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个儿子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直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课件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检查识字。
◎开火车认读。
◎听音举卡片。
◎送生字回家。
7、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8、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字词可当堂点拨。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范写“膊、荡”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彩虹过桥
例:第一位学生说生字“嗓”,第二位学生说组词“嗓子”,第三位学生就用“嗓子”说一句话。
表扬学生的回答!
二、生活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2、学生畅所欲言
三、朗读指导
书上也有几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轻声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的话,并读一读。
2、展示交流:,并适当朗读点拨。
第一个妈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从她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你能学着这位妈妈自豪地读一读吗?
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方法同上。
第三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你能用声音读出你的感悟吗?
3、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5、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6、 交流展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重点讲解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2)句式练习:一个(一只)---------------,另一个(一只)----------------。
7、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8、读读最后两段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你有什么疑问?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分角色朗读对话。
11、假如你是这其中翻跟斗和唱歌的儿子,挺了老爷爷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1、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2、教学古诗《游子吟》。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学者宠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要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促其在自主、自读、自悟中自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话沟通,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知识与能力)
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过程与方法)
3、欣赏课文的内容,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敬父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6个新字、会写4个生字。
2、读通、读熟课文,感知大意。
二、教学过程
1、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⑴ 看到几个儿子?
(出示课件:三个儿子)
⑵ 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⑶ 设疑:
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一个儿子呢?
⑷ 揭题:
23 三个儿子。
(齐读课题,指导轻声)
设计意图:质疑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学生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2、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⑴ 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⑵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⑶ 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①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②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③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④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⑤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⑷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⑸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这一环节,虽然只是简单的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记住这些字的,但孩子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增强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
⑹ 游戏检查识字:
① 开火车认读。
② 听音举卡片。
③ 送生字回家。
⑺ 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⑻ 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可当堂点拨。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问题考考大家?这是一个思维难度较大、有多种结论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自己也能当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这个小环节花时不多,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生字书写,示范指导:
⑴ 出示我会写中的拎、甸、桶、停四个单字。
⑵ 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⑶ 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⑷ 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突出难字的学习,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巩固字词,会写聪、胳膊、晃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⑴ 复习生字词语,学写胳膊、晃荡。
⑵ 真诚地表扬:你们可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会认了,还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真了不起!
⑶ 小朋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 ,那你们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呢?
(学生自由表达)
⑷ 你能学着当当妈妈吗?说什么,是怎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学生自由表演)
⑸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词的时候,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2、自读自悟,体验阅读:
⑴ 三个妈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⑵ 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⑶ 交流:
把自己找到的三个妈妈的话读给大家听。
⑷ 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也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现的好地方,把自己最好的读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进步。同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能让自己迅速成长。
3、朗读交流,感受乐趣:
⑴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⑵ 第一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①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②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③ 交流提高:
有这样的儿子可真是让人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⑶ 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① 第二个妈妈是否也骄傲、自豪呢?谁来读读。
(指名学生朗读)
② 朗读、评价。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适当点拨,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③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设计意图 :在第一个妈妈的练习朗读时,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怎么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儿。所以在读第二个妈妈的话时,就只需要稍作点拨就行了。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⑷ 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① 第三个妈妈也像前两位妈妈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呀?
(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② 这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
③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读给同桌听听看。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4、自主发现,升华主题:
⑴ 妈妈心目中的儿子:
聪明能干。
(板书 聪 指导看字形)
⑵ 听师范读第8自然段:
① 让学生用耳听,你仿佛听到什么?
(妈妈喘气声,水晃荡声等)
② 让学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什么?
(妈妈流汗,弯着腰很累的样子)
③ 让学生用心体会用口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聪是本课要求写的字,此时的书写指导很巧妙地与理解课文连在了一起,既让学生能记牢这个字,了解这个字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水很沉,为下文的学习作好辅垫。
⑶ 面对如此沉甸甸的水桶,不同的儿子有不同的做法,老爷爷看见了,怎么说的呢?
(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⑷ 随即采访老爷爷: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⑸ 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⑹ 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 :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5、回顾课文,拓展提高:
⑴ (出示课件:人物图)瞧,妈妈、儿子、老爷爷都站在我们面前,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呢?
⑵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设计意图 :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⑶ 为人子,方少时,古时候有一个小黄香,他就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讲述黄香孝亲的故事。
设计意图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这个小故事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有关的诗词故事,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引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三个儿子教案4篇05-06
三个儿子教案十篇05-02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01-12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04-22
关于三个儿子教案集合9篇05-13
有关三个儿子教案范文锦集6篇05-1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04-04
儿子婚宴答谢词03-23
儿子婚礼答谢词06-27