特别讲信用“重诺责”。
(2)出示: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问题征答:
①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表现了他以诚待人,讲究信用。
②从“券在心,不在纸”这一点看,蔡勉旃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
③从当今社会看,“不在纸”的做法值得不值得提倡?怎样避免老师所讲的小故事中出现的借条纠纷?
明确:不能提倡,因为在法制健全的今天,任何事情都要重证据。
④什么叫“一诺千金”,中学生如何讲诚信?
明确:“一诺千金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古文二则》教案》,
”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
2.就中学生如何讲诚信,自由讨论,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评价人物
概述蔡勉旃的性格特点。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收集古人讲“诚信”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戴震难师》
(一)引用典故导入新课
大学问家孔子在东方巡游时,遇到两小孩讨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在今天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孔大圣人。其实,做学问就要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历史有惊人的`巧合,今天又有一小孩难住了老师。
板书课题:戴震难师
(二)结合注释疏通古文
1.出示投影片,学习小组互测,指定学生口头回答:
解释文言字词:
是年: 乃能言: 何以: 述之:
应之曰: 相去: 几何时: 然则:
无以应: 书塾:
2.自由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三)熟悉课文改写对话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内容。
2.将文中对话改写成白话体的人物对话。
重点句提示:(注意长句的音节停顿)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情节的生动性。
(四)情景喜剧戴震难师
每小组推荐两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
1.语气语调要尽量模仿逼真,尽量做到形神兼备。
2.要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3.由老师和学生评委进行评选,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现场讨论实话实说
1.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
2.你认为老师最后的赞语合适吗?
3.从《戴震难师》这个小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课外延伸知识链接
从互联网上或图书馆检索。
名人简介:
戴震、顾炎武、徐珂、朱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事情的经过。
4、体会比喻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事情的经过。
2、体会比喻的含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出示《雨中》挂图。
2、看图,说图。
3、过渡:这样一幅图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习《雨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①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②了解运苹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经过。
④了解“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汇报学习情况
①解决第1题
②解决第3题:事情的经过在第4--5自然段,写小男孩子和同学、司机、行人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起苹果。
三、体会文章表现的.。(简要讲)
大家这样帮助姑娘,体现了什么?(助人为乐的)
四、仔细读课文,把每一个自然段都想象成一个画面。
助人为乐的画面。
热心助人的画面。
义务助人的画面。
五、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
课文描绘了美丽的雨中画面,记叙了一个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七、板书:
撒苹果
雨中助人为乐
捡苹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借助图记表示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是(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呢?(预设:《蜜蜂》)
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实验内容呢?
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借助图表回忆实验情景。
1、翻开课本第56页,借助图表说说《蜜蜂》一课的实验情景。
课件依次出示:
实验名称: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准备:蜜蜂、纸袋、白色记号笔。
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
第二步,在捉来的蜜蜂身上做白色的记号。
第三步,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
第四步,检查蜂窝。
实验结果: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3、根据图表在课本上把小实验的情景填写完整。
三、写作要求。
1、先把实验名称和实验准备介绍清楚。
2、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
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评析,再修改。
1、师巡视,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交代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过程和结果交代不清的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2、重点提出修改补充要点。
(1)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
(2)一定要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写清楚。
(3)补充内容,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最关键的部分写具体。
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围绕习作要点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在对别人文章“品头论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领。
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
二、誊写习作,书写工整。
语文教案 篇5
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认识11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理念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当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的问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动手动脑,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季风景图片
六、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美景呢?(出示课件)指名答。
2、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一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合起来我们就叫“四季”。(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1、朗读课文: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①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多读几遍。
②再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读。
如学生读得不够准确,教师再范读或带读。
2、识字游戏:(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答对了有奖哦。
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识记游戏,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自主选择,指导朗读
1、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师:刚才大家都得很好,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你来读一读。
可让学生看书读,也可看着大屏幕读。指名学生回答并朗读。
2、学生评价。
师: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出示课件)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3、请所有喜欢相同季节的同学都站起来有感情地或加上动作读。
(四)、开阔思维,训练语言
1、师:你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知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了呢?
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把平常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
2、师:老师手中有很多图片,每人拿一张,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手里的图片是哪个季节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
3、师:你能照课文的样子说说你手中的图片吗?教师范例说,然后指名学生说。(出示课件)
4、贴图游戏。
师:说得好的奖励你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由贴图。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四季美吗?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这美丽的景色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08-08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8-04
(优秀)语文教案01-06
语文教案(推荐)11-14
语文老山界教案12-07
小学语文经典教学教案04-25
语文教案范文08-18
(合集)语文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